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企申報中的研發項目都需要專利支撐么
最好是有專利支撐,專利作為研發項目的成果產出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內證明研發項目的可容行性、創新性和研發人員的研發能力;但是並不是強制要求,因為企業在開展研發項目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失敗導致沒有任何的成果產出,建議企業在高企申報的項目規劃中,盡量避免類似項目出現。
❷ 專利研發和申請細節
據工信部門的數據統計,華為共申請了與終端產品相關的發明專利12000件,外觀專利1000多件,同時已經獲得中國專利授權1600件,歐美等境外專利授權500多件,目前華為消費者業務以1300件左右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
2016年,華為向世界遞交了一份無比震撼的成績單,年收入預計將達到5200億元,同比增長32%,華為手機預計發貨量為1.39億台,整體提升39%,華為銷售業務收入1780億元,同比增長,研發投入83.58億歐元,超過蘋果的74.1億歐元,排名全球第八。
以下幾個專利是小編比較喜歡的:
列陣鏡頭
在倫敦展會上,華為帶來了全新變革的創造-Twin-lens孿生鏡頭,華為選擇大力創新,通過加入第二顆攝像頭來提高成像質量,兩顆鏡頭分別為RGB和黑白圖像感測器,RGB彩色鏡頭負責捕捉色彩信息,黑白鏡頭則為強調細節,最後後台將兩者結合起來,為用戶帶來更為真實的圖像。
自己研發的晶元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華為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晶元,用於華為手機獨家使用,記得華為P9,使用者很多的一款產品,P9強大的使用了海思麒麟955的處理器,一顆是華為自認為手機業務超越三星甚至是蘋果的晶元,華為不斷的研發,創新,優化和改進讓海思跟著麒麟950系列的誕生有了和高通叫板的權利,華為的處理器也變得越來越好用,強大的性能,從華為Mate9的處理器麒麟960,性能殘暴,相信華為會不辜所望,很快更加先進的麒麟970會與大家見面了。
虛擬三天線,信號滿滿
手機的主要最初用途大家都無所爭議吧,就是簡單的收發簡訊,打電話,最煩惱的是手機打電話掉線,無法發出簡訊的時候,金屬化的手機使得自身信號的接收有了很大的障礙,在華為P9上獨家的三天線設計,一體化的金屬機身,不影響美感,同時也加強了手機自身的信號,虛擬的三天線設計可以有效減少電磁波干擾
華為的這些專利有沒有撼動過大家,國產手機的強大已經遠銷海外了,說說大家都用過哪些強大的華為手機。
❸ 關於研發專利申請的歸屬問題
1、發明人。專利發明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專完成發明創造過程屬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例如試驗員(檢驗員)、描圖員、機械加工人員等,均不是發明人。
2、創造性貢獻的認定:對於何為「創造性貢獻」,我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也無具體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對創造性貢獻進行認定時,應當分解所涉及技術成果的實質性技術構成,提出實質性技術構成並由此實現技術方案的人,是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本律師認為提出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和由此實現技術方案的人,可以認定為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包括「在課題研究中作出總體設計構思,並且提出的技術方案具有先進性、創造性、實用性;在技術成果完成過程中,對關鍵技術問題起到了骨乾和指導作用;始終負責該課題研究,並為解決關鍵技術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
3、結論:另外兩人所進行的僅是檢驗性工作,不能成為發明人,不享有專利申請權。
❹ 大家幫幫忙啦!請問專利申請和項目申報是一回事嗎有何區別
不是一回事。來 申請專利是向國自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並繳納費用和專利申請文件,包括請求書、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等等。審查過程持續1-3年最終可能授權也可能不授權。授權後每年要繳納年費以維持專利權有效。 報項目有可能是向科委或者當地的某些相關部門提交項目申報書、檢測報告等資料,等待審批。 重要的是,如果報了項目,技術內容公開,就不能申請專利了。但是反過來,先申請了專利,即使是第二天再去報項目,也不會因為公開來影響專利授權。
❺ 產品先研發,後申請專利有什麼後果
研發跟申請專利,一般都是並行的,而非先後進行。項目結題總結的之時,也就是專利布局總結之日。
對一些重要的研發項目,有時候,甚至會在方案成熟之前,即遞交專利申請,等到方案成熟之後,再優先權遞交新申請。
❻ 做過項目研發的進來!項目專利申請的同時可以找公司合作么注意什麼
專利如果得到授權,專利權是從申請日算起的。所以專利申請受理就可以找合作了。為了你的權利,最好以個人名義申請。以後需要時再考慮轉讓給公司也不遲。
❼ 請問高企認證中,所研發項目的項目與取得的著作權等專利證書有什麼關系
根據所研發的項目,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是取得了專利權還是軟體著作權,這個是有要求的
❽ 一個科技項目申請的流程,比如說包括申請、受理、立項等等過程;還有就是專利申請的大概流程
科技項目申請流程:
1、申報單位依據科技項目指南編寫項目申報書及相關材料;
2、申報單位提交申報書及相關材料;
3、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立項;
4、立項項目單位與科技局簽訂項目任務書;
5、項目實施單位按照任務書的要求組織實施;
6、項目完成後實施單位提交項目驗收總結報告;
7、科技局對實施項目組織驗收。
專利申請流程:
(一)發明專利的申請
1、 發明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
2、 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 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2) 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3) 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4) 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
