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第三屆書法展入展名單
第三屆安徽書法大展獲獎、入展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一等獎(5人)
王 濤 石海松 季 永 苗太林 薛根元
二等獎(10人)
周繼中 任 娟 王世星 陳道林 范士華 朱子玉 李冰林 杜鵬飛 李利軍 盧紅星
三等獎(15人)
史文濤 馬端兵 彭軍見 范振海 葉 靖 徐世慶 趙廣曙 蘇海東 劉 銳 李 燕 朱子敬 鄭鵬程 施桂紅 李 彬 張兵民
安慶市(12人)
華歷進 許貽旺 王東徽 何小燕 畢大莉 朱氤鵬 葉核成 葛良勝 張勝奇 余龍生 李 飛 楊尚森
省外安徽籍(7人)
邵玉祥 李世水 崔 鵬 鄭海松 張 寧 王建業 於立松
池州市(2人)
吳振興 左正華
馬鞍山市(12)
王 飛 唐平甲 王名勝 張太明 喬延雯 金 勇 戴 瑞 鄧大強 方恆侖 耿君豪 蘭業鋒 徐 劍
滁州市(32人)
鄧 宏 常道江 戴 武 王伯陽 趙發龍 孫運匯 羅傳厚 魯幫瓊 程德寧 黃 利 徐潮江 楊 峰 董澤武 許慶國 田春林 許正波 裴家瑞 曹平男 方 洪 張 勇 金興民 梁傳寶 李明成 夏繼德 槽豐華 熊海南 郭建軍 尹永林 許文生 徐宏勤 徐士彬 常道淮
六安市(7人)
於林森 胡仁球 朱南芳 史秀前 李道春 文耀輝 汪南兵
淮南市(18人)
許向陽 李安華 張 雷 姚 琪 王 雅 蔣 奎 何 芳 任安全 馬鳳光 朱文軍 王懷舉 李多虎 文安發 張 林 朱國好 李家銘 李 靜 李樹丞
蚌埠市(13人)
徐海瑞 楊 俊 張新宇 單 峰 張會銀 史 敏 邱 紅 楊 濤 陳 鋒 胡海利 王 濤 陳金釗 高 鵬
銅陵市(8人)
姚時進 楊龍培 譚 巍 丁文你 繆 怡 周 馨 劉忠義 宋振州
黃山市(4人)
王立場 胡忠義 沈學文 周流俊
宣城市(14人)
楊建軍 黃朝江 陳素萍 景明勝 孫光林 唐 煒 程天光 甘恢明 殷海書 熊 毅 李 庭 周曉美 蔣興華 程玉隆
蕪湖市(7人)
王 宏 任科峰 田 俊 吳 楚 徐茂生 錢文柱 汪國金
合肥市(43)
張 勇 方 輝 胡令旭 賀鐵牛 王 鏹 劉雲鵬 嚴春秀 蔡登高 翟建彪 王成林 陳敏權 徐宏靜 陳 強 楊文瀏 江健龍 陳昌勝 邵 鑫 王 靜 徐玉青 張 嵩 荀鷹松 岳世清 吳勁松 岳 曲 謝康雷 劉 敏 何 昊 吳文平 孫應忠 郭洪海 張純石 許文俊 周龍九 蔣一鵬 洪立新 沈華峰 廖勝明 汪勝鴻 謝道佑 張業建 陳 智 郭剛舉 王為良
亳州市(14人)
楚珍珍 蘇 奎 崔明貴 魏本永 李夢凡 任 峰 王廷才 吳青松 王振華 管成慶 韓援朝 靳燦堂 梁景堂 李 哲
淮北市(12人)
王廣輝 晁亞洲 管宇傑 屈華忠 李 海 姚志軍 王繼春 陳體軍 高登月 隋 坤 陳 鑫 李建設
省直(19人)
李光發 丁 先 王 進 賈佑宏 葛獲苓 黃傳峰 晉之華 溫 祥 潘偉城 魯 地 劉 才 張亞渠 肖寧波 李延寶 陳 萍 潘 軍 胡建瑜 陳鴻海 孫 進
宿州市(30人)
郭 峰 劉朝為 張 照 李 佳 唐 亮 董守利 賈同宇 馬一恆 黃姝君 李 佳 王 永 王 錳 劉雪慶 劉 猛 楊繼乾 龐夫玉 劉邦景 周新成 周麗亞 劉德峰 張光旭 陳光輝 黃 錚 邵 晨 沈維祥 尹凡嘉 馮 傑 黃 奇 馬 峰 李勝春
阜陽市(48人)
李天賀 段振祥 李 峰 董磊 郭 暉 侯玉林 王有志 丁 銳 張士虎 戒常輝 王永輝 李 挺 劉建華 周振國 肖鵬飛 周 鑫 侯仁明 王振華 盧 火 李 龍 任 峰 湯干賢 韓 萍 趙子佩 王 盛 周 麗 郭敬丹 谷騰飛 馬 騰 殷曉山 劉耀華 胡繼江 劉 廣 來永岐 楊少華 徐 明 王建濤 董忠美 朱 輝 崔中保 陳 凱 張 青 韓玉美 榮 振 鄒富秋 劉維遠 徐華剛 張華東
『貳』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的組織機構
為更加全面地開展安徽書壇工作,經省書協主席團研究並集體充分醞釀,省書協成立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篆刻、刻字、學術、教育、發展等十個專業委員會。
楷書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女)張宇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秘書長:石海松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錳、史秀前、葉武、任娟(女)、劉興貴、何昊、吳廣水、楊興玲(女)、陳若海、陳愛琴(女)、單凌雁、徐世慶、謝洪傑草書委員會主任:張兆玉副主任:吳禮奇 管洪生秘書長:王濤(合肥)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方斌、牛耕地、王濤(合肥)、李勝春、江健龍、閆安、吳前琪、張曉東、張悠炳、張德林、李明(蚌埠)、陳士恆、單桂體、姚時進、賈佑宏隸書委員會主任:余國松副主任:余龍生 方洪秘書長:凌斌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騰、文耀輝、吳楚、李彬(亳州) 、杜鵬飛、金友華單峰、周茂建、周繼中、岳曲(女)、趙厚洋、凌斌、殷海書、潘偉城、歐新中
篆書委員會主任:許雲瑞副主任:張業建 潘克軍秘書長:張業建(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端兵、朱子敬、張勇、張華東、楊文瀏、汪國金、汪敏文、邵晨、陳冰、陳道林、范振海、徐明發、郭敬丹、葛良勝、臧文祿行書委員會主任:桂雍副主任:胡村 王金泉 王春昉(女)秘書長:史培剛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史文濤、史培剛、白鶴、張蕾(女)、李紀永、李原野、楊少華、邵鑫、陳曉輝、周軍、季永、郭峰、梁啟忠、童樹根、謝道佑篆刻委員會主任:王亞洲副主任:方斌 戴武 宋振洲秘書長:蔡昊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健、尹永林、方慶俊、方有新、王健峰、李飛、汪敏文、邵晨、張林(女)、歐陽衛東 、范振海、崔明貴、黃敬東、董磊、蔡昊刻字委員會主任:方茂鴻副主任:陳輝 陳曉輝秘書長:陳輝(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顯吉、王健峰、劉慶海、朱寶華、許正波、吳達兵、李明(六安)、李多虎、李國生、李家銘、鍾為才、陶啟富、曹樂平、黃百新、黃健松學術委員會主任:傅愛國副主任:韓書茂 陳智秘書長:陳智(兼)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俊、王靈均、劉雲鶴、張斌海、李明陽、汪鈞、陳祥明、胡長春、趙凱、唐佳、秦金根、袁玉立、曹春明、蔣耀輝、虞衛毅教育委員會主任:傅愛國副主任:劉雲鵬 盛文運 王濤(馬鞍山)史培剛秘書長:左其琨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道和、左其琨、劉衛東、劉洪濤、庄華鋒、朱吉玉、江河、李傑、杜繼雙、汪德平、經士湖、祝中俠、郜錦強、徐健、魏豐年發展委員會主任:吳雪 李士傑副主任:李光發 陳萍(女) 金友華秘書長:劉重秋(女)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萬家為、鄧少君、劉重秋(女)、孫旭東、何海波、李克舜、楊保禹、陳飈、陳永年、陳建國、陶雲、盛軍、葛和友、謝發斌、薛文強
楷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石海松
秘書長:石海松(兼)
副秘書長:何昊 李哲
委員:
王錳 謝宏傑 葉武 任娟 劉興貴
徐世慶 張照 施桂紅 陳愛琴 楊興玲
葉靖 程正德 盧火 丁子同 趙凱雲
許向陽 徐朝江 晁亞洲 袁文長 陸榮慧
張雪峰 汝曉春 陸全如 陳若海
草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姚時進 張悠炳
秘書長:陳自標
副秘書長:潘軍
委員:
李明(蚌埠) 張曉東 李勝春 周軍
王宏 方輝 吳勇 陳士衡 陳凱
李原野 牛耕地 何厚德 王盛 江健龍
吳前琪 管洪生 劉軍 張文潮 李延寶
李利軍 江毛安 蘇海東 史明潔 袁少厚
隸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吳禮奇
副主任:袁誠邵 鑫凌斌
秘書長:杜鵬飛
副秘書長:歐新中 劉才
委員:
方洪 張勝奇 李劍 周茂健 史文濤
馬騰 李家銘 李樹丞 潘偉成 李彬
釋常弘 汪平 吳楚 文耀輝 單峰
殷海書 洪震 范士華 岳曲 王立場
劉 平
篆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張業建 蔣興華
秘書長:盧紅星
副秘書長:楊文瀏 馬端兵
委員:
