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的鼎

谁发明的鼎

发布时间:2021-08-08 20:50:33

① 鼎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② 鼎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初期:夏代——由于铜的冶炼工艺尚不成熟,且材料难得造成现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铜器种类稀疏,至今为止出土的夏代青铜器是“乳钉纹爵”。
盛行期:商代(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此时的青铜器体形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华丽,体现出一种狞厉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兽面纹方鼎、乳钉纹方鼎、克鼎、子龙鼎等。
成熟期:西周(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春秋时期古人发明了“失蜡法”“分铸法”“错金银”技术,使得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造型更加别致、繁复。代表作有;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

鼎力相助等等。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③ 鼎的发明

鼎 是我中华祖先所创制最早的一种器皿,后来成为祭祀神器,是国宝。几千年来,鼎一直被沿用,而且鼎为我所独有,在中华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4_P+Pl E U0o.D
据现有的资料,鼎创始于河南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那时,鼎是用粘土羼细砂、提成坯,凉干后入窑烧制而成,称为陶鼎。陶鼎,上腹呈罐形或盆形,腹下附有三条圆锥状足。鼎和罐,均是我们祖先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炊器。后来,聪明的祖先,约在距今4000-5000年前,即在仰韶文化中晚期和河南龙山文化期间,又创制一种和陶灶圈相配套的无足炊器即陶釜。由于陶鼎的三足易折断,无足的釜具有自身的优势,后来被演化为多种形式的炊器,后来这类炊具被广泛应用,这是我们中国人生活所用的锅的来源。但是,鼎这种器皿,迄今一直被沿用(虽不作炊器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被赋予高尚的深邃的涵义。 5K#_BS!F-e,|
黄帝时代,由于发明了冶金术,人们学会了冶铜铸器。《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经学者考证,此首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而黄帝铸鼎荆山下的铸鼎处,是在灵宝市阳平镇附近的铸鼎原。民以食为天,陶鼎既然是人们最早的炊器,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器皿,因此人们对鼎有深厚的感情。自从铜鼎出现后,又成了烹煮牲牢以祭祀神灵的祭器。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和在自然界面前还是软弱无力,因此,通过祭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以达到逢凶化吉的目的。这样,铜鼎又具有神圣的意义。
:GC%P/uiznR 尽管黄帝所铸的铜鼎,迄今未发现,甚至到夏代仍未见铜鼎出土。但是,由于相当于黄帝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已发现铜器残片,铸铜鼎完全有了技术条件,当时,仿陶鼎形状浇铜鼎是可信的。况且,商代发现许多铜鼎,在商代前期都城-郑州商城就发现了近1米高的一对大方鼎,而在商代晚期都城-殷墟发现了更大的"司母戌"鼎,其铸造技术臻于完美,从而反证青铜鼎的铸造,当可推到夏代,甚至更早。早期的铜器仿陶,而到了商代,陶器又反过来仿铜器,这是考古资料证明了的。当然,黄帝所铸的三个铜鼎"象天、地、人",应是在铜鼎上铸有象征天、地、人的三种不同文饰。不过,应该说,通过铜鼎烹肉祭祀神灵,使人作通天地神灵的主体,即人可通神,神可佑人,使天地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哲学寓意。至于"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天",则是西汉时期道教所谓"得道升仙"的一种思想反映,同铸鼎无关,但铜鼎作为祭神宝器,则有神圣意义。
|O0P&mt2gR 鼎同我们祖先的文明进程也有密切关系。前面已说明鼎是最早的炊器之一。用陶鼎煮粥做饭,既有利于肠胃的健康和营养吸收,促进人们头脑的发达和文明意识的发展,而且鼎在上古贵族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权的标志。奴隶主贵族垄断了铜鼎等祭祀宝器和祭祀权,还是他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器皿,所谓"钟鸣鼎食"便是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在奴隶主贵族阶级中还划分为不同的特权等级,其中铜鼎的使用便是其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胃"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等用鼎数的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已在周代墓葬考古中已得到证实。可见,铜鼎已成为上古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_9m,M+t3~.kqx
铜鼎,还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虽然,夏代还没有发现铜鼎,但据《史记.封禅书》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恐怕不是子虚乌有,应有所本。而商代前后期首都所发现的大型方鼎,都是同期青铜器之最,应为王室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至迟在春秋时代,就有了这样神圣的涵义。当时,宝鼎成为镇国利器,一个国家失去宝鼎,即等于国家灭亡,而为敌者,也是着力抢夺对方宝鼎等国家重器。在这种背景下,就发生了《周本纪》所记楚庄王伐陆浑时陈兵周郊(洛阳)派人"问九鼎"的故事。"问九鼎"轻重,就是强大的诸侯楚国向周天子挑战,企图夺取周室江山的一种尝试。这里"九鼎"明白无疑地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是所谓"定鼎中原",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j9g%\3Q G,T.~2E?2X
封建地主阶级是反对奴隶主贵族实行特权统治的,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期间取得政权后,自然不再有以用鼎数多寡为标志的等级差别,但是,实际上封建朝廷也有其新的等级和特权,铜鼎仍市朝廷的祭器之一。封建统治者仍然祭祀上天后土和先王祖宗,铜鼎仍被沿用。后来还出现铁铸的铁鼎。随着社会的发展,鼎类祭器应用面较广,逐渐流行于社会,进入寺庙,以及民间重大的祭祀活动中。这类鼎,又成为供奉神灵和祖先的"香炉",其中后世(明)的"宣德炉"(铜鼎)最为有名。这种文化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 H-p jQK6` m:Q)u^
总之,鼎经历了几千年,一直沿用不衰。特别是它曾具有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使其在中华文化史中享有崇高地位,迄今为中国人所尊重。1995年,词语过滤主席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贵重礼物"世纪宝鼎",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风彩。我们这次由上海人民资助铸造的大铜鼎(九鼎),放置于郑州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塑广场上,也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这样象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列鼎是最合适不过了,它将受到中华炎黄子孙及世界人民的瞻仰,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④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鼎叫做什么源于哪个朝代

