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級計算機中心到底有什麼用
耗資約2億美元,佔地面積相當於兩個網球場的美國超級計算機「頂點」,在華盛頓時間6月8日,終於讓美國能源源部下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揚眉吐氣了一把。這台超級計算機浮點運算速度峰值達每秒20億億次,世界最強。超級計算機是妥妥的「大國重器」,可以說,誰掌握了超算能力,誰就在科技領域,拿下一個重要的制高點。
超級計算機的用途,對所有的國家都意義重大。
美國橡樹國家實驗室直言不諱,「超級計算機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國家安全的影響有直接關聯。每個國家都認識到,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對下游產生影響。」
日本製造商正默默用超級計算機開發和改進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醫療診斷服務等。日本知道,只有通過超級計算機的研發,才有機會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而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也已經進入到第一梯隊。
㈡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魔方」是什麼機構研製出來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SSC)成立於2000年12月,是2000年上海市一號工程---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之一,由上海市政府投資建設,座落於浦東張江高科技開發園區內。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是國內第一個面向社會開放,資源共享、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的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台。 我國由中科院計算所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聯合研製,並由曙光公司定型製造的集群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以峰值速度230萬億次、Linpack測試值180萬億次的成績再次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這一成績不但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可以研發生產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同時也使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躍升為世界上計算能力最強的通用高性能計算中心。 曙光5000A是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的核心項目之一,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資助研製。經過一年多的研製,於2008年9月在天津成功下線,11月在北京完成性能測試。曙光5000A同時也是科技部和上海市部市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這台即將安裝在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的曙光5000A超級計算機已被正式命名為「魔方」(Magic Cube)
記得採納啊
㈢ 大數據服務平台是什麼有什麼用
現今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數據,企業內部的經營交易信息、物聯網世界中的商品物流版信息,互聯網世權界中的人與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大數據。而大數據服務平台則是一個集數據接入、數據處理、數據存儲、查詢檢索、分析挖掘等、應用介面等為一體的平台,然後通過在線的方式來提供數據資源、數據能力等來驅動業務發展的服務,國外如Amazon ,Oracle,IBM,Microsoft...國內如華為,商理事等公司都是該服務的踐行者。
㈣ 雲計算中心的中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現有國家級的雲計算中心5家:
天津雲計算中心(2009年)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是由國家科技部於2009年5月批准成立的第一家超算中心,由天津濱海新區和國防科技大學共同建設。
天津超算中心座落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外包服務園5號樓,佔用房屋面積約8,500平方米,共建有2個大型機房共約4,000平米,其中一個機房用於安放「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第二個機房用於雲計算和系統擴充。另外建有變電站、製冷站,變電站供電能力為13,600KVA,製冷站供冷能力為9,600KW,具有較強的配套保障能力。
天津超算中心的主業務計算機是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是由科技部863計劃「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項目支持,由國防科技大學與濱海新區於2009年9月聯合研製成功第一期系統;後經採用自主CPU和自主的高速互聯通信系統,以及全面優化,於2010年10月,研製完成了「天河一號」二期系統。「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在2010年11月世界超級計算機Top 500排名中榮獲世界第一。
