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早的螺丝钉是谁发明的
可是到了18世纪复 莫兹利才制在伦敦发明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后,才大幅度生产,次年,威尔金逊在美国制成一种螺帽和螺栓制造机,足以证明螺丝钉的时间远在18世纪
大致的时间应该在15-16世纪,具体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就如铁器的第一个发现人一样谁也不知道是谁?只知道是哪个国度,而不知其人。
㈡ MBA丨你是做一个螺丝钉还是做一个创造者
个人觉得在职场前期我们要做一颗螺丝钉,哪里学要我们就到哪里,学会更多的技能傍身。到了中年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㈢ 第一颗螺丝是谁造的
螺丝钉 如今,许多东西都要用螺丝钉固定在一起。环视一下家里,眼睛所看到的各种东西—从家具到食品加工器,都是用螺丝钉连接在一起的。螺旋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出来了,但用于固定东西还不到500年。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 它的真正发明者可能并非阿基米德本人。或许他只是描述了某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说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它,以用一坭罗河两岸的灌溉。 阿基米德螺旋物在整个古代社会都用来提水,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将它改为一种固定用件。 右图:阿基米德螺旋物被广泛地用于提水。例如,古罗马人用它给矿井排水。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18世纪末,螺丝钉作为固定用件已相当普及,因为那时已找到了一种廉价的生产方法。 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http://www.losn.com.cn/invention/14.htm 虽只是一个小小的紧固件,螺丝钉却一直没停止改进。早在公元3世纪,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发明了螺纹,但是直到15世纪才出现了第一个螺钉,还不知道谁是它的发明者。1550年有了木螺钉,直到1774年才发明了螺丝刀。 1936年,亨利·M·飞利浦为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螺丝钉根据地术有了重大进展。与传统的一字槽钉头螺钉不同,十字槽头螺钉的十字槽钉头螺钉头的边缘。这种设计使螺丝刀自动居中,不易滑脱,因此深受欢迎。
㈣ 螺丝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描抄述螺旋物的人是袭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1797年,莫兹利在伦敦发明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次年,威尔金逊在美国制成一种螺帽和螺栓制造机。这两种机器都能产生通用的螺帽和螺栓。
1836年,亨利·M·飞利浦为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螺丝钉根据地术有了重大进展。与传统的一字槽钉头螺钉不同,十字槽头螺钉的十字槽钉头螺钉头的边缘。
常用的螺丝材料有很多,大致两种,一种是碳钢的,也就是铁的,碳钢的可分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另一种是不锈钢的,不锈钢有不锈钢SUS201.304.316等等。
在一定的程度上,螺丝材料的好坏决定螺丝本身质量的好坏,所以,生产螺丝行业厂家,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螺丝材料去生产。在能更好的保证螺丝的品质。
尺寸、机械性能和表面缺陷。每一部分的具体检验项目根据不同产品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尺寸检验项目对六角螺母规定为螺纹通规、螺纹止规、螺纹小径、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母高度、螺母支承面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度。
㈤ 螺丝钉和螺帽是谁发明的
螺是形声字,形旁为虫,因为螺有旋线的硬壳,而螺丝、螺丝钉的外形与螺的旋线很相似,所以是“虫“字旁,而螺帽一词是由于与螺丝、螺丝钉有关的词语。
㈥ 新时代螺丝钉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郭明义,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77年参军,1980年入党,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历任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先后任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英文翻译等。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郭明义,一名普通矿工的不凡人生
他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先后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从“郭大哥”、“郭师傅”,到“郭大爷”,人们对他的称呼有很多种;从“郭大傻”、“郭大侠”,到“郭大使”,他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从“铁山楷模”、“爱心使者”,到“雷锋传人”,他的事迹在一代一代人中传递。郭明义,这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普通采场公路管理员,入党30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火热的矿场 催化他奋斗的激情
