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專另有規定的除外。前屬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具體的詳細內容可以通過 律伴網 去尋問律師弄明白的呀
B. 公司登記時地址提供的虛假資料,工商局會有怎樣的處罰辦法
依據就是注冊地址虛假,你可以找代辦公司,讓他給你搞個注冊地的租憑合同,但是如果是生產型 的是肯定不行的。
C. 工商登記以他們只是形式審查,對舉報虛假材料登記不處罰咋辦
工商登記依法只要審查形式,不需要審查實質內容,你吃了飯沒事做——白吃(痴),吃飯不長肉——白吃,吃飯不付錢——白吃。
D. 提交虛假材料注冊公司會受到什麼處罰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需按照國家法定程序,向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交專申請,屬並提交公司名稱、住所等相關信息,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不得隱瞞重要事實、提交虛假材料。我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因此,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公司登記的,一經發現,應給予嚴肅處罰。
E. 利用虛假資料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應怎樣處罰
個體工商注冊登記提供虛假材料處理:
一、工商注冊資料虛假,工商局會根據情況做如下處罰:
1、根據《公司法》第212條第二款「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
2、對提交虛假材料或採取其它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吊銷營業執照。
3、對構成犯罪的單位處以罰金,並對其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建議通過修法或制定新規,運用信用監管手段,通過建立代理機構(人)失信名單等途徑,給查實的代理機構(人)施以信用懲戒,彌補法律法規的短板。
二、需要承擔的後果
1、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若提交虛假材料,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並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的懲罰;而情節嚴重的,則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個人獨資企業若提交虛假材料,由登記機關責令改正並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的懲罰;情節嚴重的,將吊銷營業執照。
3、合夥企業若提交虛假材料,由登記機關責令改正並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的懲罰;情節嚴重的,將撤銷企業登記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4、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若提交虛假材料,由登記主管機關根據情況分別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停業整頓、扣繳、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處罰。
(5)提供虛假材料工商登記超兩年不予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前款規定的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一款規定的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百三十一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其他說明
一、本罪主體是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職責的人員或單位。主觀上只能是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單位犯罪實行雙罰。
二、按《證券法》二百零七條,本罪主體在執行刑事罰沒之前,如有民事賠償責任而其財產不足支付時,應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以保證他人的民事權益,但非本罪而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除外。
三、本罪是情節犯,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
四、本罪同下一罪名的主要區別一是故意、一是過失。
F. 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提供虛假是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受理或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什麼
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提供虛假是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受理或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七十八條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行政許可申請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
(6)提供虛假材料工商登記超兩年不予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G.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法規定,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這是行政處罰法關於時效的規定。
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時效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這一規定包括以下幾層涵義:
1.在該違法行為發生後的兩年內,對該違法行為有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未發現這一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實,在規定的兩年超過後,無論在何時發現了這一違法事實,對當時的違法行為人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2.如果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在行為發生的兩年內已被行政機關發現,但違法行為人在兩年內未被查獲或者違法行為人逃避處罰,在兩年後行政機關將其查獲,仍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3.時效的規定期限是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就開始計算的。「違法行為發生之日」是指違法行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如,運輸違禁品,在路途上用了五天時間,應當以最後一天將違禁品轉交他人起開始計算追訴期限。
4.對於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這里的「連續」狀態是指違法行為人連續實施同一種違法行為,基於同一個違法故意,連續實施了數個獨立的行政違法行為,這些違法行為觸犯的是同一個行政處罰法規定。
如某違法行為人連續多次出售損害人體健康的豆豬肉,這一出售豆豬肉的行為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由於多次出售,這一違法行為就是處於「連續」狀態的,
對於這種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計算,就要從其最後一個違法行為實施完畢時計算,也就是從最後一次出售豆豬肉的時間計算,對這一連續性的違法行為合並處罰。
5.對於大多數行政處罰案件來說,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追訴時效為兩年,同時也明確規定在行政處罰時效問題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是由於考慮到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十分復雜,行政違法案件又千差萬別,作出這樣靈活的規定有利於行政處罰的有效執行。
實踐中,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就對時效問題作出了規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的,不再處罰。
前款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根據這一規定,對於違反有關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違法行為,追訴時效就應依照特殊法的規定,以6個月為限,不再執行兩年的規定。
行政處罰法關於時效的規定,有很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是對於未過追訴時效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必須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罰,體現了執法的嚴肅性。
另一方面是對於違法行為已經過了追訴時效期限的,不應再追究其行政責任,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如果在調查中,發現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已超過了追訴時效,應採取相應的措施,終止調查,撤銷案件或者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體現了行政處罰的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7)提供虛假材料工商登記超兩年不予處罰擴展閱讀:
違法行為又稱「無效行為」。不合法行為的一種。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與客觀上不合法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行為人在實施該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侵犯。
主觀上的過錯指故意或過失兩種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
根據對社會的違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
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
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H. 公司法中偽造提供虛假信息怎麼處罰,比如工商變更注冊地址時提供虛假的租賃合同
對於在公司登記中的偽造提供虛假材料進行登記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公司法》和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都分別設立了罰項: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六十三條虛報注冊資本,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四條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