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8-06 10:37:40

①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什么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本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热爱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开起孩子想象的大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片绘画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二) 本课题研究是适应《新纲要》的实施素质理念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三)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想象画是孩子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绘画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想象画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想象画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想象画它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照以上《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深思我园组内美术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大班年级组确定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即《想象画》"为本次的教研课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与基本依据。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儿童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儿童的想象,受整个认知水平的影响是一个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进而到抽象逻辑的发展过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 三、找出问题的困惑: 在平时的《想象画》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尴尬的局面:幼儿作品反应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和绘画个性,介绍自己作品时也说不出绘画思路,和想表达的内容,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课堂教学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孩子的兴趣没被调动,创作欲望不强,因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像无头苍蝇在画面上乱撞,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了。其实,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定势。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着他们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想象,他们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看待事物。在孩子们的画中流露出的使他们对生活观察感受后内心的奇妙想法。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导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让创新观念在孩子心中渐渐润化。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将幼儿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 1、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2、教条思想:“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 3、机会思想:“你画我也画”,为“得奖”而画、为成为“星星”而画,那里热闹那里画。” 4、照搬思想:“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 5、改良思想:“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 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想象则以平日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为基础,经过想象,画出没有见过而又合乎规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也可以有大胆的幻想。从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五、实践中的指导(解决问题) 为了从小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们大班年级组,对《幼儿想象画》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 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

② 如何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学习空间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誉熏陶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审美品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战斗在教学前沿的教师真正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如何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与艺术潜力,使美术课堂教学要面对的一个实际性问题。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形成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口。
一、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爱最有吸引力,无论什么学校层次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理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师生相处的和谐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效果会事半功倍。
1.塑造人格魅力
学生的学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他们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自己,那么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个温暖眼神、一个安慰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能够在学生的心理掀起涟漪,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养成,在着装方面,力求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优雅,教师的外边和言谈要有新引力,学生才会尊敬和亲近你,才会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
2.关心爱护学生
以往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注重自己在学生当中的权威性。而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明白教师要蹲下身子,走入学生的心里,和学生做朋友,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差距,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虽然美术课时不多,但是教师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置身于学生之间,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和他们一起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生自然会乐于亲近教师,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就会更深。
二、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在任何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把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艺术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1.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直观感受相当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鼓励他们积累生活中的实际素材,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问题的时候,以促进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路基思维和想象力为原则,因为人类能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训练学生把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结合起来,才能锻炼学生健全的思维方式。比方说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讲,大多数没有见过杭州西湖的美景,于是教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西湖,在学生的作品有了雏形之后,我在通过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同学们观察西湖的特点,并鼓励形式:“大家看西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她秀丽的湖光山色吗?”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西湖。
2.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形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要以激发形式的形象思维为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挂图教学时培养形式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利用挂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色彩的美丽图画。同时,富有趣味的故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的想象,然后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形象,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一切潜在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绽放自己的出色才华!

③ 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果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好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要给幼儿多一些创造的机会。而且要积极的鼓励孩子们去创造。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多搞一些美术教学活动。看看孩子们谁画的最好。每次画完之后都要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发现长处及时鼓励。

④ 美术学科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学习空间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誉熏陶的一门学科,通过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审美品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战斗在教学前沿的教师真正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如何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与艺术潜力,使美术课堂教学要面对的一个实际性问题。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形成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口。

一、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爱最有吸引力,无论什么学校层次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理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同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师生相处的和谐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效果会事半功倍。
1.塑造人格魅力
学生的学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他们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自己,那么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个温暖眼神、一个安慰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能够在学生的心理掀起涟漪,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养成,在着装方面,力求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优雅,教师的外边和言谈要有新引力,学生才会尊敬和亲近你,才会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
2.关心爱护学生
以往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注重自己在学生当中的权威性。而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明白教师要蹲下身子,走入学生的心里,和学生做朋友,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差距,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虽然美术课时不多,但是教师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表现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置身于学生之间,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和他们一起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生自然会乐于亲近教师,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就会更深。
二、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在任何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把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艺术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1.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直观感受相当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鼓励他们积累生活中的实际素材,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问题的时候,以促进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路基思维和想象力为原则,因为人类能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训练学生把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结合起来,才能锻炼学生健全的思维方式。比方说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讲,大多数没有见过杭州西湖的美景,于是教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西湖,在学生的作品有了雏形之后,我在通过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同学们观察西湖的特点,并鼓励形式:“大家看西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她秀丽的湖光山色吗?”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西湖。
2.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形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要以激发形式的形象思维为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挂图教学时培养形式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利用挂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色彩的美丽图画。同时,富有趣味的故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的想象,然后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形象,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一切潜在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绽放自己的出色才华!

