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服務型公共關系策略

服務型公共關系策略

發布時間:2021-08-02 15:58:33

① 公共關系涉及的有哪些方式

公共關系的活動方式,是指以一定的公關目標和任務為核心,將若干種公關媒介與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具有特定公關職能的工作方法系統。按照公共關系的功能不同,公共關系的活動方式可分為五種:
1.宣傳性公關。是運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各種傳播媒介,採用撰寫新聞稿、演講稿、報告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傳播企業有關信息,以形成有利的社會輿論,創造良好氣氛的活動。這種方式傳播面廣,推廣企業形象效果較好。
2.征詢性公關。這種公關方式主要是通過開辦各種咨詢業務、制訂調查問卷、進行民意測驗、設立熱線電話、聘請兼職信息人員、舉辦信息交流會等各種形式,連續不斷地努力,逐步形成效果良好的信息網路,再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為社會公眾服務。
3.交際性公關。這種方式是通過語言、文宇的溝通,為企業廣結良緣,鞏固傳播效果。可採用宴會、座談會、招待會、談判、專訪、慰問、電話、信函等形式。交際性公關具有直接、靈活、親密、富有人情味等特點,能深化交往層次。
4.服務性公關。就是通過各種實惠性服務,以行動去獲取公眾的了解、信任和好評,以實現既有利於促銷又有利於樹立和維護企業形象與聲譽的活動。企業可以以各種方式為公眾提供服務,如消費指導、消費培訓、兔費修理等。事實上,只有把服務提到公關這一層面上來,才能真正作好服務工作,也才能真正把公關轉化為企業全員行為。
5.社會性公關。社會性公關是通過贊助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事業,支持社區福利事業,參與國家、社區重大社會活動等形式來塑造企業的社會形象,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活動。這種公關方式,公益性強,影響力大,但成本較高。
(二)公共關系的工作程序
公共關系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調查、計劃、實施、檢測四個步驟:
1.公共關系調查。它是公共關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開展公共關系工作的基礎和起點。通過調查,能了解和掌握社會公眾對企業決策與行為的意見。據此,可以基本確定企業的形象和地位,可以為企業監測環境提供判斷條件,為企業制定合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等。公關調查內容廣泛,主要包括企業基本狀況、公眾意見及社會環境三方面內容。
2.公共關系計劃。公共關系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合理的計劃是公關工作持續高效的重要保證。制定公關計劃,要以公關調查為前提,依據一定的原則,來確定公關工作的目標,並制定科學、合理而可行的工作方案,如具體的公關項目、公關策略等。
3.公共關系的實施。公關計劃的實施是整個公關活動的「高潮」。為確保公共關系實施的效果最佳,正確地選擇公共關系媒介和確定公共關系的活動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公關媒介應依據公共關系工作的目標、要求、對象和傳播內容以及經濟條件來選擇;確定公關的活動方式,宜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公眾對象和不同的公關任務來選擇最適合、最有效的活動方式。
4.公共關系的檢測。公關計劃實施效果的檢測,主要依據社會公眾的評價。通過檢測,能衡量和評估公關活動的效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發現新問題,為制定和不斷調整企業的公關目標、公關策略提供重要依據,也為使企業的公共關系成為有計劃的持續性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

② 戰略型公共關系與戰術型公共關系的區別

戰略型公共關系與戰術型公共關系的區別:
一、層次不同
1.戰略是宏觀,是全局,是長遠的管理;
2.戰術是具體解決問題的,是眼前,是局部、是微觀
二、層面不同
戰略是國家層面大范圍的,戰術是低層面小范圍的。

公共關系戰略也稱公關戰略
指某一個組織圍繞著公共關系這一核心、以未來為導向、為實現組織公共關系總體目標的長期性和整體性的謀劃與對策。
戰略型公共關系活動模式主要有:
建設型公共關系、維系型公共 關系、預防型公共關系、矯正型公共關系、開拓型公共關系、
戰術型公共關系活動模式主要包括:
宣傳型公共關系、交際型公 共關系、服務型公共關系、社會型公共關系、征詢型公共關系。

