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网络病毒谁发明的

网络病毒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06 06:02:24

㈠ 病毒谁发明

起先是许多编程顶尖人士聚在一起编出来的,原来没有什么用处,现在的病毒都是第一个变异的~~~~~~

㈡ 计算机病毒是什么东西最早发明他的是谁

您好: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权)。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本回答如有不清楚或其他疑问,请继续追问。。

如果你还有其它电脑问题,欢迎你在电脑管家企业平台提出,我们将尽力为你解答。?

㈢ 计算机病毒是谁发明的

计算机病毒是人发明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里,三个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芯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复制自身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病毒”的第一个雏形。

㈣ 谁能给我讲讲关于网络病毒的历史

追踪网络病毒的斑斑劣迹

2001年作为新世纪的第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个人计算机迎来它的20岁生日的同时,恶毒的“CAM先生”病毒和“红色代码”病毒通过网络袭击了全球的计算机系统,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个人计算机诞生之初,计算机病毒就一直与之形影不离,它们捣毁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的运行,以致于计算机用户们惶惶而不可终日。最让人类感到不幸的是,计算机病毒竟源自一场游戏……

病毒:源自一场游戏

早在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出现之前,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就在他的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中勾画出病毒程序的蓝图。1977年的夏天,托马斯.捷.瑞安在其创作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中,更加形象地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巨大灾难。这本小说很快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不过谁也没有预料到科幻小说世界中的病毒竟在几年后成为计算机用户的噩梦。

当时,三个在美国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工作的年轻人在工作之余,玩起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游戏:他们彼此编写出能够吃掉对方程序的程序进行互相攻击。这个很无聊的游戏将计算机病毒“感染性”的概念进一步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在UNIX系统下编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并成功地进行了试验。1984年9月,在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计算机安全技术委员会上,弗雷德.科恩首次公开发表了论文《计算机病毒:原理和实验》,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它程序再把自身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从此,人间又多了一个有名有姓的恶魔。

到了1987年,第一个计算机病毒C-BRAIN诞生了,它是业界公认的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计算机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兄弟编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计算机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编写这个病毒程序用来防止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破坏力,但后来一些喜欢冒险的人以C-BRAIN为基础制作出一些新的病毒,产生出巨大的破坏力。

网络:病毒的天堂

在互联网被全球广泛应用之前,计算机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独立的计算机中,主要依靠软盘进行传播,要进行广泛传播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互联网普及之后,这些零散的计算机病毒仿佛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随意穿梭,它们神出鬼没,在人们不经意之时向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蠕虫”病毒是80年代极富恐怖色彩的计算机病毒,之所以将其称作“蠕虫”,就是因为它的寄生性而得名。“蠕虫”病毒在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中无法完全施展本领,一旦计算机联网,“蠕虫”病毒就如鱼得水一般,肆无忌惮地穿行在各台计算机之间,凡是经它光顾的计算机无不留下其卑劣的痕迹。最可恶的是,它还在计算机屏幕上向人们炫耀它曾到此一游,并大量繁殖后代。难怪当时人们谈“虫”色变。

另一个让人们感到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就是CIH,它诞生于1998年。CIH病毒的发作时间是每月26日,与其它仅破坏软件系统的病毒不同,它能破坏个人计算机主板上的BIOS芯片,受害的计算机不计其数。只要一到每月26日,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这个像幽灵一样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的缔造者台湾工学院的学生陈盈豪曾在网上发表过公开信,向受到CIH病毒侵害的计算机用户表示道歉,他在信中还说到,由他编写的CIH病毒是1998年5月底突然由其宿舍迅速扩散到各大网站的。因为网络四通八达,同时病毒的感染力甚强,于是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灾难。

1999年3月26日,对于全世界的计算机用户来说是一个灾难的开始。美国西部时间星期五上午8:00,一种被称为“梅利莎”的计算机病毒像瘟疫般开始在全球蔓延。“梅利莎”病毒来自于电子邮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朋友寄来的电子邮件也可能携带它,让计算机用户防不胜防。“梅利莎”病毒其实只是一个宏病毒,隐藏在微软Word97格式的文件里,它会自动安放在电子邮件的附件中四处传播。

