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新賓縣工商局范國明簡介

新賓縣工商局范國明簡介

發布時間:2021-08-02 01:27:05

A. 原遼寧煤炭管理局第一地質勘探局遼陽154大隊第一電法大隊現在叫什麼

61 新賓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勘察… 新賓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勘察… 黃紹華 0413-5022145 --
62 西豐縣建築設計院 西豐鎮大通街縣建築設計院 孫宏 0410-7843276 --
63 瓦房店軸承集團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瓦房店軸承集團基建設… 王路順 0411-5509888 --
64 瓦房店市水文工程地質隊 瓦市德林街二段二號 白雲森 0411-5612390 --
65 瓦房店市勘察測繪院 遼寧省瓦房店市"五一"路一段… 關多庫 0411-5668353 --
66 瓦房店市規劃設計院 遼寧省瓦房店市九三路129號 張中貴 0411-5612239 --
67 鐵嶺縣建築設計院 鐵嶺市惠源11號小區20號樓 王雲輝 0410-2206189 --
68 鐵嶺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所 鐵嶺市銀州區市府路10號 辛寶廷 0410-4845581 --
69 鐵嶺市煤氣勘察設計室 鐵嶺市銀州區工人街4號 崔學文 0410-4842349 --
70 鐵嶺市規劃設計院 鐵嶺市銀州區銀州路21號 王長生 0410-2851950 --
71 鐵嶺市公路設計院 鐵嶺市銀州區市府路17號 王子峰 0410-2813037 --
72 鐵嶺市風華建築設計研究所 鐵嶺市廣裕街市風華建築設計… 段保良 0410-4851590 --
73 鐵嶺市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61號 沙金亮 0410-2842123 --
74 鐵法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鐵法市建築設計院 董曉光 0410-6875610 --
75 鐵法煤業集團設計有限責任公… 鐵法市站前路 王佳才 0410-6821713 --
76 太平灣發電廠實業總公司勘察… 遼寧省丹東市太平灣發電廠 邵俊 0415-2102404 --
77 台安縣建築設計院 台安縣台安鎮光明街46號 王義平 0412-4824922 --
78 綏中縣水利勘測設計隊 綏中縣和平街東段九號 劉文生 0429-6125722 --
79 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創新… 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十四號… 溫明 024-23237604 --
80 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設計處 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設計處 白常厚 024-89152521 --
81 沈陽新天地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大東區凌雲街24號 陶建國 024-24830386 --
82 沈陽萬達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於洪區長江北街51號 錢元培 024-23228963 --
83 沈陽駝峰自動化研究所 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南大街60號… 高宏 024-62035574 --
84 沈陽鐵路分局通達設計所 沈陽市鐵西區建設東路12號 王晶 024-25612944 --
85 沈陽鐵路分局丹東勘測設計所… 丹東市振興區五經街2號 宋世檢 0415-2148039 --
86 沈陽市住宅設計研究所 沈陽市瀋河區小南街六合里4號… 楊明倫 024-22911245 --
87 沈陽市政工程設計中心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京南街… 董亞軍 024-23388737 --
88 沈陽市於洪區科教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於洪區太湖街18號 賀寶軍 024-25836123 --
89 沈陽市新城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新城區飛馬街41號 徐慶德 024-89862666 --
90 沈陽市蘇家屯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蘇家屯區玫瑰街14號 王忠錄 024-89812910 --
91 沈陽市瀋河民用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瀋河區南通天街24號 孟慶克 024-88500958 --
92 沈陽市渾南新區規劃設計研究… 沈陽市東陵區長青街68號 張力群 024-24829822 --
93 沈陽市宏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沈陽市大東區珠林路79號 高憲民 024-88710615 --
94 沈陽和平建築設計院 和平區南五經街雲集西一巷32… 王新利 024-23856009 --
95 沈陽市房屋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皇姑區華山路71-1號 曾榮澤 024-86412267 --
96 沈陽市法庫縣建築設計室 法庫縣法庫鎮石橋街 張宏傑 024-87125103 --
97 沈陽市東陵區建築設計室 沈陽市東陵區文萃路76號 王寶生 024-24531559 --
98 沈陽沈鐵勘測設計實業總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北站路110甲2號… 宿中泉 024-62041385 --
99 沈陽南科建築設計公司 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52號… 曾彩雲 024-86116354 --
100 沈陽礦務局設計院 沈陽市虎石台鎮沈陽礦務局設… 姚景堂 024-89872535 --
101 沈陽科通建築設計所 沈陽市和平區砂陽路926號 張淑清 024-23852701 --
102 沈陽巨亞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彩塔街11號 賈晶 024-23940467 --
103 沈陽金晨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南通天街23號 劉英 024-24133885 --
104 沈陽機車車輛廠建築設計室 沈陽市皇姑區崑山西路75號 陳仲義 024-86408607 --
105 沈陽匯龍建築設計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東濱河路128號 王寧 024-22908627 --
