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化学发明都有哪些

化学发明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8-06 04:19:58

A. 和化学有关的十大发明

冶铁技术,炼钢技术,炼铜技术,制铝技术,提锡技术......
火药啦,陶瓷啦,做酒啦,制醋啦,做酸奶啦......
算得上十大发明吧?

B. 发明专利化学类的

一、引言
目前,我国发明专利年申请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申请大国。2005年中国居民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9.3万项,比2004年增长42.1%,这个增幅是世界上最大的。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居民提交的专利申请增加了8倍以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所作报告指出,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三。
虽然我国专利申请量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国民的专利保护意识还需要不断加强,专利代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仍需要大力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专利保护水平。与我国炼油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相应的专利保护则显得相对落后,除了与专利制度在我国实行较晚有关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化学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有极大的特殊性,这增加了化学领域专利保护的难度。
化学领域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在工艺条件的复杂性,就一个化工过程而言,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不仅很多,而且相互交叉;第二在于化学发明能否实施往往难以预测,必须借助于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得到确认;第三是有的化学产品结构尚不清楚,不得不借助于性能参数和/或制备方法来定义;此外还有发现一种化学产品新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意味着其结构或组成的改变,因此不能视为新的产品等等[1]。因此,撰写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对于刚开始从事专利代理行业的新手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二、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常见问题
在撰写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时遇到的问题相比于其它领域,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之处,下面列出了几类常见问题:
(一)前期检索工作不全面,没有找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背景技术写得不准确,导致在递交了专利申请文件之后,增加了与审查员之间的沟通时间,延迟了授权时间。
(二)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将关键组分或实验步骤省去,或者用自编的代号代替,使得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说明书内容实施该发明,从而造成专利申请被驳回。
(三)将发明内容全盘托出,原原本本将实验方案或实验过程写出来,虽然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即使专利获得授权,保护范围也将很窄。而且将一些原本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创新点也一起公开,有点得不偿失,损害了申请人的利益。
(四)分不清必要技术特征。共有技术特征和区别技术特征一起称为必要技术特征,由于没有找出最接近现有技术,因此不能准确划界,所以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不知哪些技术特征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写进从属权利要求里,从而导致独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限定过小,或是缺乏必要技术特征,使得技术方案不完整。
(五)实施例不充分或者只是写成条件实验。正是由于化学领域发明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变量多,所以有时实施例不充分,没有兼顾权利要求里所有的工艺条件或配方的数值范围,因此导致实施例不能很好地支持权利要求。此外,有时代理人在撰写实施例时直接采用发明人提供的条件实验数据,即同时只改变一个变量,其它因素不变从而得到一个实验结果,这种实施例的弊端在于他人很容易就可以从条件实验看出实验的变化规律,虽然说专利是以公开换取保护,但我们的原则是以适度的公开换取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是多个变量一起变化。
(六)发明效果描述不充分,没有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和试验方法,只有断言。虽然为了统一审查标准,审查指南里定义了一个掌握本领域所有现有技术但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虚拟的人,即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2],但即使如此,审查员在审查案例的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描述发明创造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时,需从各方面进行充分阐述,以说服审查员相信该发明创造具有创造性。
三、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一点建议
以下几点建议对于撰写出一份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应该会有所帮助。
(一)由于化学领域属于试验性较强的科学领域,影响发明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文件撰写过程中,要重视实施例的撰写。实施例一定要充分,而且实施例的数据和权利要求书的数据一定要一致,当有数据范围的时候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应该至少有一个实施例支持。一般的原则是,应当能足以理解发明如何实施,并足以判断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实施并取得所述的效果。
(二)在兼顾发明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要重视技术秘密的保护。对于化学领域专利申请,催化剂或组合物的配方、工艺条件等应当公开适度,即在保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能够实施该发明,同时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其它工艺技术特征就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不予公开。
(三)不应单纯追求专利申请的数量,在充分检索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保证具有单一性的技术方案应当尽量合案申请,以节省费用。
(四)在撰写权利要求时要善于将保护范围从点扩展到面。申请人向专利代理人提交其发明时,大多时候只给出了一种实施方式,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若局限于此具体实施方式,往往会使其保护范围过窄,他人在实施时,只要稍加变化,就可能绕开此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不侵权。所以代理人需要分析弄清发明的实质,尽量使用概括性的描述来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再补充充足的实施例,这样才能为发明人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权利。例如,在实施例里苯乙烯、乙烯基甲苯、1,3-二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对特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等物质都可以被使用并起相同的作用,那么此时就可以将这一类物质概括为芳基乙烯类单体,此时就将保护范围从点扩大到了面。
(五)对于已知化学品或公知技术/方法转用于其他方面的发明属于新用途发明,在进行转用途发明的创造性判断时首先要考虑新用途与现有用途技术领域的远近以及该新用途是否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新用途与现有用途技术领域相差较远,并且该新用途取得了预想不到的发明效果,此时才能认为发明具有创造性。
四.结束语
文中列出了专利代理实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远不至于这些,尤其对于一名企业专利工作者来说,在实际操作中要时刻以企业利益为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造成企业利益不应有的损失。

