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锣的发明故事

锣的发明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07 05:10:04

⑴ 锣鼓的起源

锣鼓
豫西锣鼓以灵宝的亚武天锣、齐天圣鼓、程村女子锣鼓、湖滨区威风锣鼓最为著名。

亚武天锣可行进表演亦可站场表演,它阵容庞大,雄壮激烈,激昂感人,以气势见长。

齐天圣鼓常用于站场表演,乐曲结构灵活,鼓点多变,鼓手在表演中摹拟猴子种种机智灵巧、滑稽可爱的动作,边演奏,边舞蹈,大抵一组猴鼓乐队为15人,猴王一人,打锣击鼓,显得异常活泼热闹,引人入胜;程村女子锣鼓动作优美,充分发挥女性特长,鼓点流畅自如,热情奔放,多为行进表演;湖滨区威风锣鼓,气势恢宏,讲究队列变幻,多为站场表演。

陕西西安杨陵区杨村乡上川口村是中国西北享有盛名的锣鼓生产专业村,该村锣鼓加工业从18世纪开始,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末,这一传统手工业在上川口村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个体私营作坊遍布全村,一度出现了“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的红火场面。在今天新闻节目的最后,我们就到上川口村去听一听那里的锣鼓文化。

目前,在上川口村,全村常年生产加工锣鼓的农户就有23家,部分农户的工厂也已经像刘志斌的宏达鼓业厂一样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如今,上川口村生产的锣鼓与湖北武汉、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生产的锣鼓乐器齐名,被誉为中国铜鼓乐器加工的四大名家。

⑵ 锣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应用

锣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锣,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音响洪亮,各具特色,流行于全国各地。

远在春秋时期,我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古代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云南是我国古代铜鼓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鼓中,有的鼓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和现今的十分相像,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也保存着许多骆越人集合鸣锣的珍贵形象资料。1978年,从广西贵县(秦汉时称布山县)罗泊湾一号墓,还曾出土了一面西汉初期的百越铜锣,该锣近圆形,锣面横径32.1厘米、纵径33.4厘米,锣脐直径22厘米,锣边铸有拱线纹一道,拱弦上系了三个等距的活环,锣面上刻铭文“布”字。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锣实物。可见,锣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公元6世纪前期方至中原,但见于记载较晚。《旧唐书·音乐志》在“铜拔”条中有:“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西戌及南蛮。……南蛮国大者圆数尺,……”这圆之数尺的“铜盘”,是锣见之于文字的最早记载。北宋《乐书》中提及铜锣在中原出现时说:“后魏自宣武以后,始好胡音。洎于迁都,……打沙锣。”时当公元515年之后,将敲击一种小锣称作打沙锣。古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曾称为“金”。故有“鸣锣开道”和“鸣金收兵”之说。到了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

元代,除各少数民族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兰采和杂剧》中就有:“持着些……锣、板和鼓……”之句。在《元史·礼乐志》中开始载有云(即今之云锣),并记述了其形制和演奏方法,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充分说明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元代以后,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为锣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明、清以来,各种形制的锣广泛用于戏曲音乐、舞蹈音乐和传统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中。锣在昆曲伴奏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戏曲歌舞中就用到了云锣、小锣、汤锣和大锣等。我国的大锣还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在我国广大城乡,锣还曾是肩担贸易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20世纪以来,锣已被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广泛用于民间娱乐、节庆活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参加各种乐队演奏。

⑶ 关于想象的作文

2050年,我们已经可以随便住在哪个星球上了,我和爸爸、妈妈住到了木星上,那里有三大部分组成:欢乐城、海洋国和水果园。
我们先住进了欢乐城,哇,大地是超大弹簧床,我们一蹦,一跳,一蹦,一跳,真有趣,我在弹簧床上学小兔跳,妈呀,我竟然蹦到天上,“啊
”我张大了嘴,结果等我落下来时,嘴边贴满了奶油,细细一尝,嘿,好好吃耶!原来天是蛋糕做的!来到
“一家三口”乐园,妈妈进了“蔬菜门”去学炒菜,等回到地球上让我看看妈妈学做的“木星蔬菜”。爸爸进了口腔牙科医生门”,因为爸爸整天嚷着,不是嘴巴那里痛,就是这里痒,现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捂耳朵了听他唠叨了。我嘛,进了“书海”,啥叫书海呢?就是书的海洋,我可以整天坐在那里看书,看也看不完,因为你看完一本书,机器人又会拿来十本新书。我们就这样在欢乐城住了两年。
然后我们来到海洋国,哇
,好奇怪,一个虾士兵说了声:“欢迎光临鄙国!”就塞给我们每人一大串河蚌珍珠走了,我们定睛一看,好大的珍珠,我发傻了,大喊一声:di
di

di
di”这时,锣鼓,鞭炮声声响起,把龙王给招来了,后面还跟着三公主呢......
接着我们来到水果园,哇,水果房子好气派!水果们都邀请我们住进“水果别墅”,那里真是太漂亮了,香蕉沙发,苹果桌子,西瓜摇椅,还有石榴灯呢!水果园的菜更是丰富多彩,我们在那里常吃的菜就有什么水果鬼脸,水果补身子啦,等等......我一口气还说不完呢!还有水果玩具,最好玩的是石榴云梯和香蕉滑梯,如果你爬云梯累了,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能吃到一个小石榴,如果你滑滑梯想多滑几次,只要稍微用一点力气,等你滑到快要结束的时候……

