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

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

發布時間:2021-08-01 22:10:00

㈠ 請問,關於路政巡查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路政巡查方面主要包括
1.路產的完好,標志牌完好,有無路損逃逸
2.防止建築控制區(俗稱建築紅線)內修建永久性建築,包括圍牆,房屋,非法廣告牌等
3.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防汛設施、消防設施的完好
包括隧道內車行、人行應急通道的正常,車道指示燈等,以及滅火器的完好
4.交通安全方面
制止一切妨礙交通安全的行為,包括車輛違章停靠、逆行等,以及勸離上路行人
5.路容路貌(包括清理路面垃圾,小動物屍體,飲料瓶等)
6.治超方面
7.公路保暢,勸離在收費站惡意賭道的車輛
8.押款

㈡ 路政的執法許可權和范圍

路政是交通系統的一支執法隊伍,主要負責:依法保護路產路權,依法查處各類違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行為,檢查監督公路養護作業、道路施工,依法開展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管理,檢查監督所轄路段公路標志標線設置情況等工作。

執法范圍如下:

1、許可挖掘、佔用、利用公路的申請事項,制止和查處破壞、損壞或者非法佔用公路的行為;

2、許可超限運輸申請事項,制止和查處違法超限運輸行為;

3、管理公路附屬設施的設置和維護;

4、管理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

5、管理公路施工秩序;

6、參與公路工程中涉及路政管理事項的設計審查、竣工驗收;

7、實施公路路政巡查;

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2)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擴展閱讀

《路政文明執法管理工作規范》的相關條例:

第五章 行政強制

第四十三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強制,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遵循比例原則,選擇適當、必要的方式、強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實施有關行政強制。

第四十四條 實施行政強制的程序、文書和期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路政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 路政執法人員對侵佔、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等違法行為,應當予以檢查和制止。檢查和制止時,不得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路政執法人員可以依法採取下列行政強制措施:

(一)造成公路、公路附屬設施損壞,拒不接受現場調查處理的,扣留車輛或者進行違法活動的工具;

(二)經批准進行超限運輸的車輛,未按照指定時間、路線和速度行駛且拒不改正,或者未隨車攜帶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的,扣留車輛;

(三)採取故意堵塞超限檢測站點通行車道、強行通過超限檢測站點等方式擾亂超限檢測秩序,或者採取短途駁載等方式逃避超限檢測的,強制拖離或者扣留車輛;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路政執法人員扣留車輛、工具時,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當場登記扣留車輛、工具的數量和品質;

(二)依法扣留車輛時,不得扣留車輛所載貨物,並提醒當事人妥善處理車輛所載貨物;

(三)妥善保管扣留車輛、工具,不得使用或者損毀,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處置。

因扣留車輛、工具發生的保管費用由有關公路管理機構承擔。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路政執法人員可以依法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

(一)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圍內設置非公路標志的;

(二)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修建建築物或者地面構築物的;

(三)擅自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的;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九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地面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有關公路管理機構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有關公路管理機構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強制拆除。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

第五十條 公路管理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的規定提供相關材料,並注意以下事項:

(一)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二)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三)在製作法律文書、立案、調查取證、告知當事人權利、內部審批、送達執行等環節要從嚴、從細、從實,避免因個別環節上的失誤而導致申請中的被動。