106 沈陽華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沈陽市和平區和平北大街156號… 閆冰峰 024-23283436 --
107 沈陽電力工程設計公司 沈陽市瀋河區南經街87-89號 馬仲先 024-22840911 --
108 沈陽大學建築設計部 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21號 趙柏冬 024-62268535 --
109 清原滿族自治縣森林資源調查… 清原滿族自治縣清原鎮石花街… 楊萬生 0413-3022461 --
110 普蘭店市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普蘭店市古城子415號 姜蔚 0411-3118247 --
111 普蘭店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普蘭店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谷文廣 0411-3112245 --
112 盤錦市建築科技發展公司設計… 盤錦市雙檯子區紅旗大街17號… 孫俊成 0427-3831737 --
113 盤錦市公路橋梁勘察設計所 盤錦市市府大街28號 李煒 0427-2818729 --
114 盤錦明星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 遼寧省盤錦市鶴舞路東 劉明顯 0427-2820699 --
115 盤錦遼河化工規劃設計有限責… 盤錦遼河化工規劃設計有限責… 賀奇 0427-5855287 --
116 盤錦建築工程設計科研所 盤錦市興隆台區鶴立路8號 朱亞文 0427-2812801 --
117 盤錦電力設計研究所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台供電局院… 郝洪偉 0427-2893336 --
118 旅順民用建築設計室 旅順和平街37號 張維 0411-6612523 --
119 凌源市水利勘測設計室 凌源市紅山路西段136號 張任 0421-6822681 --
120 凌海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凌海市建築設計院 李樹生 0416-8123410 --
121 遼中縣勘察設計研究所 遼寧省遼中縣遼中鎮中心街75… 孫開興 024-87883772 --
122 遼陽縣建築設計研究所 遼陽縣首山鎮人民街33號 劉偉 0419-71713336 --
123 遼陽市冶金化學工業局設計研… 遼陽武聖路西三道街20號樓49… 楊春光 0419-2125683 --
124 遼陽市農電局設計室 遼陽市青年街5號 李曉軍 0419-2112165 --
125 遼陽市民用建築設計院 遼陽市中華大街149號 何采禮 0419-3235753 --
126 遼陽市林業勘測設計室 白塔區暗渠街52號 王昌明 0419-2131105 --
127 遼陽市公路設計所 遼寧省遼陽市新運大街38號 陳東 0419-2127220 --
128 遼陽市馮繼建築設計事務所 遼寧省遼陽市文澤區中心路17… 劉志剛 0419-4222220 --
129 遼陽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陽市勝利路51號 李德金 0419-2112247 --
130 遼寧銀珠建築設計所 營口市站前區大慶路178號 劉建軍 0417-2637407 --
131 遼寧省醫葯工程設計研究所 沈陽市瀋河區文化路103號甲9… 吳琦 024-23919209 --
132 遼寧向東化工工廠設計所 遼寧省凌源市楊杖子鎮 李福金 0421-6336266 --
133 遼寧師范大學岩土環境工程研… 遼寧師范大學岩土環境工程研… 劉國海 0411-4201439 --
134 遼寧省營口鹽業(集團)公司… 營口市站前區農貿里23號 楊玉磐 0417-3836439 --
遼寧(三):序號 院所名稱 企業地址 聯系人 電話號碼 更新時間
135 遼寧省義縣建築工程勘察設計…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建設街路北… 靳小平 0416-7722757 --
136 遼寧省醫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 沈陽市和平區五里河街8號甲2… 庄宇洋 024-23885480 --
137 遼寧省食品製冷研究設計院 遼寧省岐山中路26號 李建華 024-86860405 --
138 遼寧省石油總公司設計室 沈陽市皇姑區崑山中路1號 陳世雲 024-86211151 --
139 遼寧省清河水庫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 佟德本 0410-2183301 --
140 遼寧省盤錦市市政工程設計室… 遼寧省盤錦市市政工程設計室… 張繼承 0427-8220151 --
141 遼寧省凌源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凌源市凌河大街 王坤 0421-6824096 --
142 遼寧省遼陽市煤氣公司設計室…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勞動街35… 方重 0419-2124901 --
143 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 沈陽市皇姑區寧山東路29-1號… 崔國華 024-86846840 --
144 遼寧省糧食工程設計院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寧山東路… 李本正 024-86850893 --
145 遼寧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文萃路81… 楊雨清 024-24526750 --
146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市府大路37號 王峰 024-62100909 --
147 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工程設計室…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 胡克明 024-86906273 --
148 遼寧省化工研究院(設計室) 大連市甘井子區七賢路一號 管連春 0411-4791701 --
149 遼寧省海城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海城市北關街田水委 岳征強 0412-3231293 --
150 遼寧省蓋州市水利勘測設計隊… 遼寧省蓋州市水利局樓內 雷希柱 0413-2637407 --
151 遼寧省撫順市水利勘測設計研… 撫順市新撫區渾河南路46號 桂武南 0413-2423764 --
152 遼寧省撫順市建築材料科學研… 撫順市順城區臨江路中段8-2號… 那萍 0413-7890509 --
153 遼寧省撫順市弘昌市政勘察設… 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禮泉路35… 楊華 0413-2425349 --
154 遼寧省燈塔市水利勘測設計隊… 遼寧省燈塔衛國路19號 劉志發 0419-8182259 --
