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亚当艺术手法

创造亚当艺术手法

发布时间:2020-12-21 10:53:30

『壹』 迪加奥特曼天使之门,迪加奥特曼被击伤了,那时候的一个很有名的姿势(外国艺术),那个叫什么

按照题主复你的描述,那应该是迪迦制在TV剧集第25集里被基里艾洛德人击伤的场景,TV截图如下:


这是《创造亚当》原图(左边是亚当,右边是上帝)
当然我所介绍的只是皮毛,这组壁画值得一看的地方非常多,题主有兴趣不妨亲自去体验一番,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贰』 不可逾越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米开朗基罗六岁时丧母,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是他学画画,父亲训斥也无用,十三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画室学画;1489年转到另一个画家学雕塑。后来当上美术学校的学生兼助手。那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人文主义学者集中的地方。在那里干了十四年,在思想和艺术上被培养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使他离开佛罗伦萨到罗马。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米开朗基罗画的这些巨人充满超人力量,善于表现丰富的运动,并达到戏剧性高潮。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对人类的庄严颂歌。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专稿建筑。他的作品雄壮宏伟,因此他所画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气质。一生未婚,纯讲精神而不涉及肉体。他在孤独中奋战了一生。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记》。西斯庭教堂是教徒的礼拜圣所,也是天主教裁决重大事务的要地。1508年尤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基罗从正在为他从事的墓建工程中召回,开始重新装饰西斯庭教堂。委托到了米开朗基罗,这是一个向天作画的时刻。

天顶画的面积是14×38.5m2,中部由九个叙事情节组成,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分别为“分开光暗”、“划分水陆”、“创造日月”、“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伊甸”、“挪亚祭献”、“洪水汜滥”和“挪亚醉酒”。绘制的壁柱和饰带把每幅图画分隔开来,借助立面墙体弧线延伸为假想的建筑结构,并在壁柱和饰带分隔的预留空间绘上了基督家人、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个裸体人物和另外四幅圣经故事的画面。米开朗基罗以自身处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解最终让西斯庭天顶和创世记言归一体。

天顶画分为两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从1508的冬天至1510年的夏天,第二阶段从1511年2月到1512年10月,历时四年。米开朗基罗把自己封闭在教堂之内,拒绝外界的探视,从脚手架设计到内容安排、从构图草创到色彩实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居高不下的处境,曲身仰视的姿态,集中的心情,舒展的灵思,一天天慢慢缩小着一块块距离,一块块慢慢充实一天天的内容。辛苦到达的天界,回过头去谁也不曾看到过。

两个创作阶段的风格有着时限的差别,构图和形式越来越简化。照顾到人们受可视距离限制的生理条件,向往立于十八米之下的人们更清晰“天庭”的运动,米开朗基罗减少了画面中人物的数量和故事的细节,突出了主体的形象并且强调了活动的节奏。西斯庭天顶画中最重要的作品是第二阶段绘制的《创造亚当》。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