㈢ 路政文明執法管理工作規范的內容

第一條 為規范路政執法管理行為,提高文明執法管理水平,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路政管理規定》、《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規定》、《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交通行政執法風紀》、《交通行政執法禁令》等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行為規范,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從事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執法活動,適用本規范。
法律、法規和規章對路政執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路政執法管理工作應當符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基本要求,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第四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應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思想,不斷提高規范執法和文明服務的能力與水平,堅決杜絕粗暴執法和隨意執法行為。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路政執法隊伍建設,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和軍事化訓練,積極開展文明執法創建活動。路政執法人員從事執法活動,應當遵紀守法,遵守《交通行政執法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增進服務意識,塑造文明形象。
第五條 路政執法人員須具備行政執法資格,持有交通運輸部統一制式的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證。嚴禁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從事路政執法。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嚴格執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加強對路政執法人員的資格、證件和執法風紀管理。
第六條 經營性收費公路的路政管理職責由公路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人員行使。
第七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路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推行網上辦事和網上監督,推進政務信息公開、信息資源共享和公共信息服務,構建路政執法電子政務平台。 第八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著裝整齊,保持風紀嚴整,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執法時佩戴統一規定的標志、胸卡、腰帶、手套,上路必須加穿反光背心;
(二)不得在執法服裝上掛胸花、胸針等裝飾品,不得在外露的腰帶上系掛鑰匙等與執法無關的物件;
(三)不同季節的執法服裝不得混穿;
(四)嚴禁歪戴帽、捲袖口、敞衣扣、披衣、穿拖鞋、打赤腳、卷褲腿等有損風紀的行為;
(五)非因公務需要嚴禁著執法服裝出入酒店、娛樂場所。
第九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保持儀表整潔,儀容端莊,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男性執法人員不得留長頭發、長胡須、長鬢角,不得露光頭;
(二)女性執法人員執法時不得頭發披肩,不得染指甲、化濃妝、佩戴首飾。
第十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做到舉止文明,保持良好形象,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現場執法要保持端正、莊重,指揮車輛手勢要明確、利索、規范,手勢標准參照公安交通警察現行規定執行;
(二)2名以上路政執法人員著執法服裝徒步巡查或者外出時,應當行列整齊、有序;
(三)外出時遵守社會公德、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維護路政執法人員的良好形象;
(四)遇有當事人情緒激動或者有過激言行的,要冷靜處理,以理服人,不得針鋒相對,激化矛盾;
(五)遇有暴力抗法的,要沉著應對,及時報警,注意自身安全,防止事態失控。
第十一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做到言語熱情誠懇,表述通俗易懂,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使用規范的文明執法用語;
(二)提倡使用普通話;
(三)嚴格執行《交通行政執法忌語》規定,禁止使用譏諷性、歧視性、羞辱性、訓斥性、威脅性語言和講粗話、講臟話。
第十二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保持較高的政治、道德、知識、能力和身體素質,並做到:
(一)熟悉有關法律和基本業務知識,注重學習和實踐,定期參加業務培訓和軍事化訓練,努力提高文明執法技能;
(二)准確理解和執行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公路管理機構作出的決定、命令,維護法令、政令的暢通和路政執法的公信力;
(三)忠於法律,忠於職守,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實事求是,公正執法,嚴格執法,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四)不徇私情,勇於堅持原則,敢於抵制當事人利用各種社會關系進行說情;遇到與路政執法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主動迴避。
第十三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尊重當事人權利和人格,維護其合法權益,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查糾公路違法行為時應當先敬禮;
(二)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接待群眾來訪以及與當事人談話時,應當禮貌待人、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及時妥善處理受理事項,不得推諉或者拖延;
(三)嚴禁使用冷、硬、橫、蠻及其他怠慢、蔑視性態度對待當事人。
第十四條 路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嚴禁下列行為:
(一)未按照規定佩戴標志或者未持證上崗;
(二)辱罵、毆打當事人;
(三)酒後上崗執法;
(四)對同一違法行為重復罰款;
(五)當場收繳罰款不開具罰款收據或者不如實填寫罰款數額;
(六)違法扣留車輛、物品或者擅自使用扣留車輛、私分扣留物品;
(七)從事與職權相關的經營活動;
(八)包庇、袒護和縱容違法行為;
(九)無法定依據執法或者濫用職權、超越職權執法;
(十)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
第十五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路政執法信息公示制度,通過政府網站或者在辦公場所設置公示欄、電子顯示屏、公眾查閱室等方式公示下列執法信息:
(一)執法主體,包括機構名稱、執法類別、授權依據、執法人員信息(姓名、執法證件號碼、照片等);
(二)執法依據,包括公路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全文,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主要條款摘要;
(三)執法程序,包括行政許可的項目、依據、實施程序,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聽證程序;
(四)執法監督,包括本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上級公路管理機構的名稱、監督部門、監督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執法監督的措施與適用范圍;
(五)執法結果,包括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的實施結果與查詢辦法;
