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发明了电
电谈不上发明,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一种物质,应该是发现: 公元前
624-546
希腊 哲学家达尔斯(Thales),发现摩擦琥珀会吸引细线,有如磁石吸引铁块。
1603 英国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为一大磁铁。并以希腊语定义「electron」(电子)一词。
1660 德国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
1703 荷兰商人从塞伦岛将加热后能产生电的石头带到日本。
1729 英国 格雷(Gray,-1736)认为物质可分导体与绝缘体。
1732 美国 富兰克林主张电为一流体说。
1733 法国 迪非(Deffe, 1698-1739)发现正负电并提出电为二流体说。
1744 荷兰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发明来顿瓶。
1752 美国 富兰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风筝实验,证明雷和摩擦电性质相同,因而发明避雷针。
1753 英国 约翰(John Canton,1718-1772)发现静感应装置,向皇家协会报告静电感应。
1772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带电体间的平方反比定律、介电常数概念。
1775 意大利 伏特设计起电盘。
1779 法国 库仑提出摩擦定律。
1780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发现两种不同金属相碰会产生,并称为动物电。
1785 法国 库仑(Columb,1736-1806)发现带电体相互间之静电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极间之磁力,是为所谓之库仑定律。
1799 意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发明电堆及电池。
1800 意大利 伏特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关於伏打电池的论文。
1805 德国 古鲁特(Teodol Grotous,1785-1822)发表电分解理论。
1820 法国 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1775-1836)发现电流与所生磁场强度定律,并提出右手螺旋定则。
1820 德国 苏维加(John Shuwaiga,1779-1857)发明检流计。
1820 奥斯特发表(关於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实验)。
1820 比奥、萨瓦尔发表关於电磁作用的比奥-萨伐尔定律。
1821 美国 戴维(Davy,1778-1829)发明电弧灯。
1821 塞贝克发现塞贝克效应。
1821 英国 法拉第应用水银与磁石发现电磁旋转。
1823 法国 安培发表有关电流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
1824 法国 阿雷葛(Arago,1786-1853)制作涡流回转圆盘。
1825 英国 史达约翰(William Star John,1783-1850)研制成功电磁铁。
1827 德国 欧姆(Geory Simon Ohm, 1787-1854)发现欧姆定律。
1830 美国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发现电磁感应及自感等现象。
1831 英国 法拉第(Farady,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 法国 必柯锡(Picosi,1808-1835)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
1834 德国 楞次(Hiinli lenz,1804-1865)发现有关电磁感应之楞次定律。
1834 德国 赫里蒙(Helimon,1801-1874)制成马达。
1836 英国 丹尼尔(Daniel,1790-1845)发明丹尼尔电池。
1837 美国 摩斯(Morse,1791-1872)发明有线电信机,并编摩斯电讯码。
1837 美国 惠斯通、柯克在休士顿与卡姆登之间做有线通讯。
1838 德国 卡凤(Card Phone,1801-1870)发现地面是良导体,并应用於电讯方面。
1840 英国 焦耳(Joule,1818-1889)发现焦耳之热定律。
1842 克卜勒提出克卜勒效应。
1843 欧姆发现2倍振荡音、3倍振荡音。
1844 冷次提出金属电阻随温度上升按比例增加。
1855 法国 雷昂(Leon,1819-1869)发现涡电流。
1858 德国 布鲁加(Bluca,1801-1868)发明阴极射线。
1860 法国 普兰第(Wass Tolu Plande,1834-1889)发明铅蓄电池。
1861 德国 李斯(John Lies, 1834-1874)制造电话机。
1863 赫兹著(音响感觉的理论)。
1864 德国 麦斯威尔(Maxwell,1831-1879)发表电波理论。
1866 德国 吉米斯(Weiluna Fone Gemeis,1816-1892)发明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868 法国 洛鲁阑氏(Geroluge Luglulanse,1839-1882)发明以锌与碳为电极之锰乾电池。
1874 克鲁斯将放电效应定为"第四状态"。
1874 威廉西蒙斯制成应用电阻的温度计。
1876 戈阑茨坦将真空放电时从负极发出的放射线命名"阴极线"。
1876 美国 贝尔(Bell,1847-1922)发明磁铁式电话。
1877 美国 爱迪生(Tomas Edison,1847-1931)发明机械式留声机。
1877 英国 休斯(Lebedo Huse,1831-1900)制成碳式麦克风。
1881 美国 爱迪生在纽约建造火力发电厂,开始供应电灯用电。
1883 美国 爱迪生发现金属的热电子放射。
1884 波尔兹曼从理论上证明史蒂芬、波兹曼定律。
1885 美国 史达林(William Starlin,1858-1916)改良双压器使其可供应用。
1886 美国 威斯金豪斯(George Wisgenhouse,1846-1914)使用变压器作交流输配电成功。
1887 德国 赫兹(Hertz,1857-1894)发现紫外线对放电的影响、经实验确定电波存在。
1889 哈尔瓦克斯发现充电效应。
1891 斯托尼提义用"电子"的名称。
1892 第一座水力直流式发电厂在琵琶湖建造。
1895 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装置在英国获得专利。
1897 德国 汤姆生发表阴极线是电子流。
布朗(Phlude Nludo Brown,1850-1918)发明影像管。
1901 无线电电波横渡大西洋。
