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隐形眼睛的发明

隐形眼睛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7 19:28:37

A. 隐形眼镜这种东西是怎么发明的.对眼睛有伤害吗

隐形眼镜其实是因为框架眼镜不够美观,而且携带不够方便,并且会造成眼睛变形而被发明。有一些从小就戴眼镜的人,由于佩戴眼镜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说眼睛都已经变形了,这也是非常影响美观的,为了避免会出现这样的影响,所以说隐形眼镜也就出现了,不仅小巧方便,而且也更加美观好看,所以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第三:经常佩戴隐形眼镜容易视力下降。

虽然说佩戴了隐形眼镜,但是隐形眼镜在配的时候度数一般会比框架眼睛要小几十度,这样佩戴起来就不会有不适的感觉,但是因为隐形眼镜的度数并不是最佳的度数,所以长期这样使用的话,只会让患者的视力下降得更厉害。

B. 第一副隐形眼镜是谁发明的,诞生于多少年

世界上第一副隐形眼镜诞生于1946年,是由德国一位名叫师赫尔曼·版韦尔克的设计师研权制成功的。

韦尔克小时候由于严重近视而不得不佩戴眼镜,眼镜给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为此,他常常烦恼。韦尔克为改变这种状况,决心要研制一种让人感到方便的眼镜。

韦尔克既是电学家,又是机械设计师,他博学多识,心灵手巧。最初,他用一种有介电性质的有机玻璃材料进行试验,没有取得成功,因为所试制出的这种透镜不能直接与角膜接触。但韦尔克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坚持研制,终于在1946年研制出一种硬质微型接触眼镜,并取得了成功。随后,韦尔克又在硬质隐形眼镜的基础上,发明了更加适应人体的软质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发展到今天,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它由新的高分子材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后加工制成,是一种直接贴附在角膜上的软质隐形眼镜。这种镜片使用起来既舒适又方便,很受近视患者的喜爱。

C. 隐形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哪个发明的

隐形眼镜的发展历史 隐形眼镜是当前视力需要矫正的人们的时尚选择,而它真正的发展历史已有百年。 1508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首先描述将玻璃罐盛满水置于角膜前,以玻璃的表面替代角膜的光学功能。 1845年,英国人赫尔奇发现在玻璃和眼睛中间注入透明的动物胶质置于角膜表面,可以短暂矫正患者视力。 1938年,由于塑胶PMMA材料的发明,Mullen和Obring使用PMMA为材料,制出第一副全塑胶隐形眼镜。 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Otto Wichterle研制出一种吸水后会变软,又能适合人体使用的HEM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 1971年,美国博士伦公司首先获得FDA(美国联邦食品医药管理局)核准,在美国生产和销售软性隐形眼镜。 1974年,为了改善镜片的透氧性能,以达到使镜片能够安全地配戴过夜的目的,一种透气硬镜材料(硅酮丙烯酸酯,SMA)诞生了,由于硅成份的介入,使镜片的透氧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后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透气硬镜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有氟硅丙烯酸酯(fluorosilicone acrylates,FSA)和氟多聚体(fluoropolymers)等。有机氟成分则使材料有更为良好的透氧性能。 现在的隐形眼镜普遍使用高分子材质制造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硅树脂水凝胶材料制成的隐形眼镜镜片,能够减少眼睛受细菌感染的几率。这是隐形眼镜研制的一个重大突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将这种新材料应用于月抛型隐形眼镜的生产。 而今,隐形眼镜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大众商品

D. 简述隐形眼镜的材料发展历史

(1)硬镜:1934年发明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947年用PMMA制出第一副全塑料隐形眼镜。优点:矫正视力较好,镜片寿命较长;缺点:脆、透气性差、异物感强。
(2)软镜:1960年发现P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软镜之父:Otto Wichterle);1971年获得FDA许可。优点:柔软、透氧、舒适、无异物感;缺点:易吸附沉淀、寿命短。
(3)透气性硬镜(RGP):1970年诞生,Polycon于1972年获得专利,材料主要由PMMA与硅酮聚合而成。优点:透氧性佳,比PMMA降低硬度;缺点:缺乏舒适感。

E. 隐型眼镜是什么人发明的呢

著名公众性网站about.com的说法:
Contact Lenses
Adolph Fick first thought of making glass contact lenses in 1888, but it took until 1948 when Kevin Tuohy invented the soft plastic lens for contacts to become a reality.

