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誰有裝飾工程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的管理辦法
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條件所需資金的投入,是保證安全生產的經濟基礎。企業在年初改制以後,根據「條例」規定,經法人代表提議,成立了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公司安全委員會」,加大對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公司經理辦公會上研究決定了安全生產資金投入,並制定了資金的使用和監督管理辦法。
一、 每年初公司提取預計年總產值的2‰-3‰作為安全生產資金投入。視市場實際情況具體確定提取數額,但最少不低於年總產值的2‰。
二、所提取資金轉入「安委會」帳戶,設專戶儲存,專款專用。
三、公司各有關部門就防護用品、文明管理施工、施工機具維修、維護,按規定應繳納的保險費、環境保護費用、消防費用、安全崗位獎勵基金,及安全培訓費用等與安委會進行商討,確定投資比例和使用計劃。
四、每一筆安全投入資金的開支,應由安委會分管人員考查認定,經安委會主任簽字方可動用。
五、用專項資金購置的防護用品必須有產品檢驗檢測合格證明,經安全委員會驗收後方可投入使用。
六、安全投入資金的提取和開支情況,每年年底公布一次,接受有關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七、因安全資金投入不到位或被挪為它用,而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2. 誰能提供一份製糖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危化品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謝謝!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糖料生產管理,切實維護糖料蔗生產者與製糖企業的合法利益,促進全州蔗糖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根據《糖料管理暫行辦法》、《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州蔗糖產業的決定》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州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州行政轄區內凡從事糖料蔗種植、購銷、運輸、加工活動的公民、法人、製糖企業、其他組織及各級人民政府應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州人民政府在保證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科學規劃糖料蔗生產優勢區域,促進蔗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蔗糖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第四條 州和縣(市)人民政府設置獨立的蔗糖生產管理機構,圍繞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稅增長的工作目標,依照本辦法對轄區范圍內的蔗糖產業行使宏觀調控、督促指導、協調管理和服務等職能。
第五條 製糖企業應建立健全蔗糖生產管理、科研和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堅持科技興蔗、科技興糖,推廣先進的糖料蔗生產技術和製糖工業科學技術,提高蔗糖產業經濟效益。
第六條糖料蔗生產者應根據轄區人民政府、製糖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種植計劃進行糖料蔗生產,積極發展糖料蔗定單農業,大力推廣種植糖料蔗優良品種,不斷提高糖料蔗生產管理水平和植蔗經濟效益。
第二章 糖料蔗產區管理
第七條 糖料蔗生產優勢區域范圍。以距離製糖企業生產線半徑30公里以內、海拔13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的區域為糖料蔗生產優勢區域;現有25度以上的蔗地應逐步退耕還林還草。
第八條 糖料蔗生產種植面積布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根據州人民政府確定的糖料蔗生產規劃,結合轄區製糖企業生產規模,在糖料蔗生產優勢區域范圍內安排布局糖料蔗生產種植面積,並將面積分解落實到鄉(鎮)、村、組、農戶,做到相對穩定,糖料蔗生產者根據植蔗區域及應種糖料蔗面積合理安排耕地輪作管理。
第九條 製糖企業糖料蔗生產區域。州內各製糖企業糖料蔗生產區域按州及縣(市)人民政府劃定區域保持相對穩定。因製糖企業變更或其它因素需要調整蔗區,應充分徵求有關部門、製糖企業、鄉(鎮)、農村基層組織、蔗區土地管理者和糖料蔗生產者的意見。
調整蔗區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有利於蔗糖產業發展全局和糖料蔗優勢區域布局的原則;
(二)有利於製糖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則;
(三)有利於糖料蔗生產者交售糖料蔗及合理運距的原則;
(四)有利於製糖企業建立對糖料蔗生產者投入、扶持、服務機制的原則;
(五)尊重蔗區歷史隸屬關系的原則。
蔗區調整確定後,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第十條製糖企業在劃定蔗區內發展糖料蔗,應充分尊重糖料蔗生產者的意願,大力推行定單農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糖料蔗產業化經營模式。州及各縣(市)蔗糖生產管理機構、糖料蔗產區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糖料蔗生產協調工作,督促製糖企業、糖料蔗生產者共同遵守合同。村委會應配合製糖企業做好糖料蔗生產、收購、運輸的組織工作,自覺維護糖料蔗砍運秩序。
第十一條 糖料蔗產區各級人民政府和製糖企業應採取建立技術推廣體系,配套、完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維修蔗區道路等措施,扶持本地區糖料蔗生產。