(六)當事人權利,包括當事人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和聽證權,不服行政許可和處罰決定時享有的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前款規定「六公示」的具體內容和形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管理機構確定。
第十六條 路政執法裝備,由公路管理機構按照下列種類予以配備,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管理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但應當在全省(區、市)范圍內做到統一規范:
(一)路政執法人員在公路上執法應當配備多功能反光腰帶、反光背心、文書包、對講機或者移動通信器材,可以選配錄音、錄像執法裝備等;
(二)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應當配備發光指揮棒、反光錐筒、警示燈、停車示意牌、滅火器、防毒面罩、急救箱、牽引繩、捲尺、照相機或者攝像機等;
(三)公路超限檢測站應當按照《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辦法》的規定配備有關執法裝備以及便民服務的必要設施和設備。 第十七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遵循平等對待、便民高效、信賴保護的原則,做到不偏私、不歧視,為申請人提供優質服務。
第十八條 行政許可的項目和法律依據,應當按照規范的內容格式予以公示並實施。
第十九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下列許可權實施行政許可:
(一)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的許可許可權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其他許可許可權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路政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文書和期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路政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在法定期限內辦結行政許可手續,但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需要聽證、檢驗、檢測、鑒定和安全技術評價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法定期限內,並將所需時間書面告知申請人。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通過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使實際辦結期限盡可能少於法定期限。
第二十二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和推行行政許可首問負責制。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事項屬於首問人職責范圍的,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辦理;申請材料可以當場補全或者更正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補全或者更正錯誤;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且申請人當場不能補全或者更正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二)申請事項不屬於首問人職責范圍但屬於本單位職責范圍的,應當做好接待記錄,向申請人說明情況,並及時移送有關責任部門和人員辦理;
(三)申請事項屬於上級單位職責范圍的,可以代為轉交,但應當向申請人說明代轉時間不計算在法定期限內;
(四)申請事項不屬於本單位職責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五)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前款所稱首問人,是指接待申請人咨詢和辦理許可手續的首位工作人員。
第二十三條 公路管理機構實施行政許可,應當提供以下便利或者服務:
(一)接受申請人通過書面、信函、電報、傳真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的申請;
(二)免費提供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
(三)在辦公場所設立監督意見箱、辦事指南卡,有條件的可以設置電子觸摸屏、顯示屏等設施提供服務指南,公布辦理時間和咨詢、監督電話;
(四)根據需要和條件,配備供申請人使用的桌椅、筆紙、飲水設施及其他相應的服務設施;
(五)申請人以書面方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方式提出申請,但應當記錄申請事項,並經申請人確認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六)認真受理咨詢,及時解答,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十四條 路政執法人員依法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安全保護區、服務區、超限檢測站點、收費站、車輛停放場所、車輛所屬單位等進行檢查時,應當做到:
(一)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
(二)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說明來意和執法依據,要求當事人予以配合;
(三)檢查物品、場所時應當尊重當事人物權,輕拿輕放物品,不得亂翻亂扔,不得損壞當事人財物;
(四)詢問當事人時應當嚴肅認真,不得詢問與檢查無關的內容,不得採取誘導、壓制、強迫的方式進行;
(五)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書寫工整,表述准確,不得篡改;
(六)公正、平等對待所有被檢查的當事人,不得有歧視和差別待遇;
(七)堅持整改、指導和服務相結合的原則,注意宣傳教育,不得激化矛盾;
(八)檢查完畢,應當感謝當事人給予配合,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第二節 許可檢查
第二十五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監督制度,依法履行對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的監督檢查職責。
第二十六條 路政執法人員應當對被許可人從事下列許可事項活動進行檢查:
(一)由公路管理機構依法實施的行政許可;
(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法實施的在公路橋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以及公路兩側規定范圍內因搶險、防汛需要修築堤壩、壓縮或者拓寬河道的行政許可。
第二十七條 許可檢查可以通過下列方式進行:
(一)核查反映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的有關材料;
(二)對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進行查驗、檢驗、檢測,對相關場所進行實地檢查;
(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八條 許可檢查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行政許可證是否真實有效;
(二)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是否符合準予許可時所確定的條件、標准和范圍;
(三)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是否落實保障公路、公路附屬設施安全的防護措施以及應急處置措施;
(四)被許可人是否建立和執行對涉路工程設施的自檢制度;
(五)經許可修建的涉路工程設施是否侵入公路建築限界或者危及交通安全;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對被許可人檢查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九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許可檢查時,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檢查頻率要適度合理;
