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肉松是发明

肉松是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7 13:00:59

① 肉松是谁发明创造

肉松相传是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林鼎鼎,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着送菜。林鼎鼎灵机一动,急忙加入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专门烹制这道菜。后来,林鼎鼎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制作油酥肉松,并持起“鼎日有”招牌,意为“鼎中日日有”,风靡榕城。福州官吏进京还把它作为贡品或礼品,于是扬名全国。
现在,有福建省著名商标“鼎鼎”,是中华老字号,由其后人创办,最大限度保留了肉松的经典风味。

② 肉松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原料配方:瘦肉5斤、酱油1斤、白糖3两、黄酒1两、茴香10克、生姜2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肉的处理:除去骨、皮、脂肪、筋腱及结缔组织等,然后将瘦肉顺其纤维纹路切成肉条后再横切成3厘米长的短条。

2、煮肉及炒干:把切好的瘦肉放在锅中,加入与肉等量的水,然后分三个阶段进行加工。

第一阶段:把瘦肉煮烂。用大火煮沸后,撇去上浮的油沫,直至肉烂为止。如肉未烂而水已干时,可以酌量加水。当用筷子夹肉,稍加压力,肉纤维即自行分离,则表示肉已煮烂,此时可以把调料加入,并继续煮至汤快干时为止。

第二阶段:即炒压阶段。用中等火头,一边用锅铲压散肉块,一边翻炒。注意不要炒得过早或过迟。因炒压过早,肉块未烂,不易压散,工效很低;炒压过迟,肉块太烂,容易焦糊,造成损失。

第三阶段:即炒干阶段。火头要小,连续勤炒勤翻,操作轻而均匀,在肉块全部松散和水分完全炒干时,颜色就由灰棕转变成灰黄色,最后就成为具有特别香味的金黄色肉松。

③ 肉松是用什么加工而成的

肉松是中国著名的汉族美食,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携带方便等特点。肉松用猪的瘦肉或鱼肉、鸡肉除去水分后而制成的。一般的肉松都是磨成了末状物,适合儿童食用。肉松的发明,据说是因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得,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着送菜,他灵机一动,急忙加入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专门烹制这道菜。后来,官厨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制作油酥肉松。

④ 最早的肉松饼是谁发明出来的 在什么年代

清朝 刘姓厨师

⑤ 太仓肉松的由来

一提到太仓,人们就会想到声誉卓著的太仓肉松。

关于太仓肉松,还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太仓有一位大厨师,名叫倪德。一天它在给陆状元烧红烧肉时,由于火苗过旺,肉被煮烂,肥肉脱离,他焦急万分,把菜烧成这样,陆状元还不把他赶走?最后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焦肉剔除,把剩下已烧干的肉加上进好的作料做炒肉。做完之后,他自己尝了一口,非常好吃,他为自己的“发明”感到高兴。最后当他把“红烧肉”端出来时,他的心“怦怦”直跳,可是当陆状元吃第一口时,陆状元竟然拍手叫好,并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名字:肉松。倪德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后来太仓城里富人开宴会,都请尼德去烧红烧肉,久而久之,肉松就成为了太仓的特产。

太仓肉松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制作方法非常讲究:首先选瘦猪腿肉5公斤左右,洗干净切成短条。接着按肉重计,将花生油3%倒入锅中烧热,并且加入生姜1%炸一会儿,再放入酱油10%,再加水50%,细盐0.6%,葱5%,茴香5%黄酒4%用文火烧30分钟,然后过滤,加入复合味精0.2%。这些看上去好像烦了一些,不过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接下来就是煮肉了。将肉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煮,煮沸后改用小火,肉快发硬时盖上盖子,用文火焖2小时。然后就是撇油,加配料,在锅内补加适量水,继续煮肉,重复撇油,加水,直到锅内的油基本撇尽时,加入配料溶液,进行收汤。如果这时肉未烂但水已干,可加少量水继续煮,直到肉烂。收汤时活力要猛。最后就是炒压了,用文火煮,随时用铲炒压肉快,使肉纤维分离。然后只要用小火,勤炒勤翻,使肉纤维全部松散,颜色逐渐变成金黄就算可以了。

看了这么多有关太仓肉松的介绍,你现在一定有点想到太仓来品尝一下肉松了吧?

