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
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没有领略过北国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某些描写北国冬日风光的文章,可在脑海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 再造想象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借助模型、图表和说明展开再造想象,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考古学家依据出土的化石和有关资料能想象出远古时期地球上的情境,对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更离不开再造想象,可见,再造想象有助于扩大知识经验的范围,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为了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其次要积累丰富的表象储备,再造想象依赖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表象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准确。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Reproctiv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Imagination)
创造性程度不同的两种随意想象。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基本特征是以他人的描述、说明、图示为想象发生发展的前年,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再造出新的形象,如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头脑是出现了满山的枫叶在秋季红似春花的景象。由于个体间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对同样的描述提示会再造出各不相同的形象,如1000个人看了小说《阿Q正传》,头脑中会有1000个不同的阿Q形象,因此,再造想象也有创造性成分。
再造想象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借助模型、图表和说明展开再造想象,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考古学家依据出土的化石和有关资料能想象出远古时期地球上的情境,对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更离不开再造想象,可见,再造想象有助于扩大知识经验的范围,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为了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其次要积累丰富的表象储备,再造想象依赖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表象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准确。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象,如作家构思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楼房、桥梁。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总是从预定目的出发,通过词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形成新形象,主要方式有三种:(1)粘合。把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某些属性、特点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如美人鱼的形象就是美女的上身与鱼身的结合。(2)夸张。通过改变、突出或夸大事物的某些特点而创造出新形象。如九头鸟的形象就是将鸟头从一个夸张到九个。(3)典型化。综合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素材,创造出典型化的形象,如鲁迅先生创造的阿Q就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创造想象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实践需要和个人强烈的创造愿望是创造想象发展的动力;丰富、精确的表象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本材料;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是创造想象的关键。当人长期努力,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所创造的对象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会突然出现顿悟现象,在一个新形象产生的同时,人会体验到无法形容的巨大喜悦,这就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灵感状态。
幻想也是一种创造想象,幻想中创造的形象总是和个人的愿望相联系,体现个人所向往或祈求的事物,并指向未来活动。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先导,推动科学的发展,如人类幻想能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终于以鸟类身体结构为原形发明了飞机。幻想包括科学幻想、童话幻想、宗教幻想等。
❷ 用过去感知的材料来创造新的形象指的是什么
创造想象。
想象(imagination)是指人们根据现有知识再现事物形象或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再现想象(再造现象)和创造想象。
1、再现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提示在头脑中再现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比如,猜谜就属于再现想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描述的是什么?
2、在科学研究中,创造想象是用语言揭示事物的内在结构(形象)或借助新的想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过程。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向世人宣布:遗传物质DNA具有双螺旋结构。35年后,位于美国加州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一位29岁的年轻人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清晰的DNA照片。放大系数为200万倍。
谜底:风
❸ 1、 什么叫创造想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举例说明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版造出新形象权的心理过程。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如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形象,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
2.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表象储备
3.让学生有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用一些创作原型给学生启发
5.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❹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什么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1.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也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2.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3.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❺ 创造想象分为哪三个方面
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
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需要人们在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就不断产生着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当这种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励人从事各种创造活动,形成创造性想象的动力.例如,以前人们用纸糊窗户,人们为了提高窗户的亮度和防人浸湿破坏,产生了对玻璃的想象.它推动了制造玻璃的创造活动,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制造出玻璃.但在玻璃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和不够坚固,于是又想象能有一种透过紫外线和像钢一样坚硬的新型玻璃.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这样,已实现的想象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产生新的想象,新的想象又推动新的创造活动.
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
想象中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是以头脑中旧有表象为基础的,没有旧有记忆表象作为原材料,新的表象是不可能被加工出来的,创造性想象也就根本谈不上.另外,人的知识经验范围决定着表象的丰富程度.知识愈广博,已有表象就愈丰富,组成的新形象也愈深刻、愈生动,创造性想象活动也就频繁.科学家发明创造需要全面掌握有关的丰富资料,文学家创造需要深入生活、广泛调查研究等,都是创造性活动必要的储备工作.
3.思维的积极活动
创造性想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在头脑中建立新形象来进行的,它不是感性材料的胡乱堆砌,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和支配.只有通过积极、严密的思维才能保证创造想象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它的产物才会符合现实的要求,才会具有社会价值.
4.原型启发
原型就是与所要创造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类似事物中能发现所要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构成部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等.它是从其他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例如,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前苏联心理学家b.a.克鲁捷茨基在《心理学》一书中,对人类在手的启发下改善劳动工具的创造活动进行了形象的对照,充分说明原型启发的重要作用.
5.灵感
创造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然性,被称为灵感.它是人以全部精力去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或完成创造活动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就像有的诗人在构思时,虽然长期酝酿仍然理不出头绪,但偶然受到某一事物启发就豁然开朗,诗句唾手可得,一挥而就.灵感是人们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人长期思索某个问题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许多神经联系,一旦受到某种事物的刺激,这种神经联系系统就可立即接通产生灵感.所以,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它是长期劳动的产物.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这样的客人,他从来也不爱拜访懒惰的人.”著名画家列宾也说:“灵感是艰苦劳动的奖赏.”灵感的产生带有突发性,灵感常出现在一些偶然的情况下,如散步、洗澡、睡梦中等.古希腊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时,当他进入浴盆导致水溢出时,突然灵感出现,他激动地在街上狂叫:“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即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灵感状态常和人最清晰的意识、最活跃的思维活动相联系.灵感状态表现为注意力的敏锐状态,思想活动极为活跃,工作效率极高.相反,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想象贫乏,思维刻板,则无灵感可言.