③ 簡述公共關系的基本策略

公共關系的基本策略有:
1、公共關系宣傳
2、公共關系活動
3、公共關系意識

④ 經典公共關系的 戰略類型有哪些

1、進攻型公共關系戰略

在組織及外部環境發生某種沖突時,以攻為守,改變環境,創造新局面。其特點是:內容形式新穎,能大大吸引公眾的注意和興趣,有利於迅速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防禦型公共關系戰略

在組織出現潛在危機或不協調時,防止自身公共關系失調而採取的。其特點是採取防禦和引導相結合、以防為主的策略,敏銳地發現自身公共關系失調的症狀和前兆,及時採取措施調整自身的政策和行為,促使其向有利於良好公共關系方面轉化。

3、退卻型公關戰略

公司遭受重大挫折時所制定的公共關系戰略。退卻型公共關系戰略是按照公司穩定型戰略的要求,冷靜地處理市場威脅,盡力以現有的經濟資源抵制或適應形勢的變化。



公共關系戰略的實施步驟

PR戰略一般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施調查,把握情況。掌握企業關聯者對企業的業務、事業及公關等方面的評價、議論、要求和期待等。主要運用綜合性公關調查手法,聽取媒體有關人員的意見、聽取專家的意見、聽取顧客方的意見、聽取企業內部人員的意見,分析有關報道的基調等。

第二階段:分析現狀。根據對現狀的把握來分析所存在的問題,問題的具體內容和出現的原因;大家期待結果的內容和結構如何;確立中期或長期的公關和交流的課題。

第三階段:構築公關的戰略措施。根據分析出來的具體情況,制定戰略措施。該階段應注意,戰略措施的內容必須對應公關的課題;必須確立公關活動的目的和目標,公關的對象、內容、時期、方法和角度;幫助廣告主確定公關體系,建立公關意識。

第四階段:設定公關項目並予以實施。實施階段有很多細節,一般綜合廣告公司需要專業公司來幫助實施。

⑤ 公關策略定義

公關即公共關系,深一點說是公共關系管理,即企業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運作來樹立並維護企業的公共形象,傳遞企業文化,建立企業與社會間的溝通橋梁,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公眾心理,從而使企業處於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當中。
寬泛地說,公關的對象應該包括:顧客、員工、社區、股東、金融界、供應商、競爭對手、新聞出版界、社會公眾、政府機關、行業協會等,企業的公關就是以市場營銷的理念來推銷企業,使企業品牌歷久彌香。從這個意義上講公關工作絕不能是短期行為,一切通過公關工作所表現出來的企業行為必須有其延續性,不論是否刻意的包裝,一旦傳遞到公眾層面就必須長期遵照執行。因此公關工作必須結合公司戰略進行考慮,其工作內容必須代表著公司長期利益。

具體到上市公司所需要的公關活動,或者說財經公關,是以上市內容為主體,以投資人為客體,有目的、有計劃,依託各種傳播媒介進行的傳播與溝通活動,它是構築創業板上市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橋梁。也就是說公司所面對的外部對象縮小到了大股東(外部的典型代表是基金經理)和小股東(外部的典型代表是股民)這樣兩個方面,而我們所傳遞的內容也更加有針對性,就是讓這兩方面的對象感知企業資源優勢、創新能力、管理水平、持續性和成長性,讓他們認同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積極認購公司的股票。

房地產上市公司之於股民存在著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特別是在內地股市接連暴露出來的誠信問題的時候,投資者有著強烈的委託代理危機感。他們既希望能從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中得到較高的投資收益,而同時由於房地產市場中不透明的成分太多而使他們擔心這是否又是新一輪的圈錢運動。對其進行上市公關的重點就是要消除這樣的疑慮,而以最真誠的態度迎接他們的質詢方是正道。