C. 改变世界的化学发明

唉……从远古以来,人类的许多发明不断改变着世界!!!!!

公元1916年
德国W.科塞尔提出电价键理论
美国G.N.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美国I.朗缪尔导出吸附等温方程
荷兰P.德拜和瑞士P.谢乐发明 X射线粉末法

公元1919年
英国F.W.阿斯顿制成质谱仪
英国E.卢瑟福发现人工核反应

公元1920年
德国H.施陶丁格创立高分子线链型学说

公元1921年
德国O.哈恩发现同质异能素

公元1922年
捷克斯洛伐克J.海洛夫斯基发明极谱法

公元1923年
丹麦J.N.布伦斯惕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美国G.N.路易斯提出路易斯酸碱理论
英国P.德拜和德国E.休克尔提出强电解质稀溶液静电理论

公元1924年
德国W.O.赫尔曼和W.黑内尔制成聚乙烯醇
法国 L.-V.德布罗意提出电子等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说

公元1925年
美国H.S.泰勒提出催化的活性中心理论

公元1926年
奥地利E.薛定谔提出微粒运动的波动方程
丹麦N.J.布耶鲁姆提出离子缔合概念

公元1927年
苏联H.H.谢苗诺夫和英国C.N.欣谢尔伍德分别提出支链反应理论
德国H.戈尔德施米特提出结晶化学规律

公元1928年
印度C.V.喇曼发现喇曼光谱
英国W.H.海特勒、F.W.伦敦和奥
地利E.薛定谔创立分子轨道理论
德国O.P.H.狄尔斯和K.阿尔德发现双烯合成

公元1929年
英国A.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德国A.F.J.布特南特等分离并阐明性激素结构

公元1930年
英国C.N.欣谢尔伍德提出催化中间化合物理论

公元1931年
美国H.C.尤里发现氘(重氢)
美国L.C.鲍林和J.C.斯莱特提出杂化轨道理论

公元1932年
英国J.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公元1933年
美国L.C.鲍林提出共振论
E.春克尔制成丁苯橡胶

公元1934年
法国F.约里奥-居里和I.约里奥-居里发现人工放射性
英国E.W.福西特等制成高压聚乙烯
英国E.卢瑟福发现氚
W.库恩提出高分子链的统计理论

公元1935年
美国H.艾林、英国J.C.波拉尼和A.G.埃文斯提出反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
美国W.H.卡罗瑟斯制成聚己二酰己二胺
英国B.A.亚当斯和E.L.霍姆斯合成离子交换树脂

公元1937年
意大利C.佩列尔和美国E.G.塞格雷人工制得锝
德国O.拜尔制成聚氨酯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生产软质聚氯乙烯

公元1938年
德国P.施拉克制成聚己内酰胺
德国O.哈恩等发现铀的核裂变现象

公元1939年
法国M.佩雷发现钫
美国P.J.弗洛里提出缩聚反应动力学方程

公元1940年
美国E.M.麦克米伦和P.H.艾贝尔森人工制得镎
美国G.T.西博格和E.M.麦克米伦等人工制得钚
美国D.R.科森和E.G.塞格雷等发现砹
苏联Г.Н.弗廖罗夫和К.А.彼得扎克发现自发裂变