16世纪的文艺复兴盛期是欧洲文明的一道分界线,把西方基督教世界分成了中世纪和现代,也把基督教分成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外围的影响和自身的调整是自然生成和社会发展的因子。耶路撒冷和雅典的分庭抗礼、人文主义的诘难和基督教文化的对应是西方现代社会结构的注释,人类没有理性一次性可以跨越的门槛,信仰基于人类的一颗易受波动的心,“提醒”是每天的功课。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受惠于古代艺术的新发现和再认识。考古发掘上的成绩激发了世人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情;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带动交通业的发展保证了文化沟通的进一步可能;资本意识下的工场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动了以行业分工和市场调节的社会结构的建设;《拉奥孔》等一系列艺术珍品发现于这一时期;哥伦布的探险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已初露萌芽。这里有异教的文化的影响也有基督教文化的因素。正像上帝与亚当互相牵动的手,相握而立。生活是一架灵修操守和机械运转并置做工的机器。基于此,做工的平等意识是亚当立身的意义。做工即包含了创造的基因,做工的平等决定了职业社会中个人生命创造成分的实现。放弃上帝相携的手而争取社会上的诸多平等,包括自由的平等,只能是不平等的恶性循环。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活动首先在意大利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家不再是一个工匠,而是一位创造者,和诗人、智者、朝臣一样,他们不仅依靠他们的行业技术同时也依靠他们的灵性,人们心目中把艺术家奉为天才的概念由此而生,为以后的职业化社会预设了伏笔。这是一次从历史上从时间上寻找人类活动动力的革命。同样,现代艺术的兴起是一次从环境中从空间中寻找人类活动动力的革命。现实主义口号的提出是针对人类一贯的乌托邦情结;印象主义是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神鼓舞;后期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在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中得到了启发;在此之后直至后现代艺术名目繁多的艺术主张则是出于对中心主义的解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提出是人们对社会建构的实践;工业化进程预言技术时代的来临;回归自然意味着人们从生活的现实之中而不是从过去的历史、从局限的地域中寻找为人成立的关系;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对人文理性的张扬表示怀疑。人们从理想的社会模式转而思考合理的社会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关注影响职业的语意构筑,平民化的社会进程亦是职业语意的实现,为人的活动都在职业中实现,即“做工包含了创造的基因,做工的平等决定了职业社会中个人生命创造成分的实现。”所以现在人们提出“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口号,其语意在于职业中人不再是一个工匠,同时含有创造的价值,和艺术家一样。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一次创造性实现的平等概念由此而生。创造性重要,创造性的合理保障更重要。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合理的社会结构并不需要太多的艺术的职业,而是需要太多的职业的艺术。上个世纪的历史背景致使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必需重新思考信仰这一人类的课题。从这一课题本身来讲,东西方没有差异,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却要复杂的多。既要指证西方社会中人文主义和基督神性的差异,又要应对社会发展中两者之间和两者自身的种种冲突。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继西斯庭天顶壁画的二十多年以后,1535年,米开朗基罗只身一人又完成了另一幅代表作,西斯庭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覆盖了这块面壁上原先由拉裴尔(Raphael)的老师佩鲁吉诺(Perugino)绘制的几幅壁画,从佩鲁吉诺传世的经典作品《基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来看,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也许佩鲁吉诺相信天国的钥匙既在上帝之手同时也在世人之手,人间会有疏忽,天国会有人类的关怀。《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的实际尺寸是13.7×12.2m,历时六年。在这幅画中,基督的动作不在于重申救赎的理论,更在于强调惩罚的信条。基督高扬的右手一如既往地示意把不在生命册上的亡众挥入火湖,被挥入火湖的还有死亡和阴间。基督的左手却不是托起获救的生灵,而是指向自己躯体上被钉十字架时受枪刺的创伤。米开朗基罗在《创世记》一画中和《最后的审判》一画中以上帝手指的动作指证了一个人类过程的寓言。基督诞生是人类新纪元的开端,那个时候上帝死了已既成事实。米开朗基罗执意说破文艺复兴仍然是对上帝信仰的问题。

《创世记》两个创作阶段的风格有着时限的差别,米开朗基罗早期作于1503年的一幅板上绘画作品《圣家族》平和优化的情感、样式和艳丽鲜明的心境、颜色与其后期绘画风格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后期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和形式越来越激化冲动,画家的心情和用色越来越隐晦不明,视域是越来越扩展地触及事件发生与所在场景或此或彼的联系:峰起的造型像是在沙滩看大海怎样涌潮,光彩暗弱的现实是流失的激动,视线下沉的远方依然是现代的风景。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两幅壁画作品应该是1550年绘于梵蒂冈巴奥林纳小教堂的《保罗归宗》和《彼得殉难》。构图处理仍然是人物众多的场景展示,表现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归宗”和“殉难”事件最敏感的瞬间——上帝让保罗从马上跌落;人们把彼得在十字上竖起。从米开朗基罗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可看出画家一生内心世界的张力关系。无论是高扬画家人文精神的一面还是叙述作者宗教情怀特点都未免过于简单,无论是指责委托方的苛刻要求还是肯定受托方的人格对应都未免过于抽象。同样,从画面的外观形式分析,米开朗基罗的造型风格既是创造精神的源泉也是矫饰主义的鼻祖,后来的唯美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都可以在此找到理性和感性的出处。况且,就是精神,包括宗教精神和基督性本身即存在着差别,精神更是一个危险的任人弘扬的信号。