(二)能夠書面檢查的,要優先通過書面檢查的方式進行;
(三)通過書面檢查難以達到監督效果,需依法進行查驗、檢驗、檢測與實地檢查的,應當僅就被許可事項及與之相關的活動場所進行檢查;
(四)不得超越檢查范圍和許可權,妨礙被許可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五)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謀取其他不當利益、刁難被許可人;
(六)檢查時應當有當事人或者見證人在場;
(七)如實記錄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並允許公眾查閱。
第三十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許可檢查時,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發現未按照許可條件、標准和范圍從事許可事項活動的,責令改正;
(二)發現涉路工程設施影響公路完好、安全和暢通的,責令停止修建、使用,並責令有關責任單位立即改正;
(三)發現構成公路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處理;
(四)發現許可事項存在法定撤銷情形的,依法撤銷相關行政許可;
(五)發現許可事項存在法定注銷情形的,依法注銷相關行政許可。
第三節 超限檢查
第三十一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超限檢查時,應當按照規定對車輛進行超限檢測,不得以目測情況作為判定依據。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固定檢測和巡查檢測相關的執法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車輛超限管理信息系統。
第三十二條 對車輛進行超限檢測,應當遵守下列程序:
(一)提示或者引導車輛進入檢測站點,注意維護好進出站口的交通秩序,盡量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二)對車輛進行檢測,向駕駛員出具檢測單;
(三)經檢測發現車輛存在違法超限運輸情形的,責令當事人採取卸載、分裝等改正措施,消除違法狀態,依法予以處罰;
(四)對車輛進行復檢,合格後放行;
(五)將超限運輸違法信息錄入車輛超限管理信息系統。
第三十三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超限檢查時,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對符合規定未超限,或者運載不可解體大件物品且已辦理超限運輸許可手續的車輛,應當立即放行;
(二)對超限且構成公路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處理;其中,對擅自運載不可解體大件物品的車輛在處理完畢後需要繼續行駛公路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到有關部門申請辦理超限運輸許可手續。
第四節 監督巡查
第三十四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公路進行監督巡查。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管理機構可以根據本地區交通特點、公路等級等因素,確定巡查頻率。
公路管理機構可以採取舉報獎勵、目標責任考核等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公路沿線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和群眾的積極性,以彌補巡查力量的不足,共同做好公路保護工作。
第三十五條 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的使用和管理應當嚴格按照《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管理辦法》執行,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保持車容整潔,車況良好,裝備齊全;
(二)遵守交通法規,安全駕駛,文明行車;
(三)保持聯絡暢通,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
(四)嚴禁將車輛借給其他單位、個人使用以及公車私用;
(五)嚴禁惡意遮擋或者未懸掛車牌行車;
(六)非因公務需要嚴禁將車輛停放在酒店、娛樂場所。
第三十六條 車輛警示裝置的使用應當以保障工作需要為准,盡量不擾民,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非緊急任務不得使用警示燈、警報器;
(二)確需使用警示裝置時,能使用警示燈即可完成任務的,不使用警報器;
(三)確需使用警報器時,應當以斷續使用警報器為主;
(四)車隊行駛時,前車已使用警報器的,後車無特殊情況不得使用警報器。
第三十七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公路監督巡查時,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發現公路出現坍塌、坑槽、水毀等損毀,尚未設置警示標志的,設置臨時警示標志,做好現場保護,同時報告公路管理機構或者通知公路經營企業及時補設警示標志並採取措施修復;
(二)發現公路上有遺灑物並能夠自行處理的,在不影響交通情況下,可先自行處理;不能自行處理的,及時通知有關責任單位處理;遺灑物為遺失物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執行;
(三)發現公路進行養護作業的,指導和督促公路養護作業單位按照有關要求在作業現場設置警示標志,並根據需要維持養護作業現場秩序;公路養護作業造成交通堵塞時,及時啟動疏導預案,會同公安交通警察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分流和疏導工作;
(四)發現群眾遇到困難,需要緊急求助公安、消防、醫療等部門的,及時提供有關信息和幫助;
(五)發現屬於緊急情況的,按照應急預案及相關處置制度執行;
(六)發現構成公路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處理。
第三十八條 公路監督巡查完畢,路政執法人員應當按照規定製作巡查記錄,並做好交接班。巡查記錄應當記載巡查時段、巡查路段、巡查人員、巡查車牌號、巡查情況及處理時間和結果等信息。
巡查記錄應當每周定期進行總結講評。巡查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三十九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路政與養護聯合巡查機制,降低巡查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第五節 攔車規定
第四十條 路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確需攔車的,應當以確保安全為原則,並遵守下列程序:
(一)上路攔車前應當明確執法的任務、方法、要求和安全防護規定,檢查安全防護裝備;
(二)根據公路條件和交通狀況,選擇安全和不妨礙通行的地點進行攔車,避免引發交通堵塞;
(三)在距檢查地點至少200米處開始擺放發光或者反光的警示標志,間隔設置減速提示標牌、反光錐筒等安全防護設備;
(四)攔車時使用停車示意牌和規范的指揮手勢,嚴格執行安全防護規定,注意自身安全;
(五)指揮車輛停放在安全地點,再進行檢查,並認真做好有關記錄。
第四十一條 攔車安全防護規定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不得在同一地點雙向同時攔截車輛;
(二)不得在行車道上攔截、檢查車輛或者處罰當事人;
(三)遇有拒絕停車接受處理的,不得站在車輛前面強行攔截,或者採取腳踏車輛踏板、強行攀扒車輛等方式,強行責令駕駛人停車;
(四)遇有駕車逃跑的,除可能對公路設施安全有嚴重威脅以外,不得駕駛機動車追緝,可以採取通知前方收費站、超限檢測站點或者執法人員進行截查,或者記下車牌號以便事後追究法律責任等方式予以處理。
第四十二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定期對攔車情況進行總結講評,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不足,明確改進措施。 第四十三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強制,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遵循比例原則,選擇適當、必要的方式、強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實施有關行政強制。