155 遼寧省丹東市萬隆建築設計有… 遼寧省丹東市振八街22-3 宋繼斌 0415-3457619 --
156 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大連灣… 吳國棟 0411-7125116 --
157 遼寧省本溪市自來水總公司設…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解放北路… 呂洪章 0414-3845264 --
158 遼寧省北票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北票市南山街中華路3號… 尚大峰 0421-5822560 --
159 遼寧省鞍山市鞍山鋼鐵集團公…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鞍劉路10… 安殿庫 0412-6724514 --
160 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設… 遼寧省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朱峰 0410-2112784 --
161 遼寧京都建築設計研究院 和平區新華路135號甲3 戴奎 024-83380229 --
162 遼寧節能熱電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大東區東站街51號甲-7… 盧新 024-88902013 --
163 遼寧江河水利水電新技術設計… 沈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一號 楊萬志 024-23191227 --
164 遼寧建築標准勘察設計院 沈陽市於洪區銀山路1-10號樓… 李紹琴 024-86690342 --
165 遼寧黃埔建築設計院 沈陽市鐵西區保工南街108號 楊奎 024-25414483 --
166 遼寧工學院建築設計室 錦州市古塔區土英街169號 賈艷東 0416-4142720 --
16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築設計研…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建築設計研… 殷志祥 0418-3350649 --
168 遼寧地方水電設計研究院 沈陽市和平區光榮街十四緯路… 周林紅 024-23227816 --
169 遼寧渤海水泥(集團)有限責…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興工大… 魏仁田 0429-2608471 --
170 遼鎂公司設計研究所 海城市永安街40號 胡建仁 0412-3225325 --
171 遼河油田天達設計工程公司 遼河油田熱電廠 李山 0427-7859591 --
172 遼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質研究…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石油勘探局… 劉瑞恩 0427-7863211 --
173 遼河石油勘探局供電公司設計… 遼河石油勘探局水文地質研究… 夏長生 0427-7530893 --
174 兩錦電力工程設計處 錦州市解放路三段十八號 趙麗麗 0416-2130897 --
175 寬甸縣林業勘測設計隊 寬甸縣寬甸鎮城西 季長龍 0415-5123473 --
176 寬甸滿族自治縣佳廈工程地質… 寬甸滿族自治縣城鄉建設局 劉學龍 0415-5122797 --
177 康平縣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康平縣建委四樓 朱敬東 024-87342221 --
178 開原市建築設計院 遼寧省開原市前進大街125號 申立家 0410-3616307 --
179 開原市工程地質勘察隊 遼寧省開原市石台街138號 趙文啟 0410-3610734 --
180 喀左縣建築設計室 喀左縣青年街建設局四樓 李東輝 0421-4823593 --
181 九三撫順市勘測設計事務所 順城區輝南路十四號 楊薇 0413-7802993 --
182 錦州鐵路分局勘測設計所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延安路五… 吳廷俊 0416-2553563 --
183 錦州天元集團工程設計有限公… 錦州市錦朝路2號 李傑 0416-4159460 --
184 錦州市自來水公司設計室 錦州市凌河區上海路四段16號… 馬雲峰 0416-2129343 --
185 錦州市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 錦州市中央大街2段146號 徐光 0416-3155869 --
186 錦州市遼錦建築工程設計所 錦州市古塔區錦華街73號 何輝 0416-2337317 --
187 錦州市兩錦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路三段9號 王路平 0416-2544318 --
188 錦州市建築工程設計所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市場里71… 文崇武 0416-3121857 --
189 錦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錦州市凌河區解放路5段14號 李林昌 0416-2127231 --
190 錦州市遼西土木建築設計院 錦州市凌河白日南里22-1號 樊福增 0416-2129105 --
191 錦州錦羽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錦州市古塔區錦華街75 王太仲 0416-2149930 --
192 錦州發電廠設計室 錦州市太和區興隆街道 趙長泉 0416-2523130 --
193 錦州城鄉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 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市場里76… 韓學廉 0416-3122958 --
194 錦西化工研究院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化工街… 王志平 0429-2709264 --
195 錦西化工機械廠土建設計室 葫蘆島連山區化機街25號 門玉良 0429-2980740 --
196 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築設計室 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築設… 藺惠遠 0414-8823531 --
197 葫蘆島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葫蘆島市水利勘察設計… 李丙偉 0429-3113035 --
198 葫蘆島市規劃設計院 葫蘆島市規劃設計院 鄧愛平 0429-3113840 --
199 葫蘆島市公路勘測設計所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灣大街21號… 陳會中 0429-3115640 --