(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1、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告—授權。
2、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請求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2)說明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書內容的撰寫應當詳盡,所述的技術內容應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閱讀後能予以實現為准。3)權利要求書:說明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
4)說明書附圖:實用新型專利一定要有附圖說明。5)說明書摘要:清楚地反映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的要點以及主要用途
(三)外觀專利的申請
1、 申請外觀專利的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步審查—公告—授權。
2、 外觀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請求書:包括外觀專利的名稱、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名稱、地址等。外觀設計圖片或照片:至少兩套圖片或照片(前視圖、後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左視圖、右視圖,如果必要還是提供立體圖)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必要時應提交外觀設計簡要說明。
(8)項目研發和專利申請擴展閱讀:
專利申請:一項發明創造必須由申請人向政府主管部門(在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照法定程序審查批准後,才能取得專利權。
在中國,發明創造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階段,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獲得授權之後,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此時,申請人就是相應專利的專利權人。
❾ 科研和專利有什麼區別
1、領域不同:科技成果涉及的技術領域比專利涉及的技術領域寬。從專利保護客回體的內容看,應當包括各答個技術領域,但是各國政府為國家的安全利益和重大經濟利益,有些領域的發明創造暫不授予專利權。
2、技術的規模不同:科技成果一般是國家、省(或部)、市政府部門下達科技攻關計劃,由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承擔完成。專利技術既可以是單位完成的生產方法、工藝方法項目、產品科研項目,產品改造、技術革新項目,也可以是個人完成的小發明創造。
3、技術的成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相比,前者的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後者的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
(9)項目研發和專利申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申請人以電子文件形式申請專利的,應當事先辦理電子申請用戶注冊手續,通過專利局專利電子申請系統向專利局提交申請文件及其他文件,也可以委託專利代理機構進行電子遞交。
申請人以書面形式申請專利的,可以將申請文件及其他文件當面交到專利局的受理窗口或寄交至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受理處(以下簡稱專利局受理處)。
❿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項目中的技術成果申請的專利被駁回了,該研發項目還能進行研發項目加計扣除嗎
在高企評定中,對於知識產權的類型分為:Ⅰ類:發明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葯、國家一級中葯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就專利而言,重點是發明專利,從提交申請到授權,大概需要2~3年,難度比較大。所以評分也相對比較高,1件Ⅰ類知識產權可以拿7-8分。
Ⅱ類: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體著作權(不含商標)。Ⅱ類知識產權獲取時間實用新型和外觀8~14個月,獲取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軟體著作權屬於登記制度,時間上幾天到幾個月時間不等。所以5件以上Ⅱ類知識產權最高只能拿6分。而且有效期內僅可使用一次。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大部分企業還是固有的思維,提前2~3個月准備即可。認為沒必要那麼早准備。實際上,隨著專利審查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申請了專利,短時間並不能獲得授權,且一旦滿打滿算申請了專利,如果出現了駁回,則會影響評定。
正確的做法是,在企業希望評定高企企業的前幾年,就應該提前布局,一旦有了好的產品或者方法工藝,就能作為自主知識產權進行准備和申請了。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不至於太被動,產品申請專利的關聯性很大,且可以用於申請其他項目;另一方面,可以帶動產品的發展,不斷獲取新的專利技術,實現連貫性操作。
2018接近尾聲,2019年即將到來,有計劃參與高新企業評定的企業,可以提前布局和准備起來了哦。如果擁有足夠強的意識,加分項高的發明專利,都可以提前准備哦。特別是,相關發明人在申請專利後,與企業評比項目相結合,對於個人職稱評定、對於企業項目評定,更是一舉兩得。
有些企業或許認為,搞專利太難了,還不好授權,捨不得費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專利技術隱藏在企業的不斷革新中,一些技術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