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

发布时间:2020-12-22 00:32:33

❶ 算盘什么时候是谁发明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中国算盘是从算筹发展而来的。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数学计算日益复杂,拨珠的速度远比摆算筹方便快捷多了,于是人们发明了珠算。汉末三国时期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中有述:“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是对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明朝人吴敬《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记载了有关珠算的算法。 1573年徐心鲁所校订的《盘珠算法》一书中就已有类似现在使用的算盘的图形样式,在当时,珠算已广泛地运用了。珠算不是一个人创造,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珠算盘应该说是中国首创的,并流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后来又经一此商旅传到了西方。
算盘传说: 黄帝时代有没有算帐先生,或者说,有没有能打会算的“会计”?当今人不得知晓。

传说,算盘和算数是黄帝手下一名叫隶首的人发明创造的。至今在农村还流传着隶首当初算账时,发明的中国式的“阿拉伯”字母。80岁以上的年老人还会写、会用。这十个字母的写法:|、‖、

❷ 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岳(?~220)字公河抄。东汉著名袭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❸ 中国的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的发明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❹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算盘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 算盘
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❺ 算盘的发明时间大约是在哪个时期

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

算盘,又作祘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❻ 发明算盘的国家是,发明时间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发明算盘的国家是中国,发明时间大概是在距今约2600年的东周时期。

算盘是中内国传统的计容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不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曾被人们广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依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6)算盘什么时候发明扩展阅读

算盘一词并不专指中国算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与算盘类似的计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类。

沙盘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和计算。后来逐渐不铺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这就是算板。

穿珠算盘指中国算盘、日本算盘和俄罗斯算盘。日本算盘叫“十露盘”,和中国算盘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纵截面不是扁圆形而是菱形,尺寸较小而档数较多。俄罗斯算盘有若干弧形木条,横镶在木框内,每条穿着10颗算珠。在世界各种古算盘中,中国的算盘是最先进的珠算工具 。

❼ 算盘的发明者是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明的

算盘是隶首发明的,隶首是黄帝时代的人。隶首为何发明算盘?事情还得从黄帝说起。

黄帝打败了炎帝,天下的产权都归黄帝所有。黄宫的财物越来越多,算帐成了大问题。那时候算帐方式是结绳记事、刻木为号。就是在绳子上打结或在木板上刻上记号。比如张三借给李四谷子十斤,张三就得在绳子上打十个结,或者在木板上用刀刻上十个记号。百姓之间的小帐用结绳刻木还能对付,黄宫财产收入若用结绳刻号来计算,估计每年算帐累死的人和现在的矿难有一拼。负责黄宫财务的官员们嫌结绳刻号太麻烦,集体偷懒发明了一句成语:“不计其数”。每年秋后向黄帝报帐时,都在帐本上写上“不计其数”。这些人的小聪明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心中有数,集圣明英明于一体的黄帝。

黄帝每天和素女研究、探索房中术之余,也研究“不计其数”是个什么数?虽说天下都归了黄帝,可黄帝的心眼还是很小的,对“不计其数”疑心大起。难怪黄帝起疑心,那些记帐的官员们打着“不计其数”的幌子,做贪污腐败的勾当。老百姓看在眼里,怒在心里,骂在嘴里。也只是骂骂而已,谁也想不出对付“不计其数”的办法来。黄帝下诏,普天之下征集能工巧匠制造算数工具。隶首的机会来了。

隶首不是人名,是个职称。炎帝败于黄帝,手下的人不是战死就是做了黄帝的俘虏。那时候对俘虏没有优待这一说,凡是俘虏都当作奴隶对待。隶首,奴隶之首也,说白了是奴隶的头头,说学术了是以奴制奴,与后世的“以夷制夷”异曲同工。