陳兵 張勇(天長) 李冰林 丁銳
朱子敬 張華東 汪國金 李明(六安)
臧文祿 胡令旭 楊峰 任峰 宋振洲
蘭葉鋒 汪勝鴻 王建濤 葛良勝 劉銳
李仁超
行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金泉
副主任:史培剛 胡村 郭峰
秘書長:王濤
副秘書長:季永賈 佑宏江 鴻超
委員:
凌海濤 張蕾 李紀永 朱子瑜 朱國好
王趙春 左正華 謝道佑 趙凱 邵玉祥
薛曉東 周流俊 史秀前 劉曉明 徐士彬
賀鐵牛 苗太林 袁海燕 劉忠義 胡建瑜
篆刻專業委員會
主任: 方斌
副主任: 戴武 方有新 汪敏文
秘書長: 范振海
副秘書長:張林(女)
委員:
方慶俊 黃敬東 盛軍 王健峰 邵晨
崔明貴 宋振洲 尹永林 董磊 歐陽衛東
陳道林 蔡昊 郭剛舉 張磊 李飛
謝智勝 徐明發 董建 龍駒 張偉
蔡登高
刻字專業委員會
主任:陳輝
副主任: 李國生 董宜夫 孫建
秘書長:孫建(兼)
副秘書長:湯德勝委員:
王顯吉 殷多雲 楊亞東 周水利 沈國雲
鍾為才 姜宏 呂耀坤 裴 培 張如軍
鄭國荃 朱勇 陳亞東 李鴻志 嚴書生
曹樂平 朱寶華
學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桂雍
常務副主任:陳智
副主任:汪軍
秘書長:陳智(兼)
副秘書長:王俊
委員:
錢念孫 袁玉立 陳祥明 李劍鋒 虞衛毅
秦金根 孫永玉 黃金麗 劉雲鶴 唐佳
陳治軍 王健 張斌海 張耕 李旭開
王永華 潘馳勇 方智娟 丁啟順 張朝陽
王靈均
發展交流工作委員會
主任:董昭禮
副主任:高開華 宦朝東 金友華 袁文長
秘書長:袁文長(兼)
副秘書長:劉重秋 薛文強 楊淼
委員:
陳萍 萬家為 陳飈 陳永年 陳鴻海
吳明 孫旭東 何海波 秦遠望 謝發斌
陶雲 王衍平 金剛 張勇(合肥)
媒體工作委員會
主任:陳建國
副主任:戴瑞 周繼中
秘書長:周繼中(兼)
副秘書長:汪勇 陳啟松
委員:
劉少強 周玉冰 羅嘯虎 吳梅森 陳福寶 蔣昭君 路思良 施用虎 黃慶枝 徐華剛
房慶生 汪浩 常道淮 潘祖志 吳之興
文濟齊 張雷 趙先鋒 李坤董 金貴
張麗君
教育工作委員會
主任:任智
副主任:盧鵬 劉雲鵬 陳曉輝 盛文遠
秘書長:劉雲鵬(兼)
副秘書長:魯地 陳敏權
委員:
李光發 陳萍 柯大林 藏躍進 司金城
李輝 米旭東 方傳儒 劉洪濤 趙建國
張宗華 王澤輝 庄華鋒 杜繼雙 孟保躍
李傑 汪德平 江河 陳殿林
『叄』 安徽省第十三屆新人展入展名單
第三屆安徽書法大展獲獎、入展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一等獎(人)
王 濤 石海松 季 永 苗太林 薛根元
二等獎(10人)
周繼中 任 娟 王世星 陳道林 范士華 朱子玉 李冰林 杜鵬飛 李利軍 盧紅星
三等獎(15人)
史文濤 馬端兵 彭軍見 范振海 葉 靖 徐世慶 趙廣曙 蘇海東 劉 銳 李 燕 朱子敬 鄭鵬程 施桂紅 李 彬 張兵民
安慶市(12人)
華歷進 許貽旺 王東徽 何小燕 畢大莉 朱氤鵬 葉核成 葛良勝 張勝奇 余龍生 李 飛 楊尚森
省外安徽籍(7人)
邵玉祥 李世水 崔 鵬 鄭海松 張 寧 王建業 於立松
池州市(2人)
吳振興 左正華
馬鞍山市(12)
王 飛 唐平甲 王名勝 張太明 喬延雯 金 勇 戴 瑞 鄧大強 方恆侖 耿君豪 蘭業鋒 徐 劍
滁州市(32人)
鄧 宏 常道江 戴 武 王伯陽 趙發龍 孫運匯 羅傳厚 魯幫瓊 程德寧 黃 利 徐潮江 楊 峰 董澤武 許慶國 田春林 許正波 裴家瑞 曹平男 方 洪 張 勇 金興民 梁傳寶 李明成 夏繼德 槽豐華 熊海南 郭建軍 尹永林 許文生 徐宏勤 徐士彬 常道淮
六安市(7人)
於林森 胡仁球 朱南芳 史秀前 李道春 文耀輝 汪南兵
淮南市(18人)
許向陽 李安華 張 雷 姚 琪 王 雅 蔣 奎 何 芳 任安全 馬鳳光 朱文軍 王懷舉 李多虎 文安發 張 林 朱國好 李家銘 李 靜 李樹丞
蚌埠市(13人)
徐海瑞 楊 俊 張新宇 單 峰 張會銀 史 敏 邱 紅 楊 濤 陳 鋒 胡海利 王 濤 陳金釗 高 鵬
銅陵市(8人)
姚時進 楊龍培 譚 巍 丁文你 繆 怡 周 馨 劉忠義 宋振州
黃山市(4人)
王立場 胡忠義 沈學文 周流俊
宣城市(14人)
楊建軍 黃朝江 陳素萍 景明勝 孫光林 唐 煒 程天光 甘恢明 殷海書 熊 毅 李 庭 周曉美 蔣興華 程玉隆
蕪湖市(7人)
王 宏 任科峰 田 俊 吳 楚 徐茂生 錢文柱 汪國金
合肥市(43)
張 勇 方 輝 胡令旭 賀鐵牛 王 鏹 劉雲鵬 嚴春秀 蔡登高 翟建彪 王成林 陳敏權 徐宏靜 陳 強 楊文瀏 江健龍 陳昌勝 邵 鑫 王 靜 徐玉青 張 嵩 荀鷹松 岳世清 吳勁松 岳 曲 謝康雷 劉 敏 何 昊 吳文平 孫應忠 郭洪海 張純石 許文俊 周龍九 蔣一鵬 洪立新 沈華峰 廖勝明 汪勝鴻 謝道佑 張業建 陳 智 郭剛舉 王為良
亳州市(14人)
楚珍珍 蘇 奎 崔明貴 魏本永 李夢凡 任 峰 王廷才 吳青松 王振華 管成慶 韓援朝 靳燦堂 梁景堂 李 哲
淮北市(12人)
王廣輝 晁亞洲 管宇傑 屈華忠 李 海 姚志軍 王繼春 陳體軍 高登月 隋 坤 陳 鑫 李建設
省直(19人)
李光發 丁 先 王 進 賈佑宏 葛獲苓 黃傳峰 晉之華 溫 祥 潘偉城 魯 地 劉 才 張亞渠 肖寧波 李延寶 陳 萍 潘 軍 胡建瑜 陳鴻海 孫 進
宿州市(30人)
郭 峰 劉朝為 張 照 李 佳 唐 亮 董守利 賈同宇 馬一恆 黃姝君 李 佳 王 永 王 錳 劉雪慶 劉 猛 楊繼乾 龐夫玉 劉邦景 周新成 周麗亞 劉德峰 張光旭 陳光輝 黃 錚 邵 晨 沈維祥 尹凡嘉 馮 傑 黃 奇 馬 峰 李勝春
阜陽市(48人)
李天賀 段振祥 李 峰 董磊 郭 暉 侯玉林 王有志 丁 銳 張士虎 戒常輝 王永輝 李 挺 劉建華 周振國 肖鵬飛 周 鑫 侯仁明 王振華 盧 火 李 龍 任 峰 湯干賢 韓 萍 趙子佩 王 盛 周 麗 郭敬丹 谷騰飛 馬 騰 殷曉山 劉耀華 胡繼江 劉 廣 來永岐 楊少華 徐 明 王建濤 董忠美 朱 輝 崔中保 陳 凱 張 青 韓玉美 榮 振 鄒富秋 劉維遠 徐華剛 張華東
『肆』 急找 好的剪板機 刀片廠家
刀片好壞主要是材質和淬火硬度 ,看你剪什麼材料和厚度 , 一般用6CrW2Si材料就行,比較好用。
『伍』 寫描寫景觀的對聯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陽春開物象;
麗日煥天文。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聚來千畝雪;
化作萬家春。
池中荷葉魚兒傘
樑上蛛絲燕子簾
黃鶯鳴脆柳 橫批 新年到
紫燕剪春風
春風吹綠千枝柳
時雨催紅萬樹花 橫批 春意盎然
去歲曾究千里目 鯤鵬展翅乾坤大 國正華年花爛熳 今年更上一層樓
桃李爭春天地寬 人逢盛世壽增添 新春共飲團圓酒 日月有情迎港返
一枝紅杏沾春雨 海峽同澆統一花 山川無恙盼台歸 兩貼春聯噴墨香
豬年大有詩千首 樹沐陽光欣致富 歲歲年豐添美滿 鼠歲豐登酒一船
花承雨露慶發家 家家幸福慶團圓 兩岸三通金光道 雪裡梅花霜里菊
賀歲紅聯增喜氣 一元復始艷陽天 爐中寶劍火中鋼 迎春白李報春和
原野雪消千里綠 九州瑞氣迎春到 綠滿川原山滴翠 神州光澤萬家春
四海祥雲降福來 春回大地路飄香 九州雨順千山綠 且把桃符紀盛世
歲月崢嶸須搏拼 六合風調萬戶豐 常將竹葉報平安 年華瀟灑莫蹉跎
春酒一杯歌兩制 四面青山披錦綉 水水山山處處畫 神州十億盼三通
三江綠水涌春波 家家戶戶年年豐 春光永駐軍人府 糧海棉山豐幾載
舉國江山俱似畫 日照長輝烈士家 桃紅柳綠又一年 滿天春色最宜人
瀟瀟春雨潤桃李 柳綠櫟紅新歲月 春風萬里山山綠 處處園丁育棟梁
鶯歌燕舞艷陽天 旭日一輪處處紅 庭前綠竹迎風舞 果熟糧豐呈富歲
大地春風溫我宅 座上嘉賓對酒歌 花紅柳綠飾新樓 中天日麗到吾家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2)、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騰虎躍幾詩容;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2、武漢黃鶴樓
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3、黃州赤壁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4、九江琵琶亭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繞船時。
5、鎮江北固山多景樓
登樓便欲凌雲去;
臨水應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淵明祠
(1)、說甚神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古今,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流水桃花。
