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榴弹炮谁发明

榴弹炮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7 11:04:46

1. 加农炮和大炮是谁发明

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世纪,是由一位德国僧侣发明。14世纪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重型加农炮。回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称答为射石炮的巨型炮。这种炮的炮管较短,最早以青铜或铁浇铸而成,有时也用紫铜和黄铜制造,口径600多毫米。由于它发射的石弹重达135公斤(300磅),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的外面,因此精确度极差,而且初速也极低。为了提高炮的效能,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战场几乎成了火炮的试验场。法军在战争期间,建立了常备炮兵部队和攻城炮队。

2. 後膛火炮的发明者是谁

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各国的冶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先是德国克虏伯钢厂发明以坩锅铸造大钢块,能制造大口径之钢炮。克虏伯钢炮在普法战争中大显神威,声名大振。战后各国纷纷采用克虏伯钢材制造火炮,使炮身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法国在1865年发明平炉炼钢法后,也开始使用高质量的钢
材制造炮身。英国在1878年由托马斯改进了贝色马1856年所创造的转炉炼钢法,降低了钢的含磷量,制成的炮身不易碎裂。奥国则由马卡梯斯少将于1874年发明了硬青铜炮

3. 大炮是谁发明的

随着火药的发明,中国于唐末宋初,人们在石炮的基础上,用火药代替石块发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
公元1044年,北宋曾公亮等编写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就有火炮火药复杂的配制方法记载。到了元代,进一步发展成金属铸成的火铳,即火炮。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火炮,它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火炮口径为10,5厘米,铳筒中部盖面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三行铭文。

4. 加农炮什么时候发明的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专时,欧洲人便开始把属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世纪 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身管长、弹道低伸的火炮。 海岸炮、坦克炮、反坦克炮和航空机关炮都具有加农炮弹道低伸的特性。20世纪70年代,有些国家新研制的榴弹炮也具有弹道低伸的特性,

5. 最早的榴弹炮起源于什么时候

榴弹炮──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较弯曲的中程火炮,榴弹炮口径较大,杀伤威力大,并可打击山背后的目标。最早的榴弹炮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德国的一种炮管较短、射角较大、弹道弯曲、发射石霰弹的滑膛炮。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爆炸弹。17世纪,在欧洲正式出现了榴弹炮的名称,它是指出身爆炸弹、射角较大的火炮。最先装备榴弹炮的是一支由荷兰裔士兵组成的英国部队。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榴弹炮有了很大发展。从17世纪到今天,榴弹炮的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由6─8倍加大到30─44倍,火炮最大射角由12 。加大至75 。,最大射程由1000多米增大至25 000米,现代火炮增程榴弹的射程可达到30 000米。在历史上和现代炮兵中,榴弹炮一直是使用量最大的炮种。

6. 大炮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经权威专家学者考察鉴定,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铜火铳为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铜火铳,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8月5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上,有关这件火铳的发现和鉴定结果首次对外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历代战争和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钟少异研究员介绍,该铳为铜质,铸造而成,铜色紫,表面略有绿锈。铳体坚固,重6210克,全长34.7厘米,保存完好。

铳身竖刻有两行八思巴字铭文,这一文字为元代官方文字。经专家初步认定,这件铳制造时间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编号“数整八十”可知当时火铳的制造和使用都有了一定规模。

这件火铳发现于1987年7月,1998年10月入藏蒙元文化博物馆,并于2004年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历代战争和战略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有关学者共同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此次内蒙古发现的这件铜碗口铳比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被视为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火炮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碗口铳早了34年。此次新发现将世界火炮发明时间由原先认定的14世纪初期提前到13世纪晚期。据钟少异介绍,火铳的发明是世界战争史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的标志。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导致火器的创造。火器随着蒙古人西征和东西方交往经由中亚、西亚传入欧洲,对西方中世纪向早期资本主义过渡起到重大历史性作用。

7. 火炮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公元10世纪,由于中国发明了火药,抛石机演变到抛射火药包和火药弹,但射回程没有答多大变化。13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用竹筒制成的“突火枪”,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药发射弹丸。

13世纪末,滑膛火炮在中国首先出现,称作火铳。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很快就传到了西方,火炮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

14世纪上半叶,欧洲制造出了一种发射石弹的短粗身管火炮,叫作臼炮。臼炮的威力已经很大了,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大面积杀伤敌人。

于是人们又将火炮安装在舰船的两舷,用于海战。但很快,又有一种口径较小的长管炮代替了臼炮,出现了从炮口装进去再发射的球形实心弹和爆炸弹。

爆炸弹的出现,让人们真正看到了大炮的威力。战争中谁拥有更多的可以发射爆炸弹的大炮,谁就拥有了主动权。

到17世纪,火炮已有加农炮和榴弹炮。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火炮基本上都是滑膛前装炮,发射球形弹,射速慢,射程近,因为只靠炮管赋予炮弹飞行的方向,所以,早期这种滑膛炮不容易打谁。

8. 火炮是何时发明的

据目前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雳炮),但仍有争议。黑龙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则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国古炮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公元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北宋仁宗时期编纂而成的《武经总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该书遍收历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辑录了10多种古代样炮,并附有火炮图形。

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发展使用。

(8)榴弹炮谁发明扩展阅读:

火炮的发明过程:

东汉时期,魏国曾发明过一种抛石的机械,它可以把石块抛出很远以杀伤敌人。这种炮也称之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药箭,火药箭始于唐末宋初年间。即在箭头上附上火药,点燃后发射出去。我国历史上试制火炮的先驱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们所制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属炮的发明和制造,中间经过了100 多年的时间。由于火枪和突火枪的射程有限,人们想通过提高枪膛里的爆炸力,来延长其射程。但由于突火枪的枪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装多了又会炸伤自己人。迟至元朝,终于出现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火炮,这类炮统称“火铣”,又因为它威力大,被人尊称为“铁将军”。

9. 大炮是谁发明的

随着火药的发明,中国于唐末宋初,人们在石炮的基础上,用火药代替石块回发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答
公元1044年,北宋曾公亮等编写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就有火炮火药复杂的配制方法记载。到了元代,进一步发展成金属铸成的火铳,即火炮。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火炮,它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火炮口径为10,5厘米,铳筒中部盖面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三行铭文。

10. 世界上第一门榴弹炮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门榴弹炮:1756年,俄国人马尔梯诺夫发明了一种身管长度介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之间、既可平射又可曲射的“独角兽”炮。这种因炮身刻有独角兽樗而得名的滑膛炮可看作是最早的加榴炮的雏形,它的身管长度为口径的10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由于构有堑壕体系的筑垒阵地防御战的发展,交战各国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为了适应战术上的这种要求,又便于生产和部队装备使用,1915年德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加榴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国广泛装备使用了加榴炮。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型榴弹炮大多兼有加农炮性能,但没有使用加榴炮的名称。

阅读全文

与榴弹炮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