隶首的聪明,是公认的。别人在绳子上记事打结打的是死结,隶首却能打出蝴蝶结。后来,蝴蝶结的技术传到了西方,与西装搭配引导了服装新潮流。隶首是蝴蝶结之父。

当然,发明算盘可不像打蝴蝶结那么简单。蝴蝶结起码有蝴蝶作参照物。算盘没有,只能凭空想象。隶首绞尽脑汁,天天想、夜夜想、时时想、刻刻想;吃饭想、拉屎想,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想出了算盘的载体(形状)。

那天,隶首胡乱吃了些发馊的饭菜。片刻之间,腹内疼痛,隶首直奔茅房。叉腿解带,脱裤蹲身,括约肌动;泼刺作响,便溲俱下;腹内轻松,通体舒泰。隶首无意中看见两膝之间的长方形茅坑,大喊一声,“TMD”!

隶首无师自通,首开“TMD”之先河,是国骂之父。



就像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见水壶盖振动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浴缸泡澡泡出了浮力定律一样,隶首在茅房发现了算盘的载体。古代的民间茅坑大都是长方体,其形状一直延用至今。隶首是这样想的,长方形的茅坑能够载屎载尿,我设计的这个东西也应该像茅坑一样方便实用。

算盘的载体有了,往里面添加什么内容又成了隶首头疼的问题。隶首有个毛病,心里有事,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这天隶首在屋里憋得头晕目眩,来到街上转悠。恰巧有个买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从隶首身边经过。隶首一下子有了胃口,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到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糖葫芦的时候,隶首大喊了一声“TMD!”卖糖葫芦的小贩误解了,大声回敬隶首,“你TMD!”

隶首吃糖葫芦找到了算盘档和算盘珠,天下第一个算盘伴着“TMD”粗口诞生了。隶首一鼓作气,大喊N声“TMD”,发明了珠算加减法口诀。

几乎与隶首发明算盘的同时,黄帝和素女搞出了中国特色的性学名著《素女经》。黄帝号召天下的百姓学习。隶首买了一本《素女经》反复学习、揣摩N遍,写了读经感,然后带着算盘拜见黄帝。



黄帝见到隶首,问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隶首说是算盘。帝曰,何为算盘?隶曰,算乃数矣,盘则盘古,两者合一,夫算盘焉。帝报数试之,首念念有词,双手拨珠,噼啪作响,其算神速,令帝惊之。黄帝问隶首算盘是怎么搞出来的?隶首拿出笔记,侃侃而谈。我看见陛下冠冕上的长方形版(也叫延),发现了算盘的载体;看见冕延挂着一串串的玉珠,想出了算盘珠;读完《素女经》,找出了隐藏其中的加减法口诀。如“一上一”来自“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九去一进一”,实为“九浅一深”。云云。黄帝听罢,龙颜大悦。加封隶首为宫廷会计师,每月享受黄家津贴。

明眼人一看便知,隶首是在扯淡。那么隶首为何在黄帝面前扯淡呐?他不怕掉脑袋吗?



黄帝一统天下,对奴隶从来没有放心过。这一点隶首心知肚明。虽说自己贵为隶首,在奴隶眼里像个人似的,在黄帝眼里其实还是个奴隶,人家只不过是利用你的聪明而已。隶首发明算盘,除了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之外,更想在黄帝面前提高身份。前面说过,隶首的算盘与黄帝的《素女经》几乎同时问世。隶首想证明算盘实用好用,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必须得到黄帝的认可。中国古代很多发明没有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皇帝们的认可。不是失传就是流传到西方,让洋鬼子们占了便宜。隶首有先见之明,买了一本《素女经》活学活用,为算盘寻找黄家理论依据。假如隶首不在黄帝面前扯淡,实话实说。我这算盘是上茅房、吃糖葫芦发明的,黄帝会怎么想?朕冒着阳萎的风险,奋不顾身翻云覆雨地和素女搞房中术,好不容易搞出了《素女经》,你小子上趟茅房拉泡屎、吃个糖葫芦就发明了算盘,天下人知道了,岂不是说你小子比朕还聪明?一般来讲,凡是被人称作圣明或英明的人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隶首要想得到黄帝认可,不扯淡是不行的。