當今的媒體也好,公眾也好,在看夠了種種精美包裝特別是虛假廣告後面種種黑幕之後,他們更願意帶著懷疑的目光去挑刺。我們看到當今最尖刻的媒體往往是財經媒體,而最專業的公眾當屬股市裡摸爬滾打多年的中小股民。而房地產上市公司業績的優劣其實又是那麼直觀,房地產是不動產,你的產品就擺在那裡,賣的好的自然是市場的熱點,而賣不動的你盡管造概念,空盪盪的房間自然揭穿了你的謊言。因此對於一個房地產上市公司來說,公關工作的重點應該是溝通而不是粉飾,所展現的應該是一種開門納諫的態度,既要告訴投資者公司的競爭優勢所在,同時也必須體現公司的風險管理機制,也就是公司目前的劣勢是否可能克服,公司都採取了怎樣的改進措施;而公司目前的優勢又是否是長久的,一旦環境改變公司又將如何應對危機。潘石屹是一個媒體公關的高手,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是現代城裡發生著的種種危機,但我們同時也看到老潘在這些嚴重的危機中又是如何巧妙地應對,而老潘製造的種種概念又真的在啟發著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居住理念!人們在一次次接受老潘製造的概念沖擊的時候,不能不產生這樣的印象,這個公司真能賺錢,往它裡面投錢心裡有底!

所以說,我們所需要做的絕不僅僅是財經公關,絕不是僅僅去討好投資者,而企業行為也不能只是為了上市,它必須表現出一個內外統一的形象,應該是一種永續經營做百年老店的形象。這就使我們的眼光必須跳出財經公關的界限,將公關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來加以考慮,面向顧客、社區、政府、供應商、競爭者、員工等的企業公關行為也必須同時開展(國外理論稱之為關系營銷),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內部、外部空間。全員工參與,全方位運作,對於房地產業這種受眾多層面關系影響而又極為依賴口碑的行業來說,這將一方面樹立一個積極進取的公司形象,同時有力促進著企業經營收入的增加,而另一方面無疑又給同樣是購房者群體的投資者們以側面的影響,印證著公司穩定增長的業績。相信一個購房踴躍的售樓現場將是證明公司現金流回報的最好例證。

⑥ 戰略性公共關系模式和戰術性公共關系模式的應用

戰略型公共關系活動模式主要有:建設型公共關系、維系型公共 關系、預防型公共關系、矯正型公共關系、開拓型公共關系。
戰術型公共關系活動模式主要包括:宣傳型公共關系、交際型公 共關系、服務型公共關系、社會型公共關系、征詢型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戰略也稱公關戰略指某一個組織圍繞著公共關系這一核心、以未來為導向、為實現組織公共關系總體目標的長期性和整體性的謀劃與對策。
戰略型公共關系與戰術型公共關系的區別:
一、層次不同
1.戰略是宏觀,是全局,是長遠的管理;
2.戰術是具體解決問題的,是眼前,是局部、是微觀
二、層面不同
戰略是國家層面大范圍的,戰術是低層面小范圍的。

⑦ 公共關系策劃的原則

1、尊重事實原則。真實是公共關系的生命。尊重事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決定公共關系活動成敗的因素很多,但首要的和量基本的因素在於公共關系工作人員能否准確地把握事實。事實是公共關系產生的根源,沒有事實,就沒有公共關系。

2、公眾利益原則。公眾的理解與合作,意味著市場的拓寬,組織在制定計劃和確定目標時,必須將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一要求組織在一切活動中尊重公眾利益,二要求求組織承擔社會責任,三要求組織滿足公眾需求。

3、社會效益原則。社會效益,既包括了社會組織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它是二者根本利益的總和,是立足於整個社會而言的。

(7)服務型公共關系策略擴展閱讀

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都處於某種公共關系狀態之中。它又是一種活動,當一個工商企業或個人有意識地、自覺地採取措施去改善和維持自己的公共關系狀態時,就是在從事公共關系活動。