公元1941年
英国J.R.温菲尔德和J.T.迪克森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公元1942年
意大利E.费密等在美国建成核反应堆
美国P.J.弗洛里和M.L.哈金斯提出高分子溶液理论

公元1943年
美国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出链霉素

公元1944年
美国G.T.西博格、R.A.詹姆斯和L.O.摩根人工制得镅
美国G.T.西博格、R.A.詹姆斯和A.吉奥索人工制得锔
美国R.B.伍德沃德合成奎宁碱
美国G.T.西博格建立锕系理论

公元1945年
瑞士G.K.施瓦岑巴赫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进行络合滴定
S.鲁宾研究出扣式电池
美国J.A.马林斯基和L.E.格伦丁宁等分离出钷…………

兄弟!太多了是不??!!!(我也这么觉得!!!)
就比如影响世界什么的就不用我们说了吧?!有什么作用就自己凑合办吧!

D. 二十世纪十大和化学有关的发明

内燃机不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这个时候的东西。
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Otto)运用罗沙的原理,创制成功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3.2千瓦(4.4

E. 化学是谁发明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F. 化学是谁发明的

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
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春寒料峭、寒风凛冽,温度表上的水银柱骤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连太阳也似乎暗淡无光,而街道两旁点着的蒙上黑纱的灯笼,更着意渲染了一派悲哀凝重的气氛。
这时,街上出现了一支非常奇怪的送葬队伍。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慢地移动着,在队伍的最前面,既没有花圈,也没有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P”、“S”等元素符号。
原来,这是为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举行的葬礼。木牌上画着的那张有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是门捷列夫一生对科学的最主要的贡献。
在追悼会上,人们反复引述了门捷列夫的格言:“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确实,天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一生,是终身努力的一生。
门捷列夫出生于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因双目失明出外就医,失去了得以维持家人生活的教员职位。门捷列夫14岁那年,父亲逝世,接着火灾又吞没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真是祸不单行。1850年,家境困顿的门捷列夫藉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成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幸运的是,门捷列夫生活在化学界探索元素规律的卓绝时期。当时,各国化学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内在联系规律。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过,条件限制了他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原子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可见,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
门捷列夫,这位化学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满意请采纳

G.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哪些与化学有关

火药与造纸与化学有关。

火药的原理:利用了硝石受热分解产生了氧气,与硫、炭作用分别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

(7)化学发明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火药,是9世纪初或更早时间,由中国练丹师们发明的。10世纪,中国古代首先将火药用于军事。后来火药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至19世纪,黑色炸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纪以后,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为炸药原料的来源和合成及制备提供了条件,许多化学家致力于研制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种新型炸药接涌现。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火药_网络造纸术_网络

