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苏联穿甲弹发明者

苏联穿甲弹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8-08 05:30:42

『壹』 最早的复合装甲是谁发明

复合装甲是现代坦克上的一种主要装甲,替代了早期的单一材质的钢制装甲,现代意义上的复合装甲一种是早期苏联在T-62上装备的,一种是英国在70年代研发的乔巴姆装甲,以至于现在一说复合装甲都会以为是英国首先发明的。实际上,从公开的材料上可以看出,所谓复合装甲就是在两块钢制装甲中间安放一层高硬度陶瓷或其他高硬度材料,以应付高速穿甲弹的打击,如果只从这种复合装甲的组合形式看,冷兵器时代已经有了复合装甲的雏形。冷兵器时代,高速穿甲弹可以看作是弩矢或是弓箭,装甲可以是士兵军官所穿的盔甲,弓箭和弩矢的早期只是简单的木头,一头削尖,就是最简单的箭矢,防御一方只需要简单的木盾就可以防护下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铁质箭头的发明,要求防御一方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于是布甲,棉甲,皮甲,铁甲等就逐一出现。
冷兵器时代工艺毕竟相对落后,铠甲的制作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士兵都能装备,所以在中国唐宋时期,大规模出现了纸甲,这种铠甲可以说是最早的复合装甲,用皮革在十数层纸张两边组合而成,有实验表明这种纸甲重量轻,制作相对简单,甚至到了清朝还有装备,而且在中远距离上对箭矢的防护不比铁甲差。
到了热兵器时代,随着后装滑膛枪和线膛枪,以及定装弹的出现,普通的铠甲退出了历史舞台,单兵的防护直到凯夫拉材料的发明才解决了单兵的防护问题。比较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拦截者和龙鳞甲,这两者都可以说是现代比较成熟和知名的单兵复合装甲。所以,现在一说到复合装甲,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坦克,在联想的就是单兵防弹衣,而实际上在中国的抗日时期就出现了土制的复合装甲。
由于明中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在加上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是中国的国防工业只能满足于简单的枪支弹药和一些小口径火炮的生产,更不要说单兵防护了,做为70后,80后的军迷应该都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吧,还记得在影片最后,攻打日本据点时的情景吗,张嘎子点燃了日本炮楼,民兵队长身披棉被吧张嘎子接了回来,那个民兵队长身上的棉被可就是土制的复合装甲啊,两层棉被中间加上泥土,这不是最简单的复合装甲是什么。
所以,看见国外的先进东西不要那么吹捧,看看咱们的老祖宗的发明吧,也许在这里就能找到那些东西的原型

『贰』 被苏联俘虏后穿甲弹科学家刘志宪是怎样回中国的

被苏联俘虏后穿甲弹科学家刘志宪是怎样回中国的?

『叁』 破苏联坦克的穿甲弹的科学家

扯淡的路摊小说
新型穿甲弹的研制,就算再战争环境下极度赶进度也不可能少于一年,再加上测试、生产组织、发配前线。。。。
另外珍宝岛战役,我军根本没能击破苏联的复合装甲,全靠集中火力击断履带,才俘获一辆,运回研究后进行山寨

『肆』 新型穿甲弹的诞生

“1200米内可击穿美制M1坦克和前苏联制T-72坦克。有了这种炮弹,老式反装甲火炮可以获得新生。”
31岁的张新征指着自己设计的炮弹图纸说。
张新征是葫芦岛市的一名普通青年工人,他设计了一种叫“穿破甲复合反装甲炮弹”的炮弹,正在申请专利。

『伍』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哪国发明的

苏联最早装备 1962年量产的T-62坦克就装备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最适合于用在滑膛炮上 T-62是最早使用滑膛炮的坦克

『陆』 二战时期的穿甲弹问题

普通穿甲弹AP,属于尖头弹,对付垂直装甲很有效,但是对付倾斜装甲的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会产生跳弹。
而被帽穿甲弹,一般是APC,但是二战当中苏德都很少有纯粹的APC,美军有使用该弹种,东线一般是APBC(空帽穿甲弹,以苏联为代表)和APCBC(空心被帽穿甲弹,以德国为代表)。
被帽穿甲弹属于钝头弹,在钝头外面加了一个被帽,多半来说是空心的,有利于钝头弹的飞行,同时在对付倾角较小(一般以30°倾角为准)的装甲时会产生转正效应,它在命中倾斜装甲后,被帽损毁,但是贴附于装甲表面,更利于钝头弹对装甲的破坏,同时也不容易产生跳弹。
德军的全口径弹基本全部是APCBC就是因为德国发现了该弹种在对付小倾角的装甲时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苏军开始是使用尖头的AP,但是后来也发明了APBC并投入使用,也是同样的原理。纯粹的APC美军用得多,但是由于其被帽不是空心的,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也改成了APCBC。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重型坦克,相应地研制出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用于锥膛炮发射的可变形穿甲弹,由于减轻弹重,提高初速,增加了着靶比动能,提高了穿甲威力。由于重型坦克杀上战场,装甲厚度达到150-200毫米。面对这样的"硬骨头",钝头和被帽装甲弹都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次口径超穿甲弹。所谓次口径,是指穿甲主体的直径小于弹径

『柒』 苏联在二战时期有过被帽穿甲弹么

被帽穿甲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重要弹药,从二战开始广泛运用于各种反装甲火炮和坦克炮,其成本和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而且实战效果良好。有坦克的各国都有装备。

