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黑洞是谁创造的

黑洞是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8-06 09:45:42

① 黑洞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黑洞理论没有明确是谁创立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所有关于黑洞的理论都是广义相对论的推论。都是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之上的。所以虽然爱因斯坦从没提过“黑洞”这个概念。但我想把黑洞理论的创立归功于他没人会反对。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后仅1年,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巴德·惠勒命名为“黑洞”(他在1969年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阐述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了说服场下听众,他灵机一动,冒出了"黑洞"这个词,以描述这些恒星可怕而充满戏剧性的命运。"黑洞"一词从此流传开来)。这就是黑洞理论的最初建立过程。其后近百年中,许多科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了黑洞理论。这其中包括霍金在1975年提出的“霍金辐射”假设。他认为黑洞并没有那么“黑”。而是也有一点辐射的。但他这假设至今没有被观测或实验证实。

② 黑洞是谁提出的

1967年,剑桥的一位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发现了天空发射出无线电波的规则脉冲的物体,这对黑洞的存在的预言带来了进一步的鼓舞。起初贝尔和她的导师安东尼.赫维许以为,他们可能和我们星系中的外星文明进行了接触!我的确记得在宣布他们发现的讨论会上,他们将这四个最早发现的源称为LGM1-4,LGM表示“小绿人”(“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终他们和所有其他人都得到了不太浪漫的结论,这些被称为脉冲星的物体,事实上是旋转的中子星. 在黑洞这个概念刚被提出的时候,共有两种光理论:一种是牛顿赞成的光的微粒说;另一种是光的波动说。我们现在知道,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正确的。由于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认为是波,也可认为是粒子。在光的波动说中,不清楚光对引力如何响应。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人们可以预料,它们正如同炮弹、火箭和行星那样受引力的影响。起先人们以为,光粒子无限快地运动,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慢下来,但是罗麦关于光速度有限的发现表明引力对之可有重要效应。 1783年,剑桥的学监约翰.米歇尔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上,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足够紧致的恒星会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致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远处即会被恒星的引力吸引回来。米歇尔暗示,可能存在大量这样的恒星,虽然会由于从它们那里发出的光不会到达我们这儿而使我们不能看到它们,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到它们的引力的吸引作用。这正是我们现在称为黑洞的物体。它是名符其实的—— 事实上,因为光速是固定的,所以,在牛顿引力论中将光类似炮弹那样处理实在很不协调。(从地面发射上天的炮弹由于引力而减速,最后停止上升并折回地面;然而,一个光子必须以不变的速度继续向上,那么牛顿引力对于光如何发生影响呢?)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前,一直没有关于引力如何影响光的协调的理论。甚至又过了很长时间,这个理论对大质量恒星的含意才被理解。

③ 第一个黑洞是谁发现的

黑洞大事记:
(1):1796年,法国数家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就预言:“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被我们看见”。由于拉普拉斯是用牛顿的万有引力算出这个结果的,所以数值结果是错误的。

(2):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一定质量的天体,将对周围的空间产生影响而使他们“弯曲”。

(3):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1873~1916年)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巴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
一般说的黑洞半径,是指它的引力半径,或称史瓦西半径。它并不等于黑洞的其实表面,而只表示视线无法进入的范围而已。

(4):1974年 2月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中心,具有神秘射电发射源的人马座 A*,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因其离地球最近,被公认为研究黑洞物体的最佳目标。

(5):1975年霍金(Hawking)发表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如果将量子理论加入进来,黑洞好像不是十分黑!相反,它们会轻微地发出“霍金辐射”之光。当然引出了黑洞蒸发现象。

(6):1995年,有关科学家与美国史密森尼安天文台合作,使用超长基线电波干涉仪群观测猎犬NGC4258星系的中心区域,发现在NGC4258星系中心仅0.3光年的区域内,就存在相当太阳质量3600万倍的质量,而且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旋转速度。由此,星系中心存在巨大黑洞的可能几乎转瞬间便具有了可能性。同年,科学家们进行了对确认巨大黑洞具有决定意义的观测,证据是通过日本的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得到的,观测对象是名为“MCG-6-30-15”的一个活跃星系。观测结果表明,来自这个星系中心的X射线发生了“引力红移”,这是非黑洞无法解释的。

(7):2008年,LHC可能造出微型黑洞,不过不必担心黑洞会吞噬地球(黑洞蒸发)。

④ 黑洞是有谁创造

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在剑桥大学发生了一场个人奋战。年轻的物理学研究生霍金刚刚得知,他患了一种名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难怪在过去的几年里,他走路和说话变得越来越不协调,逐步发展的瘫痪在几年内将把他困在轮椅上。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只能眼看着体力衰退,直至死亡。这位卓越的年轻学生立刻陷于深深的失望之中。怎样把已经开始的充满希望的事业进行下去?难道一切都要放弃吗?几个月过去了,他的工作没有进展。

