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腐的发源地在哪里
1.(来历):
(1)相传豆腐是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3)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脑和煎豆腐。
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唐代鉴真和尚在公元757年东渡日本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视鉴真为祖麻辣豆腐师,不过,学者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证据。1183年日本朝廷管员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记中记载有“唐腐”,约半世纪后,有一封日本僧人日连上人的书信中出现suridofu,可能是一种豆腐。到十四世纪,日本文献中多次出现“唐腐”、“唐布”等词,而“豆腐”一词,迟至1489年才出现于日本。天明二年(1782年),大阪曾谷川本出版了一部名为《豆腐百珍》的食谱,书中介绍了100多种豆腐的烹饪方法。
(4)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1665年多明我会士闵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记》中最早向欧洲人介绍一种在中国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teu fu,介绍豆腐制法。
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不太熟悉豆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义和健康食物日趋重要,在20世纪末期广为西方食用。现今,在西方的亚洲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级市场都能买到豆腐。在中国的超级市场,可以找到4至5种不同软硬度的豆腐。
2.(形态):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⑵ 豆腐花是谁发明的
豆腐的发来明者 “中国是豆腐的‘师源傅之国’”。“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日本奈良参加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日本许多从事豆制品业的头面人物也参加了。据说,他们之所以参加纪念活动,是为了感谢鉴真东渡时把豆腐的制法带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参加者手里都提着装满各种豆制品的布袋,布袋上还写着“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字样。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⑶ 豆腐脑是谁发明的,它的起源
豆花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传说常与汉淮南王刘安有关:
1.刘安求长生不老之药,在炼丹时以黄豆浆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豆腐。
2.刘安由洪水后、在湿咸地中泡软的黄豆,制出豆腐。
3.刘安为卧居病榻的母亲备餐,将黄豆浆与汉医所与的食用石膏混合而制成。
无论孰为正确,可肯定者有二: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此有《本草纲目》为佐证。
豆花与豆腐本是同源发现的,后来随着料理的不同才渐为分歧。
⑷ 豆腐脑起源于什么地方
豆腐脑起源于安徽八公山。
相传,刘安不务政事,野心很大,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总想谋求一个更显赫的实职,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急于寻求灵丹妙药。
于是,他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它虽非灵丹妙药,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
此物迅速传开,风行于世,有诗为证:“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自此豆腐脑成为汉民族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
(4)豆花发明地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豆腐脑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
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
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豆腐脑
⑸ 豆腐花是谁发明的
豆腐的发明者 “中国是豆腐的‘师傅之国’”。“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日本奈良参加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日本许多从事豆制品业的头面人物也参加了。据说,他们之所以参加纪念活动,是为了感谢鉴真东渡时把豆腐的制法带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参加者手里都提着装满各种豆制品的布袋,布袋上还写着“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字样。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 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⑹ 豆腐的起源地是哪里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内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容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6)豆花发明地扩展阅读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⑺ 豆花原产地
豆花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传说常与汉淮南王刘安有关:
⒈刘安求长生不老之药,在炼丹时以黄豆浆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豆腐。
⒉刘安由洪水后、在湿咸地中泡软的黄豆,制出豆腐。
⒊刘安为卧居病榻的母亲备餐,将黄豆浆与汉医所与的食用石膏混合而制成。
无论孰为正确,可肯定者有二:
⒈“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此有《本草纲目》为佐证。
⒉豆花与豆腐本是同源发现的,后来随着料理的不同才渐为分歧。
广东
广东迄今已有食用豆花数年历史(此疑有误
豆花主要分为甜、咸两种吃法。一般来说,甜食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台湾,后者则为中国北方。
⑻ 豆花的来历
豆花的来历:
汉武帝时,汉高祖刘邦的孙儿刘安承袭父亲封为淮南王。他喜欢招贤纳士,门下食客常有数千人。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们利用淮河流域产盐有卤水做凝固剂的条件发明了豆腐。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顺因盐设县时,这里的盐产量已列于剑南道(相当于今川东和重庆市部分地区)之冠。盐业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陆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
在一种偶然情况下,一些等着吃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后再加工成菜肴端上桌来,就跑到厨房,看见那锅内还慢悠悠煮着的嫩豆腐,便要店主卖给他们。
因为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能用盐兑水蘸着做“下饭菜”。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就一传十,十传百,“嫩豆花”即传到了民间。
⑼ 豆腐花是谁发明的。ǒゝ
豆腐的发明者 “中国是豆腐的‘师傅之国’”。“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日本奈良参加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日本许多从事豆制品业的头面人物也参加了。据说,他们之所以参加纪念活动,是为了感谢鉴真东渡时把豆腐的制法带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参加者手里都提着装满各种豆制品的布袋,布袋上还写着“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字样。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⑽ 豆腐脑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
起源于北方。
“要吃豆腐脑,惟有乾州好。”豆腐脑是陕西乾县的传统小吃,因其洁白如玉,柔软细嫩,犹如动物的脑髓而得名,豆腐脑的起源颇早。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以大豆为原料,“磨豆为乳脂,名曰豆腐”。这个发明很快传人民间,随即出现了豆腐的姊妹豆腐脑。到了唐代,乾州豆腐脑就已经成为当地的名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