⑥ 肉松相传是什么年代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

制于1856年清咸丰年间林鼎鼎在福州光禄坊首创的肉松,以品质优异成为皇家贡品,并获一九一五年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本品由林鼎鼎直系传人采用首创人秘传配料与工艺精心制作,完整保留传统风味。以鼎鼎作为商标,更使本品香飘三山、名扬海外。
肉松是用猪瘦肉、白糖、红糟、酱油、熟油精制成的细丝状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腻,入口自溶,鲜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 肉松相传是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林鼎鼎,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着送菜。林鼎鼎灵机一动,急忙加入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专门烹制这道菜。后来,林鼎鼎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制作油酥肉松,并挂起“鼎日有”招牌,意为“鼎中日日有”,风靡榕城。福州官吏进京还把它作为贡品或礼品,于是扬名全国。
福州“鼎日有”肉松有油酥肉松、干贝肉松、牛肉松、兔肉松、鸡肉松等品种,1981、1982年连获商业部和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获外贸部授予的荣誉证书,畅销国内及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特别为福州籍华侨所喜爱。
福州官厨林鼎鼎1856年首创了今日中国美食之佳品-----肉松,为中华美食苑增添了一朵奇葩。不久乙被清皇朝钦定为福州府进贡皇家贡品,从东南滨海走进紫禁城,从此名噪大江南北。1915年,林鼎鼎制作的肉松参加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以自身精良的品质折服众多评委而荣获金奖,一时名震四海。现鼎鼎猪肉脯由林鼎鼎孙女林玉英亲自指导监制。精选原料,用祖传秘方精制而成。本品色泽透明、清香可口、小憩休闲尽享物我相融之乐。代表正宗闽派肉脯的优秀风格。
另外一段话,也可以作为补充: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由于鼎日有内部分家的原因,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分支了。比如鼎日有、立日友、品日友......也有很多的分店。

从这段介绍来看,至少林鼎鼎是有来历(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有时间(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
以下是搜到的太仓肉松的由来:
一提到太仓,人们就会想到声誉卓著的太仓肉松。
关于太仓肉松,还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太仓有一位大厨师,名叫倪德。一天它在给陆状元烧红烧肉时,由于火苗过旺,肉被煮烂,肥肉脱离,他焦急万分,把菜烧成这样,陆状元还不把他赶走?最后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焦肉剔除,把剩下已烧干的肉加上进好的作料做炒肉。做完之后,他自己尝了一口,非常好吃,他为自己的“发明”感到高兴。最后当他把“红烧肉”端出来时,他的心“怦怦”直跳,可是当陆状元吃第一口时,陆状元竟然拍手叫好,并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名字:肉松。倪德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后来太仓城里富人开宴会,都请尼德去烧红烧肉,久而久之,肉松就成为了太仓的特产。
太仓肉松,太仓食品一绝,中国食品一绝。太仓肉松,老少咸宜咸喜,闻名海内海外。
太仓肉松历史久矣,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太仓昭忠祠旁即开设了倪鸿顺肉松店。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对肉松美味称赞有加,故太仓肉松遂成为官礼物品,驰誉四方。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甲级奖,乃享誉一百多年的著名特产。
太仓肉松厂是太仓实力雄厚、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中型国有企业。九十年代后,其产量已达到三百多吨,产品畅销海内外,深受顾客欢迎与好评。因各地仿冒太仓肉松事件屡禁不止,太仓肉松厂于八十年代初即向中国工商局注册了“太仓牌”肉松。因此,唯“太仓牌”乃太仓肉松之正宗产品。
以上这段话是搜到的唯一一个有明确发明时间的太仓肉松记载,1886年
再以下这段话是一个食客关于肉松的的评论:
肉松是满口馀香的小吃,夹面包,过稀饭,拌皮蛋,各尽其妍。肉松的味道相当复杂:在蛋卷里它是咸的,在皮蛋上它是甜的,总是唱反调。大反派就该做到肉松这种层次。中国的肉松有太仓派和福建派,福建派是加红糟的,福建的招牌味觉。可惜这两种,我都没吃过原装正品。平时浑浑噩噩,就算吃过也是当面错过。有趣的是,这两种肉松的来源传说十分相似,都是某厨师大宴失手,把红烧肉烧得稀烂不成形,灵机一动靠干水分,焙成酥香的肉松呈上,结果大获称赏。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太仓的是厨师倪德,福州的是官厨林鼎鼎。传说里二人後来分别开了店,太仓的叫“倪鸿顺“,福州的叫“鼎日有“。两个故事看来同出一源,子虚乌有。红烧肉里的肥肉和肉皮,炒不成肉松。菜谱里都教人用精瘦的腿肉。

