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梁祝创造过程

梁祝创造过程

发布时间:2021-08-08 09:54:59

❶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

梁祝传说的产生时代

近代小说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1] 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但至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2]

大体梳理一下,研究梁祝传说和史迹所据的材料,比较早的计有:

(1)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明•徐树丕《识小录》:“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 徐树丕所见《金楼子》是原书还是辗转所得,无从查考。梁元帝萧绎,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军所杀,享年47岁。藏书14万卷,魏军破江陵城时,全部烧毁。现存世的《金楼子》系辑本,没有“梁祝事”的记载。

(2)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宋•张津《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载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个月)时候人。

(3)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明《善权寺古今文录》录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全文:“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唐咸通八年,凤翔府节度使李蠙闻奏天廷,自舍俸资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时候人。此《题善权寺石壁》写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咸淳毗陵志》二十五:“广教禅院在善卷山,齐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会昌中废,地为海陵钟离简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于此皆榻肄业后,第进士。咸通间以私财重建,刻奏疏于石。” 齐太祖建元二年,为公元480年。

(4)唐•张读《宣室志》。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引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❷ 梁祝这首曲子是什么朝代谁创作的

这是现代的作品,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❸ 《梁祝》是根据什么故事创作的

中国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一支曲子,而说起它的来历,还与一段感人的传说有关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欢念书。有一年,祝英台说服父母,离开家去杭州求学。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女子出门读书,为了行动方便,祝英台就乔装打扮,将自己化装成了一名青年男子。在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男青年梁山伯。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求学的,梁祝二人结伴同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三年,双方的兴趣、爱好十分投合,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忽然有一天,英台收到了父亲写来的家信,信中催英台早日回家。英台想:“自己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而自己的同学梁山伯和自己情投意合,假如自己日后与他结为夫妇,婚姻一定会幸福。”可在从前,一个女子是不能向一个男子提出结婚请求的。怎么办呢?

在辞行时,祝英台对梁山伯撒了个谎。她说:“山伯兄,我有一个妹妹,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我看山伯兄的为人、学问都很好,想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你,你看怎么样?”梁山伯说:“英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最了解我。我想,你给我介绍的女子,必定各方面都不错。所以,我一定尽快到你家中,向你的父母提亲。”

俩人约定之后,才依依惜别。英台回到家才知道,父亲要将自己嫁给有钱有势的马公子。英台不愿嫁给品德很坏的马公子,便和父亲发生了争执。然而,在从前婚姻只能由父母包办的社会里,英台的反抗遭到了父亲的痛斥。梁山伯来到祝英台家求亲,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而且她说的待嫁的妹妹正是她自己。梁山伯欣喜万分,忙向英台的父亲提亲。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不允。他说:“婚烟必须由父母做主,哪能自己找婆家呢?你休想和我家英台成亲,因为我已将她许配马家了。”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忧郁、思念过度而去世了。祝英台听说了梁山伯的死讯,异常痛苦。她决心以死来报答山伯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时向罪恶的包办婚姻提出抗议。出嫁这天,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祝英台下轿祭奠,并趁人不备,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坟开了,英台跳进了坟中。后来,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双双飞去。他们虽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后却再也无人能将他们分开了。

❹ 梁祝的创作人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❺ 《梁祝》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古代父母包办婚姻

中国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一支曲子,而说起它的来历,还与一段感人的传说有关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欢念书。有一年,祝英台说服父母,离开家去杭州求学。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女子出门读书,为了行动方便,祝英台就乔装打扮,将自己化装成了一名青年男子。

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忧郁、思念过度而去世了。祝英台听说了梁山伯死讯,异常痛苦。她决心以死来报答山伯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时向罪恶的包办婚姻提出抗议。出嫁这天,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祝英台下轿祭奠,并趁人不备,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坟开了,英台跳进了坟中。后来,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双双飞去。他们虽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后却再也无人能将他们分开了。

❻ 中国名曲《梁祝》是根据什么故事创作的

中国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一支曲子,而说起它的来历,还与一段感人的传说有关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欢念书。有一年,祝英台说服父母,离开家去杭州求学。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女子出门读书,为了行动方便,祝英台就乔装打扮,将自己化装成了一名青年男子。

在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男青年梁山伯。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求学的,梁祝二人结伴同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三年,双方的兴趣、爱好十分投合,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忽然有一天,英台收到了父亲写来的家信,信中催英台早日回家。英台想:“自己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而自己的同学梁山伯和自己情投意合,假如自己日后与他结为夫妇,婚烟一定会幸福。”可在从前,一个女子是不能向一个男子提出结婚请求的。英台怎么办呢?

在辞行时,祝英台对梁山伯撒了个谎。她说:“山伯兄,我有一个妹妹,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我看山伯兄的为人、学问都很好,想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你,你看怎么样?”

梁山伯说:“英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最了解我。我想,你给我介绍的女子,必定各方面都不错。所以,我一定尽快到你家中,向你的父母提亲。”

俩人约定之后,才依依惜别。英台回到家才知道,父亲要将自己嫁给有钱有势的马公子。英台不愿嫁给品德很坏的马公子,便和父亲发生了争执。然而,在从前婚姻只能由父母包办的社会里,英台的反抗遭到了父亲的痛斥。

梁山伯来到祝英台家求亲,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而且她说的待嫁的妹妹正是她自己。梁山伯欣喜万分,忙向英台的父亲提亲。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不允。他说:“婚烟必须由父母做主,哪能自己找婆家呢?你休想和我家英台成亲,因为我已将她许配马家了。”

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忧郁、思念过度而去世了。祝英台听说了梁山伯死讯,异常痛苦。她决心以死来报答山伯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时向罪恶的包办婚姻提出抗议。出嫁这天,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祝英台下轿祭奠,并趁人不备,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坟开了,英台跳进了坟中。后来,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双双飞去。他们虽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后却再也无人能将他们分开了。

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什么时候创作的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❽ 梁祝是谁创作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先生在1959年创作完成的,并在同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彷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给你一个带画面的欣赏地址,很形象,对理解全曲意境很有帮助。
http://www.hischool.net.cn/shj/mtv/lz.htm

❾ 歌曲梁祝是那一年创作完成的 作者是谁 有什么典故吗(有关创作的)

1958年创作完成 作者是 陈钢 ,何占豪
典故;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❿ 名曲《梁祝》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957年,何占豪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时,他们经常下乡演出,每次都拉外国曲目。何占豪慢慢发现,听他们拉琴的人越来越少。他开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呢?于是,何占豪和丁芷诺、俞丽拿等6名同学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起初,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乐。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陈钢被派来与他合作。经过三个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有趣的是,当时曲子中并没有“化蝶”这一段,因为他们执着地认为新中国的年轻人不应该迷信。音乐学院领导听后哭笑不得,指出这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他们这才“放心”地把“化蝶”补出来,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被誉为“我们中国自己的交响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群众,创作了《梁祝》,我只是把它升华了。”何占豪反复强调。

阅读全文

与梁祝创造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