作為公共關系主體長期發展戰略組合的一部分,公共關系的涵義是指這種管理職能:評估社會公眾的態度,確認與公眾利益相符合的個人或組織的政策與程序,擬定並執行各種行動方案,提高主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改善形象,爭取相關公眾的理解與接受。

⑧ 宣傳型公共關系的策略

「焦點」策略
從客體上看,就是宣傳性公關活動啟動時,事先將宣傳活動目標
,高度聚合於直接與本組織有關聯的、特定的公眾對象上,或特定公眾對象的特有需求層面,或特有需求層面上的某一需求點,形成宣傳性公關活動的鮮明的目標公眾「聚焦點」,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針對性、互動性的信息交流。 從主體上看,與上述聚焦點相對應,則是在明確目標公眾「聚焦點」的需求傾向基礎上,將信息傳播集中指向公關運行的特定任務與特定目標要求上;或集中於任務與目標中的特有側重點,進而實施集中性宣傳戰術。組織知名度是評價組織「名氣」大小的客觀尺度,如果一個組織的知名度太低,公眾不了解它,或了解很少,該組織要開展包括業務活動在內的各種活動,要求得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都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公共關系人員應根據組織的發展目標和特定公眾制定完整的計劃,開展有效的活動,加強組織與社會各界的聯系,擴大組織的影響,最終提高組織的知名度。
「焦點」策略在目標公眾定位上,通常選擇的組織公眾對象包括:決定組織生死存亡的首要公眾;即將影響組織的將在公眾,即決定與組織建立某種聯系的公眾對象;將來影響組織的潛在公眾,即組織未來的聯系者等。「焦點「策略的價值在於,由於目標集中使宣傳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對目標公眾形成不同程度的吸引力,達到傳播的「點」效應。同時,為進一步深化宣傳行為到引發「突破口」的作用。實施「焦點」策略,還有利於形成組織個性鮮明的組織形象,達到形象傳播的有利效果。
「擴散」策略即將目標公眾(傳播對象)擴展到組織的邊緣公眾、以及非公眾之中的一種定位策略。目標公眾是具體公關活動所針對的某一類或某幾類特定公眾。任何一個公關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標,為有效地達到這些目的和目標,公關人員在具體公關活動中必須通過調查研究, 有選擇
地針對特定公眾開展工作。對公眾進行較為具體分類的開創者美國的傑瑞認為:任何特定公眾,不管他們屬於什麼類型,都可能成為公共關系工作的中心對象。這些被篩選出來的公眾被稱為「目標公眾」或「優先公眾」。如果說,「焦點」策略追求的是傳播上的「點」效應,並力求起到以點帶面效應的話;那麼,「擴散」策略則追求一種「面」效應,並進而深化為對目標公眾宣傳上「點」的突破。因此,上述兩種策略是互為依存的關系。

⑨ 什麼是公關策略

公關策略就是企業通過對周邊生產經營環境進行溝通和協調,營造利於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環境的組織或個人的行為。

公關即公共關系,深一點說是公共關系管理,即企業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運作來樹立並維護企業的公共形象,傳遞企業文化,建立企業與社會間的溝通橋梁,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公眾心理,從而使企業處於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當。

(9)服務型公共關系策略擴展閱讀:

目標就是營造企業的內外部良好的經營生態環境,其對象是那些掌握資源的特定人(群),並通過對目標人群進行宣傳、溝通和協調,以爭取目標人群對自身的認可和支持。

用實力說話,讓企業或者你的談判對象認可你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與目標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達成共識,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最終目的為達成合作協議,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備;

第一時間與目標客戶或者合作夥伴溝通,通過QQ,簡訊,電話等工具進行有效的跟進,維持合作的狀態,建立持久的關系基礎;以目的為出發點,加快和跟進整個合作的進程,細分工作流程,整合資料平台。