第四十四條 實施行政強制的程序、文書和期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路政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 路政執法人員對侵佔、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等違法行為,應當予以檢查和制止。檢查和制止時,不得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路政執法人員可以依法採取下列行政強制措施:
(一)造成公路、公路附屬設施損壞,拒不接受現場調查處理的,扣留車輛或者進行違法活動的工具;
(二)經批准進行超限運輸的車輛,未按照指定時間、路線和速度行駛且拒不改正,或者未隨車攜帶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的,扣留車輛;
(三)採取故意堵塞超限檢測站點通行車道、強行通過超限檢測站點等方式擾亂超限檢測秩序,或者採取短途駁載等方式逃避超限檢測的,強制拖離或者扣留車輛;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路政執法人員扣留車輛、工具時,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當場登記扣留車輛、工具的數量和品質;
(二)依法扣留車輛時,不得扣留車輛所載貨物,並提醒當事人妥善處理車輛所載貨物;
(三)妥善保管扣留車輛、工具,不得使用或者損毀,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處置。
因扣留車輛、工具發生的保管費用由有關公路管理機構承擔。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路政執法人員可以依法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
(一)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圍內設置非公路標志的;
(二)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修建建築物或者地面構築物的;
(三)擅自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內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的;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九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地面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有關公路管理機構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有關公路管理機構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強制拆除。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
第五十條 公路管理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的規定提供相關材料,並注意以下事項:
(一)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二)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三)在製作法律文書、立案、調查取證、告知當事人權利、內部審批、送達執行等環節要從嚴、從細、從實,避免因個別環節上的失誤而導致申請中的被動。 第五十一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做到:
(一)符合法定的職責許可權,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准確;
(二)嚴格履行程序規定,不得違反法定程序;
(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關事實、理由、依據和依法享有的權利;
(四)認真、耐心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吸收採納合理意見;不予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涉及多個當事人的,應當給予當事人各方平等陳述、申辯的機會;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五)依法維護當事人享有的合法權利,不得拒絕當事人行使合法權利的請求;
(六)收取費用應當嚴格按照法定收費項目和標准執行,開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
第五十二條 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注意預防和化解行政執法爭議,並遵守下列要求:
(一)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先教育後處罰的原則;
(二)注重執法效果,既要依法予以處罰,也要糾正違法行為,不得以罰代管、以罰代糾;
(三)違法行為輕微,並能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要以批評教育為主;
(四)案情復雜或者有重大違法行為需要給予較重行政處罰的,應當由公路管理機構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
第五十三條 實施行政處罰的程序、文書和期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四條 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應當按照規范的案由格式認定公路違法行為並製作法律文書。
第五十五條 對於性質相同、情節相近、危害後果相當的公路違法行為,路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時,處罰幅度應當基本相近。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管理機構可以結合本地情況,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處罰幅度范圍內,制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確保公平、公正、合理。
第五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給路政執法人員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款指標,公路管理機構不得以罰款數額作為考核路政執法人員的標准。
第五十七條 對損壞公路、公路附屬設施同時構成民事違法行為的,公路管理機構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配合民事責任的追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對民事責任的追究。
第五十八條 公路管理機構在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違法事實的情節、違法事實造成的後果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按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五十九條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執法行為評議考核等制度,制定和完善執法程序,加強對各項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
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循有功必獎、有錯必糾、監督與指導相結合、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十條 對模範遵守本規范,為路政文明執法做出突出貢獻的公路管理機構及其路政執法人員,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
執行本規范,應當納入交通運輸文明執法創建考核范圍。
第六十一條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路政執法人員的管理和教育。
對違反本規范有關執法紀律規定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離崗培訓、調離執法崗位、取消執法資格等處理;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應當接受新聞輿論和群眾的監督,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舉報,及時查處路政執法人員違法違紀行為。 第六十三條 本規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㈣ 路政是管哪一塊的,具體點說,詳細點說

