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样
万历皇帝驾崩后,朱常洛继位,在此期间,西李得宠。最终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能工巧匠,他就是鲁班,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很多东西的发明都与鲁班有关。鲁班可以说是木匠的鼻祖。
玩物丧志。历代多少帝王都是因为过于痴迷某种东西,从而导致国家破亡。作为一国之君有奇思妙想本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的这种特殊的位置和身份,必须使他放弃自我的遭求,否则, 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却耽误了国事。由此我们可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多么重要!
2. 身为君王,为何朱由校如此沉迷手工
首先我要说的是,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地位,都有自己的爱好,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有的皇帝喜欢美女,有的皇帝喜爱权力,有的皇帝残暴,每个皇帝自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喜好,而朱由校沉迷木匠活,原因就是自己喜欢,并且有时间去做这一件事。
或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就能接触到这些木匠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天赋确实比较高,让他喜欢上了木匠活。为什么沉迷,可能就是因为喜欢加上自己能有时间或者有这个权利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他对明朝的贡献确实不大,如果没有他,或许明朝可以存在更长的时间,毕竟魏忠贤这样奸臣,就是在他手中成长起来的。
3.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怎么样
朱由校在木工方面的成绩真的是很专业,比得上正儿八经的木匠。除了木工活,朱由校还喜欢做建筑,他不仅可以设计出一份完整的宫殿图纸来,还可以亲自督促并指导工人们的建造。朱由校的这两种技能放到现在,妥妥的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大触啊,因此有很多人都对他的皇帝身份感到惋惜,如果朱由校出生在木匠家庭,他早就已经名流千古了。
朱由校的祖父朱翊钧一心玩乐,根本就没空管皇长孙的教育问题,而他父亲朱常洛也不太关心他,因此等到朱由校继位时,他都16岁了,还是个文盲。你说朱由校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好管理国家嘛,于是他就一心当木匠,朝廷事务交给魏忠贤,后宫大权仰赖客氏,这两个人狼狈为奸,诱导朱由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谓“捧杀”。
4. 朱由校凭什么被称为“木匠君王”,他有什么“高端”的作品呢
朱由校出生时,明朝已经开始出现衰颓之势了。由于朱由校的父亲不得其祖父的喜爱,这两代皇家长子均疏于教导。可能是幼时偶然间的一时兴起,才让朱由校有了对于木工的兴趣。他在位时曾做过很多有趣的木工,被称为“木匠皇帝”。当时的建筑业在其关心和推动下,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极力保护澳门地区的主权,为祖国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朱由校疏于朝政,宠信自己的乳母客氏及其党羽魏忠贤等,造成了后期宦官乱政的局面。
虽然朱由校在政治上也曾维护明朝领土的完整,但是他作为皇帝勤于木工却因此荒废朝政,宠信乳母客氏,任由魏忠贤等胡作非为,这也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5. 朱由校凭什么被称为“木匠君王”,他有什么作品征服世人
“木匠君王”朱由校精通木工,所造出来的木质折叠床当时可是惊艳众人,令人叹为观止。朱由校还会刻制小木人,五官栩栩如生,四肢健全,木人动作起来惟妙惟肖,令人称奇。此外朱由校还亲自监督制造了皇极殿,中极殿等宫殿,流传至今。
朱由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也充满了无奈,在木工方面惊才艳艳,但是却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昏君。我想如果他不是皇帝,应该还能造成更多流芳百世的木工作品吧。
6. 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雕作品有流传下来吗
没有权威机构有收藏记录,可以说没有流传下来。
朱由校的木匠爱好在正史上有待考证,他喜欢木工的故事多是民间野史。
7. 朱由校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帝王,他算昏君吗
从朱由校治理江山的结果来看,朱由校确实有昏君的嫌疑,可是从朱由校的本心来看,朱由校其实也不是一个昏君,他之所以会重用魏忠贤其实也是形势所迫,情非得已。朱由校原本是一个木工爱好者,每天都在花功夫琢磨怎么能够做好自己手中的木工活,所以政事上面很多都被魏忠贤给代劳了。
没有魏忠贤之前,文官根本就不把朱由校的话放在眼里,经常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魏忠贤上任以后,将一些犯事的官员全都下狱以后,才终于遏制住了东林党的势力。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朱由校也不算是昏庸的帝王,要说错,那也是错在朱由校没有找到制衡魏忠贤的力量,才会让魏忠贤成为了明朝的一股祸水。
8.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你知道多少呢
说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对号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极度的木匠痴迷爱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不免俗,咱先讲讲这位大明朝传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传奇一生。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不幸童年爷爷不爱父亲早亡,在争夺中继位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军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在平阳桥与后金军大战但是最后战死。王化贞与熊廷弼撤入关内。 四月,"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 以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赞理军务。八月,熹宗封皇五弟朱由检为信王。同时朱由校还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执掌东厂,用阉党的势力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
朱由校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然而,每每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魏忠贤就奏事。天启帝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都清楚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于是魏忠贤借机多次矫诏擅权,排挤东林党人,东厂番子横行不法,奸佞当道。
魏忠贤的阉党与东林党殊死斗争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议论魏忠贤罪行的,朱由校都不听从。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职。 魏忠贤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个个叫他"九千岁",各地为他立生祠。
客氏则在后宫作难,养了好些个颇有姿色的宫女,进献给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设计谋害,甚至连皇后都被她堕胎。史书说她要效法吕不韦,做那个奇货可居的夺权之事。 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时期,他们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还加深了对地主阶级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六君子先后枉死。
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反被魏忠贤杀死
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后金军攻取了旅顺。 三月,汪文言被审判定罪之后入狱,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大臣被铺入狱,尚书赵南星等被夺官罢职。不久,杨涟等人相继死于狱中。 五月,给事中杨所修上书请求将"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编修成书,朱由校同意此事。
不久,阉党追论万历时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导致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被罢官。八月,朝廷下令捣毁各地的东林党讲学书院。 兵败辽东的熊廷弼与东林六君子私交不错,这就导致了魏忠贤要对付他。最终,熊廷弼与王化贞同一命运,都被处死,传首九边。十月,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孙承宗不久告老还乡。 之后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9. 朱由校时期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一、自然灾害大事记: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随风落下,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2万余人,让人心惊胆颤,触目惊心。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3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同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
二、战争大事记: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旅顺等地,关外大部失守;
三、朝中大事记:重用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