B. 範文程為何忠於大清範文程結局如何呢

作為清朝開國重臣,範文程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而說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了。寫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被追謚為「文正」(謚號中最為高貴的一種)。

出生在名門,血管里流淌著忠臣良相血脈的範文程,在後金攻打自己的國家時,主給努爾哈赤投懷送抱,表達忠心。清朝建立前後,範文程積極討伐明朝,對大清建立新制建議獻策,被看做是清朝開國文臣之首。他一生輔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後康熙帝親筆書寫祭文,並賜予謚號「文肅」。

人們不禁要問,範文程為何要忠於大清?他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順治元年(1644),範文程位列大學士之首,地位十分顯赫。順治十年(),範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齡的範文程病逝。康熙皇帝親自撰寫了紀念文章,並「賜葬懷柔紅螺山,立碑紀績,謚文肅。」 御書祠額「元輔高風」。

識時務者為俊傑。縱觀範文程的人生,他敏銳地察覺到明末的腐敗,拋棄了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動投靠努爾哈赤,為銳意進取的後金效力,並對大清管理體制的優化出智出力,成為開國重臣。

功成隱退的範文程走完了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可謂功德圓滿。「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康熙皇帝的這句評價不但擲地有聲,而且消弭了後世對他的那些惡評。

C. 清朝前身是什麼國

是後金。

後金(1616年—1636年),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清朝的前身。

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前後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國力消耗巨大,邊牆以東的海西女真諸部內亂不已,均給建州部以可趁之機。

1583年(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家,相繼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第三年,努爾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1626年(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後逝世。皇八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即位之後,為繞開明松錦防線,1635年(天聰十年)征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迫使朝鮮稱臣。

先後數次進入漢地燒殺劫掠,用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與明朝內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實力。

同時皇太極針對努爾哈赤時期的社會矛盾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天聰新政」。還繼續完善和擴大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設立蒙古衙門管轄外藩事務,並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崇政殿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自此,大金國號停止使用。

(3)新賓縣工商局范國明簡介擴展閱讀:

後金的建立者: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後,遷都沈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於沈陽清福陵。

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D. 葉赫那拉氏的資料

拼音---Yehonala 郡望---滿洲 名人---葉赫那拉銘安, 葉赫那拉瑞麟 文獻---正白旗滿洲葉赫那拉氏宗譜, 葉赫那拉氏族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著姓氏之一,慈禧太後即為此姓名人。

慈禧太後 葉赫那拉(1835-1908)
清穆宗的母親。姓葉赫那拉,滿洲鑲黃旗人。公元一八五二年被咸豐皇帝選入宮,封蘭貴人,一八五七年封為貴妃。穆宗立,尊為聖母皇太後,尊號為慈禧。於穆宗、德宗兩朝先後垂簾聽政計四十七年。歷經大事,能識人,有果斷,晚年耽逸樂,寵佞幸,綱政遂紊。戊戍政變、庚子拳亂,後為禍首。卒謚孝欽。因與慈安太後所住的宮院分東西二宮,故世稱西太後,簡稱為西後。慈禧太後以前住在頤和園!

葉赫那拉氏
摘要:葉赫那拉氏族譜與所有滿族族譜一樣,均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影響,它既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亦為表明身份地位的證明;葉赫那拉氏族譜的收藏以遼寧省為最多,吉林省次之,還有一些善本族譜收藏於北京等地圖書館中,現存大約十幾部。研究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初歷史及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資源都有較大意義。
關鍵詞:葉赫那拉氏;族譜;滿族
中圖分類號:K820. 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65X(2001)04-0052-05

葉赫那拉氏,亦稱葉赫納喇氏或葉赫納蘭氏,為清代滿族「八大姓」之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王族。

追溯歷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彎地區的蒙古人星根達爾漢吞並原居住在扈倫地區(今黑龍江省呼蘭河與松花江合流地區)的納喇氏部落後,改姓納喇氏,使用女真語,並逐漸融合於當地女真人風俗之中。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其後代分布甚廣。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及各地方,雖系一姓,各自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馬察、張、科爾沁、長白山、伊巴丹、伊蘭費爾塔哈、布爾哈圖、伊哈里、扎庫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在努爾哈赤征服與招撫下遷居到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境內)。以後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征佔四方,為滿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創造了必備條件。順治元年(1644年)納喇氏大部分入關,定居北京並派遣到各地駐防。而葉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職,地位顯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蘇克薩哈以及慈禧太後等,計其人口在滿族中也是較多的一姓,因此被稱為八大姓之一。

現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葉赫那拉氏的子孫,所以研究及探討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史,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事業都有很大意義。下面筆者對葉赫那拉氏族譜的有關情況做一簡要論述,不確之處,請方家指教。