⑩ 什麼是公共關系戰略

公共關系戰略也稱公關戰略,是指某一個組織圍繞著公共關系這一核心、以未來為導向、為實現組織公共關系總體目標的長期性和整體性的謀劃與對策。 公共關系戰略的特點 (1)抽象性。 公關戰略內容往往是對帶全局性的、重大的或決定全局的公關活動的謀劃,主要從宏觀上確定公關的方向、目標、重點、步驟等。相對於公關策略來說,公關戰略要抽象得多,它往往表現為綱要性的文件。 (2)指導性。 公關戰略從宏觀上、方向上確定著公關活動的目標、重點和步驟,這就要求組織在制定公關戰略時,必須調查研究,使之能成為公關策略策劃的科學指導。 (3)先行性和橋梁性。 公關戰略著眼未來,充分考慮組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組織公關的目標和方向,它在公關策略制定前就已形成。公關戰略作為組織戰略的一部分,以組織整體戰略為指導,形成並服從於組織整體戰略,聯結著組織整體戰略與公關策略。 (4)相對穩定性。 公關戰略中的戰略目標、重點、步驟等不能隨意更改。一經確立,就應保持相對穩定,以保證公關策略和其他公關活動都圍繞一個或幾個中心目標來進行。 公共關系戰略運行的因素 公共關系的戰略運行,首先要改善和改造我們自己的觀念和思想,強化和構築五個方面的要素,藉以改變行為方式、思維方式。 一、形象意識 公共關系工作,是一項挑戰性的工作。對內,要向自己挑戰;對外,要向所有陌生的人和領域挑戰。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先把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創建起來。誠然,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部門或一個人,都存在著一個樹立形象的問題。特別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尤為重要,所以都面臨著一個公共關系的問題。讓從事公關的人員不能僅局限自己部門想問題,要替全局思考問題。與政府的關系、與員工的關系、與社區的關系、與消費者的關系、與同行業的關系、與想不到各個方面的關系等等。 從公共關系學來說,社會組織的內在氣質與外觀形象的結合才構成了社會組織形象。其實,不僅僅企業領導代表企業形象,每位員工都有著本企業形象代言人的問題。樹立好一個企業的社會形象,是這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對於這個形象化問題,首先要培訓自己的員工們都要增強這個意識。應該從全方位上,強化這方面的管理。同時,不斷地保持和改善同現實環境中上諸多因素的關系。因為,要在社會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得到更多的美譽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的事。要努力把社會組織管理,打造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所以,要打「論持久戰」,要從戰略的角度研究這個形象問題。 形象意識,說到底就是要完成一個「立信」的任務。這就如《商君列傳》中所說的,商鞅的新法已准備就緒,「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僅僅搬木頭本是毫無意義,但是通過它達到「立信」的效果,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品質意識 現在有不少企業,都在樹立「仁、義、禮、智、信」的理念。「仁」,即是「二」人也。也就是說兩個人以上,就存在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個企業要處理與社會上相關的公眾的關系,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企業不可能不是一個人格化的組織,消費者相信一個企業就跟相信一個人一樣。一個人的品質,就是指他個人在一系列的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更是一定的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社會組織和社會性個人一樣,如果它表現背信棄義,吝嗇自私,驕傲自滿,那麼就沒辦法與外界長期交往,更談不上與他人溝通與合作啦! 有哲人說,人生有三朽的境界。一是「立身者,如燧石之爍,一生之不朽也」。我們可以分析出,這是主要是用德性把自己定位的結果。二是「立事者,猶燭火之光,幾世之不朽也」。要「用事處世」,最終達到「立事」的結果。三是「立言者,若日月之華,累代之不朽也。」立言,一個企業不僅要自己給自己「立言」,更需要社會為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立言」。為本企業領導人作適度的宣傳,這是十分必要的。企業不僅要強化自己的理念,更要強化自己員工的企業品質!