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鄭州市 中原區 鄭上路到須水鎮的道路兩側什麼時候規劃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給出的回復,具體如下:您好!鄭上路(西三環—繞城高速)道路紅線60米。西三環—西四環綠線50米,總控制寬度160米。西四環—南水北調綠線北側70米,南側由20米調整至50米,總控制寬度180米。由衷感謝您對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您繼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❷ 鄭州市公共設施規劃布置中有哪些不足之處,應如何改進
1、視覺污染:城市整體風格應協調,和諧,如果設施雜亂無章會形成視覺污染
2、盲目追求現代化:照搬國外設施布置,沒有結合自身特點
3、人性化設計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市民需求,比如殘疾人通道等等
❸ 鄭州市未來的整體規劃圖,誰能找到,以前在都是報道看新聞看到的謝謝啊!
豆丁網和新浪地產網上有,你可以看看
❹ 鄭州市惠濟區拆遷規劃
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惠濟區二環十五放射道路拆遷綠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惠政文〔2012〕10號
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惠濟區二環十五放射道路
拆遷綠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惠濟區「二環十五放射」道路拆遷綠化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惠濟區「二環十五放射」道路
拆遷綠化工作方案
為加快鄭州市道路景觀綠化建設,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決定2011年至2012年冬春季節實施「二環十五放射」道路綠化提升工程建設工作。為切實做好「二環十五放射」工作涉及到惠濟區的道路拆遷綠化工作,現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實施方案
(一)實施原則
嚴格按照市規劃局編制的《鄭州市「二環十五放射」道路規劃導則》、市園林局編制的《鄭州市「二環十五放射」道路景觀綠化規劃方案》及鄭州市國有土地及集體土地拆遷征地相關標准和規定開展各條道路綠化提升工程建設工作。
1.道路「紅線」控制。道路紅線按照《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和《鄭州市城市「六線」規劃控制導則》控制,一次實施到位。
2.道路兩側「綠線」控制。道路兩側綠化帶寬度嚴格按照《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和《鄭州市城市「六線」規劃控制導則》控制,一次控制到位。
(二)工作目標
本著高標准、高起點、高品位的要求,通過實施「二環十五放射」道路綠化提升工程建設,使出入市口和出入市道路面貌顯著改觀,形成環形、縱橫加放射的綠化生態景觀廊道,彰顯鄭州都市區現代化形象。
(三)建設任務和時間節點
1.四港聯動快速通道(惠濟段)綠化工程:綠線寬度50米,由市、區林業局組織實施,花園口鎮配合。
時間節點要求:3月5日完成設計方案定稿,3月中旬完成拆遷,3月底完成招標工作,4月底完成綠化總量的60%,11月底完成全部綠化工作。
2.中州大道北段(花園口立交至黃河橋)綠化工程:綠線寬度50米,花園口鎮、迎賓路街道配合做好拆遷和施工環境維護,由市、區園林局組織實施景觀建設。
時間節點要求:2012年2月底前,完成地面建築物、附屬物普查等前期工作;2012年3月底前,完成拆遷任務;2012年4月底前,啟動綠化建設,年底前完成景觀綠化工程。
3.S314改線(惠濟段)綠化工程:綠線寬度100米,道路建設主體為市交運委,花園口鎮、古滎鎮、迎賓路街道、大河路街道、新城街道配合做好征租地、拆遷工作,區林業局牽頭,相關鎮(街道)負責進行廊道綠化建設。
時間節點要求:道路選線方案確定,道路建設實施時,綠化帶拆遷將隨同道路拆遷同時進行,並及時啟動廊道綠化建設。
4.江山路綠化工程:北三環至北四環段綠線寬度50米,四環以北段西側控制100米綠帶、東側控制50米綠帶,道路建設主體為市城管執法局,由區林業局組織實施綠化建設,古滎鎮、老鴉陳街道、長興路街道、大河路街道、新城街道配合。
時間節點要求:道路選線方案確定,明確紅線范圍,按要求確定綠線,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綠化帶拆遷將隨同道路拆遷同時進行,並及時啟動沿線景觀建設。
5.北三環綠化工程(含科學大道—北三環路段):綠線寬度45米,由區城建局牽頭組織實施拆遷,區林業局、長興路街道、劉寨街道配合完成景觀建設。
時間節點要求:因需拆遷清華園社區部分高層居民樓,占壓小區環型道路及出口,需城建部門協調變更選線問題有明確意見後,實施拆遷普查、補償安置和拆遷工作,配合做好綠化建設。
6.北四環過村路段綠化工程:綠線寬度50米,道路紅線、綠線拆遷到位後,由區林業局組織實施沿路綠化和景觀提升,迎賓路街道、新城街道、大河路街道配合。
時間節點要求:3月底完成北四環轄區段范圍內違法建設的拆遷、征租地工作,明確涉及拆遷村民的安置方案;根據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合村並城政策規定,抓緊制定沿線村莊拆遷安置方案,並按鄭州市要求完成道路兩側綠化帶范圍內建築物、村莊拆遷和綠線內的景觀建設工作。
(四)建設要求
1.臨時、違法建設拆除和拆遷工作。道路紅線內所有建築全部拆除。道路兩側綠線內的臨時、違法建(構)築物和地面附屬物拆除,已批準的建築物按規劃導則要求保留整治。
2.附屬設施整治。道路沿線兩側綠線內各類管線、設施遷移改建等。
3.綠化建設。道路兩側綠線內按照生態型、景觀型及體現鄭州文化內涵的原則進行園林景觀綠化,建設生態綠廊;對保留建築物立面整治、提升;沿路成片集中居住的村莊等結合城中村改造、合村並城等工作進行。
二、資金補助政策
(一)征租地拆遷補償安置標准
1.按征租地范圍綜合地價標准,對鎮(街道)實行征租地拆遷補償費用包干(含補償安置費用、社保費用等)。
2.佔地范圍內土地青苗費和地上附屬物拆遷補償,按鄭政文〔2009〕127號規定的均價計取(文件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相近標准補償,無法參照的,報相關部門聯合確定補償標准或委託有資質的單位評估後確定)。
