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庹純雙的人物事跡
庹純雙破解漢字書寫千古難題
2010年5月20日,重慶華龍網的一則消息《庹氏書法二代:漢字可以這樣寫,按幾何形塊搭積木》:此項技術經近20年潛心研究今日喜獲國家專利。此消息一出,便迅速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新網、中青網、新浪網、大河網、大洋網、天津網、南方網、新疆網、星島環球網以及中國青年報、重慶日報等數百家新聞媒體轉發,隨即近11萬個網站轉載,在海內外引起了不小浪潮。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澳門亞洲衛視、中國網等大陸及港澳的媒體紛紛來電要求采訪該技術發明者。
這是一項什麼技術?到底有何魅力?為何受到如此關注?其價值和依據何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再次走近重慶銅梁,走近庹氏書法技術的發明人——庹純雙……
把漢字書法請下神壇,還歸大眾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世界上最難書寫的文字。它是中華兒女表達情感、交流思想、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同時,漢字書寫又是一門藝術,是先祖們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瑰寶。不過,正因漢字結構的復雜多變、書寫非常困難,使絕大多數的華夏兒女難以實現寫一手好字的人生夢想,終身與漢字書法無緣。以致,書法藝術幾千年來一直高居神壇,遠離大眾。古人造字,是根據天象自然、山川河流、飛禽走獸以及宇宙間的瞬息萬變,歸納為象形、會意、指示、形聲四大種類,創造出了漢字。取其形和意,如:牛、羊、笑、哭等,具象直觀。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漢字又從繁體向簡化發展、具象向抽象演化。漢字的唯一表現形式就是線條,由具象的線條去表現抽象的意態,既要讓人覺得表達准確,又要讓人感到具有視覺美感,將漢字的書寫又提升到藝術的高妙境界。如此復雜的表象意態和視覺沖擊效果都是通過簡單的線條來實現,加之漢字結構的千變萬化,所以,漢字書寫對每個人來講,實屬不易。但是,人們又離不開與漢字打交道,它彷彿讓每個人都覺得既古老又現代、既熟悉又陌生、既神奇又普通、既悠遠又親近,它像宇宙一樣,高深莫測、奧妙無窮!因此,怎樣才能讓人們實現寫好漢字的夢想?如何化神奇為簡單?如何降低寫字入門難度,讓大家易學、易會、省時、省事,且學有所成呢?古往今來,不少仁人志士做出了艱辛努力,但這一世界級難題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庹純雙,他醉痴於漢字與漢字書寫,傾其40餘年心血,苦心探索,終有所成,揭開了漢字書寫的神秘面紗……走近重慶銅梁庹氏書畫藝術館,1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內濃縮了他人生的奮斗歷程,幾十年來的漢字書寫實踐與研究成果和藝術作品,以及各類新聞報道等都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面對眾多的成果,庹純雙十分謙遜,他說:最高興的是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能有效解決人們漢字書寫入門的難題,為大眾服務,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做點實實在在的貢獻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庹純雙就成功研究出了「庹氏書法技術(一代)」他發明的「庹氏回米格」、「漢字速成法字帖」雙雙榮獲國家專利,並得到社會各界和專家認可。國學泰斗季羨林在看了庹氏書法技術後,稱贊其:「揭開了漢字書寫的神秘面紗」、「破解了漢字書寫千古難題」。在第一代技術的基礎上,他又經過20餘年的潛心鑽研和反復教學實踐,探索出了「玩積木」式的新方法,即庹氏書法二代技術「漢字幾何形塊書寫法」。將「回米格」分為5種基本形塊,即: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多邊形,並將其進行拆分和重組,像「玩積木」一樣地書寫漢字,從而克服人們學習書法中的畏難與枯燥,這一新技術的基本要領:一是用回米格的內框來規范漢字在格內的大小;二是以回米格內的虛線來確立漢字筆畫的「坐標」;三是根據回米格內的虛線加以分解成的幾何形塊,來確立漢字局部定位(即上下、左右、內外結構關系);四是將格內的虛線和虛線分解的幾何形塊,根據漢字的不同結構來進行任意的線塊組合,所有的漢字都將在回米格里迎刃而解。這四點要領使漢字在格內的大小、筆畫位置與部局定位更加精準和規范,使漢字書寫變得像「拆、拼積木」似的解剖漢字結構,從而顛覆了人們傳統的漢字結構書寫思維,那怕是結構再復雜的漢字,也能使初學者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准確掌握,較之傳統的習字方法可縮短時間90%以上,有效地解決了世界人民漢字書寫的入門難題。2009年7月,「庹氏書法二代技術」座談會在京成功舉行。在現場,庹純雙演示了這一最新書法新技術,讓人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受到了領導、專家和媒體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庹純雙說:我要把漢字書法請下神壇,還歸大眾!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讓大眾所掌握才是貢獻!
