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措施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參加應急處理工作。涉及危險化學品管理和運輸安全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防止事故發生。
(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疫區范圍;經省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的,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對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故,根據污染食品擴散和職業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圍,劃定控制區域。
(4)疫情控制措施:事件發生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採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游園、燈會、集會和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重大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採取預防工作,落實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採取集中或者居家醫學觀察。
(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鐵路、交通、民航、質檢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
(7)信息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要及時主動、准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
(8)開展群防群治: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它部門、醫療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工作。
(9)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部門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1)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2)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級別。
(3)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葯。
(4)督導檢查: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全省或者重點區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5)發布信息與通報: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授權,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或者公告。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省有關部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駐冀部隊有關部門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
(6)開展技術培訓: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等技術標准和規范的培訓工作。
(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者確診。
(2)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採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6)開展科研與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葯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
(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到達現場後,盡快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當地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計劃和方案,開展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情況。
(3)實驗室檢測: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在當地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按照有關技術規范採集足量、足夠的標本,分送省和國家應急處理功能網路實驗室檢測,查找致病原因。
(4)開展技術培訓和科研: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負責設區的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各設區的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2)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調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調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技術力量,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口岸的應急處理工作。
(2)及時上報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情況變化。 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應根據其他地區發生事件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地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2)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准備。
(3)加強相關疾病與健康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門報告制度。
(4)開展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工作,防患於未然。
(5)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6)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決定,開展交通衛生檢疫等。 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標准見1.3)應急處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信息發布、宣傳教育、應急物資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省人民政府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成立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工作。事發地設區市級人民政府應按照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縣(市、區)人民政府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重大級別以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時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指導和支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者末例傳染病病例發生後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由國務院或者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實施。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省人民政府或者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實施,並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較大、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由設區的市、縣(市、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下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請求,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㈡ 河北公共衛生發展前景看好嗎
不是很看好。第一。現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是很健全。第二。設備不完善。第三。一旦畢業。那麼工作怎麼辦。第四。公眾的意識上不去。一個人的力量。恐怕會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第五。學校的選擇。校風。校址。等等一切關於學校的問題。有待你考慮。。。。。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㈢ 河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衡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衡水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
(暫行)的通知
衡政辦〔2003〕5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部門:
現將《衡水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暫行)》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縣市區要按照暫行管理辦法,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社區建設統一規劃,並切實加強領導和監督管理,注意抓好典型,全面開創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建設新局面。
二○○三年十月十九日
衡水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暫行)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管理,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保障社區居民身體健康,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八部委《關於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省衛生廳等十個部門下發的《河北省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我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第三條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維護和促進城市社區居民健康,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居民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綜合服務的非營利性基層衛生機構。
第四條 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區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所管轄的醫療機構建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社區管理部門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行使監督和撤、建的建議權。
第五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是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衛生服務是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社區建設辦公室、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應當積極配合和支持衛生行政部門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做好社區衛生服務,以使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順利健康地發展。
第六條 各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接受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並接受同級社區建設辦公室、街道辦事處及所在社區居委會的監督和指導。
第七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應符合《衡水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和《河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基本標准》。
第八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審批許可權。
市直醫療機構和門診部按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桃城區衛生行政部門所轄的醫療機構,即: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衡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桃城區婦幼保健院和區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個體診所,按規定的社區范圍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審批,先由區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初審,然後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所有批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並抄送至同級社區建設辦公室。
第九條 單位或個人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許可權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批准書》。
第十條 申請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提交下列材料:
1、設置申請書;
2、可行性報告;
3、房屋、設備、人員基本情況
4、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初審報告(只限於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管轄的醫療機構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5、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關材料。