尽管霍金的健康无法恢复,但是他的事业可以恢复,这对科学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他的导师想出了一个计划:向他提出一个如此富有魅力的问题,以至他无法舍弃。就这样,霍金开始深入地探究黑洞,成了世界上在这个课题上最知名的专家,这个课题是现代天文学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霍金美国物理学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了“黑洞”这个词,表示恒星坍缩时最终形成的一种结构,那只不过是一个奇点。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任何东西都无法逃离高度集中的质量——甚至包括光。所以黑洞是看不见的,除非注意它的效应。

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并不黑”的概念,也就是说,他认为黑洞能够缓慢地释放辐射。他说,黑洞也许有可能像在太阳底下蒸发的雪球。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根据定义,黑洞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没有东西可以逃逸它的引力,包括光。这就是为什么把它叫做黑洞的缘故。黑洞的周边叫做视界,不允许任何东西逸出。

但是,霍金率先把量子力学运用到黑洞理论中,由此提出物质可以在视界里的“虚”空间产生的思想。也就是说,根据量子理论,虚粒子不断产生和湮灭,其速度快到永远不会干扰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所要求的平衡。霍金认为,这只能发生在黑洞的视界上,当大多数虚粒子立刻湮灭在黑洞中时,偶尔也可能有少许沿另一方向泄漏出去,于是黑洞就会缓慢释放出辐射。

这一思想与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古斯(Alan Guth,1947—)提出的宇宙起源理论相当吻合。古斯的理论叫做暴胀模型,说的是在宇宙起源的最初几分之一秒里,整个宇宙突然间在极短的时间(万亿分之一秒)里爆炸,使宇宙从一个原子的大小膨胀到几十亿光年的跨度。

⑤ 黑洞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是谁提出了的

是霍金。

四条黑洞力学定律:

1,第零定律 一个稳定的,轴对称的黑洞,其整个视界具有一定大小的表面引力。

2,第一定律 在每一个物理过程中,黑洞都满足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3,第二定律 在黑洞涉及的所有物理过程中,黑洞视界的总面积绝不会减小。

4,第三定律 不能通过有限的物理过程使黑洞的表面引力达到零。

(5)黑洞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黑洞的蒸发】

由于黑洞的密度极大,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密度=质量÷体积,为了让黑洞密度无限大,那就说明黑洞的体积要无限小,然后质量要无限大,这样才能成为黑洞。黑洞是由一些恒星“灭亡”后所形成的死星,他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但是问题就产生了,黑洞会一直存在吗?答案是错误的,黑洞也有灭亡的那天,由于黑洞无限吸引,但是总会有质子逃脱黑洞的束缚,这样日积月累,黑洞就慢慢的蒸发,到了最后就成为了白矮星,或者就爆炸,它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毁灭10^18万亿次以上。科学家经常用天文望远镜观看黑洞爆炸的画面。它爆炸所形成的尘埃是形成恒星的必要物质,这样就能初步解决太阳系形成的答案了。

⑥ 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它究竟是什么又通向哪里呢

黑洞最早是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史瓦西等人联合提出的。所谓的“黑洞”,就是时空曲率无限膨胀的一个点;黑洞通往的神秘地带,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高维宇宙。

我们都知道,可观测宇宙内,迄今为止人类科学家发现的最恐怖的天体,毋庸置疑,非黑洞莫属。据说,黑洞拥有着无可估量的破坏力,任何掉入它史瓦西半径内的物质,都无法摆脱它无处不在的束缚。

虫洞,就是人类前往其他维度的隧道。当我们找到了黑洞的秘密,发现了虫洞,并且进入之后;很有可能,就会目睹到一个从未未见的新宇宙。到时候,人类就能迎来下一次的科技飞跃!

⑦ 黑洞是谁提出的

黑洞是霍金提出来的,1976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他认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

⑧ 黑洞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开假设为一个质量很大的神秘天体,是在1798年,当时法国的拉普拉斯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说提出这一见解。他说:“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间最大的发光天体,对于我们却是不可见的。”他称这种天体为“黑暗的一团”,并猜测宇宙太空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暗天体。这样的暗天体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黑洞。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方程的一个精确解。他预言存在5种不旋转、不带电的黑洞。当时就已算出,若要成为黑洞,一个质量如太阳的星体,其半径必须缩到2.96千米,而地球则需压缩到半程为0.89厘米。

然而,史瓦西提出的黑洞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才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进行黑洞表面量子效应的研究,最终才使得黑洞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⑨ 黑洞理论是谁提出的

霍金提出的是黑洞新理论!
韦勒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证明:太空中有一些质量很大的天体,由于内部存在强大的引力,天长日久就自行坍缩成一种新的、体积很小但密度极大的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的旁边,就会被吸引进去而消失。因为它不向外面释放任何物质和质量,人们无法用探测仪器看到它,所以韦勒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黑洞。
所以提出黑洞理论的人是韦勒.

阅读全文

与黑洞是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