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貳』 中央財政補助多少資金用於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效手段。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決策部署,日前,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下達2018年免費開放補助資金51.85億元,支持范圍包括全國1854個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123個市級和5941個縣級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41493個鄉鎮文化站、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
據2017年統計資料,在中央補助資金帶動下,全國共有3393家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占博物館總數的80%以上,年免費參觀6.78億人次,舉辦陳列布展約2萬個,館藏品達到2407萬件/套;全國3153個公共圖書館館藏9億冊,年借閱6.6億人次,組織講座6.9萬次;全國44497個群眾文化機構提供文化服務次數183.97萬次,惠及5.79億人次。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有效豐富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為老百姓提供了接地氣的「文化客廳」,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能量。來源:人民網
『叄』 中央補助多少億元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日前,抄中央財政下達補助資金51.85億元,支持2018年全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的重要內容,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截至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相關資金已達458億元。
中央財政將按照黨 的十 九 大 報告要求,結合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情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機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努力將「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政府買單」。
『肆』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含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類設施。根據北京目前執行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准,一個完善的居住區的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應包括八類四十項,具體為:
1、教育設施: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
2、醫療衛生設施: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
3、文化體育設施: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門球場、體育場;
4、商業服務設施: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綜合服務樓、集貿市場、書店、中葯店、綜合便民店、綜合糧油店、其他第三產業設施;
5、金融郵電設施:儲蓄所、銀行分理處、郵局、電話局;
6、社區服務設施: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服務部、存車處、居民汽車場、敬老院(托老所)、殘疾人托養所;
7、行政管理設施: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與巡察、居委會、房管機構、市政管理機構、綠化、環衛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閉式清潔站、公廁、公交首末站、市政站點、公共停車場、加油站。
各種設施配備情況視小區人口規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區設施應越齊全。如果小區內部沒有完備的設施,購房者則要考察居住區周圍是否有以上各項設施。
(4)公共服務設施免費開發擴展閱讀:
第一類: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各種公用管線以及設施,包括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路、供暖、雨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這些設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滿足。
基本配套設施必須齊全:基本配套設施主要指的是水、電、燃氣、煤氣、寬頻等設施。
注意配套的便利性:重點考察小區的內部配套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以不超過150米為宜。
多功能服務:入戶廣場、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服務用房、地下停車場、露天停車位、公共廁所、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衛生所、垃圾回收點、休閑廣場、健身場所。
第二類: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各種公共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這些設施是對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滿足。
學區配套:教育配套的重要一點其實就是你所購買的小區的學區是哪些。首先小區附近少有要一個托兒所、一個幼兒園。其次是學區問題,即小學、中學。
小區附近的學校不一定就是你家孩子未來上學的學區,學區的規劃雖然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一般調整范圍不大,購房前好是確定所買樓盤的學區是什麼,不要僅僅聽置業顧問說學區是什麼,更應該要求看教育部門的學區文件,並且拍照保留,若是將來出現學區問題,也有證據。
商業設施:商業配套設施有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集貿市場、葯店及其他第三產業設施;其中少要有菜市場、超市,這是基礎需求,否則居住時候買菜、買生活用品還要做公交車外出,生活十分不便。、當然如果在基礎需求之外,還有百貨商場、大型市場的樓盤就更好了。但是也需要考慮大型商場如果距離住宅太近,會有嘈雜影響,佳距離是步行15分鍾到達的距離為佳
交通配套:小區的交通狀況可分為小區外交通狀況和小區外交通狀況。內部交通包括小區內的車位設計是否足夠,車位設計少是與住戶數量為1:1比例,小區私家車進出是否方便,停車場設計是否會擾民,目前多數樓盤設計是人車分流,這是佳住宅內交通設計,安全安靜。
另外,外部交通包括小區位置是否臨近城市交通主幹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況、高峰堵車狀況、交通是否受到單雙號的限制等。公交站牌距離以步行10分鍾內為佳,不同路線公交至少3種,地鐵站站台以步行15分鍾內為佳,這樣的交通配套為較好的。
物業公司:商品房小區都有物業公司,但是物業公司的資質與水平卻是參差不齊,物業公司也可以作為選擇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後期生活中,小區內部的安全與管理等生活點滴都是與物業打交道。
物業公司判斷是咨詢是其物業公司是什麼,然後去網路查詢其物業公司有沒有不良事件。也可以去其物業公司管理下的小區下觀察小區情況,咨詢其小區人員了解其物業公司如何。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設施包括了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目前情況而言,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醫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多數小區會配有簡單的衛生站,大型的醫院方面,好是開車15分鍾內有大型醫院為基礎需求。
金融郵電:郵電金融設施就是指銀行、郵局等,這方面是小區附近有是好,如果沒有也不必強求。當然購房者也可以到意向樓盤附近的住宅區域了解是否有。
『伍』 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步入「免費時代」有何影響急急急。。。
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便利條件,這內一惠容民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重溫歷史,開闊眼界;越來越多的人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的設施設備和文化資源,增長知識,感受文化。免費開放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場館參觀、使用人數,以及舉辦活動的次數明顯增加:2013年,全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達7.47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76億人次,增長11.33%;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4.92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58億人次,增長13.36%;全國各級文化館(站)舉辦文藝活動、展覽、訓練班等活動共計129.32萬次,比2012年增加8.19萬次,增長6.76%。
