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揚琴有什麼特點
稱「洋琴」、「打琴」、「敲琴」、「鋼絲琴」、「扇面琴」、「蝙蝠琴」和「蝴蝶琴」。我國常見的一種擊弦樂器。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史籍記載,中世紀以前,在中東的亞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國家,流行著一種薩泰里琴。它有梯形或長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張以幾十條鋼弦,在弦的2/3處支有條馬,使每條弦發出五度關系的兩個音。這種薩泰里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流傳。
明末,隨著我國和西亞、東非間日趨密切的友好往來。薩泰里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最初只流行在廣東一帶,後逐漸擴及到閩浙、江淮和中原地區,加入到為說唱音樂和地方戲曲伴奏的行列。各地琴書多以揚琴作為主要伴奏樂器,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安徽琴書、廣西文場、貴州文琴、四川揚琴和雲南揚琴等。在粵劇、潮劇、漢劇、閩劇、越劇和滬劇等地方戲曲音樂中,也都用揚琴作為伴奏樂器。
以上的是一種關於揚琴來源的比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揚琴是通過陸路傳入我國。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載:「過去人們認為揚琴是明代從海上通過沿海一帶傳入的。其實它是阿拉伯人的樂器,早就傳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傳入內地的,這個樂器維吾爾人繼承了下來。」
清末民初,許多民間器樂演奏形式,作為獨立的樂種興起,揚琴又成為廣東音樂、江南絲竹和山東琴曲等樂種的主要樂器之一。揚琴在我國經過近400年的流傳和演進。不論在樂器製作、演奏藝術或樂曲創作上,都已具有我國傳統特色和民族風格,並與各地民間樂種相結合,形成了多個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樂種性特點的流派。
揚琴的音域很廣,可在五個八度之內任意轉調,具有一定的動感。它既能演奏快速的樂句,使情緒激越奔放;也能夠勝任悠長的線條的描述,形成抒情的情調;並可在共鳴良好的中低音區,營造朦朧而飄浮的音樂氣氛;進而在清脆明亮的中高音區,點綴出優雅而華麗的音樂。它既能夠演奏和聲,旋律和復調,又能演奏各類型和不同調性的樂曲,具有把傳統固有的彈、撥、滾、輪等演奏手法與作曲技法和創新的演奏技法相結合的特點,很受大眾的喜愛。
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無論用於獨奏、伴奏還是合奏,揚琴的音色特點都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B. 我今年過年14周歲,然後曾經學過六年的揚琴,然後因為是學校一位老師教好多種樂器,然後我還想學揚琴。
建議還是繼續學揚琴,畢竟有6年基礎,童子功這種東西很有用的,扔了太可惜
我以前學過一陣子小提琴,實在學不下去才改的揚琴(拿著弓弦鋸木頭似的鋸一個多月,都拉不出來一首像樣的曲子,不像學揚琴,第一天就能上手彈一首簡單的曲子)
實在是沒有這個耐心啊。。。(雖然小提琴確實很高雅。。不過比揚琴難學多了)
既然有基礎,揚琴也相對簡單,你也很喜歡,所以還是繼續學吧
C. 揚琴一般多少錢
http://www.pkjg.com/sports/list/cateid/D321
一台合格的揚琴,在質量上應達到如下要求:外觀油漆光亮、均勻,漆色一致,無掛漆及明顯氣泡;琴身面板有一定拱度,琴身兩頭端正、對稱,各部位膠接牢固,無縫隙;音色清脆、圓潤,餘音較長,可以運用多種擊弦技巧。
優質揚琴面板選用優良的梧桐木,部分部件如琴馬、山口選用紅木、象牙等名貴材料;音域較寬,多為三排馬、四排馬轉調揚琴,有半音調節裝置,可自由轉調;音質純凈,音色優美、圓潤,共鳴性好。
劣質揚琴用料差,面板有黑筋,背板有節疤;工藝粗糙,弦釘排列不齊,高低不一,上緊琴弦時弦釘被拉松,甚至搖動;音階排列不準確,不易調准琴弦;外觀色澤黯淡無光。
選購時,先要察看外形,應琴身光潔,木紋清晰;檢查各部件,琴馬上方的擱弦部分應間距相等,高低一致,弦釘應有一定的傾斜度,用調音器調弦,轉動弦釘,以松緊適中為好,太松易跑弦,太緊調高不便;琴鋼絲無銹跡或斑點;兩支琴簽大小、重量一致,彈性適中;通過試奏要求發音清晰,富有共鳴;檢查琴盒,襯布無破損及霉點,蓋合嚴密。購買時需同時選購合適的揚琴架。