(2)、門前學種先生柳;嶺上長留處士墳。
7、廣州黃花崗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8、楊州梅花嶺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伴取嶺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殘水留得風中勁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揚州二十四橋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安慶徐錫麟烈士紀念樓
登百尺樓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安慶大觀亭:
天開圖畫.美盡東南.落日咽孤忠.戰血醒余千載後
魯酒不溫.高丘返顧.歌風思猛士.江流倒卷萬年來
安慶大觀亭:
片土寄忠魂.聽檻前萬馬.江聲滾滾.驚疑征鼓動
孤城俏戰氣.指窗外二龍.山影蒼蒼.飛入酒杯來
安徽採石磯太白樓:
吾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安徽鳳陽譙樓
王孫不歸,芳草何曾歇
城廓猶是,白雲無盡時
安徽安慶大觀亭
倚檻蒼茫千古事
過江多少六朝山
B
北京韓愈祠:
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陶然亭:
煙籠古寺無人到==樹倚深堂有月來
長戈滿地,一亭獨幽,客子河梁攜手去
把酒問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來
北京頤和園涵虛堂: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頤和園諧趣園:西嶺煙霞生袖底===東洲雲海落樽前
北京頤和園養雲軒
天外是銀河,煙波宛轉
雲中開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題彌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北京碧雲寺:
恐壞雲根嫌地窄==喜看山色放牆低
C
長沙嶽麓三閭大夫祠對聯: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長沙城心閣:
四面雲山都到眼===萬家燈火最關心
長沙屈原賈誼二公祠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D
E
峨眉聖積寺:
半天開佛閣===平地風人家
峨眉洪椿寺:
意靜不隨流水轉===心閑還笑白雲飛
F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天池
福州鼓山
地出靈泉潤海表 凈地何須掃
天生石鼓鎮閩中 空門不用關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私來由
福州西湖李鋼祠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福州西湖開化寺
桑柘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福州烏山琵琶亭::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福州林則徐墓:
風清華表翔無鶴,雲護佳城關玉魚
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佳節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乾坤屹立,獨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連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始開懷
蓮岫聳奇觀,喜百洞壘壘,從此振衣絕頂
虎門留戰績,嘆大江滾滾,更誰擊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廣岩
石室雲開,風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簾風卷,露半天樓閣十二欄干
福建鄭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江山,為天下讀書人頓增顏色
驅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業,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鳳陽譙樓:
相陰陽.度原隰.想前朝創業艱難.只贏得靈寢盤空.江淮帶郭.黍離離滿目舊山河.伊何人斯.頓傷心於青袍白馬
省刑罰.薄稅斂.沐當代深仁浩澤.試看那閭閻撲地.舸艦迷津.瑞靄靄一天新雨露.登斯樓也.豈獨觀乎綠樹紅雲
鳳陽龍興寺:
廟內無僧風掃地===寺中少燈月照明
福建晉江縣草庵:
萬石峰中月色泉聲千古趣==八方池裡天光雲影四時春
福建漳浦縣海月岩石佛
海氣凝雲,雲氣結成羅漢淚===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龍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義==為國家除奸
G
廣東羅浮山酥醪觀
小樓容我靜
大地任人忙
萬壑煙雲留檻外
半天風竹拂窗來
異代景前修,想石榻攤書,竹林懷友
新堂還舊觀,對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廣西桂林桂山書院:桂林無雜木==山水有清音
廣西桂林獨秀峰五詠堂
戶外一峰秀===窗前萬木低
異代景前修,想石榻攤書,竹林懷友
新堂還舊觀,對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廣州白雲山:海上生明月==山中有白雲
廣州雲泉山館:
見山風山水樂水===似隱非隱仙非仙
郭沫若書杜甫草堂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貴陽城北關頭橋
說一聲去也,送別河頭,嘆萬里長驅,過橋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歸哉,迎來道左,喜故人見面,握手還疑夢里人
H
杭州西湖岳飛廟
愛國盡忠,武穆英靈長在
舊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輝
奇禍陷風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貫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應結平權樂
碧血常開革命化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劍花飛上天去
嘔心為長吉語,龍鸞一嘯,詩草還讓君傳
杭州西湖靈隱山
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靈隱天王殿
峰巒或再有飛秋,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杭州西湖煙霞洞
倘他日蠟屐重來,須記取山中松徑
攜一片紅雲歸去,莫錯認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杭州西湖韜光: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杭州吳山城隍廟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
杭州劉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畫中行
杭州龍井: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杭州雲棲: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
杭州凈慈寺:
雲間樹色千花滿===竹里泉聲百道飛
杭州西湖樓外樓:
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
杭州蘇公祠:
欲共水仙薦秋菊===長留學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陰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來去==空潭無古今
繞廓荷花三十里
