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炭匠

馬鞍山炭匠

發布時間:2021-10-29 19:59:46

❶ 古代人不用上班,錢從哪裡來呢

首先,要鄭重糾正下,誰說“古代人不用上班”?

雖說古代科技與經濟條件落後,但“上班掙錢”這事兒,距離古人的生活並不遙遠。比如看看明王朝的世情百態,就知古代的“上班族”,那是大有人在。

首先說說一群古代公認的“上班族”:官員們。別管官大官小,都要靠“上班”來拿俸祿。明朝的官員“工資”,一直被人吐槽太低,但結合當時的經濟水平,就知真不算低。

若干年後,明王朝那流民四起,中原大亂的景象,看看這時“棄田”的農民,就足以看到,多少繁榮下的危機。其實,“古代人不用上班”這個話題,很外行,但以此為視角,也能看到多少變革與興亡。

看過這樣的“上班”景象,也就看懂了常被津津樂道的“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後期社會的劇變,乃至國運的變化,多少的細節,就藏在其中。

❷ 古代人的工資是從哪裡來的,都靠什麼收入呢

雖說古代科技與經濟條件落後,但“上班掙錢”這事兒,距離古人的生活並不遙遠。比如看看明王朝的世情百態,就知古代的“上班族”,那是大有人在。

首先說說一群古代公認的“上班族”:官員們。別管官大官小,都要靠“上班”來拿俸祿。明朝的官員“工資”,一直被人吐槽太低,但結合當時的經濟水平,就知真不算低。


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就在“上班族”的精巧勞作里,不知不覺就在改變。

明王朝那惹人艷羨的繁華,只看這些景象,就可看到多少緣由。當然,繁華之下,也有危機。

比如在看上去不需要“上班”的明朝農村,“上班族”也不少見。以明代《嘉興府志》的記載,明朝中期的農村自耕農,還是傳統的“男耕女織”模式,農民們從春分起就開始勞作,春夏之交時插秧,秋收後還要育晚苗,冬初收割晚稻。家裡的妻子老母,每年也要勤於紡織,幾乎“每天不肯空閑”。全家一年到頭,都是圍繞著土地打轉,不“上班”卻比“加班”還累。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情況卻也有不同。在很多地區,農民們已經不把“種地”當作唯一的出路。一是由於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並嚴重,賦稅徭役大多“甩鍋”到苦農民頭上,比如在明末的河南,以《過庵遺稿》里的記載,哪怕遇上風調雨順的年景,有一百畝土地的農民,全年種地的收入,扣掉耕牛等成本,也就8000文左右,只夠繳納“差錢”。一年汗滴子摔八瓣,竟混個“肚圓”都難。於是大量農民,每年都扔下土地逃亡,成了“流民”。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炭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