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闪是什么
就是一群人在街上表演完节目迅速消失
㈡ 中国最成功的快闪是什么具体是什么情况
中国最成功的快闪是: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由厦门理工学院的李同学和张同学组织的“快闪”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待喊声落毕,哗地一声巨响,人群飞快四处逃散,在场警察措手不及,阻拦不成,整个广场混乱非常。它完全符合快闪暴走族的标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突然出现,怪异的行动和突然的消失。不过。这只是快闪行动的一种方式,有这种类型的还有舞蹈和定格。
㈢ 什么是快闪
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闪开。“快闪行动”初期是纯为搞笑或是膜拜纪念,而后,当“快闪行动”被制作为专业的“快闪影片”之后,在网络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在公益、商业等各个领域充分的发挥了不少正面作用。
“快闪”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大多带给人们惊喜、温暖和快乐。
举例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器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㈣ 什么叫快闪
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离开。
“快闪行动”是纯为搞笑或是膜拜纪念等行为艺术,其主要的特点是无组织、有纪律、只有发起者没有组织者、成员均来自网络、成员基本互不相识。目前正以多样化的形式在国内遍地开花
(4)快闪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快闪族是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快闪
㈤ 快闪是什么有哪些形式
快闪指地面行为的短暂艺术为主,或以简单的拍摄来记载。
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闪开。
快闪的形式有:集体舞、摆pose、举纸牌+摆pose等。
㈥ 快闪店的概念是起源于哪里的是如何出现的呢
快闪店起源于国外,是一种时尚品牌的快速营销模式,“POPUP”在国内扩展近来也非常迅速,具体你可以去闪店空间了解一下。
㈦ 快闪行动的产生背景
2003年5月,位于美国纽约的曼哈顿,诞生了一个快闪暴走族,人们仅仅知道它最初的组织者名叫比尔(Bill)的“社会工作者”。
比尔为组织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Mob Project(快闪计划)”小组。
比尔在第一封致网友的信中表示,自己写的这封信,并不能表明就是活动的组织者。他表示,在发动电子邮件之前就策划好活动的人就可以担当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应当由那些了解活动内容的人来组织。
他不承认自己是领袖,也不认为“快闪党”可席卷全球,因为整个意念由嬉戏开始,有的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2014年6月16日,在cheesebikini网站一篇题为“Flash Mobs Take Manhattan”的文中出现了flash mob一词。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堪称暴民运动的旗手,正是他在理论上前瞻性的推动,使得“快闪暴走族”这一运动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
㈧ 快闪的中国
尽管快闪族已暴走全球,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赋予其深刻的哲学含义,最重要的是,尽管很多国内的网友也对快闪行动跃跃欲试,心向往之,同时,他们也付出了实际行动,各个城市都有了快闪组织。开始快闪。
某一天,随便哪天,最好是9月 11日这样的日子,城市广场中 心突然围聚了一批70年代模样 人士,约莫百来人,典型的Hiphop装扮;高举着手机,头仰望天,喃喃自语,一时间广场弥漫各种方言,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充斥耳边,煞是新奇。突然洪亮一声喊:“我们爱菠萝,正如广州爱时尚”,接二连三,此起彼伏,最后竟成了“大合喊”,这一过程整整持续了3分33秒有余;待喊声落毕,哗地一声巨响,人群飞快四处逃散,在场警察措手不及,阻拦不成,整个广场混乱非常。这是广州某大学三年级学生Topku发表的网上的一份假象行动,它完全符合快闪暴走族的标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突然出现,怪异的行动和突然的消失。不过。这只是快闪行动的一种方式,有这种类型的还有舞蹈和定格。
㈨ 定格快闪的由来
据英语新造字和句子的网上字典Word Spy,“快闪党”(flash mob)是group of people who gather in a usually predetermined location, perform some brief action, and then quickly disperse,意指一群人在预先约定的地点集合,进行简短活动后迅速解散。flash mob来自两个相关用语。一个是flash crowd,意指一班人突然同时进入一个网站,通常是响应一些活动或宣布;另一个是smart mob,意指一班意见相同的人在无领袖下利用先进科技,例如手机、email和网站组织发起集会。
flash mob一词最先在06年6月16日cheesebikini网站一篇题为“Flash Mobs Take Manhattan”的文中出现。“快闪党”活动策划人大多数匿名,各地不同。开先河的是美国纽约文化工作者比尔,但他不承认是领袖,也不认为“快闪党”可席卷全球,因为整个意念由嬉戏开始,有的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如今快闪行为艺术在中国各大城市也逐渐流行开来,各大媒体也争先报道这一新奇的事件,以引起众人的注意,且有上升的势头,可见艺术并不神秘,只要虐诚的去感受和对待,我想人人都是会是生活的艺术家。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堪称暴民运动的旗手,正是他在理论上前瞻性的推动,使得“快闪暴走族”这一运动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
㈩ “快闪”是什么
快闪,“快闪行动”的简称。“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通过短信或bbs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