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初花700億建造的中國第一高樓,一轉眼12年,如今修建成怎樣了
一切都取決於觀點,野心,奢侈,貪婪,歸根結底都取決於觀點---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
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現在是一個世界級的標志,在樓上「手可摘星辰」的感覺,彷彿真的置身星空一般,藐視天下。中國有一座世界第二高,中國第一高的大廈,不過卻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造價最高的爛尾樓。
這不是一個單獨的高樓建設,高銀天下是整個項目區的開發,包括商業和住宅一起,而117大廈則是其中最矚目的存在。關於大廈的設計是由巴馬丹拿集團完成的,主持設計的是公司董事兼建築師李華武。這是一個成立了149年的老牌設計公司,而這次的總設計師李華武的設計理念來自易經的負陰抱陽,基數為陽,而7又是代表著少陽,117層則是大廈總層數,結構高度高達597米,是中國結構高度最高的建築,如果能夠成功必將載入史冊。
這是一個大工程,前後總投資就超過了700億,如果不是有野心,誰都不會輕易掏出這么多錢,只為了建一個建築。而建設過程更是如同愚公移山,2008年開始動工,到2012年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建好地下部分,到2013年地上部分突破200米高度,而且32層以下開始投入使用。根據建築設計規劃,整棟大廈建完,總面積高達85萬平方米,而世界第一的迪拜塔也才五十多萬平,在面積上毫無疑問是117占據了頂峰。而且117大廈設有世界最高觀光廳,最高游泳池,最高旋轉餐廳,如夢似幻。可是在大樓的建設只差拆除塔吊和完工環節的時候,被檢測出具有安全隱患,本來打算檢修的,可是最終卻走向了不了了之,117失去了所有的榮耀,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裡。
土地越來越金貴,促使著我們想方設法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高樓是應運而生的產物,人多地少沒有辦法。可是現在摩天大樓似乎成為了個人還有城市的一種執念,似乎沒有高樓就缺少了一種榮譽,高樓是一個地區的榮譽,沒有高樓就是經濟發展落後實力不濟的表現,所以不管到哪裡都要有一個「高」的建築物做代表才行。同時高樓也不是這么好建的,策劃、資金、設計方方面面都要考慮,缺一不可,不要讓心血白費才好。
㈡ 大城市因地貴而建高層,那建上百層的摩天大樓有意義嗎造價成本高,使用壽命低,影響飛機等。國家管么
一般這類都屬於地標建築,不是一般的開發商有實力建造的,而且對於城市整體天地線的規劃,也不可能泛濫成災,再就是整體壽命和一般底層辦公樓都是一樣的,不見得高就壽命低,至於說影響航線,一般設計條件都是有限高要求的,只要是能建超高建築的,代表這個區域不是航線區或低空下降區
㈢ 全國正在規劃建設的超級摩天大樓有哪些
上海中心 2014年上海中心竣工後,將以632米的創紀錄高度打破目前世界樓板第一高的環球金融中心,超過目前世界天線第一高的西爾斯大廈,以及國內結構高度最高的台北101大廈,超越目前規劃中的天津117大廈,香港金融中心三期等尚未建設的大樓,成為國內最高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同時也會超越目前的國內最高建築——廣州新電視塔,成為國內最高的建築。
㈣ 馬鞍山第一高樓有多少層
目前馬鞍山最高的樓層有34層,估計今年年底將會被取締,它就是目前在建的金鷹,建成後將超過200米。
㈤ 摩天大樓的規劃大廈
2012年城市現狀
未來這一數據將被中國超越,長沙已經進入環評階段的遠大天空之城計劃將建到838米。不僅如此,《2012中國摩天城市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內,中國將以1318座摩天大樓總數傲視全球,中國在建及規劃的摩天大樓投資總額將超過1.7萬億元。
長沙規劃大廈高過全球第一(已被叫停)
由「摩天城市網」發布的《2012摩天城市報告》採用美國標准,以500英尺(152米)摩天大樓為統計研究基線。報告顯示,美國現有的533座摩天大樓,是全球摩天大樓第一大國,但是中國在建摩天大樓還有332座,另有516座已經完成土地拍賣、設計招標或已奠基。而美國在建及規劃的摩天大樓只有30座。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內,中國將以1318座超過152米(約合500英尺)的摩天大樓總數位列全球第一。