一、葉赫那拉氏族譜概況

1.修譜緣由
縱觀滿族宗譜,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諭後人;正人倫,明孝悌」的內容,這與漢族編纂譜書的緣由是相同的。葉赫那拉氏族譜也不例外,如:《葉赫納蘭氏族譜》輯譜人常安在族譜原序中說:「念一族之中,人以遠近而分,情以親疏而別。丁繁戶眾,有見面不識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為譜以記之,必致喜不以相應,威無以相關,遲之又久,不流為陌路者幾希矣。將何以篤周親而敦倫紀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際,恐干犯名諱,請問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問即命名,將來代遠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則纂輯族譜,其事顧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譜》敘言中說:「深慮代遠年湮,所有祖宗遺留之規矩禮法漸至失傳,淹沒無聞,乃發起修譜。宗弟應鐸等實贊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墳墓圖以及冠婚喪祭名儀注敘述一編,雖不能成為信史,而使後人知其來由,自以繼往古,而來開也,亦不過禮失而求諸野。」《葉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寫道:「飲水思源,受恩圖報,而況始遷之祖,其墳墓所在,雖代遠年湮鞠為茂草,而報本追遠之思豈有既哉!吾鄉那氏為葉赫嫡派,本姓那拉……」。這些都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思想,隨著時代的推移,漢族的影響愈來愈重,直至清朝滅亡之後,八旗制度解體,滿族並未終止纂修譜書。

另外,葉赫族譜的編纂與其它滿族族譜一樣,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譜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第二,滿族宗譜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證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導修譜。乾隆皇帝敕諭編纂《通譜》,助長了滿族修譜之風。①

2.葉赫那拉氏族譜主要收藏地及修譜時間
葉赫那拉氏族以遼寧省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圖書部門亦存有許多善本族譜。目前筆者所能查到與聽到的葉赫那拉氏族譜大約有十幾部,現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譜時間等情況列一簡表說明:

葉赫那拉氏族譜收藏情況一覽表

二、幾部重要的葉赫那拉氏族譜簡介

葉赫那拉氏族譜主要是指世居葉赫地方,後來隨清入關流散於各地的葉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譜,分官修與私人修撰兩種,其基本內容都有譜序和世系,但詳略不一,有的僅千餘字,有的則數萬字,譜序敘述本族的來源、遷徙、修譜過程及地位顯赫者。世系按輩份排列族人,大多數宗譜僅記男人,亦有略述簡歷於名下。有的譜書中還記有傳記、詩文、仕宦、碑記、皇帝題譜、奏章、呈狀、上諭、誥命、敕書、祭祀規矩、祭文、族規等。宗譜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數多在一百部上下;還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寫不過數十部。修譜資金由族人募捐。宗譜中還有隻記錄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單,稱為譜單。譜單有一紙一單,有數紙拼為一單,或摺子等多種形式。下面介紹分析幾部重要的葉赫那拉氏族譜。

(一)《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葉赫納喇地方人氏》

此譜收於《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之中,屬於官修譜書,官修葉赫那拉氏族譜僅此一部,清朝滿族修譜雖屬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於政治目的,是積極提倡的。乾隆皇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諭清朝大臣弘晝、鄂爾泰、福敏、徐元夢等人編纂《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根據當時的檔案和當時八旗滿洲名門望族所保存的宗譜,於乾隆九年(1744年)編纂成書。

《通譜·葉赫地方納喇氏》(卷22)共收錄葉赫地方納喇氏著名人物76個,自金台石、布揚古、蘇納等支族記起,即起自明末,葉赫滅亡前後,截止於通譜成書的乾隆年問,每支族記其姓氏命名、歸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時間、原籍何地、官階及勛績。每姓氏中勛績卓著者立傳;事跡不顯者也作簡記,稱為附載。記載世系少則七、八代,多則十幾代,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在後金建立前後葉赫族人的活動及對清初統一與政權鞏固的歷史作用,是所有葉赫族譜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書,故又是極易找到的一部,是治葉赫族譜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書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遼沈書社據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二)《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

《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輯於清道光三年四月,為葉赫納蘭氏第十四代玄孫額騰額編撰。譜首為額騰額所作譜序,次為世系表,尾記道光初年葉赫納蘭氏後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達喇漢至額騰額族侄銘敦,共輯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葉赫東城貝勒金台石之孫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職、支派、世系等多與明人馮瑗《開原圖說》卷下《海西夷北關支派圖》所記相符。自南楮之後,凡七代,所記人名,官職、支派世系及旗屬等多與《清史稿》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滿洲八旗佐領世系相符。故可謂是信史,是治葉赫部史的珍貴材料。