天津超算中心高性能計算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生物醫葯、石油地震勘探數據處理、動漫與影視渲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設計與模擬、航空航天、流體力學、天氣預報、氣候預測、海洋環境模擬分析等等。 2009年5月批准成立,2011年6月安裝調試,同年11月,超算中心投入運行啟動儀式;2012年6月,正式向社會提供高性能計算業務的商業服務;截止至2014年5月,計算資源使用率已超過55%,高性能計算用戶達到1,056個,雲計算個人用戶超過1,750,000人,機構達到13,221家。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雲計算中心)是國家在深圳布局建設、深圳建市以來單個投資額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礎項目。該項目是國家863計劃,廣東省和深圳市重大項目,同時也是深圳落實《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和《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具體行動。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雲計算中心)主機系統於2010年5月經世界超級計算組織實測確認,運算速度達每秒1,271萬億次,排名世界第二。同時配備高達17.2PB的海量存儲及來源於各大運營商、教育網的豐富網路帶寬資源。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介紹,超算中心的土建工程相對復雜,機房樓精密空調、冷水機組、冷卻塔、高低壓櫃等設備安裝量是相同面積普通建築的10倍,工程配置了光纜30公里,6類網線200公里,大樓內強電電纜達15公里。超算主機等設備冷卻水日用水量超過1,000立方米,接近一個標准游泳池容量。超算中心採用不間斷電源為主機供電,僅電池就有2,874組,相當於2.3萬塊汽車蓄電池總容量。工程自2010年9月進場施工,實際工期僅一年零三個月。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雲計算中心)立足深圳、面向全國、服務華南、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開展各種大規模科學計算和工程模擬、動漫渲染等計算業務,同時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為社會提供雲計算服務,將建成功能齊全、平台豐富、高效節能、國際一流的高性能計算研究開發中心和雲計算服務中心 。 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2011年試運行,2014年11月4日,揭牌正式運營 。繼天津和深圳之後獲批建設的第三家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與國內其他超級計算中心不同的是,長沙超算中心完全依託高校運營。
選址:湖南大學校區內,採用國防科技大學「天河一號」高性能計算機,按每秒1000萬億次運算能力規劃建設,總投資7.2億元。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一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計劃於2011年底全部建成竣工,建成後運算能力將達每秒300萬億次,由湖南大學負責運營,國防科技大學提供計算設備和技術支持,堅持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原則,為社會和公眾提供高性能計算應用服務。
該中心自2011年試運行以來,已為氣象、國土、水利、衛生/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部門提供了高性能的計算平台服務。該中心與國內高性能計算、雲計算和動漫渲染領域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已在省內外一些大型企業平台進行試用,正式運營後,將面向全國裝備製造企業提供大規模模擬設計公共服務。
於2010年11月奠基開工,按照「政府主導、軍地合作、省校共建、市場運作」的模式積極推進項目建設。項目主機設備於2011年6月在國防科大全面上網試運行,項目主體建築工程於2013年7月竣工一次驗收合格,同時,主機設備從國防科大搬遷至湖南大學新址,並完成安裝調試,已具備了正式啟動運營的基本條件。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全國4個千萬億次超級計算中心之一,總投資6億元,建設主體為山東省科學院,並由其下屬單位山東省計算中心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
濟南中心於2011年3月正式啟動建設,當年10月27日落成揭牌並對外提供計算服務。濟南中心的建設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後第三個能夠採用自主處理器構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經國家權威機構測試,濟南中心的神威藍光超級計算機系統持續性能為0.796PFlops(PetaFlops,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秒),LINPACK效率為74.4%,性能功耗比超過741MFlops/W(百萬次浮點運算/秒·瓦),組裝密度和性能功耗比居世界先進水平,系統綜合水平處於當今世界先進行列。
濟南中心依託山東省科學院組建了一支集技術研發、計算服務和技術支持於一體的科研和服務團隊,並與國內外專家、應用單位等密切合作,面向海洋科學、現代農業、油氣勘探、氣候氣象、葯物篩選、金融分析、信息安全、工業設計、動漫渲染等領域提供計算和技術支持服務,承接國家、省部等重大科技或工程項目,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平台支撐。中心定位:公益性高性能計算技術和咨詢服務機構。 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位於北京懷柔雁棲經濟開發區,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共建,於2014年6月宣布將正式對外提供超級雲計算服務。
