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的书法“瘦金体”是哪位皇帝发明的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简介:
瘦金书运笔飘忽快回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答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⑵ 中国的哪些书法家发明了哪些字体
小篆
「篆」本是抄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⑶ 硬笔书法是什么时候的谁发明的
在庞中华前,老外的鹅毛笔就属于硬笔。此问不严谨。
⑷ 书法中 草书是谁发明的
张芝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
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⑸ 书法是谁发明的
中国文字有来正、草源、隶、篆、行五种。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严(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⑹ 书法是谁发明的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专艺术表现形属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⑺ 中国书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创始人是谁
虽然文抄字是从甲骨文首开开始袭的但是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书法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应该说是先人们一代代积累下来。
其中李斯是其代表人物,毛笔发明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以篆隶为书写字体的时代可以追溯到战国,三国时代,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书法名家是钟繇(151-230),并敬祈艺祺,用毛笔书写汉字。但是真正自发的将写字当作可审美的艺术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们还不是文字,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
⑻ 四大书法家的各自发明的字体
欧阳询(557~441),字信本,唐朝时期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眺、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矗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
⑼ 关于朱墨的书法
广州军区军旅书画家朱墨是近年来在军内外蜚声而起的青年书画家,他的书画成就早就为人所识。然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的发明家。最近他发明的立体书法和书画指纹印皆获国家发明专利。
他发明的立体书法为我们开拓了一条新路。我们看到的书法作品,通常是墨在宣纸上的平面表现,有的也只是在浓淡上求的一些变化。如果我们想在宣纸上获得书法的立体效果,不勾描、不用电脑制作,用书法的手法表现出来行吗?也许,很多人会说不太可能。但朱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就发明了这种书写方法。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立体书法,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全新的立体效果。它的每个立体要素竟是那样的完美,墨浓的部位黑的稳健,高光部位明亮醒目,浓淡的渐变自然,浑然天成。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墨在宣纸上的特殊韵味,是纯自然的形成,效果非常奇妙。
他发明的书画指纹印将使书画赝品成为历史。传统的书画印章是在石料或其他材料上刻字或图,这种方式容易使书画赝品制造者仿制。朱墨发明的书画指纹印就是将传统印章和指纹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这种做法既美观又继承了传统,同时,更能有效地防止书画赝品产生。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每个书画家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中印上这种形式的书画指纹印,即使再高明的赝品制造者,或是电脑,都是无能为力的,这对我们书画家保证自己的作品不被仿冒是非常有效的。
朱墨立体书法和书画指纹印的发明,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视野,也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形式开辟了一条新路,非常有意义。他的这两项发明无疑会载入书画艺术史册,也必定会在当今书画艺术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军旅书画家,朱墨能有这两项发明实属难得。(
⑽ 书法的各种字体都是谁发明的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