扯淡,不能瞎扯。尤其在黄帝面前不能瞎扯,得一本正经地扯,推陈出新地扯、古为今用地扯、投其所好地扯。隶首天才地运用了四扯淡经,扯得黄帝心悦诚服。“盘则盘古也”,隶首就扯的深得帝心。黄帝说他的先祖是开天劈地的盘古,坐天下根红苗正天经地义。其实黄帝的说法更是扯淡,假如炎帝坐了天下也可以说自己是盘古之后,这句话的强权在于谁也不敢去证明其真伪。

隶首靠扯淡当上了黄宫会计师,总算出人头地。但他并不快乐。算盘并没有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黄帝打算让天下的男人女人都来学习《素女经》,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推广,隶首正好派上了用场。黄帝爱听扯淡可并不傻,命隶首写算盘和《素女经》之辩证关系,以其人之扯淡,还治其人之扯淡。隶首不敢违抗黄帝的命令,埋头论证扯淡。



算盘和《素女经》到了百姓手里,反响却出乎黄帝和隶首的预料之外。百姓对算盘和《素女经》的热情并不高,觉得太麻烦。想学算盘的人对《素女经》不感冒,喜欢《素女经》的人觉得背口诀不如“九浅一深”来得痛快。要命的是算盘和《素女经》是黄帝指定的必修课,二者缺一不可。老百姓每天干活累得要死要活的,哪有闲心学这玩意。结绳记事用了多年,虽说麻烦可也习惯了。做爱不是数数,只要老婆能把孩子生出来,谁还在乎九浅一深?

黄帝倒是“九浅一深”了,素女生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白痴。有一次,黄帝对老儿子说,你去把门关上。结果连城门都关上了。大儿子跟苍颉学字,学到“三”就不学了。黄帝问他为何不学。大儿子说,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后面的不用学了,我都知道了,当老师太简单了。黄帝半信半疑,找个小孩当大儿子的学生。那时候学生识字,先从名字开始。大儿子提笔在手,问小孩叫什么名字。小孩说我叫万百千。大儿子开始一横一横地写万字,从宫内横到宫外。黄帝问你这是干啥?大儿子说,我在写万字,才画了一千横。差点把黄帝气死。儿子们不中用,黄帝只好把天下交给了学习《素女经》的积极分子,尧。

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添枝加叶把《素女经》改编成色情读物,老百姓称之为“黄书”,一时间畅销天下。黄帝知道了非常生气,命隶首清除精神污染。隶首带人搜查,烧了一批“黄书”,杀了一些人。老百姓害怕,纷纷拿起扫帚将“黄书”扫地出门,史称“扫黄”。隶首郁闷终生,算盘也没有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直到后世的孔子和董仲舒出现,算盘才起了变化。



春秋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是圣人,一眼看出,所谓的百家争鸣争的只是王权这一家。孔子不甘心当子路等人的老师,要当帝王之大师。孔子看见算盘,悟出“以圣为王”之道。小小的算盘好比天下,臣民如同算珠。只要帝王们掌握了运算口诀,治理天下如拨算珠。即便那个帝王用错了口诀,拨乱了算珠。后来者只需摇晃一下算盘,拨乱反正,一切如初,天下久也。孔子为自己的新发现激动不已,周游列国推销圣王之道。遗憾的是,那些打打杀杀的霸主们目光短浅,谁也不在乎什么圣王之道。孔子怀才不遇,逝者如斯夫,嗟叹长已矣。

孔子失败的原因是不识人间烟火。霸主们奉行的是刀把子里面出政权,孔子偏偏强调“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你说周王文武哥俩好,等于说现在的王不好。既然看不起现在的王,人家也没必要接受你的理论当你的学生。

