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陝西省工商局網上辦事大廳無法辦理五證合一
昨天也用這個系統在線提交,遇到的問題就是到授權書頁面選擇授權日期時無法操作,這是因為系統的兼容性原因。可以在把瀏覽器默認的高速模式改為兼容模式即可。不同瀏覽器的模式切換請網路一下。
② 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地址和郵編
公務員待遇啊,工資應該不是太高,但福利很好的,而且工作壓力小,安逸!去版過幾次商標局裡面,權裡面所有的人不是上網看電視就是看報紙睡覺,心情好的時候就審查幾個案子,而且個個態度極其牛X,羨慕的我要死,他們工作效率巨低的,所有的壓力都是臨時審查員在扛(就是那批沒有編制的,工資更低更慘)。 總之,個人認為適合喜歡穩定和安逸的人去。
③ 陝西省工商局咨詢電話(我要辦理公司地址變更)
陝西省工商局
地址:西安市未央區二環北路東段739號西安鳳城大酒店
電話:029-86138000
④ 陝西省工商管理局的網址是什麼
只能到工商局查!不能在網上查的.
⑤ 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年檢用戶登陸登不上去怎麼回事 去政務大廳都要帶什麼東西
點擊進入 內網年檢
⑥ 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網怎麼進不了年檢系統
去省體育場政務大廳的工商局改一下就可以了,去了問他會幫你處理的。
一般改一下法人
身份證號碼
就可以l.我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
⑦ 陝西省工商政務大廳在省體育場那裡,具體點 謝謝。
陝西省政務大廳,省體育場南門附近。很容易找到。
注冊公司也不至於到省工商局啊!到你要注冊的公司實際辦公地點所在的地方工商局去注冊就行了!省工商
⑧ 陝西省工商局地址
北二環與未央路立交東北角
⑨ 陝西省工商局五證合一總是提交狀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國辦發〔2016〕53號)、工商總局等五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6〕150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陝西省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陝政辦發〔2016〕71號)精神,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安排部署。按照省政府「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施方案要求,今年9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各級登記機關要結合實際,認真安排部署,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職責,研究制定實施細則,做好相關准備工作,確保改革如期順利實施。
二、做好銜接過渡。對已按照「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領取了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企業,各級登記機關不得要求企業重新申請辦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由省局藉助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將相關信息推送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等部門。「五證合一」改革實施後,企業申請設立登記的、原營業執照有效期滿、申請變更登記或者申請換發營業執照的,各級登記機關要及時受理,依法核發載入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並積極引導企業通過網上換發營業執照,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減輕窗口工作壓力。
2018年1月1日前,原發營業執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後一律使用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未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不再有效。各市、縣(區)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快推進存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換發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工作。
三、規范登記行為。「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實行的登記條件、登記程序、登記申請文書、材料規范和企業營業執照的樣式與「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相同。在企業申請變更登記或換發營業執照工作中,要收繳企業持有的原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對不能提供的要求企業出具情況說明。在日常工作中,各級登記機關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及時完整錄入企業登記信息,並確保登記注冊數據的准確無誤。同時,要加強企業基礎數據的採集、歸集和運用工作,為部門間信息推送和數據互聯共享提供保障。
四、加大培訓力度。各級登記機關要緊緊圍繞「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涉及的相關工作流程、工作規范和信息化數據傳輸等業務技能,重點對一線窗口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使之熟練掌握操作規范,提高執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強督導檢查。「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登記機關要高度重視,積極主動向當地政府匯報改革的實施情況,爭取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要做好改革督導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改革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省局將適時組織人力對改革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督導,並對實施情況進行通報。
六、強化宣傳工作。各級登記機關要充分發揮網路、廣播電視、報刊等各類媒體作用,並運用新聞發布會、印發宣傳資料、設置宣傳點、舉辦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開展集中宣傳,在突出登記注冊大廳等部位宣傳的同時,要深入企業、高校、創業工場等重點區域,及時解答和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充分知曉改革內容,准確把握改革政策,消除創業創新顧慮,形成推動改革落地生根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