拂城揚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
煙霞籠別墅,蔦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鶴亭:
水青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杭州四照閣: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湖南嶽陽樓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河北山海關孟姜女廟
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讀作:海水潮,朝朝(音召)潮,朝潮朝落
浮雲漲,長長(音常)漲,長漲長消
合肥包公祠: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合肥包公祠
忠賢將相===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一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到
停車肅遺像幾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民教寺
教弩聳高台不為炎劉消劫運
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
合肥民教寺:
飛騎橋頭論勝負===教弩台上評忠奸
合肥民教寺:
曹公教弩台尚在===吳主飛騎橋難尋
黃山文殊院:
萬山拜其下==孤雲卧此中
黃山玉屏樓:
高閣逼雲霄舉頭紅日近===遠山收入畫回首白雲低
黃山九龍瀑:
九匹白練出奇觀.連續奔騰.遠觀如狼駿驊騮添赤兔
三嶺松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似千軍健卒赴疆場
湖南桃源縣陶淵明祠
六前學種先生柳
嶺上長留處士墳
湖南桃源縣桃花源山
絕境此何來,版圖原非劉氏土
避秦電休問,世家本屬晉時人
湖南嶽陽岳陽樓
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表,滕子京百廢俱興,
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
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湖南寶慶雙清亭:
雲帶鍾聲穿樹出=風搖塔影過江來
湖南長沙屈原祠
痛飲讀離騷,放開今古才子膽
狂歌吊湘水,照見江潭漁父心
湖南嶽陽小喬墓
銅雀鎖春風,可憐歌舞樓台,千古不傳奸相冢
杜鵑啼落月,也為英雄夫婿,三更猶吊美人魂
湖北武漢黃鶴樓:
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
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黃鶴樓一覽亭:
大江東去千峰翠====爽氣西來兩袖青
黃鶴樓太白亭:
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黃州赤壁:
月色如故===江流有聲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J
晉江五里橋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江西南昌滕王閣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江西廬山絕頂
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江西吳城望湖亭
地以人傳,溯自周郎習戰,蘇子題詞,仙吏將才,千古各成奇跡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風帆,匡廬瀑布,水光山色,一時都入壯觀
江西大庚掛角寺:
掛角何進,偶為嶺上主人,猶想像千秋風度
舉杯欲問,可許山中置我,試管領萬樹梅花
九華山:
妙手生白玉===沃土出黃金
九華山釣魚台:
來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華山釣魚台:
來到半山坐一坐==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江庚樓:
半壁江山,六朝雄鎮
一樓風月,幾輩傳人
九江潯陽酒樓:世間無此酒==天下有名樓
九龍青山禪院:十里松杉圍古寺==百重雲水線青山
白雲白鳥飛來去
青史青山自古今
九江煙水亭
請看世事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里
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峰劍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詩,琵琶人老,楓荻秋聲,嘆幾個遷謫飄零,
相逢處且休說故宮繁華,他鄉淪落
此便是邯鄲道,雖夢初醒,黃梁久熟,覺畢生功名富貴,
霎時間都付與微茫煙水,縹渺江波
江蘇揚州平山堂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嶺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江蘇清江禹王台
洪水想當年,幸怪鎖洪湖,十萬戶飯美魚香,如依夏屋
清時思儉德,祝神來清浦,千百載永勤沐澤,共樂春台
K
昆明西山飛雲閣
半壁起危樓,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月,朝暮晴陰,試問古今遊人,誰領略萬千氣象
九天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松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河奔走,難得棲遲故里,來嘯傲金碧湖
昆明華亭寺:
聽鳥說甚==問花笑誰
昆明華亭寺鍾樓
繞寺千嶂,松蒼竹翠
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昆明黑龍潭
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
昆明翠湖公園海心亭
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
何時閑了,與明月對影而三
昆明太華寺
一幅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注心頭
L
M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千古詩才蓮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馬鞍山採石磯太白樓: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山五言詩.要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容國土揚眉
馬鞍山採石磯大風亭:
去帆疑峽走==卷浪駭江飛
N
南昌百花洲:
楓葉荻花秋瑟瑟==閑雲潭影日悠悠
南京莫愁湖勝棋樓:煙雨湖山六朝夢===英雄兒女一枰棋
人言為信,我始欲愁,仔細思量,風吹皺一池春水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如何結局,浪淘盡千古英雄
南京清涼山:
六朝金粉微風後== 一味清涼上月時
S
山東濟南趵突泉:畫閣鏡中,看幼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上海老城隍廟的一座舊殿前有一副對聯: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上海豫園湖心亭:
野煙千疊石在水=== 漁唱一聲人過橋
上海豫園得月樓: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上海陳公祠
昔時未讀五車書,雅量清心,溫如玉,冷如冰,是大將實是大儒,使天下講道論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載業,忠肝義膽,重於山,堅於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間寡廉鮮恥輩偷生
邵武熙春山
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洗凈耳根,聽林鳥爭啼,寺鍾答響,漁歌唱晚,牧笛催歸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淚
