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資產八大類包括哪些內容
固定資產八大類包括的內容是:
1、房屋和建築物,是指產權屬於本企業的所有房屋和建築物。
2、一般辦公設備,指企業常用的辦公與事務方面的設備。
3、專用設備,是指屬於企業所有專門用於某項工作的設備。
4、文物和陳列品,是指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事業單位的各種文物和陳列品。
5、圖書,是指專業圖書館、文化館的圖書和單位的業務書籍。
6、運輸設備,是指後勤部門使用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
7、機械設備,主要是企業後勤部門用於自身維修的機床、動力機、工具等和備用的發電機等,以及計儀器、檢測儀器和醫院的醫療器械設備。
8、其他固定資產,是指以上各類未包括的固定資產。主管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劃分,也可將以上各類適當劃細,增加種類。
固定資產八大類的核算:
1、購進
審核付款——督促報賬——審核發票和固定資產調撥單——查詢已付款情況——編制憑證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預付賬款——傳主管崗核
註:
(1)款項付出應嚴格遵守《資金付出管理辦法》。
(2) 根據合同及付款情況及時督促相關部門辦理報賬手續。
(3) 購進固定後須憑發票、驗收單辦理固定資產調撥手續,具體為生產用固定資產由生產部負責,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由行政事務部負責。
(4)固定資產入賬時,記賬憑證摘要欄須註明固定資產名稱、型號及使用部門。
(5)固定資產在各車間、部門之間調撥應進行賬務處理,以便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准確提取折舊。
2、提取折舊
根據固定資產明細賬查詢上月新增或減少固定資產——對應固定資產原值及公司使用的折舊政策計算增減變動的累計折舊——編制折舊計算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累計折舊
貸:累計折舊——相關明細科目——傳主管崗復核
註:
(1)年初根據固定資產明細表計算各部門、各類資產每月應提折舊金額,每月根據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編制折舊計算表。
(2)固定資產折舊採取按個別資產進行計算,分部門、分類別匯總提取。
(3)月度提取累計折舊金額發生變動時應將提取折舊的依據應傳遞一份給各車間核算員,由車間核算員對應固定資產清單核實固定資產的存在及折舊提取的准確性。
(4)年末根據固定資產明細表計算全年折舊,沖回由於凈值低於全年應提折舊的個別資產多提折舊,並確定下一年度提取折舊的基數。
3、固定資產清理
(1)盤點
年中、年末組織行政事務部、生產部相關人員進行固定資產盤點——整理固定資產明細表——出具盤點報告
註:針對盤點過程中出現的固定資產盤盈盤虧情況應及時上報,督促相關部門進行處置。
盤盈借:固定資產
盤虧借:營業外支出
貸:累計折舊累計折舊
營業外收入貸:固定資產
(2)清理報廢
定期組織行政事務部及生產部對固定資產進行核查——督促處置已報廢及長期閑置的固定資產——核實報廢或長期閑置的固定資產原值、已使用年限及折舊提取情況——審核固定資產清理轉出報告——編制記賬憑證
注銷固定資產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已提折舊)
貸:固定資產(原值)
收到清理收入借:現金/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支出清理費用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現金/銀行存款
結轉凈損益借:固定資產清理(賬面余額)
貸:營業外收入
或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賬面余額)——傳主管崗復核
(二)在建工程
1、GMP部門日常費用
審核原始憑證完整、合法、金額正確——審核並更正原始憑證按規范粘貼和折疊——審核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審核部門費用支出進度(如超計劃額度,可拒絕報銷)——編制記賬憑證
借:更改工程——GMP—相關明細
貸: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涉及現金的憑證傳出納崗,不涉及現金的憑證傳主管崗復核。
Ⅱ 建築物的折舊年限是多少
最低年限是20年,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自行決定。
一、固定資專產折舊年限屬
企業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該固定資產的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如因設備使用中發生磨損,房屋建築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進步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有關固定資產使用的法律或者類似的限制。
二、最新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算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規定:
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Ⅲ 以建築物或構築物為載體的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如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應如何確定
以建築物的折舊年限計算。
當然,附屬設備和配套設施也要並入建築物的總值內。
Ⅳ 公司請工程隊安裝防噪音隔離牆35萬,財務上是不是進固定資產-構築物計提折舊年限是多少年
是的,新企業稅法規定:房屋、建築物計提折舊年限是20年
Ⅳ 請問管網和污水構築物折舊規定出自於哪份文件謝謝!