路政的主要職責如下:

(一)許可挖掘、佔用、利用公路的申請事項,制止和查處破壞、損壞或者非法佔用公路的行為;

(二)許可超限運輸申請事項,制止和查處違法超限運輸行為;

(三)管理公路附屬設施的設置和維護;

(四)管理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

(五)管理公路施工秩序;

(六)參與公路工程中涉及路政管理事項的設計審查、竣工驗收;

(七)實施公路路政巡查;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4)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擴展閱讀

根據《路政文明執法管理工作規范》

第二十四條 路政執法人員依法在公路、建築控制區、安全保護區、服務區、超限檢測站點、收費站、車輛停放場所、車輛所屬單位等進行檢查時,應當做到:

(一)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

(二)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說明來意和執法依據,要求當事人予以配合;

(三)檢查物品、場所時應當尊重當事人物權,輕拿輕放物品,不得亂翻亂扔,不得損壞當事人財物;

(四)詢問當事人時應當嚴肅認真,不得詢問與檢查無關的內容,不得採取誘導、壓制、強迫的方式進行;

(五)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書寫工整,表述准確,不得篡改;

(六)公正、平等對待所有被檢查的當事人,不得有歧視和差別待遇;

(七)堅持整改、指導和服務相結合的原則,注意宣傳教育,不得激化矛盾;

(八)檢查完畢,應當感謝當事人給予配合,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㈤ 路政的職能有哪些

路政的具體職責:

1.負責管理和保護公路路產;

2.實施公路巡查;

3.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止、查處各種違章利用、侵佔、污染損壞和破壞路產的行為;

4.控制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

5.審批從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跨)穿越公路的其他設施的建築事宜;

6.對在特殊情況下,佔用公路和超限運輸車輛通過公路進行審批,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7.維護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現場得正常秩序;

8.為處理違反公路管理法規得行為,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詢問、取證,查閱有關文件、檔案、資料和原始憑證;

9.對損壞路產或發生侵權行為又不接受查處得車輛,責令停止行駛;

10.辦理有關路政復議案件,參與有關路政案件得訴訟活動;

11.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權。

(5)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擴展閱讀:

路政的歷史

1、殷商時期的路政

殷商時,稱道路為「行」。商王太戊命費侯中衙為「車正」,管理道路事宜。據《韓非子 內儲說上篇》記載:「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這是路政管理法之始。

2、西周與東周時期的路政

西周早起出現了「道」字,到中後期出現了「路」字。

周人認為道路的優劣可以反映國家的興衰。如《詩經 小雅》中記載「叔叔周道,鞠為茂草」,被認為預示西周衰亡;《國語 周語》記載了單襄子曾因陳國的司空不重視道路的修建養護和管理,向周王預言陳國滅亡。