一卷唐詩補蜀風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
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重慶雲頂寺:
雲間天上===頂上園光
四川樂山凌雲寺:
秋雲留遠寺==明月照深林
四川新都桂湖
秋色橫眉,桂樹叢中招隱士
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詩人
四川眉山三蘇祠: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四川新都寶光寺正殿對聯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滕王閣對聯: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四川灌縣青城山
溯禹跡奠岷阜以還;南接衡湘,北連秦隴,西通藏衛,東峙夔巫,蔥蔥鬱郁,縱橫八百里輿圖。試躡屐登上清絕頂,看雪嶺光騰,紅吞淪海;錦江春漲,綠到瀛洲。歷井捫參,須臾踏蝸牛兩角,爭奈路隔,蠶從何處尋?神仙帑庫丈人峰,真牆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尚依稀繞襟袖間。況乃夜朝群岳,聖燈先列宿柴天;泉噴六時,靈液疑真君唾地。讀書台猶存芳躅,飛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遙陟檐卜岡,渡芙蓉島,都露出廬山面目,難遽追攀,樓觀互玲瓏,今幸青崖徑達。問當初,華渚姚墟,銅鑄明皇應宛在
自軒壇拜寧封而後:漢標李意、晉著范賢、唐隱薛昌、宋征張愈,烈烈轟轟,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遺徽,記官臨內品,墨敕親頒;曲和甘州,霓裳同詠。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可憐林深,杜宇幾番喚。望帝歸魂高士傳,豈欺予哉。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悉縹緲若遐荒事,兼之花芯宮詞,巾幗共譙岩競秀;貂蟬畫像,侍中與太古齊名。攜孤琴御史曾游,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說王柯丹鼎,譚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無端淘盡,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暫棲。待異日,龍吟虎嘯,鐵船賈郁定重來
滁縣琅琊山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陝西蘇武廟
三千里持節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妝來贏屬國
十九年託身異域,韋鞴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
陝西潼關
華岳三峰憑檻立==黃河九曲抱關來
陝西漢中天漢樓
到此最高,看芳樹春流,一覽兼收秦蜀景
何須更上,誦好山雲影,五言已盡宋元詩
蘇州虎丘白居易祠
唐代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蘇州范仲淹祠
甲兵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憂樂觀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蘇州張旭祠
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兌傳八法
酒狂稱草聖,滿常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蘇州網師園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蘇州滄浪亭:短艇得魚撐月去==小軒臨水為花開
蘇州閑吟亭:千朵紅蓮三尺水=== 一彎明月半亭風
T
泰山南天門: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W
無錫蠡園景宜樓:
煙水老漁情,任憑人事淪桑,且消受物外田園,眼前風景
湖山故鄉好,佔得天然圖畫,更近傍舊盧門巷,黌舍弦歌
無錫梅園
客為壩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樹雪
我是江南驛使,折來聊寄一枝春
武夷山小桃源
喜無樵子復觀奕
怕有漁郎來問津
武夷山石湖澗
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應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X
徐州留侯祠
五世報韓終有恨
一時興漢本無心
西安古寒窯
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
千餘載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沙,想見冰心
廈門浪嶼日光岩:
浪擊龍宮鼓===風敲梵剎鍾
廈門太平岩:
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
廈門中岩
中隱春深飛野鶴===岩泉石瘦響寒林
廈門集美鰲園
花草春常在===蟲魚萬象觀
喬木認前痕,劫後能酬經始志
菁莪期遠蔭,老來猶報濟時
Y
揚州史可法祠: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老臣心
揚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
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雲南昆明西山
高山仰止疑無路==曲徑通幽別有天
Z
漳州白雲岩書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漳州南山寺
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慈雲法雨從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肇慶市鼎湖山慶雲寺鍾樓:
山氣半歸湖淚雨===濤聲遙答渡頭鍾
肇慶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圖畫里===僧語水去間
到此處才進一步===願諸君勿廢半途
浙江烏鎮立志書院
分水舊規模,但願聞風皆立志;
殳山鍾秀傑,定知異日有成材。
烏鎮立志書院直通五進,屋宇儼然,內有講堂之楹。天井植桂花樹,有「蟾宮折桂」榮登桂榜之意。講堂上懸「有志竟成」額,這副抱聯是國學大師俞樾所書。
浙江普陀山
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東山張園池樓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築樓存古意,千秋康樂舊池塘
浙江溫州江心寺
長與流芳,一片當年干凈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浙江杭州西湖岳墳: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於今判偽真
鎮江金山江天一覽亭 :
天鏡照晴空,謫仙去後來坡老
石鍾留勝跡,小姑依舊對彭郎
鎮江挹江亭 :::
來時覺幽奧
到此豁心胸
『陸』 鄭功民是安徽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嗎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是由安徽省文聯領導,中國書協指導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於1981年11月成立。宗旨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雙百」方針,繼承和發揚我國書法藝術優秀傳統。有許多會員作品入選歷屆全國書法展,出版有《鄧石如研究》、《書法集訊》等。賴少其、李百忍、張良勛、張學群先後任主席。
理事成員
編輯
第五屆理事會
主席:李士傑
副主席:方斌、王亞洲、 韋斯琴、任智、劉廷龍、吳雪、吳禮奇、張兆玉、陳輝、陳建國、
桂雍、傅愛國、董昭禮。(姓氏筆會序)[2]
