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研究

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研究

發布時間:2021-08-03 10:40:25

A. 城市管理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什麼區別

簡單的說,城市管理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什麼區別就是城市管理前端服務作業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的關系。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管理領域的規劃決策、城市運行、市政服務、環境作業保障、公用行業日常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由原來的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演變而來,負責城市管理相關領域的綜合監督檢查及對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懲戒。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的執法監察人員即使通常所說的城管(城管執法監察員的簡稱)。
當然一些中小城市也將城市運行服務與作業保障職能和綜合執法監察職能放到一個機構,叫城市管理與綜合行政執法局。
綜合行政執法局,也叫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簡稱綜合執法局,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演變的產物,是強化城市綜合管理、依法管理、構建現代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的產物。《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一文以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為例,介紹了從城建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綜合執法、到城市管理執法監察的發展脈絡,指出執法監察的二重性,即執法監察的一體兩面。綜合行政執法局是結合綜合執法改革要求,將前端決策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適度分離的產物。最早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是將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應的監督檢查權相對集中,從城市管理局脫離出來。後來,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開始更大范圍的綜合執法,同時強調綜合監管。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探索經歷了從城建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再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發展。主要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城建管理監察制度的誕生(1978—1995);第二階段,城管監察綜合執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第三階段,城管綜合執法監察的探索與發展(2012至2019) 。
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有城市叫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作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主管部門,其職能主要是依法對城市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執行和遵守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行政執法活動。
綜合行政執法局,以城市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集中行使城市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監督檢查權(即行政執法鏈條末端的執法監察,一般不含前端的行政許可等仍然留在城市管理局的行政執法權),一般包括兩方面職能:
①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即巡查監察職能;
②對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法律制裁,即處罰懲戒職能。
綜合行政執法局以城市綜合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對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的執法監察權進行更大范圍的綜合,是將過去城市各政府機構所擁有的各自范疇內的城市執法監察職能,即行政處罰懲戒與綜合監督檢查職能集中到一個機構,即綜合執法監察局行使,這些職能一般覆蓋以下范疇:
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無證違法建設處罰)、道路交通秩序(違法佔路處罰)、工商行政管理(無照經營處罰)、市政管理、公用事業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車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含拆遷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車、黑導游等各方面開展巡查檢查及實施行政處罰的職能。
雖然綜合執法局與綜合執法監察局幾乎是同樣的機構,綜合執法局更強調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強調行政處罰懲戒的綜合。相對於叫「綜合執法局」的機構,「綜合執法監察局」更注重把握執法監察二重性,通過執法監察一體化建設,強調巡查監察、綜合監管職能的發揮,即通過行政執法監察工作,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各方依法履責,更大限度的減少行政處罰,即將行政執法監察工作作為推動依法治、社會共治,推動城市治理各相關方充分參與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是簡單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物理聯合),而是將多部門交叉的執法監察權綜合到一個機構(化學整合),成立專門的綜合執法局。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執法監察的范圍還在不停的擴大,強化綜合監管,以減少多頭執法、職能交叉、推諉扯皮、執法擾民等行政執法監察領域的突出問題。而城市管理局則是負責城市運行的規劃建設、運行保障、作業服務和行業監管。城市管理服務局與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分工與協作,將有利於形成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參考資料:
宋剛, 王毅, 王旭. 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J]. 城市發展研究, 2018, 25(12):119-127.
本刊編輯部. 綜合執法改革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9):3-5.
本刊編輯部. 以執法監察一體化推進城市法治共治精治[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5):3-4.
城管簡史:城市綜合管理、城管監察與綜合執法發展演進[EB/OL]. 城市管理與復雜性

