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竄貨」還是商標侵權
案情介紹:
2011年5月30日,江北工商分局接到舟山某工商分局來函及相關材料,稱寧波路林市場個體戶董某銷往舟山個體戶沃某的100箱(600瓶)香格里拉大藏密牌青稞酒(以下簡稱「青稞酒」)是侵犯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商標權的商品,相關材料里有投訴書和鑒定證明書(僅從外觀鑒別),沃某未及銷售的456瓶青稞酒已被舟山某工商分局查扣,並按商標侵權進行處罰。
經調查,董某稱,因青稞酒在舟山市場需求比寧波旺盛,價格比寧波高,為多賺些錢,他於2011年4月10日就從寧波二號橋市場胡某處以170元每箱的價格購進100箱這批青稞酒,並於4月19日以190元每箱的價格銷售給舟山沃某。胡某稱,該批酒事實上是正品青稞酒,因得知董某要將這批酒銷往舟山,但香格里拉酒業公司,為增加銷售業績,並為逃避生產商懲罰(生產商實行地區差別價格,禁止不同地區青稞酒相互流通),其擅自用砂輪把瓶口封紙上的「華伊酒庄」和瓶肩上的「11848」字樣打磨掉,然後擅自委託他人仿冒印製了新的商標標識(僅少了「11848」字樣)更換了酒瓶上原來的商標標識。
另查明,這批酒與正品青稞酒有兩個顯著區別:一是,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處各有近兩平方厘米左右不規則的打磨缺損痕跡,而在正品青稞酒的相應位置,瓶口封紙上標的是「華伊酒庄」字樣,瓶肩上是「11848」鋼印字樣。二是,該批酒的商標標識與正品青稞酒的商標標識上粗看基本相同,都有「香格里拉?」、「大藏秘?」等字樣,但細看後發現,後者商標標識上幾十個小字「11848」是前者所沒有的。同時查明,「華伊酒庄」字樣表明這批酒是寧波華伊酒庄從香格里拉酒業公司訂購並投放寧波市場的,「11848」則是該批酒在寧波銷售的地區編碼。上述字樣是生產商用來懲罰跨地區銷售的總經銷商及二級經銷商的依據。「香格里拉」、「大藏秘」是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在青稞酒上的注冊商標。
意見分歧:
對該案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執法人員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董某銷售的包裝上帶有打磨痕跡的青稞酒的行為構成了商標侵權。因為生產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很熟悉,能以專業的眼光鑒別是否假冒產品,既然生產廠家出具了鑒定報告證明該批青稞酒不是其生產的產品,就應當按照商標侵權進行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董某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理由如下:從該批青稞酒與正品青稞酒的外觀比對來看,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被打磨掉的有可能是「經銷商的字型大小名稱和地區編碼」,因為制售假冒產品的人,總會想方設法使其產品看起來更像正品貨物,而不會故意留下明顯的磨損痕跡,讓消費者很容易產生懷疑。再者,生產商因抓不到懲罰「竄貨」經銷商的有力證據,轉而利用工商部門打壓這些經銷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情況下,僅憑生產商的鑒定報告,就認定董某銷售的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理由並不充分。
第三種觀點認為:董某的行為構成了商標侵權行為。理由在於,雖然,從本案調查的各種情況綜合分析,該批青稞酒的瓶口封紙和瓶肩被打磨掉的有可能是「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區編碼」,也即董某所經銷的該批青稞酒本身有可能是正品的香格里拉青稞酒,但是,該批青稞酒的商標標識是胡某未經過生產商同意擅自委託他人印刷並更換上去的,所以,這些商標標識是假冒標識,進而黏貼了假冒商標標識的正品香格里拉青稞酒也構成商標侵權商品,因此,董某的行為構成銷售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的違法行為。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即董某的行為不構成銷售侵犯他人商標權的青稞酒的違法行為,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僅憑生產商的外觀鑒定報告就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過於輕率。既然涉案的經銷商和生產商對這批青稞酒是否屬於假冒產品存在相互矛盾的意見,在本案中,生產商就是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根據最佳證據規則,其提供的證據的可信度比較低,其鑒定結論的真實性還有待檢驗和印證。如果沒有其他證據進行印證,僅憑生產商自己出具的鑒定報告就認定該批青稞酒是假冒商品,理由並不充分。
第二,如果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則難以排除合理懷疑。從我們的執法經驗和生活經驗可知,制售假冒產品者,為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總會千方百計使其所制售的假冒產品從外觀上看與正品貨物一摸一樣,唯恐其被人看出破綻,因而,假冒產品很容易蒙蔽消費者的眼睛。而本案中,董某所銷售的青稞酒,普通消費者從外觀上很容易看出明顯的破損痕跡,這不符合制售假冒產品者的普遍心理,也不符合假冒產品以假亂真的特徵。如果我們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那麼,造假者為何違背常識制售有明顯缺陷的產品?對此,生產商和執法人員都難以作出合理解釋。也就是說如果認定這批青稞酒是假冒產品,難以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
第三,這批青稞酒很可能是「竄貨」的正品香格里拉青稞酒。從一般市場情況來看,生產商為獲得較高利潤,往往與各地區的經銷商約定只能在其劃定的地區銷售其產品,而不能跨地區流通,而經銷商為獲得較高利潤,違反約定暗中向價格高的地區銷售商品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在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博弈中,生產商往往因抓不到確鑿證據而對違約經銷商無可奈何。香格里拉酒業公司限定其青稞酒不能跨地區銷售的情況確實存在,而青稞酒在舟山比寧波銷路好、價格高,也是客觀事實。基於此,筆者認為,胡某和董某為增加各自的銷售利潤,並逃避生產商的懲罰,相互串通,將正品青稞酒瓶口封紙和瓶肩上的地區標識打磨掉,再更換上新的商標標識,然後由董某銷售往舟山,這種可能性也比較大。
