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

無形資產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

發布時間:2022-06-21 11:17:43

1. 無形資產未確認融資費用為什麼要攤銷

同學,你好!
你可以把未確認融資費用理解為利息,那麼各年支付價款的現值=3000000×1.8334=5500200元為本金,回兩年後的本息和答6000000元。因此,這個問題其實就轉化為第一年末的利息費用是多少。
顯然,第一年的利息費用=5500200×6%=330012元。

2. 老師您好,麻煩您幫我解答一下問題,是有關無形資產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的,我有些弄不清了。。謝謝~~

同學,你好!
你可以把未確認融資費用理解為利息,那麼各年支付價款的現值=3000000×1.8334=5500200元為本金,內兩年後的本息和容6000000元。因此,這個問題其實就轉化為第一年末的利息費用是多少。
顯然,第一年的利息費用=5500200×6%=330012元。

3. 未確認融資費用第二年攤銷額

2011年12月31日
應攤銷的未確認融資費用=4973.8*10%*3/12+[4973.8-(2000-497.398)]*10%*9/12=384.68
如果各期沒有付款,是到期一次行付款的內話
攤銷額=(長期應付款余容額-未確認融資費用+上期攤銷額)×10%

如果各期有付款,還要扣減各期付款額
文字的話說不清楚,你看看計算過程好好領悟一下,如果要完整的計算過程我再寫給你

4. 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怎麼理解

未確認融資費用反映的是融資租入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長期借款所發生的應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的未實現的融資費用,這是融資而應承擔的利息支出在租賃期內的分攤。長期應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確認融資費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兩者相減後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長期應付款-期初未確認融資費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這個期初的本金×實際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應確認的利息費用,即本期應攤銷的未確認融資費用。

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開始日,按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借記「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科目,按最低租賃付款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採用實際利率法分期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借記「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購入有關資產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本科目。

5. 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有原始單據嗎

摘要 你好,根據你提供的信息來解讀,未確認融資費用是指融資租入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長期借款所發生的應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的未實現的融資費用。 一般沒有,並沒有實際發生,往往沒有單據。

6. 無形資產出售時長期應付款和未確定融資費用怎麼處理

購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102
貸:銀行存款
102
12.31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78(18*10-102)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8
賬面價值=102+78=180

7. 購買無形資產未確認融資費用怎麼攤

您好,會計學堂鄒老師為您解答

按長期應付款的規定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攤銷就是了

歡迎點我的昵稱-向會計學堂全體老師提問

8. 無形資產出售時的累計攤銷包括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額么

不包括的,這是兩個概念,累計攤銷一般只做無形資產攤銷的。

9. 關於無形資產現值、未確認融資費用

現值=1000000+1500000*1.7833=3674950
未確認融資費用=4000000-3674950=325050

借:無形資產3674950
未確認融資費用325050
貸:長期應版付款權300000
銀行存款100000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