H. 近代化学界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这五项化学发明改变了世界
LCD屏幕随处可见——甚至在美术馆。图片来源:Dominic Alves/Flickr, CC BY-SA
不论你是否承认,跟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常常是被忽略的那一个。《科学》杂志在Twitter上公布的50位科学大师中,没有一位是化学家;化学新闻往往也不像物理和天文项目那样受关注,即便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登陆彗星以后在上面进行的化学实验。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调查了人们对化学、化学家和化学品的真实想法,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化学家在做什么,也不清楚化学对现代社会有哪些贡献。
化学名人堂。图片来源:Andy Brunning/[Compound Interest], Author provided
这真是太遗憾了,要知道,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社会。为此,我挑选了五项最重要的化学发明,正是它们塑造了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
青霉素
这可不是牛棚,而是战时的青霉素生产车间。图片来源:Wellcome Images
青霉素很可能挽救过你的生命。没有它,哪怕是小小刺伤或喉咙痛都可能致命。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培养皿上的霉块能抑制周围细菌的生长,并把发挥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青霉素(又称盘尼西林,penicillin)。
但是,他穷其所能也未曾从霉菌提取出可以使用的青霉素。弗莱明放弃了,他的工作也沉寂了10年之久。直到1939年,澳大利亚药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他的化学家团队才终于找到了一种大量提纯青霉素的方法,使之真正投入使用。
然而,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科学仪器非常短缺。该团队只得用浴缸、牛奶搅拌器和书架组装成一个功能齐备的青霉素生产车间。不出意料,媒体被这种神奇的新药震惊了,但弗洛里和他的同事都不喜欢抛头露面,反而是弗莱明出了风头。
图为弗洛里。图片来源:Howard Florey. Wikimedia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始于1944年,化学工程师玛格丽特•哈钦森•鲁索(Margaret Hutchinson Rousseau)将弗洛里设计的半调子的仪器设备改进为大规模生产车间。
哈伯-博斯(Haber-Bosch)制氨法
氮肥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片来源:eutrophication&hypoxia/Flickr, CCBY-SA
氮元素在每一个生命体的生物化学反应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氮气还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过氮气通常比较惰性,这意味着植物和动物无法从空气中直接获得氮。因而,氮的来源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
1910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卡尔•博斯(Carl Bosch)用氮气和氢气制备出氨气,改变了这一切。它可以作为肥料,提高作物产量,最终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
如今,我们体内80%的氮都来自于哈伯-博斯制氨法,这个化学反应几乎是过去一百年间人口暴涨的最主要原因。
聚乙烯——意外的发明
虽是塑料,但历史悠久,价值斐然。图片来源:Dacidd/Flickr, CC BY-SA
大部分塑料制品,从水管到食品袋和安全帽,都由聚乙烯制成。这种年产量8000万吨、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源于两次意外发现。
第一次发生在1898年,德国化学家汉斯•冯•佩希曼(Hans von Pechmann)发现他的试管底有一些蜡状的奇怪物质。他和同事一道研究了这个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长链分子,称之为聚亚甲基(polymethylene)。不过他们的制备方法没有实用价值,因而像青霉素的故事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毫无进展。
到了1933年,ICI(一家已被收购的化学品公司)的化学家终于发明了一种制造聚乙烯的新方法。他们在一些高压反应中发现了冯•佩希曼曾留意过的蜡状物质。一开始他们没法重复这个反应,后来发现最初的反应中,氧气泄露进了反应体系。两年后ICI将这一偶然发现变成了实用的合成方法,生产出了如今唾手可得的塑料。
从墨西哥山药中提取出的避孕药
美味的墨西哥山药。图片来源:KatjaSchulz/Flickr, CC BY-SA
早在20世纪30年代,医生们便知道激素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和月经失调,也能用于避孕,但相关研究由于缺少高效合成激素的方法而陷入停滞。当时黄体酮价格高达每克1000美元(以今天的物价水平),而如今每克只卖几美元。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拉塞尔•马克(Russel Marker)发现了合成黄体酮的捷径,降低了生产成本。他在植物中寻找结构类似黄体酮的分子,最终在墨西哥山药中分离得到一种化合物,只需一步便能转化成黄体酮,制成第一代避孕药。
你面前的液晶显示屏
LCD屏幕在显示摇滚音乐会的场景。图片来源:lan T. McFarland/Flickr, CC BY-SA
你一定想不到,平面彩色显示器的历史居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时英国国防部想要发明一种新的平面显示器,以代替军用车辆装备的笨重且昂贵的阴极管显示器。研究人员立即想到可以利用液晶材料来实现,当时已经有人提出了液晶显示器(LCD)的概念,但问题是它们只能在高温下工作。除非你把它们安装在烤箱中,否则没什么实用价值。
1970年,英国国防部委托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的乔治•格雷(George Gray),让他想办法使LCD能在更实用的温度下工作。他合成出了一种新的分子叫做5CB,终于实现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全世界90%的LCD设备都使用了5CB,直到现在,便宜的手表和计算器中仍在使用它。同时,5CB的衍生物也直接促进了手机、电脑、电视的诞生。

I. 请问中国的4大发明中哪些是和化学有关的

火药应该不算``他是一种混合物,点燃时候发生爆炸 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活字印刷术 这个一定不是了

