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將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錄
①按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入賬金額,也就是付出的購買債券的價款和相關的交易費用之和。正因為初始入賬金額和債券的面值不一致,所以需要「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進行調整。
②付出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或者「應收利息」。
3、結合分錄明確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注意:交易費用)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可借可貸)
(1)累計攤銷屬於什麼分類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變化盤點
1,「現金」科目變為「庫存現金」科目。
2.新准則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設置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並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設置「成本」、「公允價值變動」兩個二級科目。
3.新准則取消了「應收補貼款」科目,並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4.「物資采購」科目變為「材料采購」科目。
5.「包裝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並為「周轉材料」科目。
6.新准則取消了「長期債權投資」科目,而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
7.新准則增設了「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核算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8.新准則設置了「長期應收款」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企業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經營活動,已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應按應收合同或協議餘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其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9.新准則設置了「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但其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0.新准則增設了「累計攤銷」科目。用來核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額。
11.新准則增設了「商譽」科目,從「無形資產」科目分離出來,產生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
12.原制度要求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企業設置「遞延稅款」科目,而新准則設置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其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
13.新准則取消了「應付短期債券」科目,而設置了「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核算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14.「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科目合並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15.「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合並為「應交稅費」科目。
16.新准則中設置的「預計負債」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7.「盈餘公積」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關的核算。
18.新准則增設了「庫存股」科目,核算企業收購、轉讓或注銷本公司股份金額。
19.新准則增設了「研發支出」科目,核算企業進行研究和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
20.新准則增設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21.「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變為「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2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變為「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3.「營業費用」科目變為「銷售費用」科目。
24.新准則增設了「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25.「所得稅」科目變為「所得稅費用」科目。
26.新准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會計分錄
㈡ 會計作業:賬戶的分類 大家幫忙做下
1.下列賬戶中,屬於集合分配賬戶的是
B.「製造費用」
2.「應收賬款」賬戶的備抵賬戶是
A.「壞賬准備」
3.沒有設置「預付賬款」賬戶的企業,發生的預付賬款應記入的賬戶是
B.「應付賬款」
4.調整賬戶期末余額與被調整賬戶期末余額借貸方向相反,則該調整賬戶屬於()
B.附加賬戶 C.備抵賬戶 E. 備抵附加賬戶
5.按用途與結構分類,下列屬於成本計算賬戶的有()
A.「生產成本」B.「勞務成本」
6.下列賬戶的期末余額應作為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項目填列依據的有()
A.「原材料」B.「生產成本」C.「庫存商品」E.「存貨跌價准備」
7.下列屬於債務結算賬戶的是()
C.短期借款 E.應付職工薪酬
8.下列賬戶中,屬於財務成果賬戶的是()
A.「本年利潤」
9.按用途和結構分類,「材料采購」賬戶屬於()
D.成本計算賬戶
10.下列賬戶中,屬於調整賬戶的有()
A.「壞賬准備」B.「累計折舊」
C.「利潤分配」D.「累計攤銷」
11.按用途和結構分類,「固定資產」賬戶屬於()
B.盤存賬戶
12.備抵賬戶與被調整賬戶的關系是()
C.余額方向相反
13.下列屬於記賬憑證審核內容的有()
B.憑證編號是否連續 C.會計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確D.是否附有原始憑證
E.所附原始憑證張數是否正確
14.按用途和結構分類,「在途物資」賬戶屬於()
B.資產賬戶
15.下列賬戶中,不屬於調整賬戶的是()
A.「利潤分配」
16.按照用途和結構分類,「製造費用」賬戶屬於()
B.集合分配賬戶D.成本計算賬戶
17.按用途和結構分類,「本年利潤」賬戶屬於()
B.財務成果賬戶
18.按賬戶的用途和結構分類,「生產成本」賬戶屬於()
B.成本計算賬戶
19.按照賬戶的用途和結構分類,「累計折舊」賬戶屬於()
A.調整賬戶
20.下列賬戶按經濟內容分類,屬於負債類賬戶的有()
A.「應付賬款」C.「預收賬款」D.「短期借款」E.「長期應付款
21.調整賬戶與被調整賬戶()
C.結構不同
㈢ 企業會計科目的代碼表
可以分成三個表格:
會計科目編號是按會計科目表中科目分類排列次序編列的,一般要求是:
1、 號碼編列要科學合理,既標出大類、小類之別又要顯示排列次序,層次分明,相互關連。
2、編號要簡單明了,便於記憶,使用方便。編號位數不宜過多,要具有伸縮性便於增補科目。會計科目的編號是以數字、文字、字母和橫線以及圈點等方式進行的。
(3)累計攤銷屬於什麼分類擴展閱讀
會計科目代碼編號的具體方法:
如上所述,會計科目編號的理論方法不一,但限於篇幅,不能對各種方法詳加論述。茲以被廣為採用的數字編號法的「四位數字定位編號法」為例,說明其具體的編號方法如下:
概括的說,會計科目的編號,應與會計要素按五大類四個層級劃分,設置會計科、子目,及一般認可的大類、項目排列方式相適應;其基本要求及原則應屬一致。
1、預定千、百、十、個四位數字,自左至右,分別代表大類(千)、項目(百)和科目(十、個),子目則以「N」予以表示;而相關的附加或抵銷科目,則以「—N」予以表示;
2、以千位的1、2、3、4、5、6,分別順序代表資產類、負債類、共同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等六類;[2]
3、而以百位的1、2、……順序代表大類之下,項目的分類及固定排列;
4、每個項目之下的科目編號,則從01開始,至99為止;其間復可分段編列不同內容、性質的科目。
㈣ 資產類科目有哪些
1、資產類科目: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壞賬准備。
資產類賬戶是反映資產增減變動的賬戶。資產賬戶按照資產變現速度(流動性) 的快慢又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用來核算各類資產的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的賬戶。
2、負債類科目:
短期借款、存入保證金、拆入資金、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存放、貼現負債、交易性金融負債、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
負債類賬戶按照反映流動性強弱的不同可以再分為流動負債類賬戶和非流動負債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負債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
3、所有者權益按其構成,分為投入資本、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三類。
(4)累計攤銷屬於什麼分類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一定日期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資產負債表「年初數」欄內各數據填寫: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年末數」欄內所示數字填列。
所有者權益類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在月(季)報中,根據「本年利潤」賬戶期末余額和「利潤分配」賬戶期末余額合並或相減後的數額填列(如果採用表結法,則實現凈利潤額應根據損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計算確定);在年報中,則可根據「利潤分配」賬戶的年末余額直接填列,如果為未彌補虧損,則以負數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