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星红旗是谁发明的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国旗图案,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望采纳,左下角采纳最佳答案,谢谢
2.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了 3Q
中国国旗是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希望采纳
3. 发明中国国旗的人叫什么
“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
4.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
中国国旗是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专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属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5. 中国的国旗是谁发明的
“五星红旗”原来来被称为“红地源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地而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前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6.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
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 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从学生时代起,曾联松就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上海市解放后,上海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连数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头游行、扭秧歌,欢庆胜利,欢庆解放!这动人的场面,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曾联松内心的波澜。 不久,《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国旗,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7 月的上海,正值酷暑季节。曾联松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似痴如迷。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曾联松手捧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有关国旗决议的上海《解放日报》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这天的《解放日报》上,同时套红刊印着正式通过的五星红旗图案。 曾联松的心愿实现了!这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产党人,为着争取民族的解放,劳苦大众的生存自由而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五星红旗是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是用他们的光辉业绩织就的。 1950年国庆,曾联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建国三十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
7. 中国国旗是谁发明的求大神帮助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国旗图案——五星红旗。然而,在征集到的三千余幅国旗设计图案中,五星红旗图案最初却未受重视。 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饭店413房间被辟成临时选阅室,陈列着3012幅应征的国旗图案供与会的政协委员进行初评。 委员们一致看好三幅红底黄色的图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处是一条黄色的横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下面两条横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颗大星,下面三条横杠。 说明书上写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权,第一条横杠代表黄河、第二条横杠代表长江、 第三条横杠代表珠江,意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五星红旗图案在第一轮的筛选中就被淘汰了! 为慎重起见,评选小组将上述三幅图案和其他几十幅图案汇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大家再一次讨论。 编印资料时,田汉问:“怎么没把那幅五颗星的图案收进去?”他从被淘汰的一堆设计图案的最底下翻出了那幅图案:“这个设计简洁大方,而且寓意也深,你们认为呢?” 看得出,大家并不太喜欢这幅图案。短暂的沉默后终于有人吞舌吐吐地说:“许多人觉得这幅图案好像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在三千多幅应证稿件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设计图不是模仿苏联国旗就是模仿美国国旗,有的甚至是模仿欧洲一些小国家的国旗。所以在第一眼看到五星红旗时,大家就把它放在了一边。 “它像什么?”田汉问。 “像苏联国旗!”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田汉又仔细地看了看图案,然后用手遮住了大星中的镰刀和斧头:“假如拿掉了这个呢?” 大家点起头来。 “是不是把这张也编进去?”田汉说。 工作人员在它的右上角写上了“32号”。 几天后,收集了38幅图案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送到了毛泽东和代表们的手里。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们。张治中直截了当地谈了自己对国旗的看法:“你不是说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吗,在国旗上画一道杠,有把国土一分为二的嫌疑!再讲,用一条杠子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会联想到孙猴子的金箍棒!” 与此同时,田汉把五星红旗的图案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上,微微皱起了眉头。田汉马上说:“镰刀和斧头的图案我认为可以拿掉,这并不妨碍整体的效果,反而更简洁了。” 毛泽东的眉头舒展开了。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9月28日,国旗图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9月29日,市民争相订购国旗,旗帜加工厂的工人以空前高涨的热情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国旗的制作中。 10月1日,家家户户门前的五星红旗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指定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为副组长,张奚若、田汉、沈雁冰、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刘王立明代)、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等为成员的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余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9. 国旗是谁发明的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1949年7月,32岁的曾联松在上海设计了国旗图案——五星红旗。然而,在征集到的三千余幅国旗设计图案中,五星红旗图案最初却未受重视。 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饭店413房间被辟成临时选阅室,陈列着3012幅应征的国旗图案供与会的政协委员进行初评。 委员们一致看好三幅红底黄色的图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处是一条黄色的横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颗金色的大星,下面两条横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颗大星,下面三条横杠。 说明书上写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权,第一条横杠代表黄河、第二条横杠代表长江、 第三条横杠代表珠江,意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五星红旗图案在第一轮的筛选中就被淘汰了! 为慎重起见,评选小组将上述三幅图案和其他几十幅图案汇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大家再一次讨论。 编印资料时,田汉问:“怎么没把那幅五颗星的图案收进去?”他从被淘汰的一堆设计图案的最底下翻出了那幅图案:“这个设计简洁大方,而且寓意也深,你们认为呢?” 看得出,大家并不太喜欢这幅图案。短暂的沉默后终于有人吞舌吐吐地说:“许多人觉得这幅图案好像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在三千多幅应证稿件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设计图不是模仿苏联国旗就是模仿美国国旗,有的甚至是模仿欧洲一些小国家的国旗。所以在第一眼看到五星红旗时,大家就把它放在了一边。 “它像什么?”田汉问。 “像苏联国旗!”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田汉又仔细地看了看图案,然后用手遮住了大星中的镰刀和斧头:“假如拿掉了这个呢?” 大家点起头来。 “是不是把这张也编进去?”田汉说。 工作人员在它的右上角写上了“32号”。 几天后,收集了38幅图案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送到了毛泽东和代表们的手里。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们。张治中直截了当地谈了自己对国旗的看法:“你不是说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吗,在国旗上画一道杠,有把国土一分为二的嫌疑!再讲,用一条杠子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会联想到孙猴子的金箍棒!” 与此同时,田汉把五星红旗的图案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上,微微皱起了眉头。田汉马上说:“镰刀和斧头的图案我认为可以拿掉,这并不妨碍整体的效果,反而更简洁了。” 毛泽东的眉头舒展开了。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9月28日,国旗图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9月29日,市民争相订购国旗,旗帜加工厂的工人以空前高涨的热情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国旗的制作中。 10月1日,家家户户门前的五星红旗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国旗设计者的期待 1949年9月29日,报纸上登出了新中国国旗图案。华东合作事业管 理局的曾联松看着那幅熟悉的图案,一下子呆住了。他赶紧翻来覆去 地找,想看看有没有设计者的名字。 没有! 曾联松的表情从兴奋和期待慢慢转成了疑惑。对于他来说,那是 一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不眠之夜。但是很快,对于开国大典的期待取 代了他所有的疑惑。国旗是不是自己设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 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的事业终于成功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两天后的10月1日,曾联松早早地来到商店门口,站在扩音喇叭前。 那时,收音机还很稀罕,有什么重大新闻,人们都会去听街头和商店 的有线广播。 开国盛况随着电波传到了上海,深深地震撼着扩音器下每一个人 的心。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 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曾联松的泪水滚滚而下。 1950年的9月27日,曾联松才被正式告知,他就是五星红旗的设计 者。这一天离他投稿的日子,相隔了整整十三个半月。但喜悦并没有 因时间的冲刷而褪色。 两个星期前,曾联松因公去北京出差。刚住下,就有人来敲门, 两个陌生人说他们是全国政协的。曾联松觉得有些意外,但又有一种 预感,因为他的设计稿件当时就是寄到全国政协去的。 果然,来人问了他关于国旗设计的情况,他们问得很详细,还一 边作记录。 回上海后不久,一份确认他为国旗设计者的通知以及赴北京参加 国庆活动的观礼券便送到了他的手上。 1950年11月1日,参加观礼回来的曾联松收到一封标有“1137号文 件”的公函: 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 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 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50年过去了,那枚印在已经发黄了的信笺上的公章依然红得耀眼。 500万元是多少? “万元”是当时旧币的单位,1955年实行新币后,旧币和新币的 比价为1万元旧币换1元新币。当年的500万元相当于一个熟练技术工人 一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