B. 城市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等一系列機制,採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

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及城市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狹義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C.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的職能是什麼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作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主管部門,其職能主要是依法對城市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執行和遵守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行政執法活動。
雖然綜合執法局與綜合執法監察局幾乎是同樣的機構,綜合執法局更強調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強調行政處罰懲戒的綜合。相對於叫「綜合執法局」的機構,「綜合執法監察局」更注重把握執法監察二重性,通過執法監察一體化建設,強調巡查監察、綜合監管職能的發揮,即通過行政執法監察工作,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各方依法履責,更大限度的減少行政處罰,即將行政執法監察工作作為推動依法治、社會共治,推動城市治理各相關方充分參與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綜合執法局的兩方面職能
綜合執法局,以城市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集中行使城市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監督檢查權(即行政執法鏈條末端的執法監察,一般不含前端的行政許可等行政執法權),一般包括兩方面職能:
①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即巡查監察職能;
②對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法律制裁,即處罰懲戒職能。
綜合執法局的職能范疇
綜合執法局以城市綜合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對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的執法監察權進行更大范圍的綜合,是將過去城市各政府機構所擁有的各自范疇內的城市執法監察職能,即行政處罰懲戒與綜合監督檢查職能集中到一個機構,即綜合執法局行使,這些職能一般覆蓋以下范疇:
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無證違法建設處罰)、道路交通秩序(違法佔路處罰)、工商行政管理(無照經營處罰)、市政管理、公用事業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車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含拆遷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車、黑導游等各方面開展巡查檢查及實施行政處罰的職能。
綜合執法不是簡單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物理聯合),而是將多部門交叉的執法監察權綜合到一個機構(化學整合),成立專門的綜合執法局。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執法監察的范圍還在不停的擴大,強化綜合監管,以減少多頭執法、職能交叉、推諉扯皮、執法擾民等行政執法監察領域的突出問題,同時形成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綜合執法局機構的來源及其制度演變
城管綜合執法局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演變的產物,是強化城市綜合管理、依法管理的產物。《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一文以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為例,介紹了從城建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綜合執法、到城市管理執法監察的發展脈絡,指出執法監察的二重性,即執法監察的一體兩面。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探索經歷了從城建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再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發展。主要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城建管理監察制度的誕生(1978—1995);第二階段,城管監察綜合執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第三階段,城管綜合執法監察的探索與發展(2012至2019) 。
城建監察的誕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城市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市容環境衛生等城市建設管理問題凸顯,地方各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從市容環境監察入手,相繼組建城市建設管理領域的監察隊伍,包括市容環衛、城市規劃、市政公用、園林綠化、房地產、風景名勝區等專業監察大隊,通過行政執法工作監督傳統單位及社會主體依法履行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責任,這也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早期發展階段。
城管監察綜合執法
199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頒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法律途徑,也為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城建管理監察演變為更加綜合的城市管理監察。1997年5月,按照國務院法制局對北京市政府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批復,北京市宣武區作為全國第一個試點,成立了宣武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啟動了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1998年到2000年,北京市所有區縣均完成了城市管理監察大隊的組建。2003年1月,在原北京市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基礎上,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掛牌成立。
城管綜合執法監察
2012年9月,北京市的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城管物聯網平台投入運行,保障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作為城市管理執法監察一體化探索,成為依託信息技術推進城市綜合管理與執法監察發展的新方向。2013年,北京市各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在更名時,在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基礎上增加了「監察」,正式更名為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強化城管執法的監察職能,明確了城管執法監察隊伍的綜合執法、綜合協調、綜合監管三大職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連續就城管執法體制改革提出明確要求,並相繼出台一系列關於城市管理與執法的重要文件,城管執法體制改革被放置於更廣闊的政府服務轉型與社會共治視野下審視,城管執法被作為推進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工作會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就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的「五位一體」智慧化升級。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發出的關於城市管理與城管執法工作的重要文件。2017年1月,《城市管理執法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4號)發布,對城市管理執法工作進行規范。
2018年,中央作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改革的部署,結合將前端決策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適度分離的要求,綜合執法改革必將推動綜合執法監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逐步形成「從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參考資料:
宋剛, 王毅, 王旭. 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J]. 城市發展研究, 2018, 25(12):119-127.
本刊編輯部. 綜合執法改革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9):3-5.
本刊編輯部. 以執法監察一體化推進城市法治共治精治[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5):3-4.
城管簡史:城市綜合管理、城管監察與綜合執法發展演進[EB/OL]. 城市管理與復雜性, 2018.

