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生产上大量应用的杂交育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什么来创造新品种
。。。直接地说
就是企图让杂交双方的隐形基因相遇。。。
从而形成双隐显示出来。。。。。
❷ 发明创造的种类有哪些
发明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十分是丰富多彩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如下:
1、专利发明与非专利发明
根据具体的发明目的是否为了获得专利、结果是否获得了专利为标准,而把所有的发明,分为两大类,即:专利发明和非专利发明。
(1)专利发明 是以获得专利为目的并且最终确实获得了相应专利权。
要进行专利发明,必须比较深入具体地学习和理解专利法规。专利发明,有特定的意义和范围,又有明确的要求和特征。具体包括三个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在专利法中,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实用新型,有人称之为“小发明”。专利法中是指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专利法中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2)非专利发明 不是以获得专利权为目的,并最终也未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称之为非专利发明。
非专利发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科技发明 一般的仅仅是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创造出新的技术——强调的是首创性。其定义的界限相当严格。或者说,科技发明在数量上要少得多。
B、成果发明 在我国发明奖励条例中,是指同时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先进的,经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这三个条件的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C、日常发明 这是数量最广泛、技术层次较低、实用过程并不复杂的发明,除了前边所讲的非专利性之外,还指实际生产、生活、管理、学习等各领域中具体应用的技术革新、新方法、新工艺、新器械、新用具等小发明、小改革。
当然,日常发明在本质上,并不低于专利发明。
搞发明创造的人,最好在发明创造活动之前,就明确自己打算搞专利发明还是搞非专利发明。这一点很关键。
2、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 按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有如下具体限定。发明人或设计人(1)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2)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做出的,并且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概括地说,职务发明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非职务发明 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在退休、退职、调动工作一年之后独立完成的发明创造,还包括未就业的个体人员独立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两者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区别十分明显,各有长短,值得注意。
3、实体发明与方法发明
实体发明 又称物件发明,具体是指发明的结果是以某种空间、色彩等状态表现出来,是直接物化性的。通常所说的具体产品,如工具、器物、零件、装置等。
方法发明 是指其结果呈现为非物化性。要通过其它形式如文字、符号、图形、动作、口语等间接表达出来。如:某种工艺流程、技术操作方法、可行性规则等。
4、创建发明与改进发明
创见发明 又称全新发明和纯粹发明。是指发明成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当代的人造卫星、晶体管等。这类发明往往具有科学技术史的划时代性。
改进发明 指在原有物件或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借鉴提高,使之更科学、更有成效的发明过程或其结果。
❸ 创新能力的十大种类
创新能力的十大种类
2.2.1学习能力:
获取、掌握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理解、表达、记忆、搜集资料、使用工具、对话和讨论等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态度和习惯,比如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信念。个人具有学习能力,组织也具有学习能力,人们把学习型组织理解为“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在如今竞争的时代,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个人或组织的学习能力,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其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得比对手更快。”
2.2.2.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层次、不同规定性组成的统一整体。认识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个要素、层次、规定性在思维中暂时分割开来进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个局部的性质、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事物和问题。
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禀赋;
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
三是共同讨论与合作研究的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和各种科学仪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现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分析能力。当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运用,将会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2.2.3综合能力:
强调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和认识的技能和本领。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要素、层次和规定性用一定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具体讲,综合能力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思维统摄与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识点以及观察和掌握的事实材料综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
二是积极吸收新知识,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学会跨学科交叉,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领域的研究经验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综合;
三是与分析能力紧密配合,仅有综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细致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在认识事物时也是如此,只有与分析能力相互配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2.2.4想象能力:
以一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或组合思维,不受已有结论、观点、框架和理论的限制,提出新设想、新创见的能力。想像力往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缺乏想像力很难从事创新工作。
2.2.5批判能力:
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学习、吸收已有知识和经验时,批判能力保证人们不盲从,而是批判性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则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起点,没有质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权威和定论后面亦步亦趋,不可能做出突破性贡献。科学技术史表明,重大创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对权威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前提下作出的。
2.2.6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禀赋、知识、经验、动力和毅力的综合体现。
2.2.7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提出问题和凝练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和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难题,能够创造性地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来予以解决。解决问题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解决问题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如物理问题、数学问题、技术问题;广义的解决问题则包括各种思维活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就等同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2.8实践能力:
是特指社会实践能力。提出创造发明成果,只是创新活动的第一阶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实践能力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2.9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的实质是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目标。对于创新人才来说,要完成创新活动,就要协调各方,当拥有一定资源时,就可通过沟通、说服、资源分配和荣誉分配等手段来组织协调各方以最终实现创新目标。
2.2.10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创新人才的宝贵之处不仅在于拥有多种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多种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长和人格发展的结果,这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人生历练。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一个关键。
在实际创新实践中,不可能要求参与创新活动的每一位成员均具备上述各项创新能力。事实上,目前盛行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在我国,重知识贮备、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在各类创新实践中培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❹ 20世纪中国的六项重大发明创造
1,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2,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65年,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现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便突破了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合成胰岛素工作的简报发表于1965年《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学术界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6,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创造品种扩展阅读:
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从欧洲进口纯碱的道路被阻断,而当时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却囤积居奇,碱价暴涨。看到这种情况,范旭东先生于1917年在实验室成功制出了碱。1920年成立“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请来侯德榜先生作为技术指导,他全身心的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把工厂迁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厂。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而四川的盐都是井盐,要用竹筒从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来。由于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这样食盐成本就高了。另外,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有30%的食盐要白白地浪费掉,这样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索尔维制碱法,而另辟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发现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
后来他终于想到,能否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铵加入食盐水,让它沉淀出来。这氯化铵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例如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于是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一直进行了500多次试验,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才把试验搞成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它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环境的废物氯化钙成为对农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铵,还可以减少1/3设备,所以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从而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❺ 引种驯化是不是创造新品种
楼上的都是胡诌的吧……
——————————
引种驯化一般是植物用得比较多,这不是创造新的物种,这是新的亚种,或者说是连亚种都算不上的东西,比如常见的白菜
————
门: 种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白花菜目 Brassicales
科: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属: 芸苔属 Brassica
种: 白菜种 B. rapa
亚种: 大白菜亚种 B. r. pekinensis
————————
如果你创立了新的品种——你可以说是创造了新的亚种,但是这个距离创造还差得很远……
❻ 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答案A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结构。
❼ 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改变基因结构;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以基因突变为基础的育种方法称作诱变育种,B正确;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考点:育种方法。
点评:有关育种方法与原理的考查属于高频考点,需要同学们认真对待。
❽ ()现象为生物的进化和创造新品种提供了基本条件A变异B遗传C相似D差异
选择A,变异。由于环境影响和基因型之间相互作用,表现为种群的个体表型变异、环境变异、遗传变异,这是生物进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生物学变异可区分为三种含义:表型变异(VP)、环境变异(VE)和遗传变异(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