⑤ 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下,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向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看齐。因此在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初始时期,应当更好地针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并且其想象力较之更大岁数的孩子更加丰富。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因为美术课程的独特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实现自身的发展,应该开展美术教育,引导孩子不断将自身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其中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不断通过艺术的创造来展现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既培养了孩子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在新时期下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对于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⑥ 如何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美术活动中的作品,颜色,作画工具都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应该这样说美术在孩子的眼中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他们愿意通过美术来倾诉对五彩缤纷世界的感受。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孩子很容易对美术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往往是自发的浅层的兴趣。孩子虽然有思想,有想法,但什么也画不出来,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与想象,虽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始终抱着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当看到孩子们面对一张张画面凌乱、线条潦草连起码的涂色技能都不太会时,我们对自己的做法始终有一丝怀疑和疑虑。于是老师就一直很困惑,
在美术活动中,到底要教授孩子一些什么?技能?创造力?还是。。。。。。老师们一直很矛盾:如果传授太多,怕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但如果让孩子自由去想象,由于受技能技巧的影响,孩子们却又无法下笔。正如有位台湾学者所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本事挣脱亦已身受其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幼儿的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学习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他的话确实说到了老师的心坎中,也引起了一道道的反思与探索,那就是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既要培养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创造力。在十几年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逐步摸索出了我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兴趣,进行初浅的技能训练
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孩子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只有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才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三至六岁的幼儿思维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对美丽的兴趣更持久。开始,我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玩色游戏,通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宣纸简单的折叠,然后在鲜艳的颜料中浸染,让孩子发现颜色的魅力及自己创作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自己不同的折叠中发现创造性创作的乐趣!许多孩子会要求“我还想玩”“我还要做”“老师再给我纸”“老师我没有纸了”,孩子们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发现由于折的不同,出现的花纹也会不一样,初步有了创作的热情。
接着我又会让孩子们用一些辅助的作画工具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热情,如用棉签,自己的小手,颜料等让孩子来发现美术活动的神奇与有趣。如在画《可爱的鱼》时,先给孩子画好鱼的轮廓,让孩子用棉签蘸上颜料进行装饰,这对孩子手的控制力有了一些要求,同时对孩子的创造力也有了一些要求,手部控制力好的孩子会把小鱼的鳞片画在身体内,并能创造一些对于孩子来说非常了不起的创作,如有些孩子会把鱼鳞有规则的一片片地画下来,有些孩子还会运用两种进行装饰,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有意识地运用两种颜色有规则的进行排序画,把在计算活动中的排序知识有效地进行了迁移与创造。
又如:让孩子掌握画圆的技能时,老师先让孩子们玩“吹泡泡”的游戏,通过“吹、抓、追”等方式知道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后,让幼儿来画,这时孩子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物质环境,对“吹泡泡”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仅限于那基本画面,幼儿的思维没有活起来,画面仅仅停留在那一刻,此时就需要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让画面活动起来:“阳光下的泡泡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慢慢的泡泡越来越大,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好漂亮呀!”这时,孩子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画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到了小班的下学期,可以有意识地教一些涂色的技能技巧,如一些简单的配色方法,什么是同种色,如何运用同种色等等,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形象化语言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引导孩子认识同种色时,我对孩子们说:“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这盒小蜡笔里也有许多的好朋友,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看看好朋友是要排在一起的哟!”通过几次的认识与练习,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同种色,还让小班老师头疼的蜡笔乱丢;乱放的现象不见了,真是一举两得呀!
二、丰富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进入中班后,不但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力,还要进一步掌握技能技巧,并注重在各个环节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丰富孩子的已有经验,使孩子在美术方面全面发展。我们知道事物是不断更新的,没有一种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所以,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幼儿观察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初步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的生动的形象的了解,然后教师和幼儿总结观察得出的信息,在总结中教师出示范例,但只是作品的框架,整节活动最基本或是孩子最难独立完成的部分,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随之在作品的完善环节中给孩子留有创造的空间,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成功发展的机会。例如:绘画活动《我》我们一改过去笼统地画《长大的我》,感括的画四肢,画五官等,而是把观察的目标缩小并放大,让孩子来说说“我的表情”,平时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表情?平时你对亲人对朋友是什么表情多?是生气,发怒,还是微笑?然后让孩子一起来认真观察同伴的不同的夸张表情,学学,做一做,让孩子明白微笑是最好的最受欢迎的表情,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轻易地生气与发怒,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分享快乐后,发现各表情的不同特点,如发怒时,眼睛圆瞪,眉毛上扬,鼻孔张开,脸蛋红胀等,教师再总结示范《我》发现各表情的不同特点,如发怒时,眼睛圆瞪,眉毛上扬,鼻孔张开,脸蛋红胀等,欣赏老师画的各种表情的范画,幼儿欣赏后,教师再作一次重点的提示,孩子们个个很兴奋,拿起笔来,把自己的表情画了下来,这时孩子的自由创作想象满足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如郑尧之的作品《我》,作品上粗粗的眉毛,吐露的舌头,脸蛋上那螺旋形的小酒窝一圈圈的荡漾开来,都在告诉同伴,我是多么的开心与快乐!李阳的作品《我》中,他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生气的模样,像铜铃一样瞪圆的双眼,双眉高高的翘起,还在额头上创造性的画上了燃烧的火苗,一根根头发竖直着,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怒发冲冠的我!
美术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根据不同的美术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主题活动《秋天》《认识树叶》一系列活动中,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美,去捡树叶,收集落叶,观察各种落叶的特征,了解观察树叶的颜色变化,对树叶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在画树叶的外部轮廓时却不太好掌握,我就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拓印树叶——印画树叶——添画树叶的经脉——自由创作美丽的一片树叶,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实践,丰富经验,体验学习的快乐。
同时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选材确定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色彩和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在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如水墨画《金鱼》,用谜语引出,然后把准备好的放在透明的容器中的漂亮金鱼,把它放在幻灯机上,利用幻灯片的原理,把游动的金鱼姿态放映出来,金鱼在灯光下游来游去,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再指导幼儿观察金鱼游动时的姿态、特征,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再由幼儿来创作,整堂课幼儿始终情绪饱满。
三、创设氛围,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艺术作品的欣赏收集,同时发挥家长的力量,多收集各种月饼盒,来观赏月饼盒上传统与现代的装饰风格,了解中国民族的一些艺术如剪纸、民族服饰的颜色搭配等。并把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绘画书籍放在美工区,让孩子们自由翻阅、参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美丽的作品,有教师、家长、大师更有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去观赏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从而尝试着去配色,如什么是近似色、对比色,什么是冷色系列、暖色系列等等,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贴进生活选材,丰富幼儿的画面内容
选材贴进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是教育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现实生活的事物能激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绘画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经常与他们谈论他们的家庭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以丰富创作题材。
进入大班后,孩子的绘画技能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他们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常常把想要画的内容全部画下来,但纸画不下。老师也发现孩子的画表面热闹,但缺乏层次,显得凌乱,这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如何去运用遮挡法,远近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画面更丰富、更完整、更饱满。如画《我的家》时,老师可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遮挡法”。如:用一张椅子挡住桌子的一部分,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什么地方被挡住了,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种方法就叫“遮挡法”,老师在做示范时,重点让幼儿掌握遮挡法应注意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上,自由去回忆自己家的布置,把它画下来。同时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选择孩子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故事,选择他们熟悉的并且有吸引力的内容为绘画题材。如成语故事,把它的经典用一幅画表现出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或一些生动的经典的故事,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装订成一本书,也可以设立日记专栏,把每次发生的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中班可以尝试着为“自然角”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在美术中还有许多的技能如:如何配色、如何配背景,什么是线条画……。在这不一一罗列,总之,教师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保护他们的艺术天性,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的指导,以开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生命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一个“个性”的世界。