西周設司空,負責道路修建管理,並建立司空視塗的制度。西周還規定「立鄙食以守路」,有專人維護管理野外道路。

戰國時,各諸侯國沿襲西周制度,由司空負責路政管理。

3、秦漢時期的路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修築馳道,「東窮燕、齊,南極吳、楚」。重要道路的修治由皇帝下詔,地方路政沿襲戰國時制度,由郡守、縣令負責。

秦律規定:私移道路標志處「耐」刑;棄灰於路處以「黥」刑。

兩漢時,大司空負責全國路政管理工作,管理體制沿襲秦制。修治維護道路成為地方官吏的重要政務之一。

4、魏晉南北朝時期沿襲了前代的管理方式,北魏對通往中山的「直道」非常重視,建立了每次「南北征巡」均需維修道路的制度。

5、隋統一全國後,恢復漢魏舊制。據《隨書 百官制》記載:路政管理由尚書省工部主管,地方由州刺史及縣令負責。

5、唐承隋制,太宗下詔要求」率土之內,道路無壅」。代宗下詔,明確規定要求地方巡視道路,管好道路。並重申,不得在官路上耕種及砍伐樹木,路樹缺損要及時補植。

㈥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㈦ 如何加強監督檢查,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措施

所謂路政管理,就是為了保證公路的安全有序運行而由專門的管理機構依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路政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和保障公路的運行安全和可靠性,使公路運行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各種影響公路運行安全和穩定的因素也隨之增多,這種情況下,加強路政管理不僅有利於保證公路運行的秩序,還能夠起到整頓公路路容的作用。
一 路政管理的基本含義和內容
1.路政管理的含義。
路政管理是指交通主管部門或者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為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維護公路秩序所進行的行政管理。
2.路政管理的基本內容。
(1)保護路產。所謂路產,就是公路以及其附屬設施,保護路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禁止直接危害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的行為;二是限制可能對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造成危害的行為。
(2)維護路權。維護路權是指保護公路路權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控制公路兩側建築紅線;會同土地管理部門明確公路用地、留地以及附屬設施用地的用地界線及土地使用確權,並登記造冊。
(3)維持秩序。主要體現在維持公路渡口和公路建設、養護等工程施工作業現場的正常秩序,清理公路沿線的馬路市場、擺攤設點、各種非公路標志標牌等影響公路秩序的行為,以及公路外部行政管理的正常秩序等公路行政職權。
(4)保護權益。保護權益是指保護公路管理機構、路政管理機構、公路經營公司、養護作業單位的合法權益,以及保護公路養護施工作業人員、公路管理人員從事生產、執行公務時的合法權益,保護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依法享有的使用公路的權益,並包括因此而產生的一些行政行為等。
二 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幾點新舉措
1.依法執政,規范執法行為。依法執政,規范執法行為是執法人員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首先,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求要做到「知法、懂法、依法」。有必要制定定期培訓制度,執法人員要定期更新法律知識,力爭促進路政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塑造路政執法部門「依法執政、廉政務實、執法為民」的新形象。其次,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堅持落實《交通部執法忌語》、《交通部執法禁令》等要求。著裝規范,亮證執法,堅持把文明用語與執法規范相結合,做到熱情周到、秉公辦事。執法過程中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2.強化監管,加強隊伍建設。現階段在部分路政執法隊伍中出現了「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問題無人問津、工作鬆散、突發事件多、隊伍素質不高」等現象。路政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推行工作目標管理,加強各級領導履行職責能力和從政行為的責任監督。不斷推進監管制度的規范化、科學化。強化制度考評機制,發揮制度的生命力。落實日常考核制度,堅決實行賞罰分明的監管制度。與此同時,實行陽光操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並將嚴格落實路政案件辦理制度,「巡查、立案、勘查、查處和歸檔」等方面規范與否作為考核指標同相結合。建立起「教育引導、制度約束、社會監督、內部監管」四位一體的執法隊伍監管機制。促進路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軌道。
3.有法必依,健全法律制度。首先,由於我國公路建設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各個地方針對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符合地方情況的法規。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行成了各自為政、執法不一的混亂局面。所以,國家要頒布有關實施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對路政管理部門統一領導,明確各地方各部門的職責。其次,執法人員應貫徹現行的《公路法》,做到「違章必究、違建必查」。與此同時,要增強執法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樹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工作作風,建立一支剛正不阿、秉公執法的公路路政執法隊伍。
4.宣傳教育,營造法律氛圍。我國現階段對《公路法》等法規的宣傳力度不足,已經嚴重影響了路政管理部門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加大宣傳力度勢在必行。在宣傳教育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創新宣傳方法,路政管理人員可以將相應的法律法規製作成紀錄片、幻燈片等形式向群眾展出。此外還可以通過公路警示牌進行宣傳教育。②拓寬宣傳渠道,可以通過網路、報刊、廣播、電視、光碟等多種方式宣傳,以此擴大宣傳的覆蓋面,促進公眾了解公路法規,自覺維護公路的暢通與安全。③明確宣傳對象,開通路政咨詢熱線,解決廣大群眾提出的各種路政相關問題,與此同時,在公路收費站、附近的加油站、停車場、公路沿線的鄉村等地點集中發放路政管理指南,同時現場解答關於路政法律方面問題。
5.密切配合,共維路產路權。公路路政管理由於其「一路兩制」的特點,使公路各部門職責不明確現象嚴重。公路路政管理應具備兩手准備一是,形成路、地、警聯動執法體系為主體的一體化聯防管理機制,並使之常規化、科學化、制度化。合理整合分配三方的資源,並且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開展統一整治行動。確保高速公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良好發揮。二是通過研究與經驗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路政管理方案力爭由政府牽頭,成立路政整治小組,與其他部門做好配合協調工作,做到群策群力,形成路政管理工作分工明確、共維路權的局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將保護路產,維護路權作為路政管理工作的宗旨。
6.以人為本,開創路管新局面。在網路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路政管理工作更加需要強調全方位、多角度、高質量等方面。因此,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將百姓需求與路政管理相結合才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社會性管理網路。通過執法為民的思想才能切實履行好路政管理部門的職責。現階段路政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先進設備、先進理念來提高路政管理水平,比如執法用車配備數量滿足路政、治超工作;車載設備應適應信息化管理等。有效利用先進的監控設備配合巡邏人員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公路動態。
總之,公路路政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的課題,只有堅持路政管理執法為民的理念,才能切實有效的保護路產、維護路權。