一般來說都是
《xx省污水處理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
Ⅵ 隔油池和化糞池屬於構築物,是不是可以跟房屋建築物一樣折舊20年
主要看設計標准,設計標准如果和房屋建築物一樣,是可以和房屋建築物一樣折舊年限的。(一般房屋建築物的折舊不止20年吧)。
Ⅶ 問:構築物最低折舊年限是多少
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第512號)第六十條的規專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屬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築物,為20年;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電子設備,為3年。因此,地上構築物的折舊年限不得少於20年。
Ⅷ 什麼是構築物估價構築物的價格特徵是什麼
基本要求:
掌握:建築物與構築物估價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熟悉:建築物與構築物的價格特徵,房屋質量缺陷損失評估的概念。
了解:建築物價格評估現場勘察的要求與技巧,房屋質量缺陷損失評估的方法。
授課學時:5學時
主要內容:
一、建築物與構築物估價的基本方法
1、重置價格折舊法
(1)重置價格折舊法概念:求取估價對象在估價時點的重置價格,然後扣除折舊,以此求取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
(2)重置價格:又稱重置成本,是採用估價時點時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建築設備和建築技術等,按照估價時點時的價格水平,重新建造與估價對象建築物具有同等效用的新建築物的正常價格。
(3)重置價格的求取方法:單位比較法、分部分項法、工料測量法和指數調整法。
(4)建築物與構築物折舊:建築物與構築物估價上的折舊是指由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價值損失,其數額為建築物與構築物在估價時點時的市場價值與其重置價格之間的差額。
①折舊概念
建築物的折舊,指建築物因時間經過所造成的損耗。這種損耗包括緣於物理因素的有形損耗和基於功能和經濟退化因素的無形損耗。其中,物理的折舊包括因使用建築物而產生的磨滅或破損、風吹日曬的侵蝕和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壞;功能的折舊指功能退化而造成的折舊,通常由於同類型建築物因技術革新、設計優化等導致其變得落伍而引起的相對減價;經濟的折舊是指建築物與其所處的附近環境不協調而產生的價值減低。
②建築物折舊的影響因素
建築物折舊的影響因素,可歸納為物理因素、功能因素與經濟因素。相應的有物質折舊、功能折舊和經濟折舊。
A、物理的因素。 B、功能的因素。 C、經濟的因素。
這三類因素對建築物折舊的影響並不是相互獨立作用的,物理的折舊會引起功能的折舊,功能折舊又會反映到經濟的折舊,可見三者互為因果關系。因此,在估價實務上,通常將三種因素作為一體,同時考慮。
③確定建築物折舊的方法
Ⅰ、新舊程度折舊法。
Ⅱ、平均年限折舊法。
假設每年的折舊額是D,則:
D=(C-CR)/N=C(1-R)/N
C——重置價格; R——殘值率; N——耐用年數; CR---殘值
Ⅲ、定率折舊法。
Ⅳ、年數合計法。
Ⅴ、償還基金法。
④折舊方法的比較
平均年限折舊法每年的折舊額均相同,由於簡單易行,常為人們普遍採用。但這種方法的假設前提往往不符合實際。
定率法與年數合計法兩者都屬於加速折舊的方法。早期折舊額多些,後期則逐漸減少。其中定率法每年的折舊率相同,而折舊額不同。
償還基金法每年的折舊額相同,每年的折舊額加算利息,每年折舊額比平均年限折舊法少。
平均年限折舊法、定率法、年數合計法、償還基金法與新舊程度折舊法相比,前四種方法的優點是具有理論基礎。缺點是不考慮使用者的使用、保養情況,不論建築物如何,只要重置價格、耐用年限、經過年數等相同,所求得的折舊額必然相等。新舊程度折舊法的優點是針對建築物的實地觀察,可把握建設物的個別狀態。缺點是成新度須依估價人員判斷,結果粗略。
⑤計算折舊應注意事項