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商代青铜器!!

其实,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关于“鼎”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远至4000多年前的夏禹神话时代!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这应该是关于鼎,最早的记载!!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⑤ 鼎是一种什么器皿鼎发明于何时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⑥ 鼎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⑦ 鼎,三足两耳,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它是怎么发明的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一言九鼎是哪几个鼎:黄帝宝鼎置于宝鼎坛的中宫位置,其他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按八卦之位放置。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我知道 九鼎中的鼎的意思是指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是不是一言九鼎中的鼎也是这个意思。

我现在家里没有字典,只能从网上知道“鼎”字的意思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锅;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大;正当,正在。

⑧ 至今考古发现的名鼎有哪些(出名的,和不怎么出名的要分类。鼎数最好多于20个)

为你盘点一下至今考古发现的名鼎,但是我声明一点,出名不出名见仁见智,但是我保证它们都是考古界的稀世珍品。1、后母戊鼎,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大克鼎,西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3、龙纹扁足鼎,商,现藏于上海博物馆4、蔡侯申鼎,春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5、大盂鼎,西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6、德鼎,西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7、王子午鼎,春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8、乳钉纹方鼎,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9、多友鼎,西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0、人面纹方鼎,商,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11、楚王酓忎铜鼎,战国楚,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2、九鼎八簋,战国曾,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3、王作左守鼎,周,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14、虎耳虎足青铜鼎,商,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5、毛公鼎,西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6、禹鼎,西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7、牛方鼎,商,现藏于台北中研院历史研究所18、史鼎,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虎父乙鼎,西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史斿父鼎,西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上仅仅是凭我的记忆列举了20件青铜重器,件件都是国之重宝,“后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别称为“海内青铜三宝”……青铜重器很多,其中的鼎占了很大的分量,这里只是管中窥豹罢了。