製糖企業對蔗區建設的水利、道路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品種改良等無償性投入和扶持糖料蔗生產借貸資金及部分貼息資金,執行州人民政府規定提取的蔗糖發展資金及原料發展專項投入資金,允許進入生產成本。
第十二條 製糖企業在所屬蔗區內發展糖料蔗享有以下權利:
(一)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規劃制定糖料蔗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種植計劃。
(二)與糖料蔗生產者簽訂糖料蔗種植和收購合同。
(三)制定糖料蔗收購和運輸計劃。
(四)從糖料蔗交售款中扣迴向糖料蔗生產者提供的預購定金及給糖料蔗生產者的其他有償扶持資金。
第十三條 製糖企業在所屬蔗區內發展糖料蔗承擔以下義務:
(一)向糖料蔗生產者提供糖料蔗新品種信息和良種種源。
(二)以預購訂金或其他方式向糖料蔗生產者提供購買良種、肥料、農葯、機具、農膜等生產扶持資金和物資。
(三)對糖料蔗生產者進行種植管理技術的指導和推廣。
(四)實施糖料蔗收購和運輸計劃。
(五)按照合同約定收購糖料蔗生產者交售的糖料蔗。
(六)對修建、維護蔗區道路、橋涵、排灌水溝渠等基礎設施,進行相應的投入。
第十四條 在製糖企業所屬蔗區內的糖料蔗生產者享有以下權利:
(一)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規劃和計劃種植糖料蔗。
(二)與製糖企業簽訂糖料蔗種植和收購合同。
(三)從製糖企業取得預購訂金和生產農資,接受種植技術指導等相應的服務。
(四)按照製糖企業的糖料蔗收購和運輸計劃交售糖料蔗。
(五)按合同約定取得糖料蔗銷售款和其他生產應得款。
(六)拒絕違法違規收費和攤派費用。
(七)向製糖企業反映糖料蔗生產中的困難和提出解決要求。
(八)向當地人民政府反映糖料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第十五條 在製糖企業所屬蔗區內的糖料蔗生產者承擔以下義務:
(一)按照與製糖企業簽訂的合同種植和交售糖料蔗。
(二)執行製糖企業收購糖料蔗的計劃,按照計劃要求組織砍、運、交售糖料蔗,不跨蔗區交售糖料蔗,不倒買倒賣糖料蔗,不把糖料蔗賣給蔗區所屬製糖企業以外的單位或個人。
(三)按合同約定歸還製糖企業的預購訂金和其他有償扶持資金。
(四)參與蔗區道路、水利等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建立標准化糖料蔗生產基地。
第三章 糖料蔗收購管理
第十六條製糖企業在劃定的糖料蔗生產區域內與糖料蔗生產者按照公平、自願、互利的原則,在糖料蔗種植前採用規范的合同文本簽訂糖料蔗收購合同。
糖料蔗生產者可以委託當地村委會或糖料蔗種植協會與製糖企業簽訂合同,也可以直接簽定合同。代簽合同的村委會或糖料蔗種植協會應做好收購合同有關條款的落實工作,確保依法履行合同。
第十七條 糖料蔗收購合同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種植面積、品種、植期。
(二)交售數量、質量(含做種數)。
(三)收購方式和交售時間(應寫明:4月30日前安排砍收進廠,進入5月1日以後進廠的要按超過天數給予糖料蔗生產者適當補償)。
(四)交售價格(執行政府制定的價格政策)。
(五)運輸方式、運達地點和運費負擔。
(六)製糖企業對糖料蔗生產者的扶持、服務方式。
(七)糖料蔗款結算方式和期限(執行政府制定的結算辦法)。
(八)合同爭議解決方式。
(九)其他約定事項。
第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支持、協調製糖企業做好合同簽訂的組織工作。州、縣市蔗糖生產辦公室負責監督製糖企業和糖料蔗生產者之間糖料蔗收購合同的簽訂、履行,並協調、解決收購合同履行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第四章 糖料蔗價格管理
第十九條 糖料蔗收購價格實行與食糖銷售價格掛鉤聯動,糖料蔗款二次結算的管理辦法。
(一)糖料蔗收購價格的組成。全州統一制定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禁種品種除外)和食糖銷售聯動基價,各縣市政府與製糖企業共同確定糖料蔗良種加價幅度,在此基礎上,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與食糖銷售聯動基價掛鉤聯動,食糖銷售平均價格超過聯動基價的部分,按5%的聯動系數值計算出糖料蔗收購聯動價,實行糖料蔗款二次結算,即:糖料蔗收購價格=最低保護價 + 良種加價 + 聯動價(禁種品種不實行聯動價)。
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是指製糖企業收購糖料蔗時支付給糖料蔗生產者的最低價格(禁種品種除外);食糖銷售聯動基價是指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含良種加價)對應的合理的食糖銷售價格(到甸尾、昆明兩地含稅、含運雜費)。
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和食糖銷售聯動基價的制定:由州發改委和州蔗糖辦根據糖料蔗種植成本、種蔗比較效益、食糖市場行情、食糖綜合成本和製糖企業的合理利潤等綜合要素,廣泛聽取糖料蔗生產者、製糖企業及各方意見後測算制定,經州政府同意,由州發改委發文,全州統一執行。
糖料蔗收購良種加價的確定:實行糖料蔗優良品種加價辦法,在糖料蔗收購最低保護價基礎上,每噸加價10—30元。糖料蔗品種分類及分品種細化價格由各縣市政府組織價格主管等相關部門與製糖企業結合實際研究確定,確定後及時布告蔗農。新確定種植的優良品種一定三年不變,執行期間不得隨意降低確定的分類品種級別。
糖料蔗收購聯動價的計算:每年以9月30日為計算糖料蔗收購聯動價基準日。10月10日前,各製糖企業將全榨季截止9月30日的食糖銷售價格(甸尾、昆明兩地含稅、含運雜費平均銷售價格)如實匯總上報州發改委。10月15日前由州發改委牽頭,州蔗糖辦、州財政局、州國稅局、州審計局、州工商局等部門組成審核組審核,實行聯上不聯下的原則,當食糖銷售平均價格高於聯動基價時實行聯動價,超出聯動基價的數額按5%的聯動系數值計算糖料蔗收購聯動價;當食糖銷售平均價格低於聯動基價時不實行聯動價。
(二)糖料蔗收購結算辦法。製糖企業收購糖料蔗時,按最低保護價加良種加價進行糖料蔗款首次結算,實行交蔗付款或交蔗一周內付款,不給蔗農打白條;每年10月15日前由州發改委組織計算審定的糖料蔗收購聯動價,製糖企業10月30日前與蔗農進行二次結算,不得拖延支付或給蔗農打白條。
第二十條 各縣市政府、各製糖企業要嚴格執行全州糖料蔗收購價格政策,不得擅自採取其它結算方式,共同維護正常的榨季生產經營秩序和工農雙方的利益。
第二十一條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不得要求製糖企業在兌付糖料蔗款時代扣代繳與糖料蔗生產無關的各項費用。
