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場經濟條件如何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簡單點說呢 市場經抄濟條件下 常用的方法是政府將公共項目和服務承包出去也就是常說BOT
藉助私人投資建設原來要由政府開發的基礎設施
具體可以詳見網路詞條http://ke..com/view/41797.htm?fr=ala0_1_1
Ⅱ 您認為當前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能力如何
第一復,看區域,大城市可以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其他地區則不然;
第二,這類投資帶有典型的偏袒式投入,單單從大學教育而言,南北優質大學數量可見一斑;
第三,政治主導模式;
第四,中國經濟看似非常好,其實根本是一個殼子,自己的民族實力沒有有效發展起來,這個也與公共服務這塊有關聯。
整體來說,是一個衍生產物,都是一樣特點的。您可以看看公共服務投資的資金來源與流向,您就多少了解上述情況了。
Ⅲ 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有什麼不同嗎
首先是體現形式不同,公共產品有可能是物質形式的,而公共服務幾乎都是意識形態的,再者,公共產品就包括了公共服務,服務是產品中叫特殊的無形的一種。
Ⅳ 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什麼是政府的經濟職能而不是社會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我國政府主要有三大經濟職能:
宏觀經濟調控職能;
提供公共產品的服務;
市場監管,社會管理。
Ⅳ 如何區分純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
1、純公共產品是指每個人對這種產品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嚴格地講,它是在消費過程中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品,是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減少別人對它進行同樣消費的物品與勞務。純公共產品不僅包括物質產品,同時還包括各種公共服務。
2、准公共產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它介於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如教育、政府興建的公園、擁擠的公路等都屬於准公共產品。對於准公共產品的供給,在理論上應採取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的原則。
可以參考下圖:
(5)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存在交叉的擴展閱讀:
根據對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滿足條件,公共產品被分為純公共產品(pure public goods)與准公共產品(quasi-public goods)兩個類別。
公共產品(Public good)是私人產品的對稱,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公共產品,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
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Ⅵ 政府應當是公共產品的唯一提供者,這句話對不對,如果錯,錯在哪裡
不對 因為公共產品是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 有四種分類的 所有的公共專產品都讓政府提供屬 會加大政府財政支出 從而增加稅收 故實際上 政府可以對市場經濟中的願意提供公共產品的企業進行補貼或一定程度上的壟斷地位 來達到由市場提供公共產品的目的
Ⅶ 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要遵循哪些原則為什麼
非排他性,非競爭性
Ⅷ 「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是並列的嗎
「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是並列的嗎?
目前,我們對實行政府體制改革、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使政府能夠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共識。但是,面對著改革的挑戰以及對新問題和新領域的探索,對一些基本概念仍有弄清楚的必要,譬如說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各自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在一些人的表述中,公共服務是與公共產品並列使用的。如常可以看到:「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如果「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這兩個措詞所表述的內容是一樣的,那麼就沒有必要同義詞重復使用。既然將這兩個措詞並列使用,那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分別是指什麼呢?這里,很容易被理解為是將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當成相對應的,各有其內涵與外延的概念。即根據產出的不同形式,政府可提供兩種類型的產出,一種是公共產品,即政府產出的產品形式;另一種是公共服務,即政府產出的服務形式。在經濟學中,產出可以分為產品和服務兩種形式。它們的區別在於:產品是有形的產出,而服務是無形的產出;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在時間與空間分離,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則是時空一體的。在這個意義上,政府的產出同民間的產出是一樣的,政府的有些產出是有形的,如所供應的水、電、氣等;有些產出則是無形的,如教育、醫療、保健等。按照上述邏輯推理,有形的公共產出似應是公共產品,無形的公共產出則應是公共服務。
但是,這里會出現一個很大的誤解和混淆。在經濟學中所創造和使用的公共產品這一措辭,是有其特定的含義的,並不是從政府產出的產品物質形式去定義的。薩繆爾遜(薩繆爾遜,《經濟學》第82頁,第1192-1203頁)在闡釋公共產品這一概念時,並不是將其當作政府行為的一種結果,而是當作具有特定性質的一類物品。他在說明公共產品時,所使用的例子有國防、安全、燈塔、法治和秩序、交通設施、醫療保健、環境、以及科研與教育等。可見,在他的分析中,公共產品並不是因其產出的實物形式而同公共服務相對應的一個概念。薩繆爾遜認為,作為人類行為的結果或者產出, 其中有一些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是公共產品。被稱作公共產品的這些產出, 存在著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差異,或所謂的外部效果。當一種產出的社會效益大於產出提供者的私人效益時,稱作具有積極的或者正的外部效果,反之,則具有消極的或者負的外部效果。具有外部效果的產出就是公共產品。對公共產品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即一個人對公共產品的消費並不會排斥或者減少其他人對公共產品的消費。
薩繆爾遜在分析公共產品這一概念時,不是將公共服務、而是將私人產品作為其對應概念。在他看來,私人產品就是不存在外部效果的產出。薩繆爾遜在論述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這一對概念的同時,還進一步使用了市場產品和集體產品這一對概念。市場產品是由市場決策、配置而產出的,而集體產品則是由政治和政府決策而產出的。由此可見,所謂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是針對產出的特定屬性而言,而所謂的市場產品和集體產品是針對產出的機制、方式和制度而言。
迄今我還沒有看到有人在並列使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時候能夠明確地令人信服地區分和定義這兩個概念。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並列使用是一種理論上和邏輯上的錯誤。這樣做無助於理解和解決問題,而只是表現出在基本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實際上,根據各種相關理論,當談到公共產品時,其中是包含了公共服務的;而談到公共服務時,其中也是包含了公共產品的。
Ⅸ 公共服務,就是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
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
Ⅹ 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什麼是政府的經濟職能而不是政府的社會職能
1.經濟職能——主要是指: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內共服務。
2.服務職能——主要是指容: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3.政府職能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政府的職能之間存在互相包容和交叉重疊的關系——政府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與政府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有交叉。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內容較狹窄,僅限於與經濟有關的服務,如提供經濟信息服務、咨詢、引導之類(側重強調政府為經濟發展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的內容則要寬泛得多(側重強調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4.促進就業的措施,既屬於經濟職能,也屬於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你可以這樣理解:
要促進經濟發展,政府必須促進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勞動者就業提供信息咨詢,就這屬於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
政府要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改善民生,就必須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就業,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服務:比如以上所說的加強培訓、發布信息、提供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