之后米开朗基罗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十三岁在佛罗伦萨画家基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场学艺,一年后转入美迪奇家族的家庭美术学院。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帕拉图主义的教条。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定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1499年创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这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501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立。米开朗基罗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米开朗基罗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是一样的题材《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与其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是一样的线索:英雄气概磨难而成壮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随后的一些作品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定型,后期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心情归宿。当时代的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备明察的力度,后来的人们更注意其后期作品创作时悬而未决封闭的深度,美学的焦距不再是简单的对准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个人和作品之间、与现实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现代艺术更是如此。

最初的一件《哀悼基督》和最后的一件《哀悼基督》都是圣母怜子的惯用样式,圣母承负着爱的痛失。爱是情感的维系,有时只是无奈的关心。人类的肉体并不是情感的自觉载体,而是理性的习惯寄生,与上帝的维系之灵才是情感的形象化写真,而不单独是理性的代码。圣经上一些软弱忍让的信条旨在维护人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调动理性。所以圣经上写着对恶人要让,因为他们只要你的理性服从,只要你的肉体屈从,不要你的情感,以恶抗恶世无宁日,把虚荣给他,让情感存在;对义人要抗,因为他们除了征服你的理性,统制你的肉体以外,还要你的情感依附,世界只剩下唯他是从的行尸走肉的生存,创造不再是一架灵修操守和机械运转并置做工的机器而只剩下机械的运转。于是,具体在艺术方面并不在你的理念更在于你的情感归属,具体在生活方面并不在于你的行动更在于你的信仰,因为:我们所做的我们不明白。这与新帕拉图主义的理念不尽相同,所谓挣脱肉体的束缚,是情感在肉体中自觉,而不是理性独立于肉体之外。为什么要超出肉体?天下不可能为肉体的均享,也不可能是理性的大同。无论世俗还是宗教的理性至上、厌恶肉体都是假冒伪善的义人。现代社会、现代艺术并不是缺少了什么,丧失了什么,而是增加了对世人的关注。米开朗基罗真是人文主义对上帝的拒绝吗?或许可以说成是客西马尼鸡鸣之前的一次过程,也是一段个人的情感自觉。我们现在常说多了一个基督徒,少了一个中国人,那么多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呢?多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呢?基督徒和基督性也还是有差别,肉体的分化全世界都一样。

米开朗基罗最荣耀的艺术实践是建筑。1546年教皇指派他为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师,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他拒绝了这项工作,在教皇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接受了这项委托,一个附带的条件是不要报酬,因为他并不能确定他还有多少时间从事这项工作,然而他为此一直干了十六年。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之后,教堂的大半工程尚未进行,1590年,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顶方案由G·波尔塔实施完成。整个教堂综合了几位建筑师的辛勤劳动,属于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成份比其他几位建筑师的都要多,教堂于1615年最后建成完工。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式造人,人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

据说,当拉裴尔看到西斯庭天顶画后,说: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拉裴尔说这句话不是在赞扬他们的时代,是在赞叹在他的时代出现了米开朗基罗。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包括拉裴尔,世界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大师和作品,更不要说在其它领域里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幸运。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永远是不可逾越的成就:成就永远是不可逾越的艺术——每一个人。

现代意识的社会结构是照顾平民的生活常态,说得明白一点不是以人为本,是以肉身为本。人的抽象概念化已成为理性和肉身的合体,任何时候假冒伪善的义人都可能以不合他们的主张为由而不把你当人,以人为本偷换成以人为目的而把你当下实际的生活牺牲掉。以肉身为本容易联想到以肉身为初使考虑的对象。不要以为自己是追求人文关怀的和宗教精神的而指责周围的凡人肉身。《最后的审判》画满了裸体,教皇认为不雅,让他人为之添上衣饰;我们认为肉身不雅,称之为凸现人文意识,是一样的外包装。没看见上帝吗?得救的和遭罚的是一样的情绪紧张。文化和经济一样是出于人类修身养性的本能,都不是修身养性的目的: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形而下的审视或许是一样,但是形而上的思辨却是有区别的。肉体让人们更多的说“需要”而不是说“为了”,为了文化也是需要文化,为了成就也是需要成就,为了理想也是需要理想,为了信仰也是需要信仰,上帝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你要只说是为了上帝,上帝会轻视你。上帝是全满,不需要为了他添些什么,上帝并不要求人们为了上帝牺牲,人们却是为了自己要保全上帝。小人和君子没有前后,此岸和彼岸没有距离,同是一个复合体。现代社会肉身生存的紧张和艰苦在于肉身承载的语意的延伸,肉身、情感、理性、灵魂,任一缺失都不能优化你的重负。缺失也即意味着不完整,照顾的不周让人们感到丧失了许许多多……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叁』 《创世纪》中的《创造亚当》表现了什么内容