隐型眼镜
阿道夫·菲克在1888年第一个提出了隐型眼镜的想法,但直到1948年凯文·突郎伊发明了软胶镜片后才使之成为现实。
http://inventors.about.com/library/inventors/bleyeglass.htm
————————————————————————————————————————————

网站名为“隐型眼镜”的一家英国网站的说法:
Leonardo da Vinci sketches and describes several forms of contact lenses.
达·芬奇在1508年画了几款隐型眼镜
http://www.contactlenses.co.uk/ecation/public/history.htm

——————————————————————————————————————
一篇网志的说法:
#1.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could be someone around 1000 A.D. This is the first record of a contact lens.
#1. 隐型眼镜发明者……大约公元1000年,已经有了“隐型眼镜”的记录

#2.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In 1508 Leonardo da Vinci drew a described several kinds of contact lenses.
#2. 隐型眼镜发明者…… 达·芬奇在1508年画了几款隐型眼镜

#3.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In 1632 Rene Descartes suggests a corneal contact lens.
#3. 隐型眼镜发明者…… 1632年,雷内·笛卡尔提议用一个角膜接触式的镜片(即隐型眼镜)

#4.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In 1801 a man named Thomas Young created a water-filled glass tube that contained a microscopic lens. He used Descartes idea and after making the lens used it himself.
#4. 隐型眼镜发明者…… 1801年,一个叫托马斯·杨的人做了个有充水式目镜的显微镜。他采用了雷内·笛卡尔的创意并用在了自己身上。

#5.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An English astronomer in 1827 thought that grinding a contact lens to fit exactly on the eye’s surface would be a good idea. This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was named Sir John Herschel.
#5. 隐型眼镜发明者…… 1827年,一个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索爵士认为把个镜片磨成适合眼睛的曲面是个好创意。

#6.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In 1887 a glassblower from Germany, F.E. Muller makes the first eye covering that could be worn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This contact lens inventor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ne of the actual inventors.
#6. 隐型眼镜发明者…… 1887年,一个德国的吹玻璃匠——F·E·目勒做了个可以长期佩带的眼罩。这应该是众多隐型眼镜发明者中的一个实践者。

#7. A Swiss physician, A. Eugen Fick and a Paris optician, Edouard Kalt, working independently say they have used contact lenses to correct vision problems.
#7. 一个叫A·尤金·非克的瑞士医生和一个叫安瓦多·考特的巴黎眼镜商说他们已经用隐型眼镜矫正视力问题了。

#8.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Joseph Dallos uses molds from living eyes to make lenses that will conform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human sclera.
#8. 隐型眼镜发明者…… 约瑟夫·戴罗斯用人眼模型做模来制造巩膜镜片

#9.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In 1936 a New York optometrist, makes the first American made contacts and uses plastic. This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was named William Feinbloom.
#9. 隐型眼镜发明者…… 1936年,一个纽约验光师——威廉·费博龙做了第一个美国产接触应用塑料。

#10.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Dr. George Butterfield created a corneal lens which was not flat but followed the shape of the eye. This contact lens inventor was from Oregon and was an optometrist.
#10. 隐型眼镜发明者…… 一个来自俄勒冈州的验光师——乔治·巴登福右博士制作出一个适合眼球形状的角膜晶体。

As you can see the contact lenses inventor was not just one person. The credit for the contact lens needs to go to more than one contact lens inventor.
隐型眼镜发明者并不是一个人,隐型眼镜发明的荣誉不是只属于一个人的。

http://ezinearticles.com/?Who-Invented-The-Contact-Lens?-More-Than-One-Person?&id=34606