⑦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本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热爱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开起孩子想象的大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片绘画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二) 本课题研究是适应《新纲要》的实施素质理念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改变灌输方式做法,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允许他们大胆的把想法表现在画面上,有创新精神。
(三)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能力。儿童想象画是孩子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在他们的绘画世界里,苹果会做梦,书包会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诞的内容,孩子们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组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想象画的天真,率直,使矛盾与冲突单一化,整体化,想象画独具魅力的形体和艳丽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这正是儿童想象画它独特的地方,也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异、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照以上《新纲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发张特点,深思我园组内美术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大班年级组确定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即《想象画》"为本次的教研课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与基本依据。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儿童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儿童的想象,受整个认知水平的影响是一个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进而到抽象逻辑的发展过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
三、找出问题的困惑:
在平时的《想象画》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尴尬的局面:幼儿作品反应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和绘画个性,介绍自己作品时也说不出绘画思路,和想表达的内容,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课堂教学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孩子的兴趣没被调动,创作欲望不强,因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像无头苍蝇在画面上乱撞,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了。其实,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定势。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着他们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想象,他们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看待事物。在孩子们的画中流露出的使他们对生活观察感受后内心的奇妙想法。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导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随时随处都可以创新,让创新观念在孩子心中渐渐润化。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的将幼儿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
1、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2、教条思想:“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
3、机会思想:“你画我也画”,为“得奖”而画、为成为“星星”而画,那里热闹那里画。”
4、照搬思想:“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
5、改良思想:“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
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四、研究目标:
想象则以平日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为基础,经过想象,画出没有见过而又合乎规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也可以有大胆的幻想。从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