1904 英国 佛来铭(Anbrowz Flamin,1849-1945)发明二极真空管。
1907 美国 胡来德(Le Do Flesdo,1873-1961)发明三极真空管。
1910 美国 克利基(Lebugdo Crige,1873-)发明钨灯炮。
1910 法国 克路德(Geolugeo Cludo,1870-1960)发明霓虹灯。
1913 范登.布鲁克研究原子序数与核电荷的关系。
1925 英国 贝尔度(John Beardo,1888-1966)制成机械式电视机。
1926 布什提出电子几何光学。
1931 威尔逊提出关於半导体电子能极的威尔逊模型。
1932 安德生发现正电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在德国首次制成电子显微镜。
1950 使用"电子学"一词。
⑵ 谁发明了电
1、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电。在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
2、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
3、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4、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2)谁发明商用电扩展阅读:
1、物质中的电效应是电学与其他物理学科(甚至非物理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物质中的电效应种类繁多,有许多已成为或正逐渐发展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2、我们用的电池和伏特当初所制造的电池组,是运用相同的原理。电池的外壳都是由锌制成;锌的外面再会覆盖一层塑料或洋铁皮,以防止电池发生渗漏的情形。在电池里没有银片或铜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⑶ 电是谁发明的
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它是本身就存在的,不能说谁发明了电,只能说是谁发现了电。
电现象是关于电的物理现象,例如人类熟知的闪电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此外,随着电学的发展,人们还认识到了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压电效应等各种电现象。
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的物理现象。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绝缘体必带等量异性电。
静电吸附,是当带静电的物体靠近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时,微小物体表面的自由电荷发生转移,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利用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可以达到吸附工业粉尘的效果。
静电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导体中重新分布的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约翰·坎通和瑞典科学家约翰·卡尔·维尔克分别在1753年和1762年发现。
静电屏蔽,是指对于一个接地的空腔导体,外接电场不会影响腔内的物体,腔内带电体的电场也不会影响腔外的物体。静电屏蔽的应用很广泛,例如电子仪器外的金属网罩、电缆外层包裹的金属皮等都是用于防止外部电场对内部的影响。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电场是交变电场,则静电屏蔽的条件不再成立,另见电磁屏蔽。
电离现象
等离子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家Langmuir在1920年提出。通俗的说,等离子体就是电离的气体。比较严格的定义是: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集合。火焰实际上是气体在高温作用下离子化产生的等离子。
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一个由温差产生电压的直接转换,且反之亦然。简单的放置一个热电装置,当他们的两端有温差时会产生一个电压,而当一个电压施加于其上,他也会产生一个温差。一般来说,热电效应包括塞贝克效应、帕尔帖效应与汤姆孙效应三个分别各自定义过的效应。
此外,还有一个电现象叫焦耳加热,是指当一个电压通过一个阻抗物质上,即会产生热。帕尔帖-塞贝克效应与汤姆孙效应是可逆的,但是焦耳加热不可逆。
光电现象
光电效应,1887年,德国物理学者海因里希·赫兹发现,当紫外线照射到金属电极上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实验数据的理论解释,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要发生光电效应,光的频率必须超过金属的特征频率;而从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内光电效应是光电效应的一种,主要由于光量子作用,引发物质电化学性质变化。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伏效应。其中光电导效应是当入射光子射入到半导体表面时,半导体吸收入射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使其自生电导增大的现象。而光生伏打效应是指当一定波长的光照射非均匀半导体(如PN结),在自建场的作用下,半导体内部产生光电压的现象,是由法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爱德蒙·贝克勒尔(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于1839年发现的。
电致发光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会产生电致发光的材料有掺杂了铜和银的硫化锌、蓝色钻石(含硼)、砷化镓等,已有的应用为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利用电致发光效应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传统光源不及的优点。
⑷ 电是谁发明的
电不是人为发明的。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