F. 隐形眼镜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隐形眼镜是当前视力需要矫正的人们的时尚选择,而它真正的发展历史已有百年。 1508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首先描述将玻璃罐盛满水置于角膜前,以玻璃的表面替代角膜的光学功能。 1845年,英国人赫尔奇发现在玻璃和眼睛中间注入透明的动物胶质置于角膜表面,可以短暂矫正患者视力。 1938年,由于塑胶PMMA材料的发明,Mullen和Obring使用PMMA为材料,制出第体使用的HEM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 1971年,美国博士伦公司首先获得FDA(美国联邦食品医药管理局)核准,在美国生产和销售软性隐形眼镜。 1974年,为了改善镜片的透氧性能,以达到使镜片能够安全地配戴过夜的目的,一种透气硬镜材料(硅酮丙烯酸酯,SMA)诞生了,由于硅成份的介入,使镜片的透氧性能进一步提高,其后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透气硬镜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有氟硅丙烯酸酯(fluorosilicone acrylates,FSA)和氟多聚体(fluoropolymers)等。有机氟成分则使材料有更为良好的透氧性能。 一副全塑胶隐形眼镜。 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Otto Wichterle研制出一种吸水后会变软,又能适合人 现在的隐形眼镜普遍使用高分子材质制造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硅树脂水凝胶材料制成的隐形眼镜镜片,能够减少眼睛受细菌感染的几率。这是隐形眼镜研制的一个重大突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将这种新材料应用于月抛型隐形眼镜的生产。

G. 软性隐形眼镜的发明者是谁

隐形眼镜最初是谁发明的 隐形眼镜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于公元一五○八年,由达文西提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有压克力塑料的发明,一九三七年第一付取代玻璃的硬式隐形眼镜诞生了。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接触眼球的眼镜,最初是由德国光学家在一八八七年发明。现在大致分软、硬两种,都是以塑料原料制造。 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H. 隐形眼镜是谁发明的

眼科学者和视光学专家努力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矫正近视和阻止近视的发展。近百年来,在手术矫治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统称)方面,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21世纪眼视光学中的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最热门的技术,尤其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患者接受手术后,视力恢复之快,疗效之好以及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均令人叹为观止。无数屈光不正患者对

LASIK趋之若鹜,希望借助这一高科技的眼科技术摆脱戴眼镜的烦恼,同时又心存胆怯:

LASIK的安全性可靠吗?LASIK能使自己的裸眼视力恢复至什么程度?LASIK的远期疗效稳定吗?

我院眼科有着国内最早掌握近视眼矫治术的资深专家团队,连续10余年致力于各种高新眼科技术对屈光不正的矫治,使我院眼科的专家教授在矫治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和广大屈光不正患者中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我院眼科每天都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电子邮件和求助信件,为了集中解答广大屈光不正患者的问题,我们将LASIK的有关情况包括十分敏感的价格问题逐一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2、准分子激光的概念和LASIK的原理

准分子激光是氟氩两种气体混合后经激发而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其波长仅193纳米,不会穿入眼内,属冷激光,无热效应,能以“照射”方式对人眼角膜组织进行精确气化,达到“切削”和“雕琢”角膜的目的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其独特性质是最适合角膜屈光手术。

LASIK手术的原理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简称角膜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圆形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3、LASIK的发展史

LASIK的发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国等国外的眼科专家们先后报道了对LASIK技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术。比如:冷冻角膜磨镶术(1949年)、原位角膜磨镶术(1964年和1966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3年)、非冷冻角膜磨镶术(1986年)、自控板层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ALK,1988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1989年)、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PKM,1990年)等等。

1990年,Pallikaris将ALK和PRK两者结合,终于形成了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即LASIK。

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关于准分子激光的引进,我国卫生部1992年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引进PRK,相继又引进了LASIK。PRK和LASIK这两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尤其是风靡全球的LASIK,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里,必然成为眼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4、LASIK的优点:

LASIK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①适应范围广:可矫正100-3000度的近视,还可矫治高度散光和高度远视。
②术后反应轻: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表层的“屏障”组织,故术后无疼痛,不住院不包眼,仅有短暂的怕光,流泪和眼内异物感。
③视力恢复快:术后即刻便能用眼,几小时后恢复正常视力。
④效果稳定好:可一劳永逸地矫治屈光不正,通俗讲即一次性治疗,永久性效果。
⑤快捷而方便:术前检查约1小时,术前准备约10余分钟,手术仅需几分钟,其中激光治疗过程仅需几秒钟至几十秒钟,术后当天即可正常活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5、LASIK的适应对象: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并非人人都适合LASIK手术,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患者才适合接近LASIK治疗:

①、年龄18周岁以上
②、近两年屈光状态相对稳定(度数无明显变化)
③、经检查无LASIK禁忌症

6、LASIK的诊治流程:

咨询→术前检查,预约手术→遵医嘱停戴隐形眼镜1—2周,抗菌素眼药水点眼1—3天→手术时做好个人卫生后按约前往进行术前复查、签署LASIK同意书→进入手术室作术前消毒等准备→进入LASIK手术间,平卧手术台上,滴用具有麻醉作用的眼药水,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毫无痛苦地接受LASIK手术(约10分钟)→术毕,出手术室→戴上护眼罩由亲友陪送或自行返回家中,休息几小时即可恢复清晰视力→术后次日即可上班上学,照常生活并遵医嘱复查、滴用眼药水1个月左右。

7、LASIK的风险

作为众多角膜屈光手术中一项成熟而又占领主流地位的技术,LASIK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并不表明LASIK没有风险(即并发症),LASIK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欠矫或过矫、角膜穿通、医源性角膜散光、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瓣不规则、瓣游离、上皮植入、眩光等等。

这些并发症如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大部分是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影响疗效。但是有些并发症确实妨碍视力恢复,比如术前近视、术后过矫成高度远视;或术前无散光,术后成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术致患者存留的角膜又太薄,则无法采用再次手术予以补救。又如,术中角膜穿通或术后继发严重的圆锥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给患者带来新的困扰和麻烦,造成不良后果。众所周知,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绝大部分是18岁以上的中青年人,他们正值前程似锦的重要人生阶段,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将给患者造成新的甚至更大的痛苦,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充分认识到LASIK可能存在的风险,审慎地选择手术和施行手术。

除了上述并发症外,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夜间眩光、视光质量下降,夜间视力下降等弊端也较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LASIK术后夜间驾驶困难的患者竟高达30%!事实证明,仅仅只是手术安全,仅仅只是裸眼视力的提高,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屈光不正患者的视觉要求。
怎样才能预防和消除可能与LASIK手术相伴而来的这些并发症呢?

8、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物体经过光学系统的折射后其成像发生畸变,不能准确无误再现物体原形的现象叫像差。90年代中期,Liang等专家开始了对人眼像差的测量和研究,结果发现LASIK术后人眼总体像差比术前增加了5倍以上。这是导致LASIK术后眩光和视觉质量下降等现象的罪魁祸首,而术中激光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面不平滑,切削面太小、切削太深,切削斜率太大等等因素是引起术后像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削除术后眩光,视觉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就必须改善和纠正导致术后像差增加的上述因素。

传统的PRK、LASIK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由于设备技术的限制,要避免激光偏中心切削,改善角膜切削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靠医生人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办到。
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治这类并发症呢?1、第一个想到用眼镜来改善视力的人,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大约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对凸透镜来校正远视。他向一位来自比萨的名叫亚历山德罗·迪拉·斯宾纳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发明机密。
后来,迪拉·斯宾纳告诉其他人怎样来制作眼镜,并且还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纪,许多意大利人佩戴了眼镜。及至15世纪,用于校正近视的凹透镜也被制作出来了。
眼镜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透镜研磨技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效果很好的透镜的表面应该是光滑的,曲线也应该是均匀的。17世纪透镜制造者对生产质量良好的透镜仍然有着困难,那时显微镜、望远镜都还在研制之中。
双光眼镜是美国科学家、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0年发明的。
2、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I. 隐形眼镜谁发明的

达芬奇

阅读全文

与隐形眼睛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