3.涉及國有土地上房屋,按照鄭政〔2011〕31號規定補償,由各鎮(街道)組織實施。
(二)景觀綠化建設獎補標准
道路兩側綠線內的園林綠化建設,按照鄭州市確立的獎補標准實施,由市、區相關鎮(街道)共同承擔總體園林綠化建設費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各鎮(街道)及區直有關部門要把「二環十五放射」道路綠化提升工程建設作為改善民生、建設惠濟的一個重要抓手,充分認識「二環十五放射」道路綠化對於惠濟宜居高端服務業新城建設的龍頭作用、重心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結合各自工作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明確責任,落實到人,迅速掀起拆遷建設高潮。
(二)突出重點,明確目標責任。各鎮(街道)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在冬春綠化季節,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抓好「二環十五放射」道路綠線內土地征租、建築(構築)物拆遷、保留建築物立面整治和園林綠化建設等工作。區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積極協調解決問題,為各鎮(街道)提供服務保障;區指揮部要制定出台相應的執行標准和考核驗收辦法,確保任務落實。
(三)完善機制,強力推進。各鎮(街道)要按照區政府工作部署和實施計劃要求,採取推進措施,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強力推進,實施例會制度、通報制度,按照時間節點全力抓好工作落實。區指揮部要加大問責和責任追究,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推進工作快速開展。
❺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0-2020年 內容
新密,新鄭,滎陽,中牟撤縣立區,登封和鞏義組團發展,計劃2020年達到1500萬人口左右的區域大城市,各個區通城市輕軌,公交。
❻ 鄭州市市委市政府規劃要搬到西高新區嗎
建議早點搬遷,河南省往東,鄭州市往西,減少三環內政府機構,這樣城區也可以少點擁擠。要不然全擁擠在三環內,一般人辦事不用進市區也方便點。三環內以後就是商業中心。
❼ 鄭西新區的規劃進程
2012年2月5日,鄭州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就已「點題」:鄭州提出了「一心兩翼」城市發展建設思路,將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向著東、西兩個方向均衡發展。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將滎陽、上街納入中心城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大力推進鄭州新西區發展」的思路。「現在落實這一《綱要》的雖然同樣是實現滎陽市、上街區、鄭州市區的融合發展,不過,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平台——鄭西新區。」
2012年3月29日,常西湖新區指揮部正式揭牌辦公,標志著鄭州市行政文化中心正式開始西移,鄭西發展開始譜寫新的篇章。
從中原區傳出的消息顯示,按照計劃,鄭州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機關三年內將西遷。中原區已經做好充足的准備,並在常西湖新區規劃了鄭州市中央文化區和市民公共服務區,目前正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此前,鄭西的發展更多依賴於產業的推動,而今鄭西重新定位於行政區域,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利好,首先就是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更適宜居住。記者了解到,鄭州市委、市政府位於鄭西的選址也已經確定。
「鄭州都市區的建設是城市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看來,滎陽融入主城區,鄭州行政中心西移,說明未來鄭西就是城市新中心。
十八大剛剛閉幕,國務院就正式批復了兩個文件:一個是11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另一個是國務院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中原經濟區規劃》賦予了鄭州市新的角色——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不僅要做省會城市,還是中原經濟區的帶動城市,其強化龍頭作用的意義立顯。在此種背景之下,鄭西新區的發展顯然十分必要而迫切。
❽ 鄭州市 西三環路延伸線 怎麼規劃的
一直往北 到北四環相接
❾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0
主要有4項,即河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這說明,在今後10年內,鄭州將建成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將得到加強。
城鄉一體
強調新老城區的「合理定位」
批復摘錄: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446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要合理定位老城區與鄭東新區的功能,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高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
解讀:鄭州市現有的城市規劃區總面積為7446平方公里,在最初的規劃文本里,並沒有特別強調。但是本次批復中,強調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446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意味著在未來的10年內,鄭州的全市總面積不會因合並、裁減或其他組合方式而增加或減少。