第四,更換商標標識的正品青稞酒也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假冒產品。盡管,該青稞酒的商標標識是未經生產商允許而偽造並更換上去的,但是這只說明該批酒的商標標識是偽造的,不能說明該批青稞酒不是生產商自己生產的,不能說明該批青稞酒本身就是假冒產品。商標的功能就在於區別商品的生產者,而本案中,胡某從青稞酒瓶上撤下的商標標識中含有兩個注冊商標,即「香格里拉」和「大藏秘」,其更換上去的商標標識上仍然含有上述兩個注冊商標,而不是其他商標,不存在混淆商品生產者的情況,因此,不能認定該批青稞酒是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至於胡某擅自委託他人製造假冒商標標識的違法行為則應另行處罰。
2. 貨物在寧波被查了說是商標疑似侵權 急求這樣該怎麼處理
你可以請知識產權律師或工商局商標科的人幫你出出主意。提供你們自主的商標權手續,或能證明你使用該標志歷史的證明材料。如果是使用別人的商標的貨品,應持有商標持有權人授權你使用的合同。
3. 寧波新美心蛋為什麼要改名綠姿
在寧波西餅糕點行業中,「新美心」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了。然而,絕大部分寧波人都難以想到的是,吃了這么多年的新美心糕點,其中的「美心」二字竟是別家企業的商標。昨天,寧波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審理的一場知識產權官司,引起了眾多寧波人的高度關注。
香港「美心」提起訴訟索賠500萬
據了解,在該案中提起訴訟的企業是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據該企業稱,早在多年前,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就已經在中國申請注冊了在第30類的「美心+MEIXIN」商標,糖果、餐飲等商品。在1992年後,香港美心在廣東、上海等地設立了百餘家企業經營「美心」系列食品。
2009年,香港美心偶然發現寧波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舟山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國飯店》雜志上的廣告宣傳,宣傳中突出使用了與「美心」商標相近似的字樣。香港美心據此認為,這兩家企業侵犯了他們的注冊商標權,理應賠償他們經濟損失。另外,由於淘寶網上也有有關寧波新美心的相關宣傳內容,香港美心此次也將浙江淘寶網路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起訴書中,香港美心請求法院勒令寧波新美心和另兩家相關企業停止使用「新美心」字樣,並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兩企業同年先後注冊商號和商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寧波新美心的法定代表人為羅某。最早在1992年6月4日,寧波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就已經被寧波工商部門核准登記使用。
而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同一年的11月20日,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國首次成功注冊「美心+MEIXIN」商標。
寧波新美心公司盡管在經營過程中大力宣傳其企業的「新美心」商號,卻並未將「新美心」或「美心」注冊為商標。該公司在國家商標局申請並獲得注冊的商標有「綠姿」、「紅鑼」等,其中「綠姿」使用得相對較多。但在廣大寧波的消費者中,無論是「綠姿」、「紅鑼」,其知名度均遠不如寧波新美心的「新美心」商號。
寧波新美心稱不會構成混淆
在昨天的法庭上,寧波新美心的代理人針對訴訟進行了辯護。
該代理人指出,寧波新美心的商號(字型大小)注冊時間早於香港新美心的商標注冊日。而按照規定,商業、飲食服務業企業名稱可以適當簡化使用,寧波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的商號中,「新美心」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區分不同市場主體的顯著標志,因此使用並無不當。
同時,代理人還指出,在事實上,寧波新美心公司使用「新美心」商號也不可能與「美心」商標造成混淆誤導。其原因有三。首先,寧波新美心商號經過近二十年的宣傳使用,在寧波幾乎可以說已是家喻戶曉;而寧波消費者幾乎不知道香港「美心」商標。其次,寧波新美心在寧波的美譽度遠超香港美心。第三,香港美心產品和寧波新美心的消費群體不同,根本不會造成混淆。
同一天,浙江淘寶網路有限公司的代理人也在庭審現場為己方做了抗辯。
「新美心案」易讓人回想起「永和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寧波品牌界人士而言,此案極易讓人回想起5年前的「永和豆漿」案。
「該案件與當年的『永和』之爭相類似的是,都是商標與商號之爭。」我市商標品牌專家、寧波市企業品牌保護協會副會長胡越峻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指出。
胡認為,企業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都是知識產權下的識別性標志權,由於管轄機關不同,沖突時有發生。一般而言,判斷相關企業是否構成侵權,應著重考慮以下三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在先權利原則和禁止混淆原則。
4. 寧波慈溪商標注冊寧波慈溪什麼是商標侵權
你好,商來標侵權(Trademark Infringement)即:商標侵權自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七條,規定了七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2.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4.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5.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7.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