⑷ 锣起源于什么时候

远在春秋时期,我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古代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云南是我国古代铜鼓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鼓中,有的鼓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和现今的十分相像,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也保存着许多骆越人集合鸣锣的珍贵形象资料。1978年,从广西贵县(秦汉时称布山县)罗泊湾一号墓,还曾出土了一面西汉初期的百越铜锣,该锣近圆形,锣面横径32.1厘米、纵径33.4厘米,锣脐直径22厘米,锣边铸有拱线纹一道,拱弦上系了三个等距的活环,锣面上刻铭文“布”字。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锣实物。可见,锣在 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详情请见网络: http://ke..com/view/112249.htm

⑸ 古代的锣诞生于什么年代

秦汉以后,总称为“金”的乐器作为听觉讯号的器物用于军队的指挥,所用的种类日渐减少,保留下来的主要是钲与铙两种。后来,又增设了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南方的锣,至唐宋时逐渐传遍全国,并广泛运用于军队指挥,如人们一般所说的“鸣金收兵”,便主要是指击钲与锣而言。另一种是兼作煮饭炊具的刁斗,又名“金柝”,打击时亦可作为军中的信号使用。著名的《木兰诗》中便有“朔气传金柝”的句子,借“金柝”来表示战争。杜甫《夏夜叹》中也有“竞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的诗句。

⑹ 锣是怎样产生和流行的

锣是我国古代各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锣在我国古代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泛。

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锣属于打击乐器,以黄铜制成,可以分为大锣、小锣、云锣、十面锣等。大锣的声音洪亮、强烈、力度变化幅充大;小锣的声音清脆有诙谐色彩;云锣是有节律的打击乐器;十面锣是由十几面大小不等,音色、音高各不相同的锣悬于木架上,由一人独奏。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秦汉时期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

在秦汉时期,云南是我国古代铜锣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锣中,有的锣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

在秦汉时期,随着我国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到了6世纪前期,铜锣传到了中原,史书《汉书·音乐志》中记载了一种铜盘,是锣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

在汉代,锣常用于礼仪和战争,它曾经被称为“金”,所以有鸣金开道和鸣金收兵的说法。到了东汉时期,锣在民间音乐形式中被广泛应用。

在东汉时期,除了各少数民族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百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史书《后汉书·礼乐志》中开始记载锣,并记述了它的形制和演奏方法,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充分说明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经具有了一定水平。

到了后来,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为锣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各种形制的锣开始广泛用于戏曲音乐、舞蹈音乐和传统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中。

锣在昆曲伴奏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后来清代学者李斗在他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当时戏曲歌舞中就用到了云锣、小锣、汤锣和大锣等。

还有,在我国广大地区,锣还曾经是肩担贸易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后来,锣已经被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广泛用于民间娱乐、节庆活动、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参加各种乐队演奏。

秦汉时期的锣由锣体、锣架、锣棰3部分组成。锣体铜制,因为用响铜制成,所以也有响器之称。锣的结构较简单,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用锣棰敲击中央部分振动发音。

锣体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

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

经过秦汉时期各族人民不断改进,由于应用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在我国形成了品种繁多、各具异彩的锣。如果按照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3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3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

古代锣的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1.5米以上。不仅它们的大小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

此外,锣的分类较多,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4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

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3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右手执锣板击奏。

⑺ 小锣的锣的历史

《旧唐书·音乐志》(卷29)在“铜拔”条目中曰:“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自西戌及南蛮。”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铜盘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
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古代锣曾称为“金”,并用于战争,两军交战,常以锣来指挥,有鸣“金”收兵之说。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公元六世纪前期,后魏就开始有了铜锣出现,当时称“打沙锣”。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锣可能是由西北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传入。
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到了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水平。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演奏。此外,它还是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生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

⑻ 中国的锣针是谁发明的呢!

中国的锣针发明者还真少见不怪呵~敢问阁下是指^^罗盘吧!

⑼ 锣鼓是谁发明的

陕西西安杨陵区杨村乡上川口村是中国西北享有盛名的锣鼓生产专业村,该村锣鼓加工业从18世纪开始,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末,这一传统手工业在上川口村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个体私营作坊遍布全村,一度出现了“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的红火场面。在今天新闻节目的最后,我们就到上川口村去听一听那里的锣鼓文化。

目前,在上川口村,全村常年生产加工锣鼓的农户就有23家,部分农户的工厂也已经像刘志斌的宏达鼓业厂一样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如今,上川口村生产的锣鼓与湖北武汉、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生产的锣鼓乐器齐名,被誉为中国铜鼓乐器加工的四大名家。

⑽ 锣最早产生于哪里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的百濮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锣是秦汉时期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在秦汉时期,云南是我国古代铜锣的发祥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铜锣中,有的锣面正中受击处呈半球形隆起,这是一种原始形制的锣,锣面上有舞蹈图,边沿有一铜环。

阅读全文

与锣的发明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