❻ 心理护理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护理心理学: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
3.前瞻性研究:是把研究对象选定,研究方式预定好,在这些条件下,去做研究追踪,最后在原订计划的时间内做出评估,把符合原来设计的方法的所有例子都要列入统计,(不是只选有效的来统计),全部结果都要呈现出。
4. 行为(广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5.自我:强调独立自我主体存在的自觉性,既本我的意识能动性
6.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
7.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8.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9.个性: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10.动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二、单选题
1.医学模式是:(A )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
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
2.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包括:( D )
A 生物科学方法和手段 B 社会科学方法和手段
C 人文科学方法和手段 D 以上都是
3.对一批A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作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5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试行为改变程度,以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 A )
A 前瞻性研究 B 回顾性研究
C 以上都对 D 以上都不对
4.认为行为不仅包括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的观点属于:( C )
A 行为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
C 广义行为的概念 D狭义行为的概念
5.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形成和巩固具有促进作用的经典条件反射称为:( A )
A 强化 B 形成
C 泛化 D巩固
6.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 A )
A 注意 B 潜抑
C 行动 D 泛化
7. 精神分析把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能被带到意识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D )
A 超意识 B 回忆催眠
C 前意识 D 唤醒
8. 贝克提出了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是:( C )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生活事件的量
C 个体的认知因素 D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
9.马斯洛需要层次由高向低,第四层是:( C )
A 安全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10.鲁利亚认为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 A )
A 由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协同完成的
B 由每一个机能系统独立完成的
C 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完成认知过程
D 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系统只参与运动的执行
11.人的心理是:( B )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12.人的社会化是:(D )
A 一个人适应于该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
B 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C 一个人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目标的过程
D 一个人不断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
13.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 )
A 再现 B 识记
C 保持 D 再认
14.钢琴演奏家能手、眼、脚并用,弹好一首乐曲这是:( D )
A 注意的稳定性 B 注意的转移
C 注意的分散 D 注意的分配
15.想象是在人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基本材料是:(B )
A 表象 B 知觉映象
C 思维结果 D 联想
16.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 D )
A 持久而强烈 B 持久而微弱
C 短暂而稳定 D 短暂而强烈
17.一个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 C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8.人的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为:(B )
A 遗传 家庭 社会环境
B 家庭和父母 学校 社会环境
C 父母 老师 朋友
D 家庭 学校 单位
1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追求成就的需要属于:( D )
A安全需要 B归属于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0.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是:( A )
A对休息的需要 B对劳动生产的需要
C对社会交往的需要 D对文化学习的需
三、填空题
1.护理心理学研究__心理科学_________变量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2.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或___访问______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3.班杜拉的示范作用包括注意、 保持 、行动和 动机 四个过程。
4.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中遵循快乐原则的是 本我 ,而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自我 。
5.思维的两大特征是__概括性_______和____间接性_____。
6.注意可分为__不随意注意_______、_随意注意________和_随意后注意________。
四、简答题
1. 简述护理心理学作为应用学科的意义。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制度的改革
护理心理学正在推动着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医学观念
2.简要回答述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
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
3.简述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第一机能系统,即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质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使大脑皮质能够接受信息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在大脑皮质的后部,包括皮质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质下组织。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和保存。第二机能系统由许多脑区构成,如视觉区、听觉区、一般躯体感觉区等,每个脑区又可分成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不同等级。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在额叶的广大脑区,也包括三个不同等级区
4.简述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5.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双趋冲突:2个选择都是我们想要的,但只能选其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最好的例子。
双避冲突:2个选择都会伴随痛苦,但不得不选其一
趋避冲突:2个选择痛苦和快乐同时存在,如和男友约好了看电影,但又必须为明天的报告做准备,选择了看电影明天的报告就无法完成,选择了准备报告男友就会生气。
五、论述题
1. 试分析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 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 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 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2.试分析行为学习理论的特点。
① 强调人的个性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结果,可以解释和解决许多护理心理学问题。
② 认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
③ 建立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矫正疗法对于改变各种不良行为、促进个体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协助治疗许多临床疾病特别是心身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 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3.举例说明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先天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还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先天的言传身教与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处事原则等;
然后是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也是很有影响的,一个学校教育体系、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然后是同学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有自己的朋友,经常和自己一起相处的都是什么人,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别人的影响很大很大,尤其是现在的人喜欢跟风、模仿、人云亦云...
最后是社会的影响:
当地的社会风气,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包括从媒体上看到的、听到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当地的执法是否严格,民风是否淳朴都对一个人(这里应该是换成一群人)产生影响...
❼ 精神病考题4
第一次看到这种题目~~~
❽ 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 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例如作家所创作的艺术形象虽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工程师发明的新机器,虽然综合了许多机器的特点,但它又具备有前所未有的新性能、新造型,因此它比再造想象更加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象。区别“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关键,是看个体是否在头脑中独立创造了新形象。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当这种要求被人接受时,就会在人脑中变成创造性活动的需求和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还必须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因为,想象依赖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想象,还必须对有关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必要的知识。每一项发明都是对相应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果。例如,牛顿对物理学进行研究,发现了三大定律;达尔文对生物学进行研究,写出了《物种起源》。 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的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发明创造或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在开始总要受到某种类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 5、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必须在思维的调节支配下进行。 6、灵感的作用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的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的状态,称为灵感。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的条件。
❾ 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