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市社區服務網與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網區別
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網作為首都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京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自2001年年底開通運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認可,逐漸成為政府政務公開的窗口,社區管理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幫手,企業發展的舞台。特別是隨著2002年96156社區公共服務呼叫熱線的開通,標志著社區服務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形成了聯結全市170個社區服務中心,調動2000家系統服務商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務的局面。
家政服務:保姆小時工、月嫂服務、保潔清洗、家教服務、搬家貨運、接送服務、看護老人病人嬰幼兒;
綜合修理:家電和電腦修理、管道維修、家居設施修理、生活用品修理、車輛維修;
文體娛樂:票務代理、旅行服務、社區文體活動及場館咨詢。
租賃服務:汽車租賃、電腦租賃、綠植租擺。
『貳』 無法登陸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用戶中心提示系統錯誤
應該是瀏覽器問題,換個瀏覽器是試試,不行就換個電腦試試。
『叄』 社區服務方面的論文
1992年,深圳寶安桃源居社區在深圳航空東區五座荒山野嶺間開始了規劃建設。由於地處偏僻且緊鄰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場,政府公共服務難以到位,先期入住的小區一度陷入缺水、缺電、垃圾污染嚴重以及社區治安混亂的困境。
公安部首次披露中國足球賭球假球黑幕
然而,17年後的今天,這里不僅獲得聯合國「國際適宜人類居住社區建設範例獎」等各種獎項,還在本月剛剛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和諧社區」。據介紹,社區成立8年來,這里無一例業主刑事案件、無一例鄰里糾紛告上法庭,無「黃賭毒」及未成年人犯罪與吸毒情況。
桃源居社區的變遷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8日,桃源居社區自治模式的座談會在中央黨校舉行,吸引了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學者到會。座談會上,中央黨校赴深圳桃源居社區調研課題組還對外發布了課題報告。
報告稱,桃源居的轉變歸功於其逆境中自救自治探索出的一種服務型社區自治新模式,即在早期政府公共服務缺位的情況下,通過依託各種社會組織並激發社區民眾的普遍參與熱情,最終實現了基層民主協商和社區居民的自我治理。
伴隨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社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企業的社會性職能均向社區轉移,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日趨集中在城市社區,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新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培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自治意識和參與意識。
「在深圳市桃源居社區的建設實踐中,各種社會組織以服務社區居民為核心,立足公共服務的需要來定位和調整自身角色,不斷提高社區組織化程度和水平。同時,各種社會組織以服務社區居民為紐帶,相互之間建立起分工、合作、協商的夥伴關系,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社區組織關系。」中央黨校副校長石泰峰說。
中央黨校赴深圳桃源居社區調研課題組成員向春玲教授指出,桃源居社區服務和管理走的是一條由下而上的路子,其核心內容是居民自治、企業補位、政府到位。
據了解,面對社區入住之初生活不便、治安不穩、公共服務設施缺乏等困難,桃源居社區自發組建了眾多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公益性服務組織開展自救自治,包括桃源居社區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清華學校、幼兒園、老年大學、志願者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等,涉及居家養老、便民利民、鄰里互助等多個方面。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李愛君告訴記者,社區擁有各類義工組織13個,義工人數達4000人。通過開展各種公益和福利活動,為社區提供多元化服務。
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業主共建家園活動中,桃源居還首創社區義工「銀社一卡通」,居民的每一份貢獻和愛心都會以積分形式記錄在卡上,然後通過這張卡以物質資助、獎勵等形式兌現權益。到2008年,桃源居居民參與社區組織的比例為67%,人均參與1.64個社區組織活動。
向春玲說,在桃源居群眾和社區組織自我服務的基礎上,隨著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和相關公共服務到位的要求日益緊迫,從2004年開始,政府的管理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逐步進入社區,2005年8月,桃源居社區黨委成立,隨後區政府在社區設立工作站。「融合政府、居民和開發商各自作為的桃源居社區服務型自治模式由此產生。」
「桃源居的社區服務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形成了從政府到企業,到社區非政府組織和居民的多元化服務格局。」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南嶺表示,這一社區服務模式的創新不僅減輕了政府負擔,也使政府意識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政府職能必須加快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推動公共服務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
據悉,目前,深圳桃源居開發項目即將結束,為實現社區服務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桃源居集團已於去年7月捐資1億元創立了中國首家社區公益基金會,主要用於培育和扶持社區組織和社區服務。李愛君透露,下一步計劃將「桃源居社區模式」復制到重慶、天津等有條件的地區。
「桃源居模式是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示範樣本,」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王金華說,無論是農村的村民自治探索,還是桃源居服務型自治的創新,都是基層民主進步的表現。下一步應結合立法採取更多措施,將基層民主的探索和創新向全國推廣。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徑源說,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正面臨由過去吃飯穿衣為主的民生需求,向以社會公共服務包括社會管理水平為主的服務需求轉變,公共服務面臨管理創新的問題。
「桃源居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啟示我們,自治和民主是公民社會最主要的標志,今後公共服務將不再由政府一家包辦,而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通過探索和創新更多發揮社會團體和基層民眾的作用,從而推進中國公民社會的建設。」孔徑源說。
『肆』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伍』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