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很久以前,就有许多术士致力于研究电的现象。可是,所得到的结果真是乏善可陈,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才出现了一些在科学方面重要的发展和突破。在那时,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什么电的实际用途。这要等到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机工程学的进步,把电带进了工业和家庭里面。在这个电气研发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连绵不断的快速发展带给了工业和社会,难以形容、无法想像的巨大改变。做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电所具有的多重优点,意味着电的用途几乎是无可限量。例如,大众交通、取暖、照明、电讯、计算等等,都必须用电为主要能源。来到二十一世纪,现代工业社会的骨干仍旧依赖着电能源。在可看见的未来,电想必是绿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电的近代研究
1、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
2、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发现源自于1780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研究像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伏特)(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以含食盐水的湿抹布,夹在银和锌的圆形板中间,堆积成圆柱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特电池。1800年春季,伏特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关于伏打电池的论文。
4、1821年英国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电发明。在这两年之前,奥斯特已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认为假如磁铁固定,线圈就可能会运动。根据这种设想,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装置内,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磁铁不停地转动。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是第一台使用电流将物体运动的装置。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
5、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他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一般认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6、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⑸ 谁发明的电
电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不存在被发明出来的说法,应该说是被发现。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1752年7月用风筝吸引雷电的危险试验,使人们认识到雷电是一种电。此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在欧洲广为推广。
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放在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1791年伏特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作了一系列实验。1793年伏特发表一篇论文,总结了自己的实验。后来,伏特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并据此发明了电池,伏特高兴得称它为人造发电器。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了一个巨大的进展
⑹ 电是谁发明的
1、电是被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2、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3、1752年,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4、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⑺ 是谁发明了电!
本杰明·富兰来克林源发明了电。
1752年6月,自学有成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古今闻名的风筝实验;他与儿子在雷雨中放风筝,将空中的闪电吸引过来。
在风筝线另一端捆绑的一只金属钥匙与富兰克林的手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电花,他同时感受到麻电的滋味,这证实了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富兰克林又做实验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统里,总电量不变。
(7)谁发明商用电扩展阅读:
电力是一种很容易传输的能量形式,能够适用于日以剧增,多不盛举的用途。例如,于1870年代出现的电灯泡,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由于这发明,人们不再需要使用蜡烛或煤油来照明,因而得以避免了很多可能发生的火灾。电灯泡所应用的焦耳加热效应,也可以用来电力取暖。
对于这用途,电力取暖有三大优点,便利使用、容易控制、安全洁净。但是,电力取暖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与燃煤取暖或燃油取暖相比,它的效率比较低。
关于冷冻用途方面,电是一个很实用的能源。安装在住家和办公室内,冷气机的使用带给人们很大的舒适。但是,冷气的耗电量也很大。对于这问题,电力公司正大力宣传提倡智慧地使用冷气。
⑻ 谁发明的电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专属性。它是自生物界属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