大方、大氣、大度、大義凜然、大有可為、大智若愚……真誠、信義等。 企業的品格,能夠反映出企業產品的品位。企業員工的思想品質決定產品的檔次。品質意識,這是作為公共關系戰略運作需要培育的基石。有了良好的品質意識,公共關系才會上一個台階。 短期行為,辦不成大事;沒有誠信的品質,在社會上就會越來越沒有立錐之地。這就是市場經濟日臻完善後的規則。 三、管理意識 在現代企業里,員工們都要有管理意識,特別是從事公共關系的人員。 以人為中心的文化本位,以人間親情為中心的文化氛圍,這是做好組織管理的基礎。最大化地學習和運用先輩們的管理思想,這是提高自己的一個途徑。中國文化不僅推動中國歷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被西方奉為促進社會進步的理想效法對象。許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認為,17世紀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發現,對西方人來說其劃時代的意義,猶如達伽瑪和麥哲倫的地理大發現一樣重要。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發表國情咨文,引用了老子《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思想,至今仍令美國管理界津津樂道。 還有老子「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這些名言,迄今不失其普遍意義,也正是提升管理意識的「講義」。現實不正是這樣嗎?!把無為看作有所作為,把無事看作有事已發生,把沒有味道看作有了味道。把小事看作大事(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把稀少視為眾多。用恩德去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旨在避免激化矛盾)。解決困難從容易的地方入手;成就大事,從細小的地方開始。天下的困難問題,剛剛產生的時候必定是容易解決的;天下的重大事情,剛發生的時候必定是細小的。所以聖人始終不好大喜功,卻能做成偉大的業績。輕易許諾的人,必然缺少信用;把事情想得太容易的人,做起事情來必然覺得困難太多。因此,聖人總是把事情設想得困難些,所以永遠沒有辦不成的難事。有了老子的這種思想認識,想必,我們從事公共關系工作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嚴格意義上說,公共關系學研究的「管理職能」,實質上側重的是信息上的管理。以「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思想,警覺來自全方位的信息,把握機遇,解決危難。這個具有些前瞻性的管理意識,是不能小覷的,是社會組織中難能可貴的作為! 用比爾·蓋茨著的《未來時速》第三部分標題的說法:「駕馭信息改進戰略思想」,接下來的「第十章壞消息必須盡快傳遞」和「第十一章把壞消息轉化為好消息」的內容,就應該是從事公共關系人員為什麼要提高「管理意識」的註解。 凝聚員工思想,監測企業外部環境。這個公共關系的工作,是一個無邊界、無主無次的高難度的工作。因為,這個從業人員需要關注的方面太多太寬泛。 信息管理這個過程,就是公共關系在實踐工作中有選擇有分析地向社會組織的領導層轉送公眾的有關信息的過程。在社會的這個大系統中,營造好屬於自己組織內部的暢通、快捷的「區域網」。企業的公共關系人員,理當承擔起這個"區域網"的管理員的職責。 四、風險意識 在充滿競爭色彩的現代社會,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時刻保持自己的活力。於是,企業就需要敢於冒一定的風險。風險意識,刺激了人們懶惰的本性,也激活了人們向上的潛能,這是一種進步,更是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如果沒有風險,不挑戰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不敢主動承受風險,就會錯過機會,導致被未知的風險吞噬。這是當今人們都認可的思想認識。把危機意識作為驅動力量,防患於未然,才是最聰明的做法。這不會有人反對。應該說,危機感對於理想的實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讓公關從業人員提高這種風險意識,恐怕有人不一定馬上認同。做公共關系工作的人員,如果沒有風險意識,不可能把化解企業危機的工作變成主動出擊的行為,更不會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公關工作,也不可能提升和強化應對和處理企業危機的能力。 提高風險意識,不是完全是為了單純的防風險,「冒大風險獲大收益」,這才是真正的目的。「在一門新崛起的工業里,冒風險是自然而然的事。」比爾·蓋茨在他的《未來時速》一書中論述波音公司「每隔20年下一次賭注」。