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存款创造乘数和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存款创造乘数它衡量了商业银行体系内增加货币供给的数量。为了控制这个体系创造的货币量,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设置严格的准备金比例,中央银行只允许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的一部分用于放贷,这也称作现金准备比例。
2. 计算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怎么算
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乘数。存款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
用公式表示为下图:
(2)创造存款总额扩展阅读
派生存款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存款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初始准备性存款变动的倍数,则:
K=1/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值越小;反之,扩张倍数值则越大。
制约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还有:
(1)超额准备金制约;
(2)现金漏损的制约;
(3)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
3. 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发行股票、债券等,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在贷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而且还可以办理信托放款、租赁业务、有价证券投资等。
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只占货币M1的一部分。除现金之外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从银行体系的总体来看,它能够创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货币,所以说,商业银行也可以创造货币。
要理解商业银行体系如何创造存款,我们通过一个虚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
商业银行可以创造货币——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于中央银行,原因是,准备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就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响。
当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来改变超额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重点分析:
1 .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总和。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所以基础货币大于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
3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因为中央银行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 — 基础货币的创造与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4.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4)创造存款总额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5. 什么是存款创造
所谓的存款创造是只派生存款的产生过程。中央银行投入基础货币后进入商业银行后,除存款准备金外,剩余存款将投入信贷,而信贷基金将再次回流银行领域,从而成倍的增加存款。
6. 某银行得到100美元存款,央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是10%,则该笔存款创造的存款总额为
法定准备金=100*10%=10美元
该笔存款创造的存款总额=100-10=90美元
准备金是银行留底的,意思就是版说有人拿权了100美元来存,银行收到100美元,当有人来贷款时,这100美元里只能拿出90美元,而还有10美元要作为银行的准备金,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保本吧,钱是不能都拿出去流通的
7. 为什么说贷款创造存款
这位兄弟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这个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1)各商业银行严格法定准备率储备库存现金,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这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间的差额。
(2)社会公众在交易时全部使用支票方式进行支付,不使用现钞。换句话说,中央银行所发行的钞票都作为新增存款准备金全部保留在银行系统的金库中,公众手中无现金。
(3)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只有一种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及其他储种。
下面是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当某银行接受客户缴存的一笔现金存款时,按法定准备率留下部分现金,剩余的存款银行可将其借贷出去。在现代体系中,一笔贷款通常是以借贷人的身份存放于某个银行的支票账户中或以转帐支付的方式转向另一个银行的存款帐户。以约定的期限内,借贷人对该贷款拥有支配权。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实际上是又增加了一笔存款。那么该银行就可以对这笔存款留下准备金后再将超额的那部分存款继续借贷出去,这个过程会不断地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全部现钞都成为存款准备金,保留在整个银行体系之中为止。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将会获得大于初始现金存款额的银行存款总额,这种由于银行体系一连串的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过程,使银行存款总额不断增加的机制就称为银行存款的创造机制。
此答案参考:《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263页,作者:曹家和,河海大学出版社
当然,这只是理论,现实生活中要比这个复杂得多,银行的存款创造也没有理论上那么多。
8. 若某一家银行得到100美元存款,而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该存款创造的存款总额为多少
不明白你的存款总额是什么意思,10%法定准备金率简单的说这笔100美元的存款存入银行后,银行可贷款给别人的额度是90美元。
按照上面给的四个选项,存款创作的存款总额就是10美元。(100-90)银行可贷款给别人的额度是9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