為實現夢想去奮斗,雖然艱辛,也是幸福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取法上上,得其上」!庹純雙,雖出身寒微,卻志存高遠;從普通的書法愛好者,到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傳奇、坎坷的人生經歷,折射出一位自強不息,為理想而奮斗的大寫人生……1959年,他出身在重慶銅梁區虎峰鎮,自幼喪父,家境極貧,兄弟4人僅靠體弱的母親賣涼水、做苦工度日,從小就飽受生活的煎熬與孤獨。一次小學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改變了他的命運,「三年級的學生比六年級的字還寫得好!」,同學們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他驚了!從此,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字寫好,不負老師的期望。次年,庹純雙因家庭歷史問題「文革時代」的特殊緣攻,他就過早地離開了學校……17歲那年,他上山當了知青,後到了農場從事農業工作,在不到6平方米由豬圈改造的宿舍里,四壁難以遮風擋雨,無論酷暑嚴寒他都堅持在那兒讀書練字。大熱天,困時,悶時,他不是把頭栽進冷水裡、就是跑到曬場曝曬太陽後再返回斗室以此調節溫差的方法來降溫驅困;讀書練字至深夜,肚子餓了,靠喝「十滴水」麻醉餓意……他戲稱自己為「風雨樓主人」。而今他創作的書法作品常常蓋上「風雨樓主人」的閑章,他在以「風雨樓」命名的名齋門上加配了自撰自刻的一幅對聯「天地風雨花鳥蟲魚方為世界,忠善智勇酸甜苦辣才是人生」。28歲開始與人合作,主編出版了大型文藝辭書《中國文藝家傳集》(1—4部)、《中國書畫名家簽名鈐章藝術總覽》和《中國當代文學藝術新聞人才傳集》(計1500多萬字)。巴金、曹禺出任總顧問,趙朴初、啟功分別題寫書名,陳荒煤為其作序。冰心老人題辭,盛贊其:「一部了解中國文藝的好書」。通過編輯成功人士的傳記,他便感悟到大家們的人生成長經歷和成功真諦。1987年,他參加重慶市舉辦的首屆中國書法比賽,一舉奪得金牌;此後,他獲得各種書法大賽獎50多次;入選大展近100次;有60多種辭書收載了他的小傳。200多家報刊先後發表了他的作品500餘件次;作品還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腦及友人收藏;中日友好碑林、中國神墨碑林等20餘處風景名勝刻入了他的書法作品。為此,他被吸收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90年代,庹純雙在發明了庹氏書法一代技術後,利用該技術編輯了80餘種版本的《庹氏書法字帖》,被海內外7家出版社出版發行達1200餘萬冊,重慶市教委與重慶出版社聯合開發了《庹氏書法小學生寫字》教材,為弘揚書法藝術發揮了積極作用。1995年—2000年他還創辦了三峽聯合大學庹氏書法進修學院,並出任院長,授課2000多場次,學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近十萬人。2003年,在銅梁師范附小創辦庹氏書法特色示範學校,學生參加全國和市、縣各類書法賽事,屢獲大獎。2001年,他還創辦了重慶首個私人書畫館——重慶庹氏書畫藝術館,以書法藝術作品走市場,為書法技術研究籌集資金,走出了一條以藝養研,又以研促藝的良性發展路子。該館開館12年來,先後接待了30多個國家的嘉賓和國內黨政軍及社會各界人士越10餘萬人次,受到普遍好評。時任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來館參觀時稱贊「庹氏書畫藝術館為重慶名片,西部靚點」;原重慶市委副書記、現中央企業巡視組組長滕久明同志寄予庹氏書畫藝術館「做大、做強、做新、做實」。為了傳承庹氏書法,他將已留學定居澳大利亞的女兒說服,從國外回來共同開創這一事業。
庹氏書法技術引起「兩會」委員、代表關注2010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和全國十一屆人大三次會上,政協委員游宏炳、人大代表夏之寧均作了有關「提高國人漢字書寫能力,讓『庹氏書法』在中華文化對外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華夏兒女的共同心願」的提案和建議。游宏炳委員還在全會上作了題為《漢字書寫的革命性創新——值得推廣的「庹氏書法」》的發言。他說:「隨著電腦的普及,漢字書寫漸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淡化了,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普遍弱化,漢字書法教育也倍受忽視」。據報道,上海不久前開展了一次「漢字書寫現狀調查」,發現學生寫鋼筆字不規范、不合格的比例佔到70%——80%。干凈整潔的作業寥寥無幾,有的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字的字都拿不出手。年輕一代已經成為只會敲鍵盤而不會拿筆寫字的一代,如此下去,現狀令人堪憂!」 