⑧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教师示范,激趣尝试
为了激起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教师还运用泼墨和吹墨两种绘画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泼墨顾名思义就是将墨泼在纸上作画。起初学生掌握不好,墨泼在纸上学生还来不及晃动,墨已经在纸中央形成了一个大饼,黑乎乎的一团。“老师这是什么呀?”“你慢慢想想,如果在这添上几笔会像什么呢?”在一来一去的两个问号中,学生得到了启示。寥寥几笔,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诞生了。吹墨就是把墨或颜料沾一些在纸上用嘴吹来代替画笔作画,一般线条都是用吸管来吹墨珠。不仅非常简单易学,而且作画过程也趣味盎然,与此同时,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喜好等即兴地作画。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中也慢慢地创作了起来。从几点墨——散开——构图——添加,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创作之中。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2.现场表演,生动出题
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现场表演就能制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如《人的面部表情》一课,教师带来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水,请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品尝,要求尝后做出夸张的表情,老师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然后画出来。同学们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了任务,画的神态各异,生动有趣。
3.范画展示,鼓励超越
小学生好胜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不妨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儿童画,并大加夸赞,然后鼓励同学们:看谁比这幅画画得更好。学生不甘示弱,就会竭尽所能努力去画。
二、名画赏析,范例引领,教会学生观察
美术作品赏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与欣赏,领悟作品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也是精于观察的结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视觉时代”,视觉素养的缺失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力,以及善于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精心设计,浮想联翩,培养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学习的内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有利于触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大胆想象,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提供创造广阔天地
除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美术课外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开展这些活动会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1.组织“未来小画家小组”.将喜欢美术又比较擅长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创作,美术教师给以指导,参加绘画比赛获得大奖。
2.建立“小美工坊”。里面除了学校提供的美工材料外,主要是由学生搜集来的可作美工的材料,而且多是废旧物品,象废纸、碎布、塑料瓶、牛奶盒、沙子、石子、树叶等,对美工制作有兴趣的同学课外时间可以到这里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3.组织学生自制故事绘本。组织学生自制绘本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途径。这样,不仅会提高绘画水平,而且会有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全面贯彻美术课程的目标,特别是对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评价。我们的这些策略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阅读全文

与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