據族譜記載,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長,次日哲鏗額,季日哲赫納。褚孔革之父為齊爾哈納,亦稱「齊爾哈尼」。②族譜記褚孔革有子三人:長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長曰鄂岱,其五世孫桑格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次日硬色(無嗣)。三日薩布祿(無嗣)。四日圖禮,五日圖美,六日額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長日齊納赤,次日清佳努,為葉赫西城貝勒。三日楊吉努,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小女適努爾哈赤為孝慈高皇後,稱「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長日延桂,亦稱煙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滿洲鑲蘭旗都統;次日阿爾卜,其孫蘇納「尚努爾哈赤第六女為額附」。③蘇納子蘇克薩哈,順治朝任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順治十八年授輔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長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倫額附,四日雅巴蘭,其第七子阿什達爾漢,任理藩院尚書,天聰六年太宗文皇帝賜號「達雅奇國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長日布寨,亦稱布齋,繼其父為葉赫西城貝勒;次日兀遼孛羅,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清佳努同時在開原遇難;三日阿巴亥,亦稱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諾穆圖為多羅額附,諾穆圖子國斯海任兵部尚書。楊吉努有子七人:長日喀爾喀瑪,亦稱哈爾哈麻。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楊吉努同時在開原遇難;次日納林孛羅,亦稱納林布祿。繼其父為葉赫東城貝勒,明萬曆三十六年在葉赫病故(無嗣);三日金台石,繼其兄納林布祿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子德爾格勒降清隸滿洲正黃旗,授三等副將世職。其孫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長子性德為一等侍衛,是清代著名滿族詞人。

(三)《世管佐領恩惠家譜》

《世管佐領恩惠家譜》,原名為《布齋世系表》,輯者不詳。譜本封面貼有黃簽,上書:「此佐領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爾杭武,太祖高皇帝承運時編為二個佐領,由此續編之佐領」。譜內布爾杭武條下註:「此佐領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葉赫時以布爾杭武作為三等男爵與敬文王姊聯姻。將葉赫壯丁編為二個佐領,由佐領下諾英歡、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領。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別論記起初各官功績,布爾杭武之子格巴庫雖然無功,念系異國貝勒之後,與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壯丁為優異佐領。雍正九年,眾大臣會議佐領時,此二個佐領雖系優異,但實錄並無圈點,冊籍上無拴參等處,故作為世管佐領,將此二佐領撤回,著布爾杭武之子格巴庫、布爾杭武之孫萌圖(曾任吉林烏拉將軍)各承一佐領」。從譜面黃簽和譜內布爾杭武條下注文得知,此譜為葉赫西城主布齋(亦稱布寨)之後裔。

《世管佐領恩惠家譜》自布寨記至麟武(輯譜時三歲),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譜可與《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連用,即可連接使用。《葉赫那蘭氏八旗族譜》記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達喇漢,凡七代。自布寨向後記至雙全,又四代,計十一代。《世管佐領恩惠家譜》自布寨至雙全,凡四代,自雙全至麟武又十代,記十四代,二譜在布寨五世孫雙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達喇漢生席爾克明噶吐,席爾克明噶吐生齊爾哈納,齊爾哈納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爾杭武,布爾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開泰,開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慶昌,慶昌生平瑞,平瑞生廣慶,廣慶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將二譜連用,不但記述世系輩數增加,在時間上可自明中葉(成化年間)至清末,順延四百餘年。這樣,將是目前所掌握的有關葉赫納蘭氏世系脈絡最清楚、延續時間最長、記述內容最具體的一部珍貴史料。

(四)《葉赫納蘭氏族譜》

《葉赫納蘭氏族譜》,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輯,後經其曾孫興泰,玄孫祥安多次修編。譜首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慶十七年興泰初修序,道光二年興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興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為世系圖、齒序圖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點陣圖及墓誌。尾為世系年表。此譜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輯譜人常安為祭吉四世孫。

《葉赫納蘭氏族譜》自輯譜人常英曾祖緊吉記起,檗吉有子五人:長日嘎爾薩,次日阿爾薩,三日法爾薩,四日黑塞(亦稱墨色或黑子,應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稱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個)。嘎爾薩一子日佛鼎(無嗣)。阿爾薩一子日和讓(亦稱和尚,應是乳名)。有二子,長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兒時取父母年齡相加之數為名。法爾薩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長日常泰,次日常福。法爾薩次子日五達子(無嗣):墨塞一子日堆齊,堆齊一子日常英,即輯譜人。常英有子二人:長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長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長日興泰,即嘉慶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譜之人。次日興城,季日興怡。興泰有子三人:長日祥安(無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譜之人。次日普安,亦稱浦安。官至翰林,咸豐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場案」獲罪,被肅順、載垣、端華等人斬殺;季日銘安,曾任奉天將軍;曾安一子,日那桐,為此譜之末代人。

(五)《那氏族譜》

《那氏族譜》收藏在遼寧省鳳城滿族自治縣那家。那氏即滿族葉赫那拉(納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孫那壽山主持修譜。《族譜》主要內容有:敘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墳塋圖、大祭所用之物圖、祭祖禮節、孝順範例。