㈧ 路政或運管可以隨便在公路上攔車檢查嗎

不可以,只運交警才有此項權力。

根據公安廳出台的《交通警察執勤執法操作規程》規定

1、除執行特殊緊急任務外,禁止在高速公路上攔截車輛檢查。

2、需要在高速公路上設點執勤的,應當將執勤點設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收費站和服務區;因特殊情況需要在路段設置執勤點的,應當在距執勤點2KM、1KM、500M、200M、150M、100M、50M處連續擺放警告標志,並有專人警戒。

(8)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擴展閱讀:

出於對交警自身安全的考慮,《規程》還明確規定:

1、除執行特殊任務外,不得在行車道上攔截、檢查車輛或者處罰;

2、遇有拒絕停車接受處理的,不得站在前面強行攔截,或者腳踏車輛踏板,將頭伸進被檢查車輛駕駛室內,強行扒登車輛責令停車;

3、除駕車逃跑者可能對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以外,交警不得駕駛機動車進行追緝!

根據《交通警察道路執勤 執法工作規范》第四十二條

交通警察查處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按下列程序執行:

(一)向機動車駕駛人敬禮;

(二)指揮機動車駕駛人立即靠邊停車,可以視情要求機動車駕駛人熄滅發動機或者要求其下車;

(三)告知機動車駕駛人出示相關證件;

(四)檢查機動車駕駛證,詢問機動車駕駛人姓名、出生年月、住址,對持證人的相貌與駕駛證上的照片進行核對;檢查機動車行駛證,對類型、顏色、號牌進行核對;檢查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查詢機動車及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信息、機動車駕駛人記分情況;

(五)指出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

(六)聽取機動車駕駛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給予口頭警告、製作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違法處理通知書或者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㈨ 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也有聯系。抄城市襲基礎設施要廣,包括道路、橋梁、車站、地鐵、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為城市運營提供服務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停車場、地鐵等為公共提供服務的,市政公共設施包括自來水、電力、污水、雨水、煤氣等市政方面的

閱讀全文

與路政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檢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