第五章 糖料蔗交售、收購、運輸管理
第二十二條 除合法製糖企業外,其他任何企業和個人均不得收購糖料蔗。在全州范圍內禁止以任何方式建立糖料蔗交易市場。
第二十三條 製糖企業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和糖料蔗成熟的先後順序,結合製糖生產需要安排糖料蔗砍、運和收購工作,向本蔗區糖料蔗生產者發放糖料蔗砍、運通知單。糖料蔗砍、運通知單應當包括糖料蔗生產者交售糖料蔗的品種、時間、噸位和交售地點等內容。糖料蔗生產者按合同約定和製糖企業發放的糖料蔗砍、運通知單收砍和交售糖料蔗。
第二十四條 各製糖企業應與運輸糖料蔗經營者簽訂運輸管理合同,明確相關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
第二十五條 製糖企業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跨蔗區收購糖料蔗或以其他名義進行的收購糖料蔗行為。
(二)拒收本蔗區蔗農交售的糖料蔗。
(三)不執行糖料蔗收購價格政策和各項扶持、獎勵政策。
(四)利用發放砍、運通知單損害糖料蔗生產者的利益。
(五)採取超標扣雜等方式變相壓低糖料蔗收購價格。
(六)違反合同約定拖欠糖料蔗收購款。
(七)為搶購糖料蔗變相提高運價及補貼等。
(八)其他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二十六條 糖料蔗生產者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跨蔗區交售糖料蔗。
(二)將糖料蔗出售給非本蔗區所屬製糖企業或其他非法經營者。
(三)不按糖料蔗砍運通知單內容交售糖料蔗。
(四)不按合同約定歸還製糖企業發放的預付訂金和有償扶持資金。
(五)其他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二十七條 運輸糖料蔗經營者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未辦理糖料蔗運輸手續進入蔗區拉運糖料蔗。
(二)運輸無糖料蔗砍、運通知單擅自收砍的糖料蔗。
(三)未到指定地點裝運糖料蔗或無故拖延運輸時間。
(四)擅自跨蔗區收購、運輸、銷售糖料蔗。
(五)收取小費或變相增加糖料蔗生產者負擔的行為。
(六)其他違反本辦法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糖料蔗需進行跨蔗區調濟入榨或做種的,由製糖企業之間協商決定,並及時通知蔗區所在地人民政府。
第六章 製糖生產管理
第二十九條 製糖企業要認真貫徹國家法律法規,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完善企業組織制度,提高經營管理者素質。同時要建立健全企業工會組織,重視勞動保護,加強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切實維護農民、職工、國家的利益。製糖企業依法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依法維護製糖企業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 製糖企業要按照食品衛生、質量技術監督、環保、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組織好製糖生產,不斷提高製糖裝備和工藝水平,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質量意識,實施名牌興企戰略,積極爭創雲南名牌、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積極開發綜合利用和附加產品,延長產品鏈,努力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能力。建立對糖料蔗生產、製糖生產的投入機制,加強人才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不斷擴大再生產。
製糖企業對生產及生產線進行重大調整時,應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並充分尊重當地人民政府的意見。
第三十一條 製糖企業要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如實編報財務報表,依法報送統計信息,並按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定,及時、准確、認真、負責地做好行業內糖料蔗種植、製糖生產、產品銷售、財務報表等統計上報工作,嚴禁編造上報虛假數據。
第三十二條 州內製糖企業應加強行業交流、協作和相互自律,維護行業生產、經營秩序,共同推進專業化協作和產集群發展。製糖企業在每榨季開榨前應共同簽訂維護榨季生產秩序的聯發通告或協議,明確相關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由縣(市)人民政府監督履行。
第三十三條 在全州范圍內禁止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搞非法小機榨和非法土法榨糖經營活動;禁止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到全州范圍內收購、運輸非法小機榨和非法土法生產的紅糖。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按《合同法》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令改正,未予改正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的,由工商管理部門予以取締,並視情節輕重按工商管理法規給予適當處罰。幹部職工參與非法收購糖料蔗或炒買炒賣糖料蔗,由監察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的,由縣(市)人民政府責令製糖企業改正,並依照政府與製糖企業或製糖企業間事先達成的約定追究違約責任。