大會上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共鳴。30年前,中國需要了解世界,全民興起學習外語的熱潮。大開國門,讓國人融入世界,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中國在世界迅速崛起。而今,世界更需要認識中國,中央政府把孔子學院開到了全世界,讓世界人學習漢語、書寫漢字,全球漢語熱正在日益興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響亮提出文化立國和民族復興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如此可見,中國要在世界上擁有鞏固地位和影響力,就必須加強漢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力度。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主幹之一的漢字書寫,不僅支撐起5000年漢文化的延續,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漢字的結構復雜、書寫困難決不能成為阻礙中國在世界的發展步伐。「庹氏漢字書法技術」有效地幫助有志於漢字學習的世界朋友快速寫好漢字,讓世界人民共享中華文明。國家教育部將其列入中小學漢字書寫教材推廣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與重慶庹氏書畫藝術館緊密合作,採用該技術編輯出版《配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寫字教材》(全套32冊)向全國推廣。廣東、湖南、雲南亦先後採用該技術編輯出版了各自的地方版《書法》教材。目前,上海地方版《書法》教材正在緊張編輯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庹氏漢字書法技術」這一創新成果,以提高青少年漢字書寫的能力,為改變書寫能力弱化、身陷「漢字書寫困境」的狀態將起到巨大作用,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⑵ 寫字教材的《寫字教材》相關報道
庹純雙:與人教社合作是一種緣分
《新華書目報》 孫夢姝
「揭開漢字書寫神秘面紗,讓每個學生都寫一手好字。」《寫字教材(庹氏回米格字帖)》集中了庹純雙近四十年來書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同步寫字教材。它涵蓋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九年級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小學一、二年級鉛筆字教材,三年級到九年級鋼筆教材,三年級到九年級毛筆字教材,共計32本。
庹純雙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合作是一種緣分。2010年,當時庹純雙的書法研究成果「庹氏書法技術」得到了農工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農工黨中央辦公廳主任游宏炳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作了《漢字書寫的革命性創新——值得推廣的「庹氏書法」》的全會發言,提出《關於將「庹氏書法」列為中小學漢字書寫教材和全球「孔子學院」漢字書寫教材的提案》,引起了國家教育部和有關部門的關注,讓人教社的編輯們敏銳地嗅到了出版的良機。
庹純雙清楚地記得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初次見面的時間,那是2010年12月3日的下午,因為前一天剛好是人教社成立60周年的紀念日,人教社教學資源編輯室副主任編輯李建紅等人對「庹氏書法技術」十分感興趣……12月27日,人教社工作人員到重慶銅梁縣的「庹氏書法實訓基地」(銅梁縣師范附小)進行了現場觀摩,隨後,李建紅對庹純雙說:「庹氏書法技術需要親身體驗才能打消出版社領導的顧慮,因此能不能找一個您認為最難寫的字,現場教我,如果我可以在寫過3遍之後學會,那麼我就對您的技術心服口服。」李建紅等人在庹純雙的指導下,只寫了一遍就掌握了那個字的書寫精髓。後來,李建紅於12月28日回到了北京。2011年元旦放假之後,人教社在短短3天之內就起草了「銅梁之行」的調研報告、與庹純雙合作的計劃方案,而此次計劃出版的不是字帖而是寫字教材,並且是1~9年級的全套教材。庹純雙在驚訝之餘,由衷地贊嘆人教社策劃選題的速度之快,膽量之大以及出版視角之敏銳。
然而,出版教材和出版字帖有著天壤之別,已經出版了80部作品的庹純雙在剛剛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之初,心裡還是有矛盾的。庹純雙開玩笑地說,每個月都會與責編爭吵,並一度想放棄編寫教材。因為書法講究的是個性和風格特點,而教材則是以規范性見長。最後在與編輯們的不斷磨合下,他的《寫字教材(庹氏回米格字帖)》順利出版了。