伴着初秋的细雨,采访团驱车来到目前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铁矿山——鞍山齐大山铁矿。脚下这条蜿蜒曲折的矿山公路,就是郭明义每天工作的地方。矿山人有句俗话:“不修车,先修路”,这条43公里长的公路承担着每年5000多万吨矿石、岩石的输出和转运任务,郭明义负责这些公路的建设和管护已有15载春秋。
尽管有雨,露天采场内依然闷热。身穿制服的郭明义站在泥泞的采矿操作面上,顺着他指挥的方向望去,偌大的操作区没有任何遮挡,三台3米高车轮的“电动轮”汽车从他身边经过。一名矿友告诉记者,矿山的作业平台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建固定休息室,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冬天时这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五度,夏天时又比外面高10度,遇到雨雪天气,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然而越是恶劣天气,采场道路维修就越不能停。
就是在这样寒风刺骨或热如桑拿的环境中,郭明义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步行40多分钟到达采场,安排值班的职工并对生产的关键道路进行抢修。8点钟,白班职工到岗后,他集中指导整修全采场的道路。矿山生产设备耗电量大,为了躲峰限电,下午才是生产的高峰期。为了保证生产,郭明义几乎每天都是和职工抢在下午1点钟之前,把道路修好后才能吃午饭。之后,他还要在采场主要道路上,再步行检查一遍,仔细观测每一处道路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然后赶回办公室制定下一步修路计划。齐矿生产压力大,采场道路调整特别频繁。会战时,郭明义常常要在采场里工作到天黑,才能回到办公室,回家就更晚了。
每到夏天,脸上都要多次晒爆皮;冬天时,耳朵经常被冻伤。可谁也没有见他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句疼!15年中,无论双休日、节假日,还是个人家中有事;无论是漫天飞雪,还是大雨滂沱;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天雪地,都从未阻挡过他坚定而匆忙的步履。他仅义务奉献的工作日,就将近1900个,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仅每天靠步行提前2小时到达采场并坚持15年这一点,齐矿的职工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记者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郭明义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习惯了,不早点来看看采场道路的情况,心里不踏实。我来了,也能给现场的夜班职工们鼓鼓劲,让大家争取在交班前多抢点活儿。”
绿色的军营 铸就他刚毅的品格
1958年12月,郭明义出生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父母均是鞍钢职工,父亲因一次勇救落井青年表现突出,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77年1月,在鞍山火车站广场上,来自鞍钢的200多名新兵正在举行庄严的出发仪式。当主持人宣布请新兵代表发言时,只见一名新兵快步走上讲台,开始了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发言。迎接入伍新兵的列车开动了,大家发现在列车上主动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为新兵倒热水的就是刚才发言的郭明义。
郭明义所在的部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当地天气非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都是第一个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由于地面上的结冰使脚下打滑,扁担上的水桶不时摆动溅出水来洒在衣服上结成冰,挑水回来时他的身上经常挂着冰块,对此,他不叫一声苦。挑满水缸后,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只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马上就用上热水。在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去做这些事,常常是全排的这些杂事都叫他一个人包了。在承担部队战备机动任务期间,一名战友驾驶的车横拉杆脱落了,郭明义忍着零下40度的严寒,爬到车底帮他抢修了40多分钟,差点把耳朵冻坏。有一次,看到战友驾驶的车由于天冷路滑无法行走,他便把大衣脱下来垫到车轮下,车子可以行走了,可他的大衣却被碾得支离破碎。
鞍山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向记者总结出郭明义与雷锋有多处相似的经历。他们都在鞍钢的矿山工作过,他们同属一个军区、同一个兵种;他们当年都是代表新兵发言;他们同样都有读毛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都当过校外辅导员。在军旅生涯中,郭明义曾在全师技术业务竞赛上,一举获得汽车教导员专业理论和实际考试两个第一名,他因为在助人为乐、抢险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师党委命名为“全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6月他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铮铮誓言 激励他进取的信念