理事:李士傑 吳雪 董昭禮 王亞洲 劉廷龍 傅愛國 張兆玉 桂雍 陳建國 陳萍 史培剛 凌斌 陳智
劉雲鵬 陳飈 張業建 胡克勤 謝道佑 金友華 張宇 陳輝 臧躍進 司金成 潘克軍 張向東 邵玉祥 陳曉輝
朱紹儉 李勝春 李傑 戴振軍 周軍 郭峰 米旭東 季永 柴立梅 李明 任智 徐華剛 張華東 朱子敬 王金泉
方斌 方傳儒 梁啟忠 任亞弟 方洪 范振海 張德林 戴武 唐雲洲 馬常地 管洪生 袁誠 汪敏文 戴瑞 陶雲
韋斯琴 孫國慶 汪國金 胡政彬 曹虹 江俊 宦朝東 姚時進 宋振洲 吳禮奇 左正華 王澤輝 孫永玉 楊藝平
朱仁安 程結梅 盛文運 汪利權 吳越成 (排名不分先後)
第四屆理事會
主 席:張學群
副主席:(以姓氏筆畫為序)
方茂鴻、王亞洲、韋斯琴、許雲瑞、李士傑、余國松、吳雪、張兆玉、桂雍、傅愛國、張宇、
理事:萬家為、王濤 、王月明、王亞洲、王澤輝、王春昉、方洪、方斌、
方茂鴻、韋斯琴、史培剛、司金城 、馮新 、孫國慶、朱仁安 、朱石金 、
朱紹儉、劉雲鵬、劉廷龍、米旭東 、李明(蚌埠) 、李明(六安)、
李光發 、任智 、許國 、許雲瑞 、陳 萍 、陳智、陳輝、 陳飆 、陳曉輝、
張宇、張業建、張華東、張學群、張悠炳、 邵 鑫、楊劍鳴、余龍生、李士傑、
余國松 、汪國金、 吳全、 吳雪 、吳禮奇、 吳越成 、宋振洲 、柯大林、
趙琦 、胡克勤、胡政彬、柴立梅、 徐健 、徐華剛 、桓開泉 、秦錦章 、管洪生、
唐雲洲 、高年豐 、桂雍、黃劍、 盛文運 、梁啟忠、 蕭俊飛、
韓書茂、傅愛國、潘克軍、夏義剛
組織機構
編輯
第四屆專業委員會
為更加全面地開展安徽書壇工作,經省書協主席團研究並集體充分醞釀,省書協成立楷書、草書、隸書、篆書、行書、篆刻、刻字、學術、教育、發展等十個專業委員會。
楷書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女)張宇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秘書長:石海松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王錳、史秀前、葉武、任娟(女)、劉興貴、何昊、吳廣水、楊興玲(女)、陳若海、陳愛琴(女)、單凌雁、徐世慶、謝洪傑
草書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吳禮奇 管洪生
秘書長:王濤(合肥)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方斌、牛耕地、王濤(合肥)、李勝春、江健龍、閆安、吳前琪、張曉東、張悠炳、張德林、李明(蚌埠)、陳士恆、單桂體、姚時進、賈佑宏
隸書委員會
主任:余國松
副主任:余龍生 方洪
秘書長:凌斌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騰、文耀輝、吳楚、李彬(亳州) 、杜鵬飛、金友華單峰、周茂建、周繼中、岳曲(女)、趙厚洋、凌斌、殷海書、潘偉城、歐新中
篆書委員會
主任:許雲瑞
副主任:張業建 潘克軍
秘書長:張業建(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端兵、朱子敬、張勇、張華東、楊文瀏、汪國金、汪敏文、
邵晨、陳冰、陳道林、范振海、徐明發、郭敬丹、葛良勝、臧文祿
行書委員會
主任:桂雍
副主任:胡村 王金泉 王春昉(女)
秘書長:史培剛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史文濤、史培剛、白鶴、張蕾(女)、李紀永、李原野、楊少華、邵鑫、陳曉輝、周軍、季永、郭峰、梁啟忠、童樹根、
謝道佑
篆刻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方斌 戴武 宋振洲
秘書長:蔡昊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健、尹永林、方慶俊、方有新、王健峰、李飛、汪敏文、邵晨、張林(女)、歐陽衛東 、范振海、崔明貴、黃敬東、董磊、蔡昊
刻字委員會
主任:方茂鴻
副主任:陳輝 陳曉輝
秘書長:陳輝(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顯吉、王健峰、劉慶海、朱寶華、許正波、吳達兵、李明(六安)、李多虎、李國生、李家銘、鍾為才、陶啟富、曹樂平、黃百新、黃健松
學術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副主任:韓書茂 陳智
秘書長:陳智(兼)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俊、王靈均、劉雲鶴、張斌海、李明陽、汪鈞、陳祥明、胡長春、趙凱、唐佳、秦金根、袁玉立、曹春明、蔣耀輝、虞衛毅
教育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副主任:劉雲鵬 盛文運 王濤(馬鞍山)史培剛
秘書長:左其琨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道和、左其琨、劉衛東、劉洪濤、庄華鋒、朱吉玉、江河、李傑、杜繼雙、汪德平、經士湖、祝中俠、郜錦強、徐健、魏豐年
發展委員會
主任:吳雪 李士傑
副主任:李光發 陳萍(女) 金友華
秘書長:劉重秋(女)
委員(15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萬家為、鄧少君、劉重秋(女)、孫旭東、何海波、李克舜、楊保禹、陳飈、陳永年、陳建國、陶雲、盛軍、葛和友、謝發斌、薛文強第五屆專業委員會
楷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韋斯琴
副主任:朱紹儉 胡克勤 石海松
秘書長:石海松(兼)
副秘書長:何昊 李哲
委員:
王錳 謝宏傑 葉武 任娟 劉興貴
徐世慶 張照 施桂紅 陳愛琴 楊興玲
葉靖 程正德 盧火 丁子同 趙凱雲
許向陽 徐朝江 晁亞洲 袁文長 陸榮慧
張雪峰 汝曉春 陸全如 陳若海
草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張兆玉
副主任:姚時進 張悠炳
秘書長:陳自標
副秘書長:潘軍
委員:
李明(蚌埠) 張曉東 李勝春 周軍
王宏 方輝 吳勇 陳士衡 陳凱
李原野 牛耕地 何厚德 王盛 江健龍
吳前琪 管洪生 劉軍 張文潮 李延寶
李利軍 江毛安 蘇海東 史明潔 袁少厚
隸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吳禮奇
副主任:袁誠邵 鑫凌斌
秘書長:杜鵬飛
副秘書長:歐新中 劉才
委員:
方洪 張勝奇 李劍 周茂健 史文濤
馬騰 李家銘 李樹丞 潘偉成 李彬
釋常弘 汪平 吳楚 文耀輝 單峰
殷海書 洪震 范士華 岳曲 王立場
劉 平
篆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亞洲
副主任:張業建 蔣興華
秘書長:盧紅星
副秘書長:楊文瀏 馬端兵
委員:
陳兵 張勇(天長) 李冰林 丁銳
朱子敬 張華東 汪國金 李明(六安)
臧文祿 胡令旭 楊峰 任峰 宋振洲
蘭葉鋒 汪勝鴻 王建濤 葛良勝 劉銳
李仁超
行書專業委員會
主任:王金泉
副主任:史培剛 胡村 郭峰
秘書長:王濤
副秘書長:季永賈 佑宏江 鴻超
委員:
凌海濤 張蕾 李紀永 朱子瑜 朱國好
王趙春 左正華 謝道佑 趙凱 邵玉祥
薛曉東 周流俊 史秀前 劉曉明 徐士彬
賀鐵牛 苗太林 袁海燕 劉忠義 胡建瑜
篆刻專業委員會
主任: 方斌
副主任: 戴武 方有新 汪敏文
秘書長: 范振海
副秘書長:張林(女)
委員:
方慶俊 黃敬東 盛軍 王健峰 邵晨
崔明貴 宋振洲 尹永林 董磊 歐陽衛東
陳道林 蔡昊 郭剛舉 張磊 李飛
謝智勝 徐明發 董建 龍駒 張偉
蔡登高
刻字專業委員會
主任:陳輝
副主任: 李國生 董宜夫 孫建
秘書長:孫建(兼)
副秘書長:湯德勝
委員:
王顯吉 殷多雲 楊亞東 周水利 沈國雲
鍾為才 姜宏 呂耀坤 裴 培 張如軍
鄭國荃 朱勇 陳亞東 李鴻志 嚴書生
曹樂平 朱寶華
學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傅愛國 桂雍
常務副主任:陳智
副主任:汪軍
秘書長:陳智(兼)
副秘書長:王俊
委員:
錢念孫 袁玉立 陳祥明 李劍鋒 虞衛毅
秦金根 孫永玉 黃金麗 劉雲鶴 唐佳
陳治軍 王健 張斌海 張耕 李旭開
王永華 潘馳勇 方智娟 丁啟順 張朝陽
王靈均
發展交流工作委員會
主任:董昭禮
副主任:高開華 宦朝東 金友華 袁文長
秘書長:袁文長(兼)
副秘書長:劉重秋 薛文強 楊淼
委員:
陳萍 萬家為 陳飈 陳永年 陳鴻海
吳明 孫旭東 何海波 秦遠望 謝發斌
陶雲 王衍平 金剛 張勇(合肥)
媒體工作委員會
主任:陳建國
副主任:戴瑞 周繼中
秘書長:周繼中(兼)
副秘書長:汪勇 陳啟松
委員:
劉少強 周玉冰 羅嘯虎 吳梅森 陳福寶 蔣昭君 路思良 施用虎 黃慶枝 徐華剛
房慶生 汪浩 常道淮 潘祖志 吳之興
文濟齊 張雷 趙先鋒 李坤董 金貴
張麗君
教育工作委員會
主任:任智
副主任:盧鵬 劉雲鵬 陳曉輝 盛文遠
秘書長:劉雲鵬(兼)
副秘書長:魯地 陳敏權
委員:
李光發 陳萍 柯大林 藏躍進 司金城
李輝 米旭東 方傳儒 劉洪濤 趙建國
張宗華 王澤輝 庄華鋒 杜繼雙 孟保躍
李傑 汪德平 江河 陳殿林[3]
『柒』 桐桐梓現在適合種什麼蔬菜
1.婁山關鎮
婁山關鎮是桐梓縣縣城所在地。1949年為武勝鎮,1950年6月,撤銷武勝鎮改為一區。1954年4月,改稱城關鎮。1958年9月,與鞍山區合並建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60年7月,建立東方紅基層社城關管理區。1961年2月,管理區改建為城關鎮,仍隸屬東方紅基層社。1961年8月25日,恢復原區鄉建置。1967年4月,成立「城關鎮**委員會」,1981年5月26日,為城關鎮人民政府。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婁山關鄉、東山鄉、城關鎮合並為婁山關鎮至今。國土面積為142.95平方公里。2004年8月撤街道居委會,建6個社區居委會、25個居民小區。全鎮有11個村委會、111個村民小組,2008年末人口104589人。有漢、苗、布依等18個少數民族800人。
婁山關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歷史文化悠久,有馬鞍山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南宋鼎山縣、播川縣縣城遺址、播川驛遺址、小西湖張學良將軍囚禁處舊址、民國四十一兵工廠舊址、民國海軍學校遺址、周西成專祠、周西成公館以及佛頂山降龍寺、圓洞普陀寺、慈光寺、崇德觀、長壽觀、天主教堂。有煤、硫鐵礦、鉀礦、石灰石等礦藏。主要產業為建材、復合肥製造及電熱毯生產。婁山關鎮曾獲得「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稱號、1994年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鄉鎮企業億元鄉鎮」稱號、1993年春省文化廳命名為「燈謎之鄉」,2000年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貴州省軍區評為「擁軍優屬」先進單位。2001年11月被中共遵義市委、市人民政府、遵義市軍分區評為「擁軍優屬」先進單位。
1992年以來,婁山關鎮城鎮建設發展迅速,縣城面積由1992年開發建設前的2.2平方公里擴大到2008年的8.5平方公里,全鎮二、三產業蓬勃興起。主要有華林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彩陽電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復合肥廠等企業,彩陽牌電暖系列產品被評為貴州省名牌產品。第三產業主要有正華大酒店、彩陽酒店、婁山賓館、金甌酒店、金馬酒樓等企業,正華大酒店、婁山賓館被市旅遊局評為二星級賓館。有金泉、喜洋洋、四發、簡家、德利、互惠互利超市及世紀新城購物中心等商貿企業。婁山村是正在創建的全省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點之一,2008年12月,婁山村獲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稱號,鄉村旅遊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農副土特產品有牛肉乾、松花皮蛋等。
()
回復
1樓2012-06-25 15:34舉報 |
個人企業舉報
垃圾信息舉報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2.燎原鎮
燎原鎮鎮政府駐柏香樹,距縣城4公里。東與婁山關鎮相連,南與遵義縣相抵,西與官倉鎮接壤,北與高橋鎮毗鄰。國土面積83平方公里。原屬鞍山區所轄。1992年8月「建並撤」時,由原石門鄉、燎原鄉的花園村、新河村、田壩村、大關村、大溝村、油草村和婁山關鄉的共和村、楠木村合並為燎原鎮,轄花園、大關、田壩、羅橋、黎思、山層、油草7個行政村69個村組5337戶,2008年末人口22660人。
燎原鎮壩區部分屬於縣城規劃區范圍,是桐梓縣城近期重點開發區域。燎原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84公里。境內資源豐富,煤炭儲量3.5億噸,有宏橋煤礦、中聯煤礦、鴻森煤礦、齊心煤礦4間,正在建設吉源煤礦,有鋁廠1家,電石廠1家,還有冶煉廠、軋鋼廠、紅磚廠、彩磚廠、石粉廠、硫鐵礦廠和投資43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煤化工項目一期工程,全鎮共有企業23家。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產業主要有烤煙、蔬菜、畜牧、瓜果。旅遊景點主要有戴家溝、釣魚台、蟠龍洞和楠木村自然風光。鄉村旅遊建有金水閣農家樂1間。有中、小學11所,衛生院(室)8間。
收起回復2樓2012-06-25 15:35舉報 |
個人企業舉報
垃圾信息舉報
Love_Tibet: 大家進來後,在自己家鄉樓層留下你對家鄉的祝福吧~
2012-6-25 15:43回復
chuh135: 吉源煤礦的飄過。
2012-7-30 23:50回復
Beer語: 壯我大燎原,羅橋村的冒泡…
2012-11-28 12:45回復
晚安桐梓燒烤: 希望路面上灰塵別那麼多,一路過燎原那一路可以說是卷土黃沙風生水起,嚴重啊,希望桐梓在加緊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空氣,煤化工那一帶居民遭罪啊。
2013-6-12 19:07回復
1586466361: 要是有以前的感覺就好了
2013-12-23 01:45回復
我也說一句
還有2條回復,點擊查看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3.楚米鎮
楚米鎮鎮政府駐三座寺,距縣城8公里。東與馬鬃苗族鄉相連,南與婁山關鎮相抵,西與九壩鎮接壤,北與大河鎮毗鄰。國土面積144平方公里。原屬元田區所轄。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元田鄉、楚米鎮合並為楚米鎮,轄元田、三座、八一、高山、三台5個行政村和楚蔬社區98個村民組8139戶,2008年末人口26386人。
川黔古驛道、210國道、崇遵高速公路、川黔鐵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渝黔快速鐵路縱貫全境。有涼風埡和元田兩個火車站、崇遵高速公路元田匝道口。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70公里。境內資源豐富,有煤、鐵礦、瓷土、白雲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炭遠景儲量11億噸,探明儲量3億噸,有岩角煤礦、同鑫煤礦、龍洋煤礦、瑞祥煤礦、永盛煤礦共5間煤礦,總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年,有年產5萬噸的電石廠1家,正在建設遵寶鈦業萬噸海綿鈦項目,全鎮共有企業32家。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產業主要有烤煙、蔬菜、畜牧、方竹。商品蔬菜面積達3000餘畝,銷往在重慶市場。旅遊景點主要有元田壩宋墓、三座寺紅軍烈士墓、涼風埡省級森林公園。鄉村旅遊發展較快,已建成鄉村旅館44家和石壩、秋壩鄉村旅遊度假區以及「夜郎水寨」、「清涼河休閑山莊」等旅遊景點。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有中、小學12所,衛生院(室)9間。發展定位是:黔北鈦業重鎮、示範農業園區、休閑避暑勝地、倉儲物流中心。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4.天坪鄉
天坪鄉政府駐水口坪,距縣城80公里,距重慶市區140公里。東與松坎鎮相連,南與綦江縣石豪鎮相抵,西與新站鎮接壤,北與綦江縣安穩鎮毗鄰。國土面積127平方公里。原屬松坎區所轄。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酒店鄉、箭頭鄉、天坪鄉合並為天坪鄉。轄沿岩、酒店埡、安寧、大面坡、金山、劉家山、懷國寺、箭頭、水遼、小水、鳳凰11個行政村86個村組6547戶,2008年末人口27141人。