本書所記那拉氏,即是原來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清初始祖奇瑪瑚「從龍入關」,隸滿洲正藍旗。奇瑪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於康熙中葉(17世紀末)到鳳城駐防,與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東溝。羊山長子彥圖里在北京任侍衛,後數年其子黑色隨叔防禦,又南遷60里到藍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譜》中記載滿族的姓氏有滿人當官後「即隨官姓」之說。那拉氏在光緒末年改漢字「那」,並按漢俗按輩命名。

《族譜》根據那壽山、那慶田遺留的筆記草本,記載那氏祭祀中的禮儀。其中對領牲、祭祖、祭梭龍(索羅)桿子、換鎖線等做了詳盡記載,並繪出了所用物件圖示。這對我們了解和比較研究滿族各姓氏的風俗差異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族譜》世系中記載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葉赫那拉氏奇瑪瑚一族的分布情況;同時通過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該支的人口增長情況。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沒有編人世系中,所以人數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領催以上官。還有一些葉赫族譜,即於篇幅,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至於族譜中所體現的葉赫族人在清代歷史上的作用,筆者將另文討論之。

葉赫那拉氏(Yehenara,又譯葉赫納喇、葉赫納蘭)是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達爾漢,原姓土默特。

葉赫的地理位置應該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東南部,是著名民俗風景旅遊。葉赫,滿語為「河邊的太陽」是滿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這里就居信著滿族先人的一個部落——葉赫部。又有傳說葉赫那拉,源於蒙古的人的扈倫部,後來蒙古人殺了當地的葉赫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葉赫國,後來當地的蒙古人逐漸融入了女真,成為了葉赫人。

16世紀初,在部落酋長褚格率領下南遷,來到葉赫岸邊,以河為名稱葉赫部。約1573年,褚孔格的孫子清佳奴、揚吉努征服了周圍的小部落,在葉赫兩岸的山頭上選擇險要之地築起兩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牆,還有護城河環繞,內有八角時樓,雄偉壯觀,是我國北方少見的古建築群體。葉赫東城赴保存完整。城內建築台基,遺跡較多,其中點將台、烽火台尤為明顯,葉赫部於1619年初被清朝努爾哈赤所滅。

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氏是明末葉赫國主之族,所屬十五部。時有葉赫城(梨樹縣葉赫鄉)張城、阿氣蘭、烏蘇、吉當阿、雅哈、黑爾蘇、阿敦、喀布齊賚、俄吉岱、扎濟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與愛新覺羅是「歡喜冤家」,既是仇國,又是世代姻親。因此,名門望族繁多。其後多冠漢字姓那、葉。

清代葉赫氏著名人物有:
太祖孝慈高皇後:太祖孝慈高皇後,納喇氏,葉赫部長楊吉砮女。太祖初起兵,如葉赫,楊吉砮以後許焉。楊吉砮為明總兵李成梁所殺,子納林布祿繼為貝勒,又為成梁擊破。歲戊子秋九月,以後來歸,上率諸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禮。是歲,後年十四。歲壬辰冬十月,太宗生。歲癸卯秋,後病作,思見母,上遣使迎焉,納林布祿不許。九月庚辰,後崩,年二十九。

咸豐孝欽顯皇後: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咸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七年,進懿貴妃。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與孝貞皇後並尊為皇太後。光緒三十四年,甲戌,太後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光緒孝定景皇後:德宗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後侄女也。光緒十四年十月,孝欽顯皇後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為皇後。二十七年,從幸西安。二十八年,還京師。三十四年,宣統皇帝即位。稱「兼祧母後」,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隆裕。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後命遜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合葬崇陵。

內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明珠:明珠,字端范,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葉赫貝勒金台石孫。父尼雅哈,當太祖滅葉赫,來降,授佐領。明珠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

都察院承政阿什達爾漢: 阿什達爾漢,納喇氏,與葉赫貝勒金台石同族,為兄弟,太宗諸舅也。太祖滅葉赫,阿什達爾漢率所屬來歸,授牛錄額真,隸滿洲正白旗。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洲,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生於天潢貴胄之家,赫赫宰相府,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歲時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後授三等侍衛,循進一等,武官正三品。

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蘇克薩哈初授牛錄額真。崇德六年,蘇克薩哈戰有功,授牛錄章京世職,晉三等甲喇章京。敘功,晉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為清初四輔政大臣之一。詔晉三等精奇尼哈番,賜祭葬,謚忠勇。

咸豐朝吏部尚書、大學士恩承,尚書、軍機大臣那桐:那桐,字琴軒,葉赫那拉氏,內務府滿洲鑲黃旗人。光緒十一年舉人,由戶部主事歷保四品京堂,授鴻臚寺卿,遷內閣學士。二十六年,兼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晉理籓院侍郎。

道光朝兵部尚書那清安:那清安,字竹汀,葉赫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嘉慶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翰林院侍講。累遷內閣學士。二十四年,授禮部侍郎,歷刑部、工部。贈太子太保,謚恭勤。