不僅如此,當前中國共有10座城市欲建設總高超過美國第一高樓541.3米的紐約新世貿中心的第一高樓,同時還有8座城市欲建設的第一高樓其主體高度將超過紐約建築主體第一高樓420米的432公園大道。規劃中最高的大樓是長沙遠大天空之城,計劃建到838米,超過目前的世界第一高樓———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
高樓對周遭環境的沖擊
參見:城市氣候
相較高層商業建築在美國大都會蓬勃的發展,擁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城市較為重視維持城市傳統面貌,許多歐洲城市保存著從中世紀以來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作品。新建的高層建築必須與附近的建築景觀互相協調,想要在古城中鶴立雞群的建築計劃往往在動工興建之前就會被阻止。
超高層建築會影響鄰近的居民,大樓引起的旋風會破壞附近樓房,綠色植物也缺乏日照。在日本,法令規范達到一定高度的建築必須內縮,以減少對鄰近居民日照權的損害。許多商業高層建築使用玻璃帷幕,玻璃帷幕節省日間照明,在中高緯度地區也可因為玻璃反射日照,提高室外溫度;但在低緯度的城市建造玻璃帷幕大樓,則會加劇熱島效應所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建造摩天大樓也需要評估所帶來的交通問題、建築搖晃、地盤位移或地層下陷、電波障礙等等。
1970年代環保意識興起,至1990年代,強調降低環境沖擊、與自然調和、節能、可持續發展與居住品質的綠建築逐漸成為國際潮流,超高層大樓的興建備受批評。而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後,高樓災難也成為摩天大樓探討的議題。
興建完成的摩天大樓
超過1,640英呎(500米) 位於迪拜的哈利法塔,於2010年1月4日完成時高達828米。 位於麥加的麥加皇家鍾塔飯店,於2012年 月 日完成時高達601米。 位於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於2013年5月10日完成時高達541.3米。 位於台北的台北101,於2004年12月31日完成時高達509.2米。 芝加哥摩天大樓
據香港「東網」5月12日報道,美國芝加哥市內摩天大樓「360芝加哥」(360 Chicago),新增一層觀光層。旅客不但可以在觀光層上,以360度全景俯視芝加哥市貌,更可在一個名為TILT的觀光位上向前微傾,更立體地觀看芝加哥,相信這將是全球首個前傾觀光位。
據報道,TILT位於「360芝加哥」的第94層,離地達1000英尺(約305米),旅客只需花5美元(約人民幣32元),即可體驗。
㈥ 如何看待住建部發改委嚴格限制超高層「摩天樓」
但是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摩天大樓的「天際線」不斷增高,都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除了光污染、雜訊污染、空間壓迫感外,摩天樓比其他民用建築潛伏著更多的火災危險性。而我國的消防設施無法滿足摩天樓的安全需求,這無疑是一大安全隱患。既然建造高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在城市更好地生活,那就應該將建設中的防火問題、逃生問題、節約能源等社會問題都盡量考慮其中,讓配套硬軟體同時「長個兒」才行。
給城市建築「限高」,回歸科學與理性很有必要。在一些地方看來,建設摩天大樓是一種投資賺錢的一本萬利之道,所以盲目「貪高求洋」搞攀比競賽。但從目前國內摩天大樓的經營狀況來看,盈利狀態很不理想。據說除去北上廣深的部分摩天樓,大量的二三線城市並沒有因摩天樓而獲得真正效益,甚至還成了地方財政的一大負擔。經濟實力並非雄厚的大量城市,寫字樓的空置率長期居於高位,部分花巨資建設的超高層大廈根本無望收回投資。可謂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㈦ 摩天大樓怎麼建設
結構的不同 一般的民用建築100M左右的 基本是框架或是剪力牆 或框剪結構 摩天大樓是剛結構的 混凝土的自重打 不適合摩天大樓
㈧ 躺著的摩天大樓,竟橫跨4棟高樓
在中國西南部大城市重慶,6000名建築工人忙碌在一片俯瞰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大工地上。八幢摩天大樓將從江邊拔地而起:其中兩幢高度超過350米,其他六幢250多米。
北京當代萬國城的一些塔樓在12層至18層樓的高度由空中連廊連接起來。新加坡的達士嶺組屋是一個大型公租房項目,七棟51層的公寓樓由空中連廊和空中花園相連。首爾的Velo Tower有兩棟摩天樓在30層樓的高度由空中連廊連接。