上帝从地中取除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了一口生气,他就活了
这是圣经上的真实事例 还有小册子

『肆』 论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结合艺术时代背景论述其 ...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 盛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用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来表现当时市民阶层为爱国和自由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充满着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为人类留下了不少艺术瑰宝。
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的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绘画珍品包括《安葬基督》,《神圣家庭》、《保禄皈依天主教》,《伯多禄被钉十字架},《最后的审判》和《创世纪》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西斯廷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和西斯廷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是教皇西斯克特四世于1480年主持建成的,原为教皇个人的祈祷所,位于圣伯多禄大教堂左侧,故名“西斯廷小教堂”。1508年,米开朗基罗受教皋朱理亚二世的邀请到罗马去为西斯廷小教堂画天顶画。这个教堂长40米,宽14米,堂内没有柱子,侧墙的高处有6扇弓形的窗子,整个穹隆形屋顶的面积有近600平方米之大。
1508年5月10日,米开朗基罗爬上了18米高的台架,开始了近5年的独自创作。教皇原打算让米开朗基罗画十二使徒像,但他改变了原计划,画成了《创世纪》,共创作了350个人物形象。
他把整个天顶分成两部分:
屋顶中间的平面为一部分,屋顶与墙壁连接处的弧面为另一部分。
平面部分为主体,画了天主创造世界等九个场景:“划分光暗”、“创造日月”、 “划分水陆”, “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 “挪亚方舟”、“挪亚献祭”、“挪亚醉酒”。
这九幅画中间有许多奴隶像连接着,仅仅是装饰的需要,与主题无关。主题周围被划分成12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其中画了12个男女先知,弧面部分则分别画了耶稣的祖先。这是天顶画的次要部分,色彩较为灰暗。天顶画的整个画面布满了人物,纵横交错,使人仰视画面时自然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甚至紧张自卑的感觉。
“划分光暗”、“创造日月”、“划分水陆”这三幅画主要描绘耶和华天主的伟大与全能。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信仰中的天主生动地用画笔表现出来。天主占据着整个画面,他的表情,姿态、动作都显示着无限的神圣、崇高与可畏。如在“划分水陆”这幅画中,耶和华天主象狂飙一样从太空中疾驰而来,外衣飘动如扯足了的帆篷,头和手画得很大,面向海水,左手举起,象是命令海水聚向一处,以使陆地显露出来,右手伸向观众,给人一种要冲出画面的感觉;水面上的光把天际推向无边的远处,更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创造亚当”是天顶画中人们最熟悉而且评论最多的一幅画。刚被创造出来的亚当斜卧在山坡下,他还不能行动,站不起来,因为天主还没有给他生命。但这个没有生命的“泥人”却给人一种充满生命、饱含活力的印象。他右腿伸直,左腿自然弯曲,象是作好了随时站立起来的准备,右臂支撑在山坡上,左臂自然地放在左膝上伸向前方,眼睛里充满着迷惘,似乎等待天主把他从沉睡中唤醒。对面,耶和华白天外飞腾而来,左臂上亲昵地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神情与前三幅不同,不再像发号施令,叱咤风云时那样威严,而是眼里充满了和善、慈祥,怜悯甚至略带哀伤,似乎预见到了他所刨造的这个人将给他带来无数麻烦。他注视着亚当,把手伸向亚当那只无力的左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正是人类命运悠关的——刹那。就在那一刹那,天主的右手接触亚当的左手,亚当马上就获得了生命,成为一个“有灵的活人”,人类就诞生了。整个画面动静对比,耶和华是飞动的,亚当是静止的,但这静止又是行动前的一刹那。
《失乐园》是不少画家画过的题材,米开朗基罗却别出心裁地在一幅画中表现了时间不同的两个场景。他把“知善恶树”画在中间,一边是亚当夏娃如何在蛇的引诱下偷吃“禁果”,另一边则是他们偷吃“禁果”后被赶出乐园。
“挪亚方舟”是人们熟悉的故事,米开朗基罗把方舟画在远处,而近景则是着力描绘人们在洪水袭击下的恐慌与绝望。
“挪亚献祭”描写洪水过后,挪亚向天主献祭感谢救恩,天主与挪亚立约,不再降洪水在地上,并设虹作为立约的标记。 “挪亚醉酒”是一个不常用的《圣经》典故,挪亚喝醉了酒,赤身睡在葡萄园的帐篷里,他的二儿子含看见了,就出来告诉哥哥闪和弟弟雅弗。于是闪和雅弗为了不看见父亲赤裸的身体,拿件衣服搭在肩上,背着脸倒退着走进帐篷,把衣服盖在父亲身上。为此,挪亚酒醒以后祝福了闪和雅弗,而诅咒了含和他的儿子迦南。

