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鞍山公車改革補助標准'
參照中央來和國家自機關補貼標准(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來看,地方及邊疆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的廳(局級)不得超過1690元到1950元,縣(處級)不得超過1040到1200元,科級及以下每月不得超過650元到750元。
② 馬鞍山原隸屬於當塗縣,為何很快發展成為了省轄市
眾所周知,我國華東地區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物產資源也相當豐富,並且工業技術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方便,所以可以說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而在華東地區有一個叫馬鞍山的城市,它如今的名氣非常大,但是在歷史上卻是很長一段時間默默無聞,馬鞍山原本是隸屬當塗縣的一個小鎮,後來憑借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迅速地發展成為了省轄市。
最後,馬鞍山抓住了資源的優勢,抓住了機遇快速發展,從而才能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從隸屬鎮變成了省轄市。
③ 都說馬鞍山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了咋改的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是必須的,只是現在步伐已經遠遠落後於公務員~~至於工資的改革,只會漲不能降,大頭也就在績效工資~不過除了中小學,其他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還要等一段時間~~馬鞍山事業單位試行了養老保險制度,說句實在話,我認為很不合理~國家試點的五個省份已經收到了很多批評建議~~
④ 馬鞍山馬鋼改制,有兩種選擇1買斷2退養,選什麼比較好
馬鋼整體改制抄的真相!!!
最近看到一襲些人在談馬鋼的整體改制,而且說改制後對股價有利。
我這里告訴大家馬鋼整體改制的真相。
馬鋼整體改制與馬鋼股份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否則的話馬鋼股份公司早就要公告了。
馬鋼這次整體改制與引進戰略投資者無關,因為不改制也可以引進戰略投資者。
馬鋼此次整體改制的真相是國有資產的大流失,而且對股份公司也將有害。
馬鋼此次改制提出了「三不」政策,即「不宣傳、不報道、不解釋」。一般職工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這說明馬鋼心裡有鬼啊
因為「三不政策」,所以很難知道具體方案,但大概的情況是:
用馬鋼集團公司的凈資產來買斷職工工齡,然後成立一個皮包公司,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入股,還包括給管理層和一些骨幹近10億的激勵股權(聽說是白送的),改制後的公司有兩個股東,一個是國資委(佔70%多),另一個就是這個皮包公司。
大家想想看,這些高管在上市公司(馬鋼股份)沒有股份,而在集團公司擁有大量股權,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將股份公司的利益輸送給集團,使得集團公司獲得高利潤,然後高管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紅利呢???
聽說整個改制需要無償轉讓國有凈資產40多億。
⑤ 求2010年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調整和完善政府機構設置,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改革的原則是:堅持政企、政事分開的原則,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調整和職能整合,合理劃分事權,科學界定職能,精兵簡政,理順關系,提高行政效率;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現有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地調整政府機構。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1、將區經濟貿易計劃發展局更名為區經濟貿易和發展改革局。
2、將區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3、將區農委承擔的指導鄉鎮企業發展的職能劃入區經濟貿易和發展改革局,不再掛鄉鎮企業局牌子。
4、組建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區政府工作部門。
5、將區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調整為正科級機構,為區政府工作部門。
6、根據《人民政府關於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通知)將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改為國土資源管理分局,為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
經上述調整,區政府共設工作部門19個(監察局與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合署辦公,列入政府部門序列,不計政府機構個數)。具體機構設置見附表。
三、組織實施
區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周密部署安排,認真組織實施,八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實施工作。
⑥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6)馬鞍山改革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⑦ 安徽馬鞍山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怎麼改
單位行政管理性質的人員編制全部劃歸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由財政全額撥款。參與經營、創收的人員一律脫離編制,就是和企業一樣了。我們這里就是這樣搞的。
⑧ 馬鞍山季傳舜是無為什麼地方人
季傳舜,男,漢族,1963年3月出生,安徽無為人,安徽農學院蠶桑系畢業,大學本科學歷,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9月入黨。。
現任馬鞍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物價局)主任(局長)。
⑨ 馬鞍山六十年來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
「十二五」,註定在馬鞍山發展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這五年裡,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馬鞍山全力「趕考」,奏響了「聚焦工業」的主旋律,釋放出「聚力倍增」的正能量,工業經濟交出一份亮麗「答卷」。
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資料表明,「十二五」時期,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在逆境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
工業經濟總量增加最多
「十二五」時期,馬鞍山高擎「轉型升級」大旗,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化新型工業主導地位,實施工業經濟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助力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雙管齊下,全市規模工業和億元企業迅速增加、活力迸發,實現了「兩個突破」和「兩個翻番」,成為馬鞍山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亮點最多的五年。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五年來,馬鞍山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服務企業活動,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企業培育步伐,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茁壯成長、突破千家。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激增至1053家(預計數,下同),比2010年(532家)增長了1倍,實現了「翻一番」。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壯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現已成為引領馬鞍山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主力軍,是馬鞍山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新增億元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首次突破300家,由2010年(115家)的不足兩百家,猛增為2015年的397家,足足增加了282家,增長了2.5倍,呈現成倍增長良好態勢,實現了「翻一番」,形成了大企業支撐大產業、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良好格局。