『捌』 穿甲弹什么时候发明

一战发明坦克。二战使用坦克。对应的 二战期间有了穿甲弹

『玖』 穿甲弹-穿甲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苏制分装弹药的穿甲性能开始时领先于同期欧美整装弹药,而且长径比也大于同期的整装弹药!他的最先应用是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后研制的115和125毫米杆式穿甲弹,分别应用与于T62和T72坦克上。

前苏联115毫米穿甲弹长径比13.1、德国120毫米DM13穿甲弹长径比12、美国XM735穿甲弹的长径比8-9。目前各国主要装备的是第四代穿甲弹,长径比大多在20-30之间,代表的有美国M900型105毫米弹M829E2型120毫米弹;德国DM43/53型120毫米弹;

中国的DTW2-105MM,DTW-125MM,及PZL-120MM毫米弹。各国的长径比超过30的穿甲弹已经试装或少量进入部队服役,普遍的穿深已经达到700-800MM以上。

中国也相应的开发了新一代的120及125MM毫米的大威力穿甲弹。俄罗斯的3BM-31型125穿甲弹的长径比也达到了29。弹芯的辨证关系其实是这样的:动能穿甲模式中,穿甲厚度由动能/截面积决定,当然还有一些参数诸如相对硬度等。次口径,弹芯化的根本目的是减小截面积。因为大口径炮的动能大,小口径炮的动能小。

如果发射同口径的炮弹,对于大口径炮来说是很不划算的。一部分动能没有加到穿甲威力上去。比如IS-2的122毫米炮,炮口动能是虎/豹主炮的2~3倍,超过同时代的任何坦克炮。

但是由于战争时期一直只有同口径弹,所以穿甲威力也只和和虎豹次口径弹的威力差不多至于用高密度和高硬度金属做弹芯,目的就是防止折断和碎裂。其实越细越易折断早期的次口径弹,由于材料的原因,弹径与口径的比例是很高的,而现在美式贫铀弹,弹径30毫米,与120毫米的比例是1:4。至于次口径减小了动能的损失,那只是相对的,而且往往不起作用。

动能的衰减速率固然和截面积成正比,但是和弹重也成一定的反比例关系。而次口径化,是要牺牲相当一部分弹重的,弹芯式的炮弹基本上牺牲了2/3的弹重。

经过多年的发展,早期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已经演变成了今天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种弹的弹芯外形近似长箭,弹身细长,直径20-30毫米,长经比超过20:1,弹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这种近似长箭的外形不仅可减小飞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装甲撞击时作用面小、冲击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

由于直径远远小于火炮口径,因此必须在弹芯上套一个弹带才能由火炮发射,弹带的作用是密闭炮膛,并增大弹丸的受力面积,使弹丸获得高炮口初速。目前西方的炮口初速已经达到了1700米/秒左右,这相当于5倍的音速,弹带的外边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铜箍会和炮管发生摩擦,在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剩下的箭形弹芯则保持高速继续飞行。

由于完全靠动能破坏装甲,所以弹芯的动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穿过坦克装甲,弹丸的硬度必须够高,这样才能在“硬碰硬”的过程中占优势,动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

『拾』 穿甲弹有什么历史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面世,装甲弹才风风火火冲进战场,其性能也有了很大改进?这期间装甲弹是一种适口径穿甲弹,即穿甲主体的直径与穿甲弹弹体的口径相同?这类穿甲弹又叫普通穿甲弹?

根据穿甲弹的弹头不同,通常人们还把普通穿甲弹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前两种穿甲弹主要用来对付均质装甲,而后一种由于在弹头上加有风帽和被帽,因而穿甲能力强,可用来对付表面经硬化处理的非均质装甲?

普通穿甲弹一般在弹体内装少量炸药,以提高穿透装甲后的杀伤和燃烧作用?不装炸药的又称实心穿甲弹,装炸药较多的称半穿甲弹或穿甲爆破弹,装有燃烧剂(燃烧合金)的称穿甲燃烧弹?普通穿甲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弹丸有风帽?被帽?弹体?炸药?弹底引信和曳光管?

风帽用于减小飞行阻力?被帽用于保护弹体头部穿甲时不受破坏,并可防止跳弹?弹体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经热处理使头部硬度略高于尾部,以改善穿甲性能?曳光管用于显示弹道?

100毫米普通穿甲弹弹丸全长不超过3.9倍口径,初速900米/秒左右,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10~160毫米/30°的装甲?1000米处的速度损失是初速的11%~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重型坦克杀上战场,装甲厚度达到150-200毫米?面对这样的"硬骨头",钝头和被帽装甲弹都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次口径超穿甲弹?所谓次口径,是指穿甲主体的直径小于弹径?

这种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体内,有一个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弹芯?由于穿甲弹是依靠弹丸的动能来穿透装甲的,因而当弹丸以高速撞击装甲时,强度高而直径细小的弹芯就能把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装甲的很小面积上,从而一举把“乌龟壳”穿透?

后来,坦克不肯示弱,又把装甲增厚,于是便出现了威力更强的超速穿甲弹?这种弹按其稳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弹丸自身旋转稳定的,另一种是借助于装在弹体上的尾翼稳定的?

阅读全文

与苏联穿甲弹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