『伍』 世界十大最贵名画都是哪些

世界十大最贵名画:《When will you marry?》、《The Card Players》、《Le Rêve》、《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No. 5,1948》、《Woman III》、《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The Scream》、《Flag》、《Nude,Green Leaves and Bust》。

1、作品名:《When will you marry?》

作家:Paul Gauguin-高更

成交价格:3亿美元

这幅画作是高更在塔希提岛居住期间于1892年创作的,画中有两名塔希提女子,原由瑞士收藏家鲁道夫·施特赫林所拥有。

两幅画是毕加索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性--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陆』 简答: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

米开朗基罗:豪放
米开朗基罗 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体现了生命的顽强。比如他的<奴隶回> 等作品 都表现了人类答 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一种 内在的力量. 米开朗基罗 曾经说过, "绘画越象雕塑越优秀,雕塑越象绘画,越无力." 这句话 充分的体现了他的绘画风格. 他画的人体总是铿锵有力的. 骨骼和肌肉 总是那么结实.即使是在女性的身躯上 也总是能看到 男性躯干的特点.比如他雕塑的 <女巫 布来尔> 以及画的圣家族里玛利亚的形象 都有体现。

『柒』 西方艺术赏析第一阶段在线作业(单选、判断)

孤寂的凝淀,生命的结晶。
这很明显是冯至的一首抒情诗冯至的诗歌,他诗歌主要有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类。它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作者在质疑我们将西方的文化引进,毫无疑问,它可以为古老的中国文化吹进一股新的思潮和影响,但是作者也在担心这些引进的新思潮也掺杂了一些问题和弊病,并不完全适合中国这方古老的土地,同时他也忧虑这些新事物会不会像过往烟云一样并没有被完全吸收接纳深化,所以作者在担忧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势和动向,并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文化接触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质疑。

『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宗旨核心是什么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是文艺复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内会教士萨容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其绘画代表作有《创造亚当》、《最后的审判》和《圣家族》等。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兼具浪漫主义风格,有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

『玖』 请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流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是什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流派
佛罗伦萨画派
形成于世纪末,以乔托为奠基人,是意大利最大的艺术流派。
初期以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鼎盛期是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败,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成就最大的画派。及画家们对前辈大师盲目崇拜等原因,逐渐走向强调个人癖好,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风格主义。最终,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初 期
乔托 代表作:《逃亡埃及》,《犹大之吻》
马萨乔 代表作:《出乐园》
桑德罗 波提切利 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三 杰
奥纳多·达·芬奇 代表作:《岩间圣母》,《蒙娜丽萨》,《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 代表作:《创世纪》,《创造亚当》,《先知耶利米》

拉斐尔 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小椅子上的圣母》,《雅典学院》
威尼斯画派

贝里尼 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湖上圣母》,《神的欢宴》

乔尔乔纳 代表作:《沉睡的维纳斯》

提香 代表作:《天上之爱与人间之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委罗内塞 代表作:《 利

『拾』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有哪些

米开朗基罗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我们无法想像何以艺术家在身心饱受折磨时仍能有如此壮丽的作品。画中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人物个个健美而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整个天花板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米开朗基罗不只是为教皇服务,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赋献给上帝。

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1521~1534)、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1523~1526)、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1540~1644)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部分和穹顶(1547~1564)。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著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因此,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阅读全文

与创造亚当艺术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