這是該公司的一個傳統,每隔20年左右就拿自己一兩樣突破性的航空產品下賭注。早在30年代,他們曾在一種新的轟炸機上下了賭注。該機後來在二戰中成為著名的B-17。在50年代,又冒險製造了美國第一架全噴氣式商用載客飛機707,在 1968年,波音公司在沒有足夠的客戶訂單和不賠不賺的情況下,又製造出了747。假如這些項目中任何一項失敗的話,波音公司也許應會停業了。但是,到了 90年代,他們又冒險挑戰自己新一代的載客飛機波音777。由此看來,巨大風險與巨大回報同在,關鍵是要具備開拓精神與科學決策的風險意識。風險意識就是意味著拼搏,拼搏就意味著輝煌! 五、中心意識 這個中心意識的認知,很是特殊需要。特別是對於從事公共關系的人員,還有領導層面,必須要樹立中心意識。有了以自己為中心的這個意識之後,不是讓自己驕傲自大,關鍵是要自己產生責任感、使命感。這個中心意識,令人們自己滋生主人的情感,於是,主人就招待客人,就要主動為別人服務,就要為他人想問題……說到底,只要有了中心意識,才會更多地擁有了主動和自信,也就不會再有依賴性,定會全力去創新工作。 現在,人們都說經濟活動的背後有一雙文化的手。其實,文化作用於經濟,最基本的方式是文化作為經濟運行的環境和背景。有這個中心意識的文化的環境和背景和沒有這個環境和背景,處事的心態完全不一樣。 過去的曾以黃河、長江為中心說向四處擴散的一元論的傳統史學觀,被一位年輕的考古學者打破了。由此,確立了中華民族文化多源多流辯證一體的新的史學觀點。他還說,東北地區古代民族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有成就的民族之一,白山黑水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這個發現、這個觀點,令世人大開眼界。在經濟工作中,每一個活動主體都無法迴避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力。但是,這已不是邊遠省份經濟不發的理由了。以考古學者以黑龍江的發現為例:黑龍江流域幾度興衰的歷史告訴後人,凡是打破「邊陲意識」,擁有「中心意識」的時候,就能夠創造出輝煌的業績。渤海國的文明是這樣,金代黑龍江地區的文明也是這樣。我們就是要努力發掘自己的人文資源,充分利用好歷史的這個「文化背景」資源。對於從事公共關系工作的人員,特別需要樹立「中心意識」,不等不靠,找准位置,自我解放,增強信心,振奮精神,拋棄"邊陲意識"的安分守己、自我封閉的心態,以及小富即安等鎖定效應。對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上來一次提升,我們都有理由、也都會有信心,做出新的輝煌業績,走向世界。 這個「中心意識」和「邊陲意識」對人類作為的影響,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的。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共享的「文化資源」。 提升「中心意識」,對於生產產品的企業來說,事實上的突破並不在於對消費者要求的響應,而在於預先替他們考慮了什麼,創新了什麼?這才是「中心意識」的偉大之處。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對自身文明帶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締造人類未來的新文化亦將肩負著更重要的角色與責任。我們相信,真正有自信的文明不拒絕也不懼怕到市場上參與競爭。 總之,戰術僅是進行戰斗的原則和方法。而戰略,則是統籌全局的思想觀念。公速共關系的戰略運作,就是要統一思想、統一意識,從大局著眼,從細微處著手,有計劃有目標地做前瞻和有前途的工作。公共關系戰略是指為實現組織目標,對組織未來公共關系發展作出全局性和方向性的謀劃。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長遠性.風險性及層次性五大特點。下面我就從公共關系方面分析以下伊利集團的公共關系戰略的得失。 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備受全人類的高度重視。過去,有些社會組織僅把公共關系當作戰術來運用。現在,逐步提升到戰略的高度上來研究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難得的可開發的資源,也是一個營造出來的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充分運用公共關系學為社會組織主體服務,是業界內外都關心的課題。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特別是對於企業中帶有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很有價值。

閱讀全文

與服務型公共關系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