今後,各級財政部門將繼續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並會同相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陸』 哪些公共文化設施要免費開放
國已實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免費開放。草案規定,公共文化設施還包括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城鄉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以及其他建築物、場地和設備。草案通過後,這些場所將免費或優惠對公眾開放。
根據已經出台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規定,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並不在免費范疇之內。
(6)公共服務設施免費開發擴展閱讀:
從2011年,全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鄉鎮文化站和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在社會上廣受歡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據悉該項工作實施以來,財政部已為上述公共文化設施累計安排免費開放補助資金超過180億元。
快600歲的紫禁城第一次以博物院身份辦「燈會」,故宮博物院建院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預約燈會的門票難度系數堪比小客車搖號,門票不到10分鍾已被約完。
『柒』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含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類設施。根據北京目前執行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准,一個完善的居住區的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應包括八類四十項,具體為:
1、教育設施: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
2、醫療衛生設施: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
3、文化體育設施: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門球場、體育場;
4、商業服務設施: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綜合服務樓、集貿市場、書店、中葯店、綜合便民店、綜合糧油店、其他第三產業設施;
5、金融郵電設施:儲蓄所、銀行分理處、郵局、電話局;
6、社區服務設施: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服務部、存車處、居民汽車場、敬老院(托老所)、殘疾人托養所;
7、行政管理設施: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與巡察、居委會、房管機構、市政管理機構、綠化、環衛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閉式清潔站、公廁、公交首末站、市政站點、公共停車場、加油站。
各種設施配備情況視小區人口規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區設施應越齊全。如果小區內部沒有完備的設施,購房者則要考察居住區周圍是否有以上各項設施。
(7)公共服務設施免費開發擴展閱讀:
第一類: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各種公用管線以及設施,包括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路、供暖、雨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這些設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滿足。
基本配套設施必須齊全:基本配套設施主要指的是水、電、燃氣、煤氣、寬頻等設施。
注意配套的便利性:重點考察小區的內部配套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以不超過150米為宜。
多功能服務:入戶廣場、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服務用房、地下停車場、露天停車位、公共廁所、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衛生所、垃圾回收點、休閑廣場、健身場所。
第二類: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各種公共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這些設施是對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滿足。
學區配套:教育配套的重要一點其實就是你所購買的小區的學區是哪些。首先小區附近少有要一個托兒所、一個幼兒園。其次是學區問題,即小學、中學。
小區附近的學校不一定就是你家孩子未來上學的學區,學區的規劃雖然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一般調整范圍不大,購房前好是確定所買樓盤的學區是什麼,不要僅僅聽置業顧問說學區是什麼,更應該要求看教育部門的學區文件,並且拍照保留,若是將來出現學區問題,也有證據。
商業設施:商業配套設施有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集貿市場、葯店及其他第三產業設施;其中少要有菜市場、超市,這是基礎需求,否則居住時候買菜、買生活用品還要做公交車外出,生活十分不便。、當然如果在基礎需求之外,還有百貨商場、大型市場的樓盤就更好了。但是也需要考慮大型商場如果距離住宅太近,會有嘈雜影響,佳距離是步行15分鍾到達的距離為佳
交通配套:小區的交通狀況可分為小區外交通狀況和小區外交通狀況。內部交通包括小區內的車位設計是否足夠,車位設計少是與住戶數量為1:1比例,小區私家車進出是否方便,停車場設計是否會擾民,目前多數樓盤設計是人車分流,這是佳住宅內交通設計,安全安靜。
另外,外部交通包括小區位置是否臨近城市交通主幹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況、高峰堵車狀況、交通是否受到單雙號的限制等。公交站牌距離以步行10分鍾內為佳,不同路線公交至少3種,地鐵站站台以步行15分鍾內為佳,這樣的交通配套為較好的。
物業公司:商品房小區都有物業公司,但是物業公司的資質與水平卻是參差不齊,物業公司也可以作為選擇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後期生活中,小區內部的安全與管理等生活點滴都是與物業打交道。
物業公司判斷是咨詢是其物業公司是什麼,然後去網路查詢其物業公司有沒有不良事件。也可以去其物業公司管理下的小區下觀察小區情況,咨詢其小區人員了解其物業公司如何。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設施包括了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目前情況而言,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醫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多數小區會配有簡單的衛生站,大型的醫院方面,好是開車15分鍾內有大型醫院為基礎需求。
金融郵電:郵電金融設施就是指銀行、郵局等,這方面是小區附近有是好,如果沒有也不必強求。當然購房者也可以到意向樓盤附近的住宅區域了解是否有。
『捌』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影響
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回了便利條件,這一答惠民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重溫歷史,開闊眼界;越來越多的人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的設施設備和文化資源,增長知識,感受文化。免費開放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場館參觀、使用人數,以及舉辦活動的次數明顯增加:2013年,全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達7.47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76億人次,增長11.33%;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4.92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58億人次,增長13.36%;全國各級文化館(站)舉辦文藝活動、展覽、訓練班等活動共計129.32萬次,比2012年增加8.19萬次,增長6.76%。
今後,各級財政部門將繼續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並會同相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