又过了N年,西汉的董仲舒领悟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向汉武帝讲解圣王之道的种种好处。汉武帝觉得此道有利可图,罢黜了百家,全盘儒化。汉武之后的皇帝们纷纷效仿。算盘傍着圣王之道,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遇见洋鬼子的PC。

洋鬼子们先用大炮打开了算盘的天下,后用PC抢占了天下的算盘。久经历史考验的算盘成了鸡肋。



天下人的思维逃脱不了算盘的桎梏。什么东西一旦成了天下思维的产物,也就成了思维天下的牺牲品。儒术如此,算盘亦如此。 “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孔子这盏明灯照亮千年,油枯耗尽。遇见火力强大的电灯岂有不暗之理?算盘打了数千年,依旧是九去一进一,一下五去四,怎能与日奔月腾的PC相比?

算老珠黄,隶首在天之灵,叹息之余,吟诗一首。

算盘里面有扯淡

扯淡里面有算盘
算盘里面的扯谈是算盘

扯淡里面的算盘是扯淡

扯淡里面有多少算盘

算盘里面有多少扯淡

算盘里面的扯淡不是扯淡

扯淡里面的算盘不是算盘

扯淡成算盘

算盘成扯淡
其实算盘就是算盘

扯淡就是扯淡

❽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珠算如何出现,算盘究竟由何人发明,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1、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3、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8)算盘什么时候发明扩展阅读:

算盘的使用方法:最常见的算盘有分布在不同栏中的两排珠子。在每一栏的上面一排,每排是一个珠子,而下面一排每排都会有四个珠子。开始计算时,所有的珠子都必须归位到下面那一排。上面一排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面一排的每个珠子代表数字1。

作为一种现代计算工具,每一栏珠子代表一个数位的值。因此,从右数第一栏应该是个位 (1-9),第二栏是十位(10-99),第三栏是百位(100-999)等等。

根据计算,可以指定需要记录的小数的位置。比如若要表示123456.7,7应该在第一栏,6在第二栏,5在第三栏,以此类推。当做这些计算时,只需要记住小数的位置在哪里,用铅笔在算盘上面标出来,或者如果能帮记忆的话,挑一排空出来也是可以的。

❾ 算盘起源于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啊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内出者和“算盘”容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❿ 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运用算筹计算的基础上,大约在14世纪左右发明的。从那以后,算盘就取代了算筹而广为流传,延续至今,一直是我国一种最普遍的计算工具之一。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除了中国,还有些地区也出现过算盘,但都没有流传下来。古代埃及人进行贸易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层沙子,用手在沙子上划出一些沟,再把小石子放在沟里,作加、减法就是增减沟里的石子。这是最原始的算盘。后来,欧洲的商人用刻有槽子的计算板代替沙子,用专门制作的算珠取代了石子。经过多次改进,这种计算板类似于我国使用的算盘。但由于欧洲人的计算板是用钢制成的,笨重而且昂贵,再加上西方人没有运算口诀,使用起来不方便,因而逐渐被淘汰了。还有的地区的算盘是用每根木条穿着十颗木珠制成的,但由于人们把每颗珠子看作1,不像中国算盘下珠以一当一、上珠以一当五,因此计算起来速度大受限制,使用也不广泛。

中国算盘以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运算方便,配以易学易记的珠算口诀等优点,长盛不衰。15世纪中期在《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详细介绍。关于珠算术,明代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记载最早。1573年我国徐心鲁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珠算算法的书,1592年程大位又写了《直指算法统宗》等,这都加速了算盘的推广,使珠算流传到了很多国家。国际上曾多次进行过计算速度的比赛,在和手摇计算机及电子计算机的对抗赛中,每次加、减法的速度冠军都是算盘。因此在有了电子计算机的今天,人们仍广泛地使用算盘。如日本使用算盘的企业仍占相当比例,英、美、法等工业国仍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其计算功能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1980年,我国又推出一种新颖的电子算盘,它把普通算盘长于加减、电子计算器长于其他的优点融为一体,使古老的算盘焕发了青春。

阅读全文

与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