具有开放性的互联网成为计算机病毒广泛传播的有利环境,而互联网本身的安全漏洞为培育新一代病毒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人们为了让网页更加精彩漂亮、功能更加强大而开发出Active X技术和Java技术,然而病毒程序的制造者也利用同样的渠道,把病毒程序由网络渗透到个人计算机中。这就是近两年崛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谓的“网络病毒”。

2000年出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病毒是一个典型的网络病毒,它改写了病毒的历史。在当时,人们还以为病毒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会太快,然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病毒彻底击碎了人们的侥幸心理。“罗密欧与朱丽叶”病毒具有邮件病毒的所有特性,但它不再藏身于电子邮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于邮件正文中,一旦计算机用户用Outlook打开邮件进行阅读,病毒就会立即发作,并将复制出的新病毒通过邮件发送给其他人,计算机用户几乎无法躲避。

网络病毒的出现似乎拓展了病毒制造者们的思路,在随后的时间里,千奇百怪的网络病毒孕育而生。这些病毒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破坏能力,它们不再局限于电子邮件之中,而是直接钻入Web服务器的网页代码中,当计算机用户浏览了带有病毒的网页之后,系统就会被感染,随即崩溃。当然,这些病毒也不会放过自己寄生的服务器,在适当的时候病毒会与服务器系统同归于尽,例如近期网上流行的“红色代码”病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据国际上统计分析表明,每天会产生十多种计算机病毒,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病毒约有5万种。2000年5月份爆发的“爱虫”病毒就给全球用户带来了100多亿美元的损失,而2001年8月爆发的“红色代码”病毒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已经让美国损失了近20亿美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反病毒的呼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制造病毒与反病毒本来就是一场技术上的较量,而这场较量似乎很难分出胜负。一个自称为达克.埃文格的保加利亚人在1992年发明了一种“变换器”,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制造出更难查杀的“变形”病毒,这明显是一个教唆人进行计算机犯罪的工具。虽然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杀除了这一病毒程序,但人们不得不担心这样的事会继续出现。达克.埃文格在其卑劣行径暴露之后,竟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英国《国际病毒新闻》杂志的采访。在采访中达克.埃文格公然表示,他制造病毒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摧毁人们的工作成果。如此坦率的言语让世人感到震惊。我们相信计算机专家有能力防治任何一种病毒程序,但永远也阻止不了像达克.埃文格这种人的罪恶企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人与“毒”之战,倒不如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在经历了达克.埃文格这样的事情之后,人们开始明白,一味躲避计算机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就是面对计算机病毒勇敢地战斗下去。人们逐渐懂得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反病毒系统,个人计算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反病毒组织通过互联网能在全球范围内追查病毒制造者的踪迹,即使是最恶毒的病毒程序在互联网上也能很快受到阻击。

只要个别人邪恶的念头没有被打消,人与计算机病毒的战斗就仍将持续下去。不过,善良的人们会永远坚信一个信念:邪不胜正。我们期望着计算机病毒被彻底清除的那一天的到来!

㈤ arp病毒谁发明的

ARP病毒是一种很“勤奋”的病毒,它总是害怕网关累着了,于是想方设法的冒充网关。中了arp病毒症状是:不规律的频繁掉线,你在网上聊天时,突然变哑巴了,你在游戏时突然变成“一个人的战斗”……这就是arp病毒造成的掉线现象。由于arp病毒总是不定期的冒充网关,所以掉线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又有一个名字“attack ren pin(攻击人品)”。可怜我总是掉线时间最长……

当局域网里有电脑中了ARP病毒,恭喜你,你的电脑成了“李鬼网关”,病毒机器总是冒充网关向你发送数据包。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电脑不笨啊,难道它分不清楚网关和假冒网关?”的确,你的电脑不笨,但是它很单纯,它会把收到数据和自己脑子里的各个ip的身份证(物理地址)相对照,只有对上号才给予回答(在命令提示符里输入arp –a就可以看到你电脑“心”里的名单了)。局域网里的电脑有一个特点,容易相信别人。Arp病毒正是用这一个特点,在局域网中不断的叫喊着“我是网关!我是网关!我的ip是222.31.183.110(网关ip)我的物理地址是BB-BB-BB-BB-BB-BB”.于是局域网中别的电脑也就相信了,于是就把这个ip和对应的物理地址记在“心”中,殊不知真正的网关(AA-AA-AA-AA-AA-AA)正在被遗忘的角落哭泣。也许你会说,难道这么简单就欺骗成功了?很不幸,的确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在设计arp方式通信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我想可能是arp发明者把人们想象的太诚实了)
这就叫做arp欺骗。