古琴家葉詩夢:琴人葉鶴伏,潛號詩夢居士,為清葉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後。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號師孟,鼎革後始易今名。葉氏遺著有《詩夢齋琴譜》、《詩夢齋詩文集》、《詩夢齋日記》、《張船山華新羅詩集聯》、《醫葯雜錄》、《印章食譜雜記》等均未刊。

此外還有葉赫部大汗楊吉弩、清佳弩、納林布祿、金台石,前鋒統領、一等男白爾黑圖,葉赫西城貝勒、三等男布爾杭俄,固倫額駙、八大臣、都統顧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鄂莫克圖,理藩院理事官圖魯什,副都統艾松古,副都統安達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內大臣、一等伯冷僧機,都統、議政大臣額赫納,一等男又一雲騎尉路什巴圖魯,二等子喀山,十六大臣、三等子爵奇蘭,順治朝兵部、禮部尚書果斯海,慈禧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後之父都統桂祥,尚書、議政大臣哈雅爾圖,咸豐同治朝大學士瑞麟。

當代葉赫氏人物簡述:

葉嘉瑩:葉嘉瑩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古典詩詞專家,加拿大藉華人學者,現在是南開大學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

葉廣芩:葉廣芩系中國作協會員,陝西作協理事,現任西安市文聯副主席、西安市作協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女作家,並獲陝西省委、省政府「德藝雙馨」稱號。

葉仰曦:著名畫家兼崑曲藝術家。

那英:著名歌手。

那威:中國五子棋之父,北京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http://ke..com/view/488013.htm

E. 遼寧省國家級貧困縣有哪些

遼寧省沒有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全國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里沒有遼寧省。

截止2019年5月全國共有570個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全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內,其中以西藏自治區為最多,其後為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陝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肅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5)新賓縣工商局范國明簡介擴展閱讀:

2016年5月10日,全國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

汪洋強調,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是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保障脫貧攻堅資金需求的關鍵之舉。

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貧困縣以脫貧攻堅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台,將財政涉農資金捆綁集中使用,提高扶貧精準度和有效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作為第三方,對河南省蘭考縣退出情況開展了專項評估,並報經領導小組審定後,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蘭考縣脫貧退出 。

2018年8月17日,據國務院扶貧辦消息,2017年申請脫貧摘帽的中西部20個省區市125個貧困縣中,經過評估檢查,第一批11個省區市的40個貧困縣均達到脫貧摘帽條件,第二批9省區85縣專項評估檢查情況將於9月份向社會發布。

F. 血管里流淌著忠臣良相血脈的範文程,為何要棄明投清

作為清朝開國重臣,範文程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而說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了。寫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被追謚為「文正」(謚號中最為高貴的一種)。

出生在名門,血管里流淌著忠臣良相血脈的範文程,在後金攻打自己的國家時,主給努爾哈赤投懷送抱,表達忠心。清朝建立前後,範文程積極討伐明朝,對大清建立新制建議獻策,被看做是清朝開國文臣之首。他一生輔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後康熙帝親筆書寫祭文,並賜予謚號「文肅」。

人們不禁要問,範文程為何要忠於大清?他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順治元年(1644),範文程位列大學士之首,地位十分顯赫。順治十年(),範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齡的範文程病逝。康熙皇帝親自撰寫了紀念文章,並「賜葬懷柔紅螺山,立碑紀績,謚文肅。」 御書祠額「元輔高風」。

識時務者為俊傑。縱觀範文程的人生,他敏銳地察覺到明末的腐敗,拋棄了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動投靠努爾哈赤,為銳意進取的後金效力,並對大清管理體制的優化出智出力,成為開國重臣。

功成隱退的範文程走完了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可謂功德圓滿。「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康熙皇帝的這句評價不但擲地有聲,而且消弭了後世對他的那些惡評。

G. 大清國二十四功臣是哪些人

24臣:多爾袞、隆科多、鰲拜、於成龍、明珠、年羹堯、湯若望、劉墉、紀曉嵐、和珅、劉銘傳、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奕欣、林則徐、丁汝昌、鄧世昌、譚嗣同、魏源、袁世凱。

1、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兵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2、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朝名將。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3、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國人,神聖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逝世後安葬於北京利馬竇墓左側,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義大利耶穌會檔案館有他大量資料。

湯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和中國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4、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

5、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H.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1、愛新覺羅·多爾袞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I. 十個歷史人物事跡

1、秦始皇嬴政

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親政。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

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3、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4、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5、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6、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後竇氏。

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縣),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於用兵。進入長安後,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後,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

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設立文學館,籠絡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7、魏徵

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陽縣(今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群書治要》總編、《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8、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後,追謚聖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謚「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9、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劉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傳位其孫朱允炆。

10、康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閱讀全文

與新賓縣工商局范國明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