第十一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的許可權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執業登記和校驗,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十二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以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設置,服務人口約2-3萬;
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補充,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覆蓋的區域適當設置,服務人口一般應5000左右。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准
1、基本功能
⑴、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⑵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⑶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⑷提供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
⑸提供急救服務。
⑹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⑺提供會診、轉診服務。
⑻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⑼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
⑽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⑾提供康復服務。
⑿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⒀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並提供適宜技術服務。
⒁提供個人與家庭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⒂負責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與上報。
⒃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建設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⒄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2、基礎設施
⑴業務用房使用面積在40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⑵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居民需求、社區資源等可設置適宜數量的床位。
⑶常用醫療設備(見附二)
⑷常用葯品:配備常用葯品和十八類急救葯品。
3、科室設置:有開展全科診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婦幼保健和信息資料管理等工作的專門場所。
4、人員配備
⑴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⑵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8名衛生技術人員,其中有2名是經過全科醫師培訓合格、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社區護士及預防保健人員3-4名。
護理及預防保健人員上崗前需經全科醫學及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5、管理制度
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類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准則;
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
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類人員的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⑷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各項技術服務工作規范;
⑸家庭衛生保健服務技術操作常規;
⑹服務差錯及事故防範制度;
⑺會診及雙向轉診制度;
⑻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⑼財務、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⑽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⑾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
⑿社區居民及社會各界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社會民主評議監督制度;
⒀其它有關制度。
(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標准
1、基本功能
⑴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協助社區管理部門實施健康促進;
⑵開展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⑶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規
范化管理工作;
⑷提供院外急救服務;
⑸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⑹提供雙向轉診服務;
⑺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⑻提供康復服務;
⑼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工作;
⑽提供計劃生育咨詢、宣傳服務;
⑾提供個人與家庭的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
⑿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⒀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2、基本設施:業務用房使用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3、科室設置:至少要有門診處置室、治療室、葯房、預防保健室。
4、人員配備(參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
5、管理制度(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第十三條 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主要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預防保健等有關專業衛生技術和管理人員組成。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在國家普遍實施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之前,可暫由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的臨床醫師代替。護士在上崗前需接受必要的社區護理培訓。
第十四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名稱必須統一規范。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名稱為:縣(市、區)名+所在街道+識別名(可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社區衛生服務站名稱為:所在街道+所在居民小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
第十五條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要以居民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深入居民家庭服務為主要形式,加強健康管理,推進健康促進,為個人與家庭提供以預防為主的綜合衛生服務。
第十六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與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院和專科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接受預防保健機構的業務技術指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整體水平。
第十七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遵守《執業醫師法》、《傳染病防治法》、《母嬰保健法》、《葯品管理法》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技術規范。
第十八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按照《河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基本標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第十九條 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統一規劃,合理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的規定嚴格審批,對市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協調、指導。
區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所管轄的醫療機構建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初審、報批。並對所管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開展的工作及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檢查、指導。
第二十條 市、區兩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河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評價標准》,定期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管理混亂、各項工作落實較差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後仍達不到標准要求的,取消其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資格。
第二十一條 已經建立起來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凡是未按本辦法審批和備案的,一律要在12月底前重新申報,驗收合格後,頒發證件、備案。到12月底不按要求辦理者,一律取締。
第二十二條 衡水市城區內以下兩種情況被視為自動放棄或無能力承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並由市衛生行政部門進行社會公開招標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
1、截止2003年12月底,在指定責任區沒有建立起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
2、截止2003年12月底經市衛生局驗收不合格,限期整改,一個月後仍不能達到《標准》的。
第二十三條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由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市衛生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3年11月10日起施行。
附件:衡水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建設責任區域劃分$?
2000年5月,市社區衛生服務辦公室根據市區居委會的數量及居民居住區域,對市直及桃城區醫療服務機構布置了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具體任務,並下發了〔2000〕第1號文,各醫療機構積極行動,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最近,市委及桃城區委社區辦對市區內原有居委會調整為50個,並重新命名。為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調整後的居委會更好地配合工作,以便於管理、利於規范,故在〔2000〕第1號文的基礎上對市直及桃城區醫療機構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責任區域重新進行了劃分。現調整如下:
一、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責任區為滏興、牛佐、市府、廣場、站前五個社區。
二、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責任區為金光、石油、牛佐北、京華、紅光、寶麗六個社區。
三、衡水市中醫院:責任區為河西街、南菜園、翠景、小莊裡、同樂里、享園、中心街、平安里八個社區。
四、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責任區為程大、三徐庄、橋東、南門口、南門外、城東六個社區。
五、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責任區為強業、北鹽道、南鹽道、滏陽、華東五個社區。
六、衡水市第五人民醫院:責任區為區府、育才、寶雲、東團馬、花卉園、廣廈六個社區。
七、衡水市紅十字醫院:責任區為電廠、育新、怡水園三個社區。
八、衡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河東分院:責任區為西門口、集賢社區。
九、衡水市老白乾集團平安醫院:責任區為老白乾、王莊、農場、游園四個社區。
十、衡水市後馬醫院:責任區為金城社區。
十一、衡水市監獄醫院:責任區為北門口社區。
十二、衡水市遠大友誼醫院:責任區為遠大社區。
十三、衡水市東風集團化工廠醫務室:責任區為東風社區。
十四、衡水市冀衡集團醫院:責任區為冀衡社區。
㈣ 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原則
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事件發生地的縣(市、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當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當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在學校、區域性或者全省性重要活動期間等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報告和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事件發生地之外的縣(市、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後,要及時通知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准備,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並服從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地的應急處理工作。
㈤ 我們河北省規定一個村只定一個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有補助,那麼其他鄉醫怎麼辦
我更慘的,幹了18年的鄉村醫生工作就因為市政協來調研提了三個問題:1、是公共衛生經費不到位,2、是我干著兩個鄉村醫生編職的工作10年來呀只領到一個人的補助 ,3、幹了兩年的艾滋病十二五項目的工作,2012年就干到現在分文未領到。就提了這三個問題呀結果就被院長解聘了,同志們想想看看這算什麼?難道鄉村醫生就不是人嗎?鄉村醫生也要吃飯養家呀!怎麼就沒有人為我們站出來呢?