D. 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等一系列機制,採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及城市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狹義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近日,歷經近半年的徵求意見,用於規范城管執法活動的《城市管理執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出台,填補了此前20餘年城市管理執法規范的缺位。[1]

E. 城市管理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有什麼區別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也屬於城管嗎

簡單的說,城市管理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什麼區別就是城市管理前端服務作業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的關系。城市管理局負責城市管理領域的規劃決策、城市運行、市政服務、環境作業保障、公用行業日常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城市管理相關領域的綜合監督檢查及對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懲戒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的執法監察人員即使通常所說的城管(城管執法監察員的簡稱)。

當然一些中小城市也將城市運行服務與作業保障職能和綜合執法監察職能放到一個機構,叫城市管理與綜合行政執法局。

綜合行政執法局,准確的說法應該是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簡稱綜合執法局,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演變的產物,是強化城市綜合管理、依法管理構建橄欖型現代城市治理結構的產物。《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一文以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為例,介紹了從城建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綜合執法、到城市管理執法監察的發展脈絡,指出執法監察的二重性,即執法監察的一體兩面。綜合行政執法局是結合綜合執法改革要求,將前端決策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適度分離的產物。最早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是將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應的監督檢查權相對集中,從城市管理局脫離出來。後來,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開始更大范圍的綜合執法,同時強調綜合監管。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探索經歷了從城建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再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發展。主要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城建管理監察制度的誕生(1978—1995);第二階段,城管監察綜合執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第三階段,城管綜合執法監察的探索與發展(2012至2019) 。

綜合行政執法局,也有城市叫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作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主管部門,其職能主要是依法對城市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執行和遵守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行政執法活動。

綜合行政執法局,以城市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集中行使城市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監督檢查權(即行政執法鏈條末端的執法監察,一般不含前端的行政許可等仍然留在城市管理局的行政執法權),一般包括兩方面職能:

①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即巡查監察職能;

②對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法律制裁,即處罰懲戒職能。

綜合行政執法局以城市綜合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對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的執法監察權進行更大范圍的綜合,是將過去城市各政府機構所擁有的各自范疇內的城市執法監察職能,即行政處罰懲戒與綜合監督檢查職能集中到一個機構,即綜合執法監察局行使,這些職能一般覆蓋以下范疇:

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無證違法建設處罰)、道路交通秩序(違法佔路處罰)、工商行政管理(無照經營處罰)、市政管理、公用事業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車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含拆遷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車、黑導游等各方面開展巡查檢查及實施行政處罰的職能。

雖然綜合執法局與綜合執法監察局幾乎是同樣的機構,綜合執法局更強調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強調行政處罰懲戒的綜合。相對於叫「綜合執法局」的機構,「綜合執法監察局」更注重把握執法監察二重性,通過執法監察一體化建設,強調巡查監察、綜合監管職能的發揮,即通過行政執法監察工作,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各方依法履責,更大限度的減少行政處罰,即將行政執法監察工作作為推動依法治、社會共治,推動城市治理各相關方充分參與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是簡單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物理聯合),而是將多部門交叉的執法監察權綜合到一個機構(化學整合),成立專門的綜合執法局。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執法監察的范圍還在不停的擴大,強化綜合監管,以減少多頭執法、職能交叉、推諉扯皮、執法擾民等行政執法監察領域的突出問題。而城市管理局則是負責城市運行的規劃建設、運行保障、作業服務和行業監管。城市管理服務局與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分工與協作,將有利於形成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F. 如何理解城市文化與城市管理之間的內在關系