此外,批復強調,要在市域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這和新修訂的《城鄉規劃法》的立法精神相一致,旨在實現城鄉統籌。
批復還指出,「要合理定位老城區與鄭東新區的功能」,意味著今後10年,鄭州的新老城區發展將呈現出差異化,各自發揮特色和優勢,以實現「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目標。
公共交通
未來10年公交迎來「黃金期」
批復摘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公路、鐵路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
解讀:到今年1月6日,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136萬輛。據預計,今年鄭州機動車保有量有望達到150萬輛。但鄭州市的道路總長只有1386公里,道路總長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幅。
因為道路擁擠,鄭州每天有210萬人次乘坐公交出行,但同時,鄭州的公共交通發展卻很緩慢,全市現有公交車4300多台,公交出行分擔率僅為24%。從批復中可以讀出的信息是,今後10年,鄭州市除了強化「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而加強公路、鐵路、機場等建設外,還將重點發展公共交通,這不僅表現在公交車輛和公交線路的增加、公交分擔率提高,還表現在更多的地鐵線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減輕日益嚴峻的交通壓力。
城市規模
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內
批復摘錄: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45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內。
堅持集中緊湊的發展模式,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重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
解讀:早在2006版的「規劃」中,鄭州就提出,到2020年,鄭州市城市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500萬人左右,城市發展建設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左右。2008年修訂時,改成「到2020年,鄭州市中心城區人口500萬人,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內」。
鄭州市政府今年5月發布,鄭州市的建成區面積為310平方公里,包括:三環路以內中心城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北部組團(北三環路以北至連霍高速區域)、東南部組團(宇通工業園、金岱工業園等)、須水組團、惠濟新區。同時,2008年,鄭州市中心城區人口已達315萬人。
本次批復,對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和建成區面積都做了限制,即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45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內。
這意味著,在土地日益緊缺的情況下,鄭州未來10年的城市發展,不僅人口規模要限制,用地規模也將受到限制。
節能減排
污水處理率將達到100%
批復摘錄: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發展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集約化道路,堅持節流、開源、保護並重的原則,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的發展,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築節能,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解讀:目前,全國上下都在實施節能減排,這個節能,既要節約能源,又要節約土地。此外,還要嚴控高耗能行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率。
目前,鄭州市先後建成了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100萬噸,再生水生產能力15萬噸,並建成了河南首座污泥處置廠。根據要求,2020年前鄭州市將建成8座污水處理廠、3座污泥處置廠、3座再生水廠。屆時,鄭州污水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再生水利用率將達到50%以上;污泥將得到安全有效的處理、處置。
住房保障
保障性住宅建設
將「提速」
批復摘錄: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宜居環境。將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
解讀:居高不下的房價一直牽動著鄭州市民的心,何時能住上廉價質優的保障性住房成為他們的期盼。
這份批復帶來的好消息是,包括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在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將納入近期建設規劃,建設步伐將加快。
根據《鄭州市住房建設規劃(2010~2012年)》(徵求意見稿),規劃期內,將建設保障性住房2373.9萬平方米,並明確了近期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房等的目標,這樣一來,保障性住房將有步驟地穩妥推進,更多市民將實現「居者有其屋」目標。
下一篇