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一期提供每秒300萬億次計算能力,2015年的計算能力將達每秒2000萬億次。中科院超級計算中心主任遲學斌表示,該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深化中科院與懷柔區的合作,並加快中科院高精尖成果在懷柔區的轉化落地。 呂梁雲計算是在國家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背景下,國防科技大學和呂梁市人民政府結合優勢特色首批重點建設項目,按照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出的「呂梁雲計算中心立足呂梁,服務山西,輻射全國 」的總要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高性能計算平台、面向山西及周邊省份的雲服務平台和面向華北地區的數據容災備份中心,服務於地區的科學研究、經濟建設、政府公共管理和信息安全,將逐步成為中西部地區科學創新、產業轉型的重要IT基礎設施。中心部署的業務主機為「天河二號」,該主機系統採用國防科大自主研製的CPU和操作系統,運算速度為3280萬億次/秒。伺服器集群系統包括1216台X86伺服器集群和4096個飛騰伺服器。中心現有存儲總容量為7PB,未來將擴展到10PB;在網路保障方面,中心接入聯通、電信、移動、教育網四線網路,並依託運營商直接接入國家西北地區骨幹網,獨享帶寬可最大拓展到50G。整體來說,呂梁雲計算中心具備高配置硬體及先進的雲計算技術,計算能力強、存儲空間大、網路接入能力多維,同時,中心依託國防科技大學建立了高度可靠的信息安全體系,用戶的數據安全有保障。
㈤ 高性能計算機最常見的是由什麼組成的集群系統
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系統是一個是基於網路、面向科研的小型高性能並行計算系統,該系統通過一組鬆散集成的計算機軟體和硬體高度緊密地協作完成計算工作。通過區域網連接集群系統中的單個計算機節點,使之同時完成同一個工作,以達到高工作效率、高計算速度和高可靠性能。
該系統的基礎是主控節點、計算節點等硬體基礎平台和互聯系統,系統分層次設計,按照Intel的高性能計算生態系統部署,自上而下,按照「HPC並行應用程序→中間件集群管理和通信庫以及各類軟體優化工具→操作系統→計算節點和主控節點的硬體平台→系統環境」的部署進行設計,包括散熱、電源、空間布局等規范化的設計。
㈥ HPC的高性能計算機群
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機群,簡稱HPC機群。構建高性能計算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運算速度,要達到每秒萬億次級的計算速度,對系統的處理器、內存帶寬、運算方式、系統I/O、存儲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高,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將直接影響到系統的運算速度。這類機群主要解決大規模科學問題的計算和海量數據的處理,如科學研究、氣象預報、計算模擬、軍事研究、CFD/CAE、生物制葯、基因測序、圖像處理等等。
信息服務機群的應用范圍很廣,包括如數據中心、電子政務、電子圖書館、大中型網站、網路游戲、金融電信服務、城域網/校園網、大型郵件系統、VOD、管理信息系統等等。就其實現方式上分,還可以分為負載均衡機群、高可用機群等。
簡單的說,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並行演算法和開發相關軟體,致力於開發高性能計算機(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信息處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石油勘探、氣象預報、航天國防、科學研究等需求高性能計算機,而金融、政府信息化、教育、企業、網路游戲等更廣泛的領域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迅猛增長。
集群分為下面幾種 高性能計算集群依賴於並行處理系統,所以高性能計算集群信息需要快速的傳入與傳出內存。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往往是I/O密集型的,因此高性能計算集群選擇正確的內存配置,可以顯著提升高性能計算集群應用程序性能。
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依賴於DIMM模塊,因為高性能計算集群是針對並行系統設計的。
高性能計算集群有三種DIMM內存可用:UDIMM內存、RDIMM內存和LRDIMM內存。高性能計算集群在處理較大型工作負載時,無緩沖DIMM速度快、廉價但不穩定。寄存器式DIMM內存穩定、擴展性好、昂貴,高性能計算集群對內存控制器的電氣壓力小。高性能計算集群同樣在許多傳統伺服器上使用。降載DIMM內存是寄存器式內存的替代品,高性能計算集群能提供高內存速度,降低伺服器內存匯流排的負載,而且功耗更低。 高性能計算集群應用程序正在迅速增長,所以高性能計算集群體系未來的擴展能力需要重視。
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設計與傳統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設計的一大區別就是選擇現成工具或定製系統。現成的高性能計算集群只能在很小的范圍內進行擴展,高性能計算集群限制了未來增長。HPC定製可以保持一個開放式的設計,讓企業在將來獲得更好的擴展功能。然而,高性能計算集群額外的功能對於定製系統來說是一筆不小的代價,比購買現成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要高得多。 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初次上線時,高性能計算集群所有的配置都很完美,但隨著時間流逝,高性能計算集群配置會變得不一致。
高性能計算集群中出現不一致,高性能計算集群管理員可能會看到一些零星的異常貨變化,高性能計算集群影響應用程序性能。考慮到潛在的性能,IT部門需要實施策略來確認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中都運行著什麼應用程序, 並想辦法讓高性能計算集群配置同步。這些高性能計算集群檢查每季度應該進行,或者每年不少於兩次。 高性能計算集群在過去15年中,高性能計算集群能源成本隨著高性能計算密度增加而急劇上升。現在高性能計算集群普通的伺服器開銷為每機櫃30kw,高性能計算集群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由於高性能計算集群高密度,高性能計算集群高效率數據中架構基礎設施與高性能計算集群冷卻系統變得至關重要。
在高性能計算集群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集群高電壓電直接供給到機架,而不是採用傳統的208伏降壓,這樣可以節約電子電力設備因電力轉換的損耗。高性能計算集群利用節能型泵取代了嘈雜、低效率的風扇。