在與人教社編輯們的不斷接觸之中,庹純雙感到人教社編輯們對教材有著一種天生的使命感,並且極具超前意識和市場前瞻性。以這套《寫字教材》為例,2011年8月26日,國家教育部剛剛發出《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一節書法課》的通知以大力發展寫字教育,而人教社卻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經注意並實施了這個選題的出版。庹純雙認為,人教社的編輯們對編寫教材具有一定的嚴謹性,人教社的編輯們並沒有因為作者是書法界的權威就妥協,相反,他們盡善盡美地輔助作者編寫教材,其精神值得贊揚。
「鍵盤越用越熟,字越寫越差」,專家解憂
《新華每日電訊》2版 (2010年6月8日)
據新華社重慶電(記者王曉磊)鍵盤越用越熟,字越寫越差——這是著名書法家庹純雙對當代青少年的擔憂。他決心發明一項技術,讓青少年愛上書法。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他發明的「漢字幾何形塊書寫法」獲國家專利。它用神奇的幾何形塊分解漢字,定位筆畫,已使上萬名孩子受益。
「年輕一代正面臨『書寫困境』。」全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庹純雙說,不少青少年的字越寫越差,錯別字多,字形醜陋,對毛筆字更是陌生。「字都寫不好,怎麼弘揚中國文化?」庹純雙告訴記者,幾年前他教一個孩子練字,發現她每次寫得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十分難看。庹純雙提筆隨手在練字常用的「米字格」內畫了一個虛線框:「就寫這么大。」這個孩子的字從此整齊多了。
庹純雙忽有所悟,從這個貌似簡單的方框,發明出漢字書寫「回米格」。幾年潛心研究後,庹純雙又發明「庹氏書法」第二代技術「幾何形塊書寫法」:用「回米格」規范漢字大小,用內虛線明確筆畫定位,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多邊形等5種幾何形塊分解漢字,使每個落筆處均有坐標。
⑶ 庹純雙的介紹
庹純雙,男,1959年生於重慶銅梁區。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農工民主黨十五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委員(在任)。中國農工民主黨重慶市委第二、三、四屆委員(在任)。政協重慶市第二、第三、第四屆委員(在任)。重慶市文聯第二、三屆委員(在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在任)。現為重慶鴻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重慶庹氏書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銅梁區庹氏書畫藝術館館長。獲2012年度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特殊津貼。
⑷ 庹純雙的字值錢嗎,我家有一對聯是給我爺爺祝壽的,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查網路可知這個人有點名氣,應該是值錢的,但具體值多少很難說。這一副壽聯,應景之作,而且內容擬寫得也沒有什麼水平,所以就對聯而言沒有什麼錢,但名氣比較值錢。還有就是要看你爺爺的名氣了,以及對聯的書法水平,對聯所用材料尺幅等。活著的人,因為當著官職之類的,價值在身後變動很大也未可知。
⑸ 庹純雙的藝術館
該館致力於庹氏書法技術研究,以研究成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除在館內經營文房四寶、文化辦公用品、民間工藝品、書畫作品、雕刻(雕塑)作品、字畫裝裱與修復業務外。同時,採用庹氏書法技術,先後與重慶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四川科大出版社、台灣建宏出版社等合作出版專利字帖及教材近100種版本。特別是庹氏書法二代技術成熟以來,2009年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組篇了廣東、湖南、雲南、上海等地的中小學生寫字教材,並在全國推廣使用,發行量已突破億冊大關。
本館還努力挖掘書法匾額傳統工藝,贏得了市場且受到好評。庹氏書法匾額作品先後獲得2003年獲重慶市第三屆旅遊商品一等獎;2011年中國(重慶)工藝美術產業博覽會金獎和銀獎。在2010年上世博會展演期間受到中外嘉賓好評。2010年獲得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建館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探索,已形成了以「庹氏書法藝術」、「庹氏書法技術」和「庹氏書法匾額」為載體的特色文化品;採取以作品創作、裝裱、制匾、展覽、銷售等創收形式。走出了一條以藝術養(技術)研究、以研究促藝術,再以市場求發展的創新模式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