可能有人会说,这arp欺骗真是损人不利己,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当网关?看看那些网关,整一个超级仆人,你要的东西叫一声,它给你送来,你发的东西扔给它,它给你送出去……

真的是损人不利己?大家想一想,你发出去的东西可能是邮件,也可能是QQ密码,网游密码等等,当别的机器对你进行arp欺骗时,你的信息就发给了那个“李鬼网关”,于是你的太阳级QQ,数以亿计的虚拟财产都可能给你挥泪道别。很可怕啊。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arp的可恶之处了吧,俺妈说了:“对于黑暗的事物,我们要坚决的打倒它”在这里提供一些打击罪犯的方法:

1,首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你“李鬼网关”以一秒一次的频率在局域网里叫嚣“我是网关,我是网关,我真的是网关!”(arp广播)那我“李逵网关”也舍命陪君子,我以一秒三次的频率在局域网里宣传“我才是网关,我是正宗网关,我绝对是网关!”由于李逵压到了李鬼,于是局域网里的“弱智电脑”就得到了正确的信息。

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美,但是这是最没有效果的方法。因为,既然你李逵可以一秒叫三次,我李鬼一秒就叫五次。实际上提高欺骗频率是很容易实现的。于是你发了恨!我就不信了,我要超越极限!我一秒钟叫100次200次!这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广播风暴”,当网络里充满了噪杂,单调的arp广播,网络的性能肯定会下降,聊天变结巴,游戏中变成瘸子在所难免。

2,难道没有别的方法了?在这里提供一个绝好的方法——arp静态绑定,针对局域网内的电脑都有“偏听偏信”的毛病,把正确的网关ip和物理地址绑到每台电脑的缓存中(网内每个电脑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就是为了存储不断接到的arp广播)于是就会对别的冒充网关的李鬼们的叫嚣充耳不闻。

具体方法如下:比如网关ip222.31.183.110物理地址AA-AA-AA-AA-AA-AA

可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arp –s 222.31.183.110 AA-AA-AA-AA-AA-AA

就可以了。可以查看一下是否绑定成功,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arp –a可以看到网关ip222.31.183.110后面是static(静态)就说明绑定成功,如果显示dynamic(动态)就说明没有成功,可能是上面命令写错了,比如在arp后面少输入了一个空格等等。

难道说这样绑定后就万事大吉了?还不一定,当arp病毒电脑良心发现,不去冒充网关,让整个局域网掉线,而是冒充你的电脑时,你就惨了,即使你绑定以后还是会掉线的。因为网关突然发现内网中有N(N>=2)个你(路由器欺骗),于是旧病复发。所以最好方法是双向绑定,也就是在路由器上也帮定内网上的所有电脑的物理地址,做到了点对点的传输,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arp欺骗。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为内网有成百上千台电脑,只要稍微动一动路由器比如重启,就得重新绑定一次,麻烦的很。

㈥ 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病毒是什么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回件值得庆贺的事)。一答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㈦ 病毒 第一个 是谁发明的

1、最初"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回书中构思了答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2、贝尔实验室的三位年轻程序员也受到冯?诺依曼理论的启发,发明了“磁芯大战”游戏。

3、1983 年 11月,在一次国际计算机安全学术会议上,美国学者科恩第一次明确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演示。

4、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诞生的大脑(C-Brain)病毒,编写该病毒的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两兄弟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以出售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为生。当时,由于当地盗版软件猖獗,为了防止软件被任意非法拷贝,也为了追踪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们的软件,于是在1986年年初,他们编写了“大脑(Brain)”病毒,又被称为“巴基斯坦”病毒。该病毒运行在DOS操作系统下,通过软盘传播,只在盗拷软件时才发作,发作时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吃掉。

阅读全文

与网络病毒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