与郭明义交谈,你会发现他还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记者们问他为啥看上肤色比别的员工黑,他自我打趣说:“他们说我来自非洲,其实我们真没去那!”虽是第一次接触,但他朴实而随和的语言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距离。
作为一名党员,郭明义深知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信念。在部队时,他就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文化学习。1982年参加工作后,他每天骑自行车来回20多公里,到市内上夜校。1984年,他参加了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统一录用干部考试并顺利通过。1991年,他参加了统计员全国统考,是当时矿山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1992年他又通过自学,考入了齐大山铁矿在鞍钢干部管理学院举办的英语培训班,进行了一年的英语强化学习,1993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齐大山铁矿扩建工程开工了,矿长点名让郭明义负责33台154吨电动轮汽车组装的现场翻译和资料翻译工作。
回忆起当年的事,和郭明义同时入厂的金兆刚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郭明义每天到现场最早,走的最晚,受到外方人员的高度认可,成了他们最信赖的合作伙伴。见此情景,领导又让他兼任外方人员的司机。只要他们有事,郭明义24小时随叫随到。为此,外方人员给他小费 ,他分文不取;请他吃饭,他一次没去。外方公司的一名中国区总管,对郭明义非常欣赏,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可以拿到比他当时每月收入高6—7倍的工资,可郭明义丝毫不为所动。
走近郭明义,你会感受到他助人为乐的强烈渴望;熟悉郭明义的人,会看到伟大的人格在熠熠闪光。1995年的一天,郭明义要到市希望办为失学儿童捐款,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问他去干什么,郭明义就把自己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情以及目的和意义说给他听,艾伦听后被郭明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和他一同来到了市希望办,向两名岫岩的孩子捐了款。
可是合作归合作,在原则问题上他却一点也不让步。虽然电动轮的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郭明义负责,但每次对着备件做中文翻译时,他都认真检查,先后发现了5台电动轮有质量问题并拍照取证写出中英文说明,为企业获得10万美元的赔偿。
多年来,尽管工作异常辛苦,郭明义仍然坚持每天自学,并取得了成人本科学历。他先后在《流火》、《鞍钢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和文学作品。
默默奉献 诠释他无尘的忠贞
1996年,电动轮汽车投入使用后,齐矿决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主管采场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护工作。领导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郭明义。从此,他在这个异常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不法分子都把盗抢矿石作为生财之道。而齐矿采场又与鞍山、辽阳的多个村子接壤,守护任务非常艰巨。2007年,齐矿成立了两个护矿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矿产资源保卫战。郭明义主动报名参加,每天晚上在采场巡逻。一日5时,郭明义在采场沟底发现两个不法分子在偷盗柴油。他大喝一声,一边喊一边往前冲,两个歹徒吓得想开车逃跑,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挡住了去路,并大声说:“要跑,除非从我的身上压过去”。两个歹徒一看真是遇到了不怕死的人,丢下车辆和柴油后,慌忙逃跑。
为了维护企业和他人利益,郭明义不惜牺牲一切。2007年夏季的一天凌晨,郭明义巡逻时,发现一伙人开着车正在盗取矿石,他立即上前制止。这伙人拎着刀恐吓郭明义:“赶紧让开,不然废了你!”郭明义毫不退却,他甩掉上衣,拍着胸口说:“看你废我哪!”盗贼的嚣张气焰被郭明义的凛然正气压倒了。
工作中,他是一个跟工友最贴心的老大哥。只要看到身边的同志有困难、有问题,郭明义都倾尽全力去帮助,少的一、二百元,多的上千元,先后资助过40多名工友。看到一名困难职工家没有电视,他就把自家仅有的一台送了过去;听说工友的孩子患了重病,他马上去捐款。
一次,职工反映午餐有质量问题,他一看情况属实,拿起职工的饭盒就去找矿领导;职工反映上班途中通勤车出现险情,他听到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马上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及时改善了交通条件;凡是职工对工资分配、劳保品发放等热点问题有误解、有牢骚,他都耐心的解释,自己说不清楚的,就会将信息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馈,多次化解了职工的思想波动。齐矿的几任领导都说,郭明义经常向他们反映职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他自己的事,却一件都没有提过。
90年代中后期,齐矿先后几次福利分房,每次按照条件他都有分到房子、改善居住环境的机会,可他一次要房申请都没有交过。身边的同志问他为什么不写申请,他说:“看到还有许多同志还没有房子住,机会就让给他们吧。”而今,郭明义一家三口还住在80年代、地处齐大山矿区的老房子里,不到40平方米的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20多岁的女儿一直住在不到4平方米的餐厅里。