使用時,可用校音儀器調音,如音不易調准,可稍微移動琴馬的位置;琴弦斷裂,應更換與舊弦粗細相同、同一弦號的新弦,切不可用其他規格的替代,以免造成調音困難;暫時不用,可在琴弦上擦防銹油置於琴盒內保存。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古曲網 』原文鏈接:http://info.guqu.net/yangqinbuy/20080612235459_23075.html
D. 揚琴的演奏
揚琴的基本竹法是兩手輪流交替.傳統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兩種。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總結出彈、輪、顫、滑、點、拔、揉、勾」揚琴八法。隨著揚琴的發展,過去單一竹法已變成充分發揮兩手主動性、靈活方便的混合竹法。 在繼承傳統、吸收、借鑒姊妹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技法特長的基礎上,我國揚琴已自成一體,具有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七類:單音技術、雙音、輪音、彈輪、分解和弦、兩聲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單音技術和輪音系揚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單音似珠落玉盤,晶瑩剔透,常用於裝飾旋律,使之輕快活潑,華麗多彩;雙音豐滿有力,主要用於曲調需強奏的音上,以增強氣勢,烘托情緒;
琴音猶如涓涓細流,潺潺不止,常用於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纏綿婉轉;彈輪密集緊湊,多用於時值較短的音符,使之輕巧明快;分解和弦則宛如微波盪漾的湖面上閃爍的粼粼波光,常用於描繪秀麗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風光;兩聲部配置增強音響的立體感,使音樂形象的塑造更加鮮明豐滿。
在各種色彩性技巧中,反筧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揚;吟音、勾揉使曲調深沉醇樸,清幽典雅;頓音似馬蹄輕踏;泛音使意境深遠,韻味無窮;滑拔模仿流水,浪花聲,強如瀑布飛濺,波濤洶涌,弱似霏霏細雨中流淌的小溪;
鼓音、木音、摘音、才音、擊板模擬打擊樂音響,強如節日里鳴鑼道鼓,弱似深山遠寺和鍾鼓樓里飄逸出的仙聲雅樂;指套滑音既獲琴瑟之韻,高雅清音,又可模仿鶯啼燕轉,瑟瑟風聲和驚濤拍岸。惟妙惟肖,如詩如畫。在樂曲中准確、洗練、靈活、巧妙運用揚琴的這些技法,能夠增強演奏的藝術感染力。
E. 現在好難找揚琴老師啊
很多都是專業的啊!!!
你想學就去藝校或者藝術院校讀書大把專業老師~~~
不要去什麼琴行就以為是專業老師了,只要是好老師,都很專業的...
你懂專業嗎??還是你的要求太高了?~!
F. 楊琴在民樂合奏中起到什麼作用
巧 我也是揚琴的==
在民樂團里一度懷疑過揚琴的作用。但是後來覺得揚琴在一個樂團里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揚琴是介於彈撥和打擊樂之間的一種樂器(雖然歸為彈撥),所以在加強音調的時候揚琴可以隨著打擊樂一起出現而不會顯得突兀。揚琴還可以和琵琶、阮一起,成為烘托二胡的樂器。
實際上,廣東音樂以揚琴為主調的曲目非常多。比如說旱天雷。揚琴比較有顆粒性,而連貫起來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說揚琴非常適合有氣勢的音樂。從樂團方面來講,這也是烘托出曲子基調很好的一種樂器,不可或缺,尤其在過渡段落之間有用。
G. 請問揚琴有發展前景嗎
我本人是學揚琴的。我只是把揚琴當做一種愛好。現在很多人對民族樂器都不是重視,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好一點的揚琴老師。現在從事的人也有限。就像大學專業一樣,揚琴顯然是冷門專業。就看你怎麼把握了。學習冷門專業可以避免就業競爭的壓力,但同時就業崗位也有限。其實吧,只要你夠優秀,什麼都是有前景的。即便是在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揚琴的情況下,還是出了很多揚琴的大師。
H. 什麼揚琴好
網購揚琴不靠譜,根本不能親自試音
I. 為什麼學習揚琴的人。特別少。我是個揚琴專業演奏員。為什麼學生家長看不到它的優勢呢
樂器不分男女,現在大多覺得學西洋樂器洋氣,讓中國傳統樂器埋沒,楊琴的音質比鋼琴好多了,希望你能讓孩子學楊琴,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