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四)、(六)項的,由縣(市)人民政府責令其改正;違反合同約定的,按照《合同法》有關規定由製糖企業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三)、(五)、(七)項的,由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一)、(二)項的,由縣(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核實,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依照製糖企業制定的砍、運、榨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四)項的,按照《合同法》有關規定,由糖料蔗生產者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的,一律禁止參加榨季糖料蔗運輸,已發生的糖料蔗運費製糖企業不予支付。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二)、(三)、(四)、(五)項的,按雙方簽訂的合同追究違約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由工商、稅務、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衛生等執法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五條第(八)項、第二十六條第(五)項、第二十七條第(六)項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責任。
3. 工商部門是否是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工商只對自己管理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責(比如自己的員工及機構)
4. 如何按工商部門的要求建立台賬
「以罰代繳」是上面的暗示,罰款也落不到辦案自己兜里,台賬要內保存2年以上,工容商局不是撤銷是合並,台賬的建立就是進貨票據,生產廠家三證,和供貨方經營資格,聯系方式。
說句實話我們工作壓力也很大,領導不安排工作,我也知道在辦公室坐著喝喝茶,看看報紙舒服,基層就是得罪人哎後面不說你也明白的
5. 非法生產的處罰依據(安全生產方面)
非法生產的處罰依據是根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執行的,具版體類容如下權鏈接:http://ke..com/link?url=JPayrmGQm38jmCh2U9-_D4SJKnKeKWz6iK
6. 按照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工商部門對個體工商戶有無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有,流通領域就工商的事
7. 工商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哪個好些,急
安監局
,工商局比較難進,走後門的也比較多,去安監局機會比較大的
8. 工商部門要求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有誰能幫幫忙告訴我一下需提供哪些材料
去本地安監局吧,安全生產許可證在那裡辦理,相信一定能解決你的問題!
9.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這是出自哪裡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這是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附則中的10大重點內容第3點重要內容,該內容為:
落實「三個必須」,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部門地位。按照安全生產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
一、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二、明確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三、明確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開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法律、法規、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新《安全生產法》的10大重點內容:
1、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新法明確提出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將堅持安全發展寫入了總則,對於堅守紅線意識、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性好轉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方針和工作機制。將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完善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主體任務和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
3、落實「三個必須」,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部門地位。
4、強化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職責。
5、明確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人員的設置、配備標准和工作職責。
6、明確了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職責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7、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8、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
9、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
10、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以上資料來自於新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