企業數量增長,必然帶動經濟總量增加。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總量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超600億元,由2010年的422.42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600億元,工業經濟規模總量繼續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超2000億元,由2010年的1497.86億元上升到2523.22億元。五年來,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高達七成,是拉動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
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工業經濟質量不斷提升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典型的工礦資源型城市,「十二五」以來,馬鞍山堅持自主創新,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動搖,積極引導鋼企向非鋼領域轉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全市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結構之優,在於非鋼產業比重大幅提升。五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做大、做實、做強非鋼產業,「給力」工業結構調整,非鋼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得到明顯提升。2015年,全市非鋼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六成,躍升至65.7%,比2010年(41.5%)提升了24.2個百分點。
結構之優,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五年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逐年壯大、工業產值屢創新高。201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投資額突破百億元,達16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億元,達420億元,比2011年(224.65億元)高出195.25億元,總量實現了翻番。尤為可喜的是,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2015年為16.5% ,比2011年(11.8%)提升了4.7個百分點,凸顯了工業轉型發展新成效。自2011年以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的年均增速為13.4%,高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速(10.4%)3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全市工業加快發展的「新動力」。
結構之優,在於縣區工業經濟發展壯大。五年來,全市縣區、園區和新區競相發展,工業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縣區、開發區(新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3%大幅上升為2015年的85.2%,提升了22.2個百分點,呈現出多點支撐、多點發力、多點突破的增長新格局。優化結構為抓手,提升質量是核心。五年來,馬鞍山著力在節能降耗、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這五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始終保持在200%以上的高位運行。其中,2014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逼近300% ,高達297.81% ,2015年1-10月為267.37%;全員勞動生產率也同步提升,由2010年的33.1萬元/人提高至2014年的34.2萬元/人。與此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面由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4年的12.3%。尤其是馬鞍山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58噸標准煤/萬元下降到2015年的1.74噸標准煤/萬元,標志著馬鞍山已經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工業經濟逆勢不斷上行
工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工業經濟發展,要看應對挑戰的能力。五年來,在經濟總體下行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壓力之下,馬鞍山工業經濟發展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格局。「十二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2.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0.4%,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在鋼鐵、汽車、水泥等重點行業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2015年,馬鞍山工業經濟依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勢頭,為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經濟發展,更要看耐力和後勁。五年來,馬鞍山工業投資、工業貸款均實現大幅增加,工業經濟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15年1-11月份,全市工業貸款規模(本外幣口徑,下同)超過300億元,達316.64億元,貸款總額是2010年同期(228.81億元)的1.4倍,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近百億。「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526.49億元,年均增速超過兩成,為20.4%。其中強勁增長的工業技改投資成為全市工業投資的新亮點。「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639.37億元,年均增速達24.5%。技改投資已成為馬鞍山工業投資的主導力量,成為打造馬鞍山工業經濟升級版的強大動力。
工業經濟發展,還要靠大項目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馬鞍山在建投資規模超1億元的工業項目已達70個。這些大項目的建設,不僅促進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為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發展步履鏗鏘,取得成就振奮人心: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指標,見證了馬鞍山工業經濟的輝煌成就;一個個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釋放出馬鞍山策馬奔騰的強大活力。站在「十三五」新的歷史起點上,馬鞍山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道路上必將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
⑩ 安徽省馬鞍山市高考什麼時候改革如何改革
咱在沒官方的信息,別聽網上的謠言,你們老師肯定會第一時間告訴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