210國道、崇遵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120公里。有煤炭、鐵礦、石灰石等礦藏,年產15萬噸的雙華煤礦正在建設中。森林植被管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48%以上。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鄉。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主要有蔬菜、畜牧、方竹,商品蔬菜面積3000餘畝,高粱1200畝,家禽存欄100000羽,500隻以上家禽養殖大戶20戶,豬存欄18700頭,養豬大戶21戶,羊存欄9200隻,養羊大戶16戶,牛存欄5680頭,養牛大戶5戶,產品主要銷往重慶市場。旅遊景點主要有古剎堯龍山瑞峰寺、韓家店志留系地質剖面、貴州北界界碑、一腳跨兩省的「黔渝街」、萬畝草海花壩、陰地灣和長馬崗水庫。花壩景區、毛壩坪景區動工建設。建成鄉村旅館35家。有中、小學15所,衛生院(室)32間。發展定位是:「農業穩鄉、特色富鄉、工業強鄉、旅遊興鄉」。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5.馬鬃苗族鄉
馬鬃苗族鄉政府駐馬鬃,距縣城26公里。西面與大河和楚米鎮相連,南面與茅石鄉毗鄰,東面與綏陽縣的寬闊鎮接壤,北面與新站鎮相接。國土面積109平方公里。原屬元田區所轄,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馬鬃鄉、石板鄉、小壩鄉合並為馬鬃苗族鄉,轄中嶺、中崗、龍台、小壩、同良、桃子、坪庄、石板、梅子、出水10個行政村47個村組 2025戶,2008年末人口8619人。其中苗族374戶1521人,苗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18%。是遵義市八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也是桐梓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馬鬃苗族鄉境內有303省道。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72.5公里。有煤、石灰石礦藏,其中煤炭遠景儲量7億噸,探明儲量1.5億噸,有新橋煤礦、團圓煤礦、洞灣煤礦3間煤礦,總設計生產能力39萬噸/年。境內的苗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其中苗族刺綉工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均海拔1350米,有林地57252畝,其中原始森林4000畝,還有可供開發的溫泉等資源。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產品主要有、蔬菜、畜牧、方竹。有中、小學6所,衛生院(室)11間。發展定位是:「生態農業鄉、牛羊基地鄉、無公害延季蔬菜基地鄉、方竹產業鄉」。
貼吧游戲
火影三大流派哪家強? 體驗一把便知
推薦 來自 貼吧游戲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6.黃蓮鄉
黃蓮鄉政府駐地黃連壩,距桐梓縣城115公里。東接正安縣廟塘鎮、綏陽縣太白鎮,西、北抵本縣木瓜鎮、水壩塘鎮、小水鄉,西、南鄰松坎鎮。全鄉總面積191平方公里。原屬松坎區所轄。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黃蓮鄉、白露鄉(部分)合並為黃蓮鄉。轄黃蓮壩 、湖南洞 、上螺蟹 、下螺蟹 、向 坪 、銀 山 、大路井 、 道 竹、大溪河、 後 深 、新 庄、芭 蕉12個行政村38村組 1880戶,2008年末人口8834人,其中苗族 756人。
黃蓮鄉位於桐梓、綏陽、正安三縣結合處,離210國道、川黔鐵路及崇遵高速公路50千米左右。屬高中山岩溶地貌,山高坡陡,土壤貧瘠,氣候溫涼濕潤,宜高寒作物生長。是桐梓縣的兩個省級貧困鄉鎮之一。東部天花坪高山常綠闊葉林區58.14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至今仍保持著原生性面貌。僅木本森林植物就有50科200種,列入國家2—3級重點保護樹種有14種,其中山核桃、白辛樹、厚皮栲常以群落分布,非常罕見。境內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葉猴、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毛冠鹿、獼猴、猴面貓頭鷹等。方竹5萬畝、灌木林9.73萬畝、林地7.1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以上,是烏江水系芙蓉江及綦江水系木瓜河發源地。河流深切,遍布石筍、溶洞。以傳統農業為主,種養業、方竹產業、勞務輸出多業並舉。糧食主產玉米、大豆、薯類、雜糧;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魔芋、辣椒,土特產有方竹筍、野生天麻、天然蜂蜜、苦丁茶、野生獼猴桃。旅遊景點有天花坪原始森林、新莊螺蟹古寨、後深溪石筍、千畝高山草場。文物有黃蓮土炮。境內有1家煤礦和4家水電站。中學1所,村小16所,其中完小3所;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3間。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7.新站鎮
新站鎮政府駐新站,距縣城32公里。東與本縣小水鄉和綏陽縣太白鎮相連,南與馬鬃苗族鄉和大河鎮相抵,西與夜郎鎮和重慶市石豪鎮接壤,北與松坎鎮毗鄰。國土面積150平方公里。原屬新站區所轄。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農里鄉、四興鄉、蒙渡鄉、捷陣鄉和新站鎮合並為新站鎮,轄四興、山坡、農里、關倉、舊城、高石、蒙渡、九龍、捷陣9個行政村和中心街道社區90個村民組7457戶,2008年末人口29643人。
新站鎮是川渝南下、雲貴北上的交通要道。川黔古驛道、210國道、崇遵高速公路、習新公路、渝黔鐵路縱貫全境。有九龍塘、太白和蒙渡三個火車站以及崇遵高速公路太白匝道口。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193公里。境內有煤、硫鐵礦、瓷土、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炭遠景儲量5億噸,探明儲量1億噸,有紅磚廠、石粉廠、沙磚廠等中小企業 22家。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產業主要有水果、蔬菜、畜牧、烤煙、方竹。經果6000餘畝、商品蔬菜面積達3000餘畝,主銷重慶、遵義等市場。是古桐梓驛所在地,旅遊景點主要有太白碑亭、古夜郎漂流、「蒙渡」摩崖石刻、花壩避暑天堂,建成鄉村旅館 10家。有山坡豆腐乾名優產品。全鎮有中、小學 20 所,衛生院(室) 29 間。發展定位為: 「打造明星集鎮,建設果蔬之鄉」。 是全縣城鎮發展規劃中的三個縣城副中心之一。
收起回復7樓2012-06-25 15:40舉報 |
個人企業舉報
垃圾信息舉報
915262655: 留名
2012-9-7 20:10回復
我也說一句
Love_Tibet
初二年級11
8.芭蕉鄉
芭蕉鄉政府駐李家溝村,距縣城158公里。東臨重慶南川區合溪鎮、正安縣新州鎮、正安縣碧豐鄉,西接本縣水壩塘鎮,南依正安縣桴蔫鄉、正安縣廟塘鎮,北靠本縣獅溪鎮。原屬獅溪區所轄。國土面積105平方公里。1992年7月「建並撤」時,由芭蕉鄉、新坪鄉和三蕙鄉合並為芭蕉鄉,轄李家溝、光榮、長岩、黃溪、河壩5個村52個村組3210戶,2008年末人口13145人。
芭蕉鄉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內山高溝深,自然資源貧乏,無工業,屬純農業貧困鄉鎮。平均海拔在950米左右,氣候涼爽,適宜發展避暑型鄉村旅遊。烤煙是主要支柱產業,團豆和方竹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團豆產品極富地方特色,方竹林面積2000畝。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和集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教育、民政、醫療衛生、社會治安等社會事業取得明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