估價上的折舊與會計上的折舊有著本質區別。估價上的折舊注重的是價值的減損,科學地說不是折舊,而是「減價修正」;會計成本上的折舊注重的是原始取得價值的攤銷與收回。在會計成本上,C為資產原值,不隨時間變動而變化;在估價上,C為重置造價,而且是估價時點上的,因此估價時點不同,C值就不同。
建築物的耐用年限有自然耐用年限(又稱自然壽命)與經濟耐用年限(又稱經濟壽命)之分。對於房地產估價來說,所採用的耐用年限應為建築物的經濟耐用年限。
實際求取建築物的折舊時,還應劃分建築物的主體與附屬設備,因它們的耐用年限不同,折舊率也不同。建築物的附屬設備是指與建築物不可分割的各種附屬設備,如水、暖、電、衛、通風、電梯等設備。
⑥建築物耐用年限的確定
房屋建築物耐用年限一般是根據房屋的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等確定。《經租房屋清產估價原則》中對房屋建築物耐用年限和殘值率規定了評定標准。
⑦建築物折舊額的計算
利用各種計算折舊額的方法,首先需要確定建築物已使用年限,然後將重置價格、耐用年限、折舊率等代入相應的公式,即可計算得到建築物的折舊額。
最後得出計算公式:
建築物價格=建築物重置價格-已使用年限的折舊額
=建築物重置價格*成新度
2、對照法
對照法亦稱標准法,就是把評估對象的客觀條件與標准房價要求的條件相對照,從中查出與評估對象條件基本相同等級的標准房價。
應用對照法評估建築物主要步驟是:
1)確定待估房屋建築物結構等級
對評估房屋的結構、裝修、設備等做認真的查勘分析,並做詳細記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屬於不動產范圍的裝飾、設備和設施不應作為評估標的物,也就不能作為評定房屋等級的條件因素。把查勘得到的標的物特徵與房屋等級劃分標准細目相對照。如評估標的與對照標的條件基本吻合,就可以確定對照標的結構等級就是評估房屋的結構等級。
2)對照標准查房價
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制定出一個城市的標准房價。標准房價制定一般以房屋建築成本為測算依據。標准房價的測算數據是通過調查和直接計算取得的。標准房價制定的主要方法步驟是:
(1)從城市各類房屋中選找樣板房,每個等級樣板房應在10個以上,樣板房的容量越大越接近這類房屋的實際平均價格。
(2)對樣板房的造價調查測算。對選中的樣板房進行測算,計算出單位造價。對近期竣工新建類型的房屋的測算數據,可通過調查的方式取得。對建造年代久遠,近年來又沒新建的舊式房屋,可採用做預算的方法,計算出房屋的重置價格。
(3)對樣板房的造價進行時間修正。由於選定的樣板房在建造時間上和施工用料的價格上都有差異,這些差異的程度直接影響計算出來的平均造價的准確程度,所以在平均計算前應對每個樣板房的造價按照確定的評估期日的建築材料正常市場價格進行修正,使測算的樣板房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比較和應用。
與時間有關的修正主要包括材料費價格指數、人工費指數、機械使用費價格指數、其他費用價格指數等。
(4)把選定的同一等級的樣板房的現值加權平均,其結果就可作為這個等級房屋的標准房價。
根據標准房價測定標准,把確定的評估標的的結構等級與標准房價的結構等級相對照,從中查出相應的標准價格,作為評估標準的基礎房價。
3)對基礎房價進行調整
由於標准房價是按幢、新房、排除環境影響測算出來的,但實際上同一等級房屋存在新舊程度、樓層、朝向、周圍環境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房屋的使用效能和價值量。因此必須對查出的標准房價,做不同程度的修正,使其更接近評估標的物的實際價值。
(1)房屋新舊程度的修正,就是計算房屋的折舊,計算房屋折舊的方法可採用重置價格折舊法中提供的幾種計算方法。
(2)房屋坐落朝向、採光對房屋評估價格影響的修正。評估的房屋坐落朝向、採光情況是各異的,其使用效能和價值有大有小,因此在房屋價格上應該有所區別,使用效能大的,其價格應該高一些,使用效能小的其價格就應低一些。這就需要在評估某處房屋價格、應用標准房價時,對標准房價進行朝向、採光、影響程度的修正,計算出房屋朝向、採光的差價。房屋的朝向、採光一般表達式為:
房屋朝向、採光差價:標准房價X房屋朝向、採光修正系數。
(3)樓房層次對評估價格影響的修正,樓房分層評估時,還要考慮各層次使用功能的差異對價格的影響。
(4)房屋共用部位對評估價格影響的修正。
(5)時間的修正。如果標准房價頒布的時間,與評估期日間距較長,且在這段時間內建造房屋的各種費用有較大的變動,還應對採用的標准房價進行時間的修正。
