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法主要適用於什麼前提下的資產評估
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之一。
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測被評估資產的重專置成本,然後估測被評估資產業屬已存在的各種貶值因素,並將其從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評估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重建或重置被評估資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某項資產時,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購建該項資產的現行購建成本。如果投資對象並非全新,投資者所願支付的價格會再投資對象全新的購建成本的基礎上扣除各種貶值因素。
上述評估思路可概括為:
資產評估價值=資產的重置成本—資產實體性貶值—資產功能性貶值—資產經濟性貶值
成本法是以再取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為基礎的評估方法。由於被評估資產的再取得成本的有關數據和信息來源較廣泛,並且資產的重置成本與資產的現行市價及收益現值也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和替代關系,因而,成本法也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評估方法。成本法從再取得資產的角度反映資產價值,即通過資產的重置成本扣減各種貶值來反映資產價值。
2. 為什麼在持續經營的假設前提下,一般不能單獨採用成本法對企業的整體價值進行評估速度。!
《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專成本法也稱資產基礎法,是屬指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惟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由於成本法對持續經營企業的商譽等無形資產可能無法確定其價值,因此不能單獨採用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