從文化的載體看城市文化存在,城市文化體系由五大系統構成:理念文化、行為文化、商業文化、人文景觀文化與自然景觀文化。從價值與市場的角度看文化的存在時,不同類型的文化不僅具有不同價值表現形態,而且具有不同增殖規律。按照文化價值存在的特點和增殖的規律,通過創新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的設計,在系統整合和聚焦經營中實現文化價值的增殖是現代城市文化設計和管理需要解決問題。

從價值的角度,從市場的角度看文化的存在時,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文化不僅具有不同價值表現形態,而且具有不同增殖規律。以高度濃縮狀態的理念文化價值,雖然也藉助於載體而存在,但人腦和文字作為理念文化的載體,是一種儲存載體,而不象城市建築和產業、商品等物質載體一樣屬於表現載體。由此決定了理念文化價值的兩大特徵:

拓展資料: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等一系列機制,採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及城市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狹義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參考鏈接網頁鏈接

G. 如何構建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科學謀劃,搞好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
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結合實際,凸顯我市的特點和個性,按照系統性、獨特性來制訂我市的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同時,要充分整合現有各部門的子系統,如數字城管、城市規劃、醫療衛生、交通水利、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信息子系統,實現跨部門信息設備、信息資源和信息系統的多向互通,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網路化」的智慧城市。為此,在進行頂層設計時,一要思考如何通過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製造業從「微笑曲線」的兩端產業升級轉型,由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二要思考如何通過推廣智慧社區平台,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智力支撐;三要客觀理性分析咸陽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中的優勢與劣勢,思考創新實現智慧咸陽的最佳路徑和最低成本方案;四要思考如何通過創建智慧政府來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城市管理綜合效率。
二、對症下葯,積極應對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目前在建設「智慧咸陽」中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如對建設「智慧咸陽」缺乏正確認識,多頭建管浪費嚴重,造成資金大量浪費;信息化建設的標准化技術支持等發展環境有待優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參差不齊,資源不能共享、信息數據更新緩慢,仍然存在重復分散建設及「信息孤島」現象;咸陽市軟體產業專業人才缺乏、常用技能亟需普及;網路基礎薄弱、安全形勢不容忽視;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的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建立,城鄉發展不平衡等諸多不足之處。政府要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統一思想認識。應該設立在信息辦指導下的智慧城市論壇,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由市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實體共同組建。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對智慧城市概念和體系架構等關鍵問題的認同,統一思想,整合力量,充分認識城市的本質,結合城市目標定位,功能培育,結構調整,在智慧城市的形象方面彰顯特色。
(二)、細致周密籌劃。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要避免短期行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避免政績工程等,做好總體實施方案,循序漸進,逐步落實,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巨額浪費。
(三)、確保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建設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讓市民享受更多便利、更多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會出現網路犯罪等新的困惑和挑戰。為此,要加強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形成完善的安全體系和制度,避免智慧城市所形成的網路被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四)、有效整合資源。以最小成本帶來最大效應是實現智慧城市的一個關鍵,電信運營商擁有諸多資源,政府應該通過與運營商合理協作,更好地整合資源,減少內耗,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三、凝心聚力,積極推動咸陽智慧城市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亟須地方政府、通信企業、軟體廠商等各方合力共舉,推動「智慧城市」創建工作快速發展,為此,建議做好下列工作:
一是加快建設。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還停留在簽約階段,實質性推動比較緩慢,關鍵難點就是公共信息資源的開放與整合。公共信息資源雖然源於公眾,也屬於公眾,但由於長久以來一直「藏身」於政府、社區、企業之中,「信息孤島」的消除並非易事,觀念的更新與轉變確實需要時間。
二是貼近百姓。「智慧城市」建設只有更貼近百姓,更關注民生,才能惠及更多人,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因此,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教育、就業、社保、住房、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先行一步,重點發展。當前,政府網站應由「名片型」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型」轉變,多一些在線交流與網民互動,取信於民,便利於民。
三是深入基層。「智慧城市」要更多地關注「智慧社區」建設,搭建起基層社會服務與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要使井蓋、路燈、雕塑、垃圾站、公共衛生間等數十萬個基層公共部件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異常情況可隨時發現,及時處理;每個社區、每一棟樓、每一個單元的基本情況都能隨時了解,每一階段的人員流動和變更都能實時掌握。
四是惠及民生。智慧城市的建設效果最終還應該反映在民生福利方面。要發展智慧社區服務、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治安和智慧生態,提升構建智慧咸陽的普惠性。搭建智慧電網、智慧醫療、智慧家庭等系列模塊,滿足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訴求,不斷提升市民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能力,提高市民在城市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管理中的參與度,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H. 如何用精細化「標准」支撐精細化城市管理