郭明义经常被人问起:老郭,你这么做到底图什么?郭明义笑呵呵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选择。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跟党走、多为别人奉献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我应该做的事。”
㈦ 螺丝钉精神谁提出的
雷锋ba
㈧ 螺栓和螺丝钉是谁发明的
18世纪 莫兹利在伦敦发明全金属制造的精密螺丝车床。次年,威尔金逊在美国版制成一种螺帽和螺栓制造机。这两权种机器都能产生通用的螺帽和螺栓。
螺帽和螺栓可把金属件连接在一起,因此,到了19世纪,制造机器建造房屋的木材,已可用金属代替。
螺栓:机械零件,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 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螺丝钉(英文a screw)一类末端尖锐如钉,小的圆柱形或圆锥形金属杆上带螺纹的零件,有一带槽的或带凹窝的头,单独使用。
㈨ 螺丝是谁发明的
螺丝钉 如今,许多东西都要用螺丝钉固定在一起。环视一下家里,眼睛所看到的各种东西—从家具到食品加工器,都是用螺丝钉连接在一起的。螺旋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出来了,但用于固定东西还不到500年。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 它的真正发明者可能并非阿基米德本人。或许他只是描述了某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说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它,以用一坭罗河两岸的灌溉。 阿基米德螺旋物在整个古代社会都用来提水,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将它改为一种固定用件。 右图:阿基米德螺旋物被广泛地用于提水。例如,古罗马人用它给矿井排水。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18世纪末,螺丝钉作为固定用件已相当普及,因为那时已找到了一种廉价的生产方法。 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http://www.losn.com.cn/invention/14.htm 虽只是一个小小的紧固件,螺丝钉却一直没停止改进。早在公元3世纪,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发明了螺纹,但是直到15世纪才出现了第一个螺钉,还不知道谁是它的发明者。1550年有了木螺钉,直到1774年才发明了螺丝刀。 1936年,亨利·M·飞利浦为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螺丝钉根据地术有了重大进展。与传统的一字槽钉头螺钉不同,十字槽头螺钉的十字槽钉头螺钉头的边缘。这种设计使螺丝刀自动居中,不易滑脱,因此深受欢迎。 http://www.dlinfo.gov.cn/kjsh/kjsh_nr/c04.htm
㈩ 螺丝钉谁发明的
螺丝钉
如今,许多东西都要用螺丝钉固定在一起。环视一下家里,眼睛所看到的各种东西—从家具到食品加工器,都是用螺丝钉连接在一起的。螺旋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出来了,但用于固定东西还不到500年。
第一个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个装在木制圆筒里的巨大螺旋状物,用来把水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对田地进行灌溉。
它的真正发明者可能并非阿基米德本人。或许他只是描述了某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说不定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设计了它,以用一坭罗河两岸的灌溉。
阿基米德螺旋物在整个古代社会都用来提水,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将它改为一种固定用件。
右图:阿基米德螺旋物被广泛地用于提水。例如,古罗马人用它给矿井排水。
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来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16世纪时,制钉工人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这些钉子能够更牢固地连接东西。那是从这类钉子到螺丝钉所跨出的一小步。18世纪末,螺丝钉作为固定用件已相当普及,因为那时已找到了一种廉价的生产方法。
螺丝起子(旋凿)在1780年左右出现于伦敦。木匠们发现用螺丝起子旋紧螺钉比用榔头敲击,能把东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细纹螺丝钉时更是这样。
http://www.losn.com.cn/invention/14.htm
虽只是一个小小的紧固件,螺丝钉却一直没停止改进。早在公元3世纪,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发明了螺纹,但是直到15世纪才出现了第一个螺钉,还不知道谁是它的发明者。1550年有了木螺钉,直到1774年才发明了螺丝刀。
1936年,亨利·M·飞利浦为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申请了专利,这标志着螺丝钉根据地术有了重大进展。与传统的一字槽钉头螺钉不同,十字槽头螺钉的十字槽钉头螺钉头的边缘。这种设计使螺丝刀自动居中,不易滑脱,因此深受欢迎。
http://www.dlinfo.gov.cn/kjsh/kjsh_nr/c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