⑨ 鼎的发展史

鼎 是我中华祖先所创制最早的一种器皿,后来成为祭祀神器,是国宝。几千年来,鼎一直被沿用,而且鼎为我所独有,在中华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4_P+Pl E U0o.D
据现有的资料,鼎创始于河南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那时,鼎是用粘土羼细砂、提成坯,凉干后入窑烧制而成,称为陶鼎。陶鼎,上腹呈罐形或盆形,腹下附有三条圆锥状足。鼎和罐,均是我们祖先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炊器。后来,聪明的祖先,约在距今4000-5000年前,即在仰韶文化中晚期和河南龙山文化期间,又创制一种和陶灶圈相配套的无足炊器即陶釜。由于陶鼎的三足易折断,无足的釜具有自身的优势,后来被演化为多种形式的炊器,后来这类炊具被广泛应用,这是我们中国人生活所用的锅的来源。但是,鼎这种器皿,迄今一直被沿用(虽不作炊器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被赋予高尚的深邃的涵义。 5K#_BS!F-e,|
黄帝时代,由于发明了冶金术,人们学会了冶铜铸器。《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经学者考证,此首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而黄帝铸鼎荆山下的铸鼎处,是在灵宝市阳平镇附近的铸鼎原。民以食为天,陶鼎既然是人们最早的炊器,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器皿,因此人们对鼎有深厚的感情。自从铜鼎出现后,又成了烹煮牲牢以祭祀神灵的祭器。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和在自然界面前还是软弱无力,因此,通过祭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以达到逢凶化吉的目的。这样,铜鼎又具有神圣的意义。
:GC%P/uiznR 尽管黄帝所铸的铜鼎,迄今未发现,甚至到夏代仍未见铜鼎出土。但是,由于相当于黄帝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已发现铜器残片,铸铜鼎完全有了技术条件,当时,仿陶鼎形状浇铜鼎是可信的。况且,商代发现许多铜鼎,在商代前期都城-郑州商城就发现了近1米高的一对大方鼎,而在商代晚期都城-殷墟发现了更大的"司母戌"鼎,其铸造技术臻于完美,从而反证青铜鼎的铸造,当可推到夏代,甚至更早。早期的铜器仿陶,而到了商代,陶器又反过来仿铜器,这是考古资料证明了的。当然,黄帝所铸的三个铜鼎"象天、地、人",应是在铜鼎上铸有象征天、地、人的三种不同文饰。不过,应该说,通过铜鼎烹肉祭祀神灵,使人作通天地神灵的主体,即人可通神,神可佑人,使天地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哲学寓意。至于"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天",则是西汉时期道教所谓"得道升仙"的一种思想反映,同铸鼎无关,但铜鼎作为祭神宝器,则有神圣意义。
|O0P&mt2gR 鼎同我们祖先的文明进程也有密切关系。前面已说明鼎是最早的炊器之一。用陶鼎煮粥做饭,既有利于肠胃的健康和营养吸收,促进人们头脑的发达和文明意识的发展,而且鼎在上古贵族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权的标志。奴隶主贵族垄断了铜鼎等祭祀宝器和祭祀权,还是他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器皿,所谓"钟鸣鼎食"便是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在奴隶主贵族阶级中还划分为不同的特权等级,其中铜鼎的使用便是其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胃"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等用鼎数的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已在周代墓葬考古中已得到证实。可见,铜鼎已成为上古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_9m,M+t3~.kqx
铜鼎,还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虽然,夏代还没有发现铜鼎,但据《史记.封禅书》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恐怕不是子虚乌有,应有所本。而商代前后期首都所发现的大型方鼎,都是同期青铜器之最,应为王室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至迟在春秋时代,就有了这样神圣的涵义。当时,宝鼎成为镇国利器,一个国家失去宝鼎,即等于国家灭亡,而为敌者,也是着力抢夺对方宝鼎等国家重器。在这种背景下,就发生了《周本纪》所记楚庄王伐陆浑时陈兵周郊(洛阳)派人"问九鼎"的故事。"问九鼎"轻重,就是强大的诸侯楚国向周天子挑战,企图夺取周室江山的一种尝试。这里"九鼎"明白无疑地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是所谓"定鼎中原",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j9g%\3Q G,T.~2E?2X
封建地主阶级是反对奴隶主贵族实行特权统治的,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期间取得政权后,自然不再有以用鼎数多寡为标志的等级差别,但是,实际上封建朝廷也有其新的等级和特权,铜鼎仍市朝廷的祭器之一。封建统治者仍然祭祀上天后土和先王祖宗,铜鼎仍被沿用。后来还出现铁铸的铁鼎。随着社会的发展,鼎类祭器应用面较广,逐渐流行于社会,进入寺庙,以及民间重大的祭祀活动中。这类鼎,又成为供奉神灵和祖先的"香炉",其中后世(明)的"宣德炉"(铜鼎)最为有名。这种文化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 H-p jQK6` m:Q)u^
总之,鼎经历了几千年,一直沿用不衰。特别是它曾具有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使其在中华文化史中享有崇高地位,迄今为中国人所尊重。1995年,词语过滤主席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贵重礼物"世纪宝鼎",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风彩。我们这次由上海人民资助铸造的大铜鼎(九鼎),放置于郑州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塑广场上,也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这样象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列鼎是最合适不过了,它将受到中华炎黄子孙及世界人民的瞻仰,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⑩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和最早的鼎分别是什么

截止2019年中国发现的最大和最早的鼎是商后母戊鼎。

1948年,商后母戊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据记载,蒋介石曾亲临参观,大鼎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成为了国博的镇国之宝。

(10)谁发明的鼎扩展阅读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的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