薩夫迪補充說:“連通需求理念可以延伸——你甚至可以規劃一條25層樓高的街道。你完全有機會在某個地塊實現這些理念,我想這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如果空中連廊代表未來,那麼科技將加速它的到來。德國工程企業蒂森—克虜伯公司去年展示了一款新型水平-垂直電梯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擺脫高度限制,實現在建築物之間平移。建築物可以建得更高,可以相互連接,形成遍布整個城市的連接網路。
蒂森—克虜伯公司電梯系統主管邁克爾·塞薩爾茲說:“這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理解建築。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名設計師和工程師,我不再需要考慮把電梯安在建築物中心位置——我可以把它們安裝在大樓的任何位置。實現平移創造新的自由度。你可以讓人們在同一棟樓或者相連的大樓自由移動。你甚至都不用換電梯。”
仲量聯行亞太區能源和可持續服務部門主管馬修·克利福德認為,高層建築相互連接具有積極影響——例如避免地面污染和交通擁堵。
在重慶來福士廣場,大部分空中連廊設施將對公眾開放。這個項目包括一座環繞各座塔樓的公園,同時項目還直通地鐵站和公共汽車站。
㈨ 全國還有多少在建規劃的摩天大樓!超級摩天大樓群!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 總高度:440.75米
深圳京基100 總高度:441.8米
南京紫峰大廈 總高度:450米
長沙國際金融中心T1 總高度:452米
香港環球貿易廣場 總高度:484米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總高度:492米
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 總高度:539.2米
高銀金融117大廈 總高度:597米
平安國際金融大廈 總高度:600米
上海中心大廈 總高度:632.5米
武漢綠地金融城 總高度:636米
希望莪的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㈩ 模擬城市4尖峰時刻如何把樓層升級為摩天大樓
住宅區起大樓是很簡單的:第一要有很高的需求,比如低住宅的需求超過4000了,這就說明是時機出大樓了,最好是滿需求(6000)。第二點比較重要:交通便利,如果你想要出大樓的地方交通擁塞嚴重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在出樓之前你可以人為地改善一下交通狀況比如新增公交線路或地鐵等等。第三是要規劃整片的地區,規劃的時候按住ctrl不放,就能規劃整片地區了,一般是3乘3,3乘4,4乘3,也有4乘2的,最大的是4乘4。第四是環境要好,尤其是對中住宅和高住宅,出大樓之前最好在規劃區周圍種滿上帝樹,修建一些花園改善環境。一般滿足上面幾點就可以了,有時候還是不出大樓可以鏟掉重新規劃,多試幾次,一定能出的。
商業區起大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的條件很多。第一人口基數要大,只有人口多了才能保證商業區有足夠的流量。第二商業需求高,高層建築都是中高收入商業,這需要它們的需求很高,一般達到頂峰最好,這一點的實現同樣地也是需要大量的高智商人群,所以說人口基數和教育水平(教育主要針對高服務和高商業)都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交通流量大,只有自駕車和高架捷運算客流的,你可以把商業區規劃在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旁邊,這樣容易起大樓,當然如果你能保證足夠的需求量這一點不必刻意去強求,另外客流量也不能過大,因為過大的客流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從而影響周邊商業區的地價。第四依然是規劃和自然環境問題,參照上面住宅大樓的方法。第五是人為環境,地價對於商業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地價低的地方很難起商業高樓,提高地價可以藉助圖書館,另外需要和一些大型建築比如污水處理廠、機場保持一定的距離。除此之外降低犯罪是重點尤其對高商業,犯罪高是致命的,需要注意不要把它和一些佔地面積大的公共設施比如大學、鄉村俱樂部,機場放在一起。 機場這個東西雖然可以極大地促進商業的發展,但是它會帶來集中犯罪和低地價的負面影響,使用的時候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