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内酯发明

内酯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7 10:43:16

㈠ 芸苔素的发明者是谁

芸苔素又名芸苔素内酯、油菜素内酯;英文通用名:Brassinolide,简称BR。1970年由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农学家Mitchell在油菜花粉中发现。

㈡ 如何自制内酯豆腐

导读:自制内脂豆腐:家庭配方简单易学,细腻嫩滑,再也不用出去买了!

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已经有将近2000年了,是在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一开始的豆腐很难吃,经过了不断的改良才到了今天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高蛋白食品之一,目前主要分为最著名的卤水豆腐,石膏豆腐和内酯豆腐。做豆腐的主要食材就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和黑豆。在豆腐成型之前就是最受欢迎的就是豆腐脑,配上两根油条堪称完美早餐。

㈢ 日本豆腐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

我们平时吃的“日本豆腐”并不是真正的豆腐,而是用鸡蛋和清汤混合后倒在容器中蒸成的,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鸡蛋羹,只是形状和口感像豆腐而已。在日本它被叫做玉子豆腐,直译成中文后叫鸡蛋豆腐似乎更合适一些。日本豆腐虽然是日本发明的,但还有国内市场出售的“日本豆腐”,并不是日本生产,基本都是国内企业生产的。
豆腐起源于中国,至少是唐朝就有的,这点学术界无异议,豆腐制作工艺大概也就那时候传入日本。关于制作豆腐,现存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出现于北宋年间,记载只有区区几个字“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硙(wèi)就是磨、使其粉碎的意思。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制作豆腐的工艺,基本流程和我们现代的做豆腐工艺区别不大。中国传统的豆腐工艺是“生浆法”。制作时,首先把大豆洗净、泡涨后加水研磨,过滤掉豆渣制成生豆浆。
日本的豆腐是古时由中国传去的,但是经过长久的演变,制作工艺与中国豆腐有了一些区别。刚才说过,我们中国的豆腐叫生浆豆腐,大豆加水磨碎后先过滤出豆浆再煮沸,然后凝固,而日本的豆腐是熟浆豆腐,大豆加水研磨后先煮沸再过滤。刚研磨出的豆糊日语中叫做“吴”,煮前叫“生吴”,煮沸后叫“煮吴”,煮吴的时候要加入食用油消除泡沫,煮好过滤后得到和中国豆浆成分类似的液体,叫做“豆乳”。滤出豆乳后剩下的豆渣也是一种食材,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汤。在日语中豆渣的普通名字叫做おから(okara),文艺名字叫做卯之花(卯の花 unohana)。这个艺名的由来很有意思,おから这个名字和“空”谐音,被古代剧场艺人忌讳,而卯之花本来指的是空木的花,空木是齿叶溲疏(Deutzia crenata)在日语中的名字,于是就通过“空”这个字,把白白的豆渣和齿叶溲疏绚烂的白花联系到了一起,文艺度顿时提高了。日本做豆腐用的凝固剂倒是和我们没啥区别,二战前主要用卤水,二战期间由于卤水中的氯化镁被征作军用,就广泛使用石膏,后来又开发了β-葡萄糖酸内酯。日本的豆腐也有很多种类,主要是依靠含水量来区分的。将熟豆乳加入凝固剂后直接在箱子里凝成的叫做绢豆腐,含水量很高,质地柔软。如果用布把绢豆腐包起来挤压出一些水分,制成的就是比较硬的木棉豆腐。京都有一种嵯峨豆腐,是在豆腐凝固后轻轻挤压,硬度介于绢豆腐和木棉豆腐之间。日本一些地方还保留了古代的豆腐制法,比如用石臼研磨、铁锅加热、凝固剂直接使用海水等等,这些豆腐的成品比现代豆腐更硬,被称作坚豆腐。在日本,豆腐的吃法也很多,煎炒烹炸炖汤凉拌一应俱全,从中国传去的麻婆豆腐更是家喻户晓。有一种比较好玩的是把豆腐切薄片油炸,叫做“油扬げ”,也就是炸豆腐。民间传说中狐狸特别喜欢吃这东西,所以这种炸豆腐也经常被叫做“狐狸”。“狐狸乌冬”、“狐狸荞麦面”里面并没有狐狸肉,而是加了炸豆腐。把这种炸豆腐用酱油、砂糖、味醂煮入味后塞进寿司饭,做成的就是豆皮寿司,日语中叫“稻荷寿司”,这名字还是和狐狸有关:在神道教信仰中,主管农耕的稻荷神的神使就是狐狸。

㈣ 做豆腐脑什么时间放内酯

豆浆出锅后,冷却3-5分钟的时间后加入内酯。需要注意的是豆浆浓度一定要高,如果浓度很低加入内酯后,无法凝结成豆腐脑,冷却后放入内酯,比例大概为每500克配比1.3克的内酯,而后保温15分钟即可。
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点成的,现代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比石膏和卤水更好的产品——葡萄糖酸内酯,可作为稳定剂和凝固剂、酸味剂、螯合剂

㈤ 豆腐是谁发明的

1、豆腐是刘安发明的,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2、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2、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5)内酯发明扩展阅读:

一、豆腐的发明过程:

1、豆腐的发明,不如说是发现,就和炼丹发明炸药一样,豆腐也是炼丹时被发明出来的。

2、刘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产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浆也是当地的主要饮食之一。

3、而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喝的豆浆洒在了炼丹用的石膏上,豆浆便凝成了豆腐,豆腐这一美食便出现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黄豆泡八九个小时左右,至黄豆彻底泡发。

2、黄豆加水用料理机或豆浆机(冷饮功能)磨成豆浆,找一块干净的大棉布,放在大一点的盆上。

3、将豆浆隔筛网倒入棉布中。

4、过滤出豆渣,尽量挤的干一些。

5、豆浆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烧热,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边煮边用大勺划圈搅拌,以免糊锅。

7、直到豆浆煮沸腾后关火。

8、此时将内酯4克与25克温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将豆浆离火,自然降温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温度计,这样更准确些,没有温度计也没关系,像这种天气,大约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10、将内酯液倒入,迅速搅拌开,动作一定要迅速,大约三四秒的时间,就要立马盖上锅盖开始焖。

11、将豆浆盖盖焖15分钟左右,打开锅盖你会发现都将已经凝固,这时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脑了。

12、可以取出一点来做豆腐脑。

㈥ 中国在100年来有哪些众大发现和发明

重大的发现

1、甲骨文的发现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2、北京猿人的发现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2、量子卫星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我国科学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成功入轨运行。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同时也建成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墨子号”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之所以给它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首先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而且他也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

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次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㈦ 豆腐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是在炼丹的时候误发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刘回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募方士答数千人,其中有名者为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这样,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豆腐的历史从此开始。后来,人们尊称刘安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当年的楚山也改称为“八公山”。

(7)内酯发明扩展阅读

豆腐选购的小妙招:

看:传统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光泽。而人工合成豆腐因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传统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较无光泽。

摸:传统豆腐用手按压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弹性,而且软硬适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处会比较粗糙,质地不细腻,弹性较差,且没有白色豆腐液体流出。

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传统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气味很淡,甚至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㈧ 葡萄糖酸内脂是什么东西

葡萄糖内酯,英文名为delta-Gluconolactone,简称GDL或内酯,是由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或其盐类,经纯化脱盐、脱色、浓缩、结晶而制得。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凝固剂、稳定剂、酸味剂、保鲜剂和防腐剂,是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内酯正式的中文名称为:葡萄糖酸内酯,俗称:内酯,英文名简称:GDL。

葡萄糖内酯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甜后苦,呈酸味。熔点150~152℃(分解)。易溶于水(室温,60g/100mL),微溶于乙醇(1g/100mL),不溶于乙醚。在水溶液中水解为葡萄糖酸和内酯的平衡溶液,新配制的1%的水溶液pH值为3.5,2h后变为2.5

(8)内酯发明扩展阅读

着食品工业的发展,GDL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日益增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作豆腐凝固剂

采用GDL作为蛋白质凝固剂生产豆腐,豆腐质地洁白细嫩,无用卤水或石膏所具有的苦涩味,无蛋白质流失,出豆腐率高,且使用方便。鉴于GDL单独使用时,豆腐有微酸味,因此常把GDL和CaSO4或其他凝固剂按1:3~2:3配比混合使用,其用量为干豆重的2.5%,温度控制4℃左右时效果很好。

二、作为奶类胶凝剂

主要用于生产酸奶或奶酪,在工业使用中,用GDL酸化形成牛乳的凝胶强度是发酵型的2倍左右,其用量在添加0.025%~1.5%在牛乳中后使可使制品达到所需凝乳pH,而在添加3%时在30℃下保温所制得的牛乳凝胶与乳酸发酵所制作的凝胶具有相似的结构。

三、作为品质改良剂

将GDL用于午餐肉和碎猪肉罐头,可增加发色剂的效果,从而降低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的用量,同时GDL还具有乳化作用,防腐作用等,从而提高肉糜罐头的品质,其最大用量为0.3%。

四、作为酸化剂

GDL可以添加于香草精、巧克力、香蕉等甜味果子露和果冻中,是复合膨松剂中的主要酸性物质,能缓慢产生碳酸气,可以生产别具风味的糕点。

此外,GDL还可作为螯合剂用在乳制品工业,啤酒工业中防止生成乳石、酒石;作为蛋白南絮凝剂用于含蛋白质的工业废水处理中;作为膨松剂也被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葡萄糖内脂

㈨ 内脂和石膏的区别

内脂和石膏粉的区别做豆腐用的。内酯点豆腐容易碎,味道有些发酸,石膏点豆腐比较硬,口感较涩,如果用内酯和石膏混合点豆腐的话,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内酯豆腐和卤水豆腐的区别。石膏豆腐,产品得率高。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但豆香味不足,得率低,但得率较低。盐卤豆腐风味最佳,还略有酸味,常有石膏残留,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且缺少豆香味、保水性好,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保水性好,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但由于强度不足,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质地细腻。

㈩ 内酯粉是什么

内酯,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点成的,现代科学下已经发明了比石膏和卤水更好的产品——葡萄糖酸内脂。用它点出的豆腐更加细嫩,味道和营养价值也更高,大家在超市见到的内脂豆腐就是用它点成的。

阅读全文

与内酯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