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增值稅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會計分錄該怎麼做
1、貨物在購進或儲存中發生的非正常損失,其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
非正常財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常損耗外的損失,包括:
(1)自然災害損失;
(2)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竊,發生霉爛變質等損失;
(3)其他非正常損失。按稅法規定,非正常損失部分貨物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在會計處理上,應作轉出處理。一般的做法是: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待查明原因後,將「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的金額轉入「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等賬戶。
2、商品削價損失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
商品削價是指商品因市場行情變化,季節變化或商品本身質量、性能的自然變化等原因,而對其實行的減價銷售。有些商品在削價後,售價低於原進價,形成削價損失。
這樣就會出現削價商品收取的銷項稅額不足以抵補購進該商品進項稅額的部分。根據稅法規定,其不足以抵補的進項稅額不能以其他銷售商品收取的銷項稅額抵扣,其稅額應轉出。其會計處理為: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出口貨物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
出口貨物不能抵扣進項稅額,是指我國有些企業在出口某些貨物時,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其出口貨物耗用的購進貨物所負擔的進項稅額全部(如出口免稅不退稅的商品)或部分(如享受免、抵、退稅政策優惠的商品,根據規定計算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部分),其進項稅額不予抵扣或退稅,而應轉出,其會計處理為:
借:商品銷售成本(或其他科目)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用於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用於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不是以是否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為界限的,納稅人對建築物進行修繕、裝飾等支出,即使不應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核算,其支出中的外購貨物或應稅勞務。
也屬於稅法規定的用於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同樣,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即使不在「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或「盈餘公積」科目中核算,其進項稅額,也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㈡ 12.8某企業以3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一項無形資產
要減的,營業稅是要減的,你的做法錯誤了。
你怎麼能用350呢,轉讓無形資產所交的營業稅的計稅基礎是凈收入,就是賬面價值乘以5%。
所以本題還是你錯了。
㈢ 某企業以3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一項無形資產,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該無形資產原購入價為450萬元
我終於想通了:
借:銀行存款 350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50
固定資產清理50
貸:無形資回產 45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7.5 (350*5%)
貨:應交營答業稅:17.5
借:營業外支出 67.5
貸:固定資產清理 67.5
㈣ 某企業以3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一項無形資產,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該無形資產原購入價450萬元,合同規定的
營業稅:350萬元×5%
㈤ 甲出售一項無形資產,取得收入500萬元,營業稅稅率5%,該無形資產取得時實際成本為350萬元,已攤
你好,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475
累計攤銷 7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0
貸:無形資產 500
應交稅費專-應交營業屬稅 25
營業外收入 40
所以處置無形資產當期收益為40 萬元。
㈥ 公司轉讓費350萬能否記入無形資產
轉讓無形資來產應確認源的凈收益為350-270-350*5%=62.5萬元最後一步350-270-350*5%=62.5萬元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么做???有誰能告訴我呢???350是你的收入減去你的累計折舊剩餘(450-45*4=270)你的收入是350營業稅是5%就等於17.5凈收益是350-270-17.5=62.5
㈦ 某企業以350萬元的價格轉讓一項無形資產,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該無形資產原購入價450萬元,
年攤銷額=450÷10=45萬元
出售時已攤銷額=45×4=180萬元
應納營業稅額=350×5%=17.5萬元
凈收益=專(屬350+180)-(450+17.5)=62.5萬元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出售):
借:銀行存款 3500000
累計攤銷 1800000
貸:無形資產 4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75000
營業外收入 625000
【注意】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
如果合同和法律都有規定,則取短原則(10年<12年,按10年攤銷)
如果合同和法律都沒規定,則按10年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