4)確定房產評估價格
房產評估價格試算公式為:
房屋評估價格=[(標准房價X共用部位修正系數±朝向差價±樓層差價)X折舊率]X評估總建築面積
3、建築物殘余法
建築物殘余法是指用收益還原法以外的方法,能求出建築物所佔用的土地價格時,從全部純收益中扣除歸屬於土地的純收益,得到歸屬於建築物的純收益,再根據建築物的還原利率與折舊率,採用收益還原法求出建築物的收益價格的方法。
用建築物殘余法估算建築物價格時,其估價步驟為:
一是計算土地與建築物總收益;
二是計算土地的收益;
三是計算建築物收益;
四是確定還原利率;
五是估算建築物價格。
4、比較法
所謂比較法,是在求取估價對象建築物價格時,將估價對象建築物與在較近時期內已發生了交易的類似建築物加以比較,從已發生了交易的類似建築物的已知價格,修正得出估價對象建築物的價格的一種估價方法。所謂類似建築物是指在用途、建築結構、所處地區等方面與估價對象建築物相同或相似的建築物。
運用比較法進行建築物價格評估,同比較法評估土地的原理基本一致,只是比較的因素、項目不同。進行建築物的比較評估,選擇的因素主要是影響建築物質量的建築結構、建造年份、設計標准、裝修設備、建築面積、層次、朝向、用途、產權狀況等。通過比較分析、對評估建築物的條件與買賣實例的建築物條件有差別的,則通過系數進行調整修正。其計算公式為:
建築物價格=買賣實例單價x (評估時建材價格指數/交易時建材價格指數)X
(評估對象交易情況/交易實例交易情況)×(評估對象的比較因素條件系數/交易實例的比較因素條件系數)×建築面積
二、建築物估價方法應用
1、建築物估價中應注意的問題
(1)經常了解建材價格的變動狀況。
(2)全面了解建築有關的法律法規。
(3)建築物估價應注意各樓層的差異。
(4)區分動產與不動產。
(5)增建建築物的折舊問題。
(6)分析建築物自然條件。
(7)說明建築物所具備的必要的內部設施。
2、建築物估價例題
某房屋佔地面積30m2,建築面積36m2,耐用年限55年,已用5年,重置單價每平方米1500元,殘值率為20%,求該棟房屋的現值。
解析:
1、計算房屋重置價格(總價):重置價格=1500X36=54000(元)
2、計算房屋已折舊額:
(1)依平均年限折舊法計算年折舊額:
年折舊額=54000X(1-20%)/55=785.5(元)
(2)計算已折舊總額:
總折舊額=785.5X5=3927.5(元)
3、計算房屋現值
房屋現值=54000-3927.5=50072.5≈50070(元)(取整)
Ⅸ 問:構築物最低折舊年限是多少
地上構築物最低折舊年限不得少於20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9)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折舊攤銷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五十八條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三)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四)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五)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六)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第五十九條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Ⅹ 單項選擇題 :2分 下列資產不用計提折舊的是() A.房屋及構築物 B.通用設備 c.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
c.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 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是指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義金額即人民幣1元入賬的固定資產,是象徵性的,不計提折舊,這是政府補助方面的特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