从以上的资料,本人得出几点结论:
1.有记载的时间上来看,福州肉松是1856发明的,太仓是1886,时间上至少比太仓提前了30年,不排除技术外流到太仓
2.发明人林鼎鼎的来历和发明地点、店址等都是至今可寻的,太仓的倪德的来历暂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昭忠祠这个地点
3.被清皇朝钦定为福州府进贡皇家贡品,从东南滨海走进紫禁城,从此名噪大江南北。1915年,林鼎鼎制作的肉松参加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以自身精良的品质折服众多评委而荣获金奖,一时名震四海。
这一点很说明问题,至少近代史还是比较完善的,很容易分得清作为贡品和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的是谁

⑦ 肉松的来源

肉松起源于蒙古,蒙古人在每年的秋季杀掉老弱的牲畜,然后经过砸压等处理,把一头牛肉或羊肉做成肉松,贮藏在羊皮做的小袋子里。一般用牛肉做肉松,再用牛膀胱储藏肉松,一头牛可以保证一个人几个月的口粮,他们在远征的时候也用这种方法,用肉松加牛奶做浓汤喝。

当年成吉思汗驰骋欧亚全靠的是肉松和奶粉做干粮的。肉松和奶粉辅助了成吉思汗的大业。因此蒙古帝国是发明肉松和奶粉最早的国家,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人类最早使用肉松和奶粉的文字记录。

(7)肉松是发明扩展阅读

肉松食用禁忌:由于猪瘦肉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而大量的酱油又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钠离子,因此饮食中需要限制食盐的朋友要少吃点。另外,由于加工过程中还加入了白糖,使得原本瘦肉中含量很低的碳水化合物也增加了许多。

有些肉松还加入了大量脂肪,味道更加香美,但是所带来的能量也增加了不少。肉松热量都远高于瘦肉,属于高能食品,吃的量和频率都要有所控制。

⑧ 肉松相传是什么年代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

在很就以前,一个女孩去野外旅行(就她一个人)她到了一片没人的森林.看见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湖,就脱光衣服,到湖里洗澡,她洗澡时,拿出镜子照了一下,谁知,镜子里是一个面目狰狞的老太婆,女孩吓坏了,刚想上岸,谁知这时,整个湖都变成红色的了(那是血),从湖里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女孩的脚,硬把她拉进湖中,随后,人们在离那片森林100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女孩的尸体还有衣服,只是她的头不见了,人们打开她的背包,吓坏了,包里就是她的头,她的表情十分痛苦,发现她的那些人把她的尸体丢弃在了那片森林,然后就离开了,从此,那片森林就再也没人敢去......
如果你看了此帖,请立即关注以及回贴,回复“菩萨保佑”,然后将此贴在别吧转发3份,如果不发的话,那只手会在你洗澡时伸出来,你会和那个女孩是同样下场!要相信,一切是真的。
(不要怪偶,偶是迫于无奈)

⑨ 肉松是哪国最先发明的

肉松是我国著名的特产

肉松相传是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

清咸丰六年(1856年)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林鼎鼎,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着送菜。林鼎鼎灵机一动,急忙加入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鼎鼎专门烹制这道菜。后来,林鼎鼎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制作油酥肉松,并持起“鼎日有”招牌,意为“鼎中日日有”,风靡榕城。福州官吏进京还把它作为贡品或礼品,于是扬名全国。

⑩ 肉松小贝哪家发明的,那么好吃

是浙江味斯美食品有限公司,用味斯美香酥肉松做出来的,味斯美是肉松产品方案提供商。

阅读全文

与肉松是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