指南针 必须不是了 引用磁极`

造纸``蔡伦纸 感觉没有化学变化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壮;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壮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J.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化学发明有哪些

公元1916年
德国W.科塞尔提出电价键理论

美国G.N.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美国I.朗缪尔导出吸附等温方程

荷兰P.德拜和瑞士P.谢乐发明 X射线粉末法

公元1919年
英国F.W.阿斯顿制成质谱仪

英国E.卢瑟福发现人工核反应

公元1920年
德国H.施陶丁格创立高分子线链型学说

公元1921年
德国O.哈恩发现同质异能素

公元1922年
捷克斯洛伐克J.海洛夫斯基发明极谱法

公元1923年
丹麦J.N.布伦斯惕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美国G.N.路易斯提出路易斯酸碱理论

英国P.德拜和德国E.休克尔提出强电解质稀溶液静电理论

公元1924年
德国W.O.赫尔曼和W.黑内尔制成聚乙烯醇

法国 L.-V.德布罗意提出电子等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假说

公元1925年
美国H.S.泰勒提出催化的活性中心理论

公元1926年
奥地利E.薛定谔提出微粒运动的波动方程

丹麦N.J.布耶鲁姆提出离子缔合概念

公元1927年
苏联H.H.谢苗诺夫和英国C.N.欣谢尔伍德分别提出支链反应理论

德国H.戈尔德施米特提出结晶化学规律

公元1928年
印度C.V.喇曼发现喇曼光谱

英国W.H.海特勒、F.W.伦敦和奥

地利E.薛定谔创立分子轨道理论

德国O.P.H.狄尔斯和K.阿尔德发现双烯合成

公元1929年
英国A.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德国A.F.J.布特南特等分离并阐明性激素结构

公元1930年
英国C.N.欣谢尔伍德提出催化中间化合物理论

公元1931年
美国H.C.尤里发现氘(重氢)

美国L.C.鲍林和J.C.斯莱特提出杂化轨道理论

公元1932年
英国J.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中国化学会成立

公元1933年
美国L.C.鲍林提出共振论

E.春克尔制成丁苯橡胶

公元1934年
法国F.约里奥-居里和I.约里奥-居里发现人工放射性
英国E.W.福西特等制成高压聚乙烯
英国E.卢瑟福发现氚
W.库恩提出高分子链的统计理论

公元1935年
美国H.艾林、英国J.C.波拉尼和A.G.埃文斯提出反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
美国W.H.卡罗瑟斯制成聚己二酰己二胺
英国B.A.亚当斯和E.L.霍姆斯合成离子交换树脂

公元1937年
意大利C.佩列尔和美国E.G.塞格雷人工制得锝
德国O.拜尔制成聚氨酯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生产软质聚氯乙烯

公元1938年
德国P.施拉克制成聚己内酰胺
德国O.哈恩等发现铀的核裂变现象

公元1939年
法国M.佩雷发现钫
美国P.J.弗洛里提出缩聚反应动力学方程

公元1940年
美国E.M.麦克米伦和P.H.艾贝尔森人工制得镎
美国G.T.西博格和E.M.麦克米伦等人工制得钚
美国D.R.科森和E.G.塞格雷等发现砹

苏联Г.Н.弗廖罗夫和К.А.彼得扎克发现自发裂变

公元1941年
英国J.R.温菲尔德和J.T.迪克森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公元1942年
意大利E.费密等在美国建成核反应堆
美国P.J.弗洛里和M.L.哈金斯提出高分子溶液理论

公元1943年
美国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出链霉素

公元1944年
美国G.T.西博格、R.A.詹姆斯和L.O.摩根人工制得镅
美国G.T.西博格、R.A.詹姆斯和A.吉奥索人工制得锔
美国R.B.伍德沃德合成奎宁碱
美国G.T.西博格建立锕系理论

公元1945年
瑞士G.K.施瓦岑巴赫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进行络合滴定
S.鲁宾研究出扣式电池
美国J.A.马林斯基和L.E.格伦丁宁等分离出钷

阅读全文

与化学发明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