㈥ 河北省公共衛生系統錄入慢怎麼辦
你說的慢是什麼 情況,網速慢?機器慢? 這個找領導解決嘛! 人員錄入速度慢,這就得加強個人了,我們反正錄的挺快的 。
㈦ 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總則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Ⅲ級)和一般(IV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者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毗鄰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本省以及毗鄰多個省份出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者國內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本省發生或者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者發現國內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與本省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在1個縣(市)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市)。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發生流行,在1個設區的市的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者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設區的市。
(4)霍亂在1個設區的市行政區域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者波及2個及以上設區的市,有擴散趨勢。
(5)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市),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國內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本省發生或者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7)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以外的地區。
(8)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預防接種或者群體預防性服葯出現人員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者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12)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本省境內人員感染或者死亡的。
(13)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本預案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本預案指導全省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
其他突發公共事件中涉及的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關預案。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早控制。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科研和培訓,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㈧ 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體系及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提出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實際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成立應急指揮部。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1.1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負責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決策。必要時,派出工作組指導有關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
2.1.2設區的市、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設區的市、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決定要採取的措施。 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能是:依法組織協調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相關法規和規章的起草工作;組織制定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政策和措施;組建與完善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預案演練;組織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專業人員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指導各地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幫助和指導各地應對其他突發事件的傷病救治工作;承辦救災、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衛生問題的組織協調工作;對突發重大人員傷亡事件組織緊急醫療救護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參照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機構設置及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和日常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咨詢委員會。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的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和演練,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醫療衛生機構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㈨ 河北省衛生廳的重點工作
1、提高籌資標准。人均籌資標准由290元提高到340元,政府補助提高到280元,農村居民個人繳納60元,確保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
2、提高保障水平。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9萬元,實際補償比提高5個百分點。
3、擴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圍。全面推開肺癌等14種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障病種增加到20種,補償水平不低於70%。
4、積極做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在石家莊、唐山開展大病保險試點。
5、推進支付制度改革。每個縣(市、區)在總額預付和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付費等支付方式中,至少選擇實行兩種支付方式。
6、開展精細化管理年活動。制定《河北省新農合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提高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新農合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
7、推進新農合管理信息化建設。配合相關處室推動市級平台建設及衛生行政部門、經辦機構和定點醫院聯網,實現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算,開展「一卡通」試點。
8、認真做好52個實施支付方式改革和門診統籌縣(市、區)專項培訓項目,按方案要求完成培訓。 1、大力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調研。在調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鞏固基層運行新機制,建立長效穩定的多渠道補償機制。
2、加強縣鄉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加強一體化管理內涵建設,按照「一村一室」要求整合機構和從業人員。繼續推動一體化管理示範縣建設,鼓勵各地在鄉村醫生身份、養老方面進行創新和突破。
3、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規范基層衛生機構「雙考核,雙掛鉤」制度,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政策、績效工資分配掛鉤,與機構負責人任免掛鉤。
4、加強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配合相關處室完成滄州、衡水、邢台和邯鄲4個市標准化村衛生室建設,落實村衛生室基本葯物制度和補助政策。
5、認真落實《河北省執行中央2012年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完成農村衛生人員培訓任務。
6、開展鄉村醫生從業情況調查。對全省注冊鄉村醫生從業情況和從業資格進行調查和審核,對不符合規定的鄉村醫生進行清理。
7、以縣為單位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 1、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類指導,完善政府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補償機制,調動人員積極性。
2、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2013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街道覆蓋率保持99%以上。
3、繼續開展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活動。
4、做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全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5、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開展簽約服務,推廣全科醫生團隊服務,探索建立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
6、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執業登記和全科醫生執業注冊管理。
7、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1、全面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善並嚴格執行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標准和操作規范,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2、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人均30元,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各項目資金比例,落實各級配套資金,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
3、全省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保持在70%以上,加強健康檔案質量管理、更新和應用。
4、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推動地方落實績效考核。
5、加強健康素養項目工作。做好健康素養與煙草控制監測和健康巡講工作,完成中央補助地方健康素養與煙草控制項目。
㈩ 河北省鄉鎮衛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網址是什麼
工具/材料:以Google Chrome瀏覽器為例。
1、首先在桌面上,點擊「Google Chrome」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