㈦ 怎麼配置一台高性能電腦
不考慮經費?那有錢肯定上好的啊,另外按照你的要求用i9 9900K,目前(截止2019年03月)英特爾桌面級最強的CPU是英特爾i9 9980XE(不含伺服器處理器以及其他非消費級用戶產品),英偉達最強的顯卡是TITAN RTX(之後才到RTX2080Ti 11G),比較強的配置可以參考如下(以下產品京東均有售):
英特爾i9 9900K處理器,
華碩ROG 龍神36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
玩家國度ROG MAXIMUS XI EXTREME 主板 M11E(Intel Z390/LGA 1151),
英偉達TITAN RTX顯卡(預算少的話其實我們用RTX2080Ti 11G顯卡綽綽有餘了),
芝奇 皇家戟 DDR4 3200頻率 16G內存X4根,
三星970PRO 1TB NVMe M.2固態硬碟,
振華LEADEX T1000W 額定1000W電源(鈦金94%轉化率,十年質保),
酷冷至尊COSMOS C700M全塔式機箱,
美商海盜船ML120 RGB風扇套裝X2套(每組套裝含有3個12CM RGB風扇)。
備註:TITAN RTX顯卡或者RTX2080TI 11G顯卡的散熱可以換成顯卡水冷散熱器(不過目前TITAN RTX的定製水冷散熱型號很少,RTX2080TI 11G顯卡的定製水冷多一些),那樣12CM風扇就去掉三個(也就是空出一個360MM水冷位)。
㈧ 目前開發的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的主流結構是什麼
顯然,這些資料庫和信息庫必須有總體數據吞吐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巨大的計算機系統的支撐,才能充分發揮其信息服務的功能。由於單個微處理器(CPU)的運行速度已逐漸接近技術極限,目前開發的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的主流結構是用多個處理器聯結而成的並行多處理機系統。並行多處理機通過若干個CPU的協同工作,使整個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取速度大為提高。
㈨ _是計算機的一種,是網路中為客服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是網路中為客服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
伺服器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伺服器在網路中為其它客戶機(如PC機、智能手機、ATM等終端甚至是火車系統等大型設備)提供計算或者應用服務。伺服器具有高速的CPU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I/O外部數據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擴展性。根據伺服器所提供的服務,一般來說伺服器都具備承擔響應服務請求、承擔服務、保障服務的能力。伺服器作為電子設備,其內部的結構十分的復雜,但與普通的計算機內部結構相差不大,如:cpu、硬碟、內存,系統、系統匯流排等。
1、根據體系結構不同,伺服器可以分成兩大重要的類別:IA架構伺服器和RISC架構伺服器。
2、根據伺服器的規模不同可以將伺服器分成工作組伺服器、部門伺服器和企業伺服器。
3、根據伺服器的功能不同我們可以把伺服器分成很多類別。
(9)高性能計算機公共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關於雲伺服器和物理伺服器:
雲服務我們通過網上購買,從服務方龐大的資源池裡給我們伺服器能提供的服務,我們不用買物理伺服器,也不用過多的去維護,阿里雲負責伺服器的維護,我們是使用方。
雲服務的好處就是價格便宜,但可能對於數據安全很重視的公司會選擇物理伺服器。
網路到的伺服器,基本都是物理伺服器。優點就是擁有強大的性能,數據安全性、穩定性。初期的那些笨重的大東西就是物理伺服器。
無論哪種伺服器,他們的作用基本都是一樣的,只是公司根據自身訴求進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目前我看到的小公司或者公司沒有技術人員的會選擇購買雲服務,稍微大點的公司或者重視數據的公司會買物理伺服器。
㈩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的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Shanghai Supercomputer Center)成立於2000年12月,由上海市政府投資建設,坐落於浦東張江高科技開發園區內。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是國內第一個面向社會開放,資源共享、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的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台,擁有曙光4000A(2004年世界 排名第十)和「魔方」(曙光5000A,2008年世界排名第十、亞洲第一)等3台超級計算機,同時配備豐富的科學和工程計算軟體,致力於為國家科技進步和企業創新提供高端計算服務。
多年來,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為來自工程科研院所和多所知名大學的超過350家用戶,提供了隨需應變的高性能計算資源、技術支持以及高級技術咨詢服務,支持了一大批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科學研究、工程和企業新產品研發,在汽車、航空、鋼鐵、核能、市政工程、新材料、生物制葯、天文、物理、化學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大批重大成果。
未來,面向自主創新的國家戰略需求和上海建設金融和航運兩個中心的目標,以及發展商用大飛機、新材料、生物醫葯、重大裝備、新能源、電動車等高科技產業方向的區域戰略需求,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將持續保持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協助更多的用戶將先進計算能力轉化為科研創新能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超級計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