標準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實現社會管理目標的有效方法。要做到城市管理「像綉花針一樣精細」,需要更加註重運用標准來管理城市。記者昨天從北京市質監局獲悉,本市近日批准發布了今年第四批地方標准,其中包括史上最細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規范》、首次發布的城鎮行業節水評價規范、為文物「體檢」提供依據的全國首個《文物建築安全監測規范》等共12項。

節水:城鎮節水評價規范首次細分至行業

本次批准公布的新標准中包含了首次推出的系列面向行業的城鎮節水規范,其中包括寫字樓、學校、賓館、醫院。

標准編寫組成員,北京節約用水管理中心高原介紹,北京之前制定了機關、居民小區和工業企業的城鎮節水評價規范,但是隨著公共生活用水量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制定公共生活用水的各行業的節水評價規范的指導意義更大。

比如,學校行業是北京市第三產業的主要用水行業之一,2016年北京市學校行業用水量約為5655萬立方米,占第三產業用水量的比例為10%。雖然北京市多年來大力推廣學校節水,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手段的拓展,學校行業的節水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另外,由於各類學校用水戶內部用水結構和用水行為復雜,該行業節水評價規范的制定也可為北京市第三產業其它行業節水評價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記者看到,系列地標以「細」為統領,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技術指標各有不同。比如學校節水又細分為高等學校、普通中等學校和小學。具體的評價細分為管理評價指標、技術評價指標和效率評價指標,每一項指標均提供了測算的具體公式、方法。如高等學校評價指標細致到公共浴室每人次取水量、食堂人均年取水量等指標。

文保:出台全國首個細到日常「體檢」的文物建築安全監測標准

北京是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大量文物古跡,根據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北京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7處,各級不可移動文物共3840餘處。

文物建築大多年代久遠,受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地質變化及各種社會因素擾動的影響,存續情況不容樂觀,傾斜、裂縫、酥鹼、空鼓以及蟲害、劈裂、腐朽等病害威脅著文物建築的長久健康。

標准編制組吳星博士介紹,文物部門對文物建築存在的安全隱患歷來極為重視,但苦於沒有可以遵循的相關安全監測規范標准,缺乏明確的衡量指標,什麼情況下需要監測?日常監測什麼?怎麼監測?如何保證修繕保護方案的合理性、經濟性,避免過度修繕?一直是擺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繞不開的工作難題。此次,北京市出台《文物建築安全監測規范》,在全國率先啃了這塊硬骨頭,填補了文物建築安全監測相關標準的空白。

標準的特點同樣突出一個「細」字。給出了安全監測全套的工作流程指導,對於文物本體的監測又細分為木結構、磚結構、石質文物建築的監測。對於每一類監測,都列出了操作性很強的表格,對監測項目、監測方法,甚至監測設備均給予了指導。

方便為民。

I. 城市管理的公共性和重要性

重要性體現:首先,這是由城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中心地位所決定的。其次,這是由市場經濟發展對城市管理的要求所決定的。再次,城市自身發展的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最後,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公共性意思:1通過進入公共場合、公共空間而獲得的可見性、公開性、透明性2與公共利益的價值關聯,這個意義上的公共事件就是與公眾利益相關的事件,這個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就是屬於公眾所有的物品城市管理公共